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沙漠大湖中注入心中的一滴水






遗鸥这科鸟类是1931年才被瑞典生物学家隆伯格在中国内陆地区发现,遗鸥就是“被遗忘了的鸥鸟”的意思。遗鸥数量很少,全世界仅存3000余对,红碱淖是世界上最大的遗鸥繁殖地。据说“遗鸥的适应性很狭窄,尤其对繁殖地的选择更是近乎苛刻,它只在干旱荒漠湖泊的湖心岛上生育后代,其他地方不繁殖。”因此,遗鸥现在属于世界濒危生物,国内一类保护动物。








新闻链接:
1.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有可能成为“第二个罗布泊”(http://news.xinhuanet.com/society/2009-07/24/content_11765678.htm)
新华网西安2009年7月24日电 新华社记者冯国
生态专家研究认为,随着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的严重干扰,位于黄河流域的中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红碱淖有可能在未来几十年内逐渐干涸,完全沙化为中国的“第二个罗布泊”。世界濒危鸟类遗鸥也将失去其最大的繁殖和栖息之地。
正在陕西省神木县参加“红碱淖湿地和遗鸥保护国际研讨会”的著名湿地生态专家、湿地国际中国办事处主任陈克林说:“红碱淖属于国家级的重要湿地,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注水河流遭到拦截,严重影响了湖水的补充,影响了湖泊的自净能力。
他警告说,历史上因气候与人为因素干扰的罗布泊已干涸沦为荒漠。今天如果不采取紧急措施,红碱淖未来几十年内很可能完全干涸,难以摆脱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命运。” …………
2.谁拯救沙漠中的7万亩神湖(http://www.shidi.org/sf_59CBCA547D244CEEBE62B49F324CFB07_151_cnplph.html)
2009-6-16 8:42:42 发布:鄱湖人家 媒体:陕西日报
近期,神木县红碱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向省上呈递了一份报告,恳请省委、省政府关注面临危难、发展举步维艰的红碱淖。管委会主任杨凤鸣说:“目前平均湖深仅有 5米的红碱淖,湖面正在以每年20多厘米的速度下降,并有加速的迹象。”红碱淖的水源问题成了现在困扰杨凤鸣的难题:“红碱淖处于陕西和内蒙古的交界处,在勘界问题上双方并没有达成共识,两地村民的冲突时有发生,省上也出面调解过,但没有解决,我们现在只能等待中央出面解决红碱淖水源被截流的问题。” …………
上一篇:
下一篇:
蒙泰恩发表于2010-04-16 08:45
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的“斗争”,还是在争水!比如,新疆,人争水,塔里木河胡杨枯死,最后地方调节不了,层层上报,上级也调节不了,为啥?毕竟几十万人的“现代化生活”离不开更多的生活用水,要盖楼,城市绿化,粮食,冰箱、洗衣机,移民。等等。最后好像以“保护文物”为名,每年给左宗棠胡杨林等沿河植被灌溉几次。。唉。
最可怕的是河南河北交界处的一地,争夺黄河水,常年械斗形成世仇,惊动中央也没戏,警察进村、干部入户,但是呢?当地人靠水种田,还是要争水源,90年代竟然多次发生大殴斗(电视上说竟然用了zha药),最后水利部派了个干部常驻,每天调配用水。不知道现在彻底解决没有。
好的地方,比如还是新疆一处天鹅湖,本来要开发水电(巨额财富呀),最后动物生态学者的话让他们放弃了这个念头,当然这个和当地蒙族同胞热爱神鸟天鹅也有关心。
人与动植物争水。。唉。上游与下游争水。。唉。。现在,连过路的云彩都被上风的省份先“人工降雨”,下风处的省份仍然没几滴水。。。人呀!太多了,真的不好。。。10多亿人,今后用水危机用电危机等等,不会少。。万事有度过犹不及,节约资源从我做起。唉。。
我们好像是不能改变政府,只能适应政策……
上游截流,纯是政权力所致,纯是人祸!
很多时候,我们去看它,是因为知道它很快就可能不复存在了,于是我们去了,更加速了它的消亡。因为爱它,因为知道自己得不到它,就去加速它的毁灭么?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的,那种伤害,除了它自己,别人是感受不到的。或许,我们能做的,就是节制自己内心的欲望,放下小我,离它远一些吧,毕竟在大自然面前,我们卑微得可怜。顺其自然,是要我们遵循自然地规律,不要随意的去改变。在河流上面建立水电站,修建大坝,拦截水流,我们人为的改变了自然环境,我们也要承担那样的后果。
拉萨,很同意你的话!年轻时觉得山山水水具在心中,后来才明白,你不过在山山水水中而已,所以,对山水学会了敬畏~~
人定胜天,但好多人不知道王安石的下半句话——“天定亦胜人也”~~
万物之源~
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