唐山地震一日缅怀(原)
四月十九日,星期六。早闻唐山有一城市湿地公园,是国家建设部于2005年批建的,于是终选一空儿去了唐山。行前做了准备,参观唐山地震遗址是其中一项主要内容。考虑不打算晚上在唐山留宿,于是出发之前就已把时间计划得非常紧凑。
早七点五十,北京站开往秦皇岛的Y509,到唐山北站九点二十四分。稍有一点失误就是没有事先搞清北站距市中心所需乘车时间。原以为下车半个多小时能到,可结果到位于市中心的地震纪念广场已是十一点钟过了。广场转过拍下几张照片再想进纪念馆时,已经到了中午闭馆时候,于是下午不得不早早结束寻看更多地震遗址的计划,在四点半前重又回到纪念馆,一定程度上浪费了一点时间。
纪念广场有两个主要建筑:一是高高耸立的地震纪念碑,碑座上围绕碑柱是一组表现地震发生、灾后急救、恢复生产和再次崛起等主题的四个大型浮雕。高高的指向蓝天的碑柱就仿佛是地震中的遇难者,从废墟中挣扎着向上伸出的求救之手。另一是唐山地震纪念馆,里面展出的是唐山过去的灾难、现在的建设以及未来的蓝图。
午前离开纪念广场,步行到离广场五六里的南湖公园。公园以水木景观为主,其中开辟一角修建了地震罹难者纪念场所,在那里一个模拟的时钟雕塑,将时间永久地固定在了灾难发生的历史时刻。
公园参观不到两个小时,下午两点离开后经路人指点,步行半个小时找到第一处留存比较完整的地震遗址——唐山机车车辆厂遗址。遗址靠近铁道旁边,周围以高约两米半的高墙围着。门内有若干建筑机械正在施工,据说那里已规划成遗址公园,目前已在开始组织拆迁、清理场地了。厂址门前依旧有几人守护,所以围墙内显然是“闲人免进”的。恰好门卫看我只是单枪匹马的一般游客,于是悄声告诉我可以沿着铁路边的围墙找到进入厂区旧址的一个豁口。于是沿着铁路走了大约三里多地,还真就有个破旧站房的窗口成了进入遗址的方便通道。于是才有了我此行没有空手而归的遗址拍照。
机车车辆厂地震遗址的主体是当时一个车间倒塌后留下的水泥框架。一根根水泥柱,尽管倾斜了、断裂了,但依旧坚强的挺立着,仿佛是在与地震作最后的抗争,也仿佛是地震中罹难的生灵伸向天空的一双双求救之手。
就是这样一个车间被严重摧毁的工厂,竟然在震后的第十四天就生产出了震后的第一台机车。这不难想象,在那个年代,在那极其罕见的灾害袭来的时候,会有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发生。南湖公园修建的唐山地震亡灵凭吊园有这样两个特别的石碑,一个是立给王彦修烈士的,一个是立给高东丽烈士的,两人都是在地震中英勇献身,被授命以“雷锋式的烈士”称号的解放军战士:
车辆厂遗址出来,本打算继续寻找地图上标记的另外几处个遗址,比如唐山火车南站、唐山第十中学等等,可是问了几个路人,或说不清楚在什么地方、或说已经因建设而改造。总之都没有确切的答案。看看时间以近地震纪念馆下午闭馆的四点半钟,于是赶紧打辆三轮摩托用时十分多钟去了纪念馆。好在到时离闭馆时间还差五六分钟。
纪念馆的展览从唐山作为冀东工业重镇的发展历史开始,到新中国建立后唐山给国家建设做出的贡献、地震前后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地震给唐山造成的巨大损失、唐山的灾后重建、目前唐山经济发展以及以后的发展目标(可惜馆内不许拍照)。
三十一年多前,唐山市被残酷的自然之力彻底的摧毁,经历了三十后,唐山市不但回应了唐山是否会从地球上彻底消失的问题,而且已再次发展成为华北地区乃至我国北方地区举足轻重的现代化工农业生产重镇了。
五点过后结束参观,于是赶往唐山西站(即唐山站),乘坐在车站候客的长途巴士,于十八点稍过起程,二十点半就已返达北京了。
(更多照片请看相册《唐山地震纪念》)
于2008年4月20日
-
-
2010-06-09 14:29黑子小黑
愿,逝者安息!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