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死死天桥梦 ——读李碧华《生死桥》

 
           

  老北京的记忆里,有一座桥。它在正阳门和永定门之间,东边是天坛,西边是先农坛。每到了皇家到天坛祭祀的时候,皇帝的玉撵必经此桥。桥的北面是人士凡尘,桥的南面便是天界。这桥,连接着人间天上,又是天子走过的,因而唤作“天桥”。  

 

  正所谓“王气不可泄露”,天桥曾经是一座高高的石桥,人们的视线总被它遮挡,从南向北望,看不见正阳门;从北向南望,也瞧不着永定门。虽说不上精雕细刻,材质倒是汉白玉的。  

 

  历了几度兴衰,灯市如花凋零……天桥已不再是京师的繁华所在,“十万金虬半天紫,初疑脱却大火轮”的灯市烟花,也只余了传奇,流落在了天桥。  

 

  清末民国的时候,天桥已成了下层艺人讨生活的主要场所。演艺游乐,百技杂耍项目繁多。其中也不乏远近驰名的著名艺人如“八大怪”等人。它常年都尽兴活动,且五脏俱全,组织严密。  

 

  就是在这天桥上,走来了三个童年好友,两个梨园弟子,一个杂技女娃。李碧华的《生死桥》,说的正是这“生不如死,死不如生,先死后生”的三个人,一段生生死死的孽缘,一场无奈飘零的爱恋……  

 

  故事起于天桥,终于上海。  
  “你将来的人,不是心里的人。”三个人的批语,都是这样的一句。  
  十里洋场,醉生梦死的上海,真只应了师傅的一句话:“上海,是个‘海’……”  
  于是,三年之约遥遥无期。葬身海上的,又何止两个痴男怨女? 

 

  依旧是李碧华诡异凄丽的文字,爱之欲其生,恨之欲其死,那一番情天恨海中,风云变幻,莫非,一切真的冥冥之中早已注定?  

纳兰晴雪发表于2010-04-08 14:27  
分享到 
赞过
(935次阅读/19个评论/2人赞过)
    蒙泰恩
    不说说啥=不好说啥调皮
    蒙泰恩
    流汗,没看过,不说说啥~,看你的文字,这部书应该是个凄婉的故事~疑问

      这个故事在李碧华的小说里不算最好,比起那些改编成电影的,也少了一丝神秘;只是书中的笔触让人感受老北京天桥和旧上海的风情,那些年少的无猜命运的无常,作为故事还是动人的。

    黑子小黑
    曾经很迷李碧华~~

      握手她的小说和这些小说改编的电影

       

      都很经典!
    Anny
    冥冥之中早已注定,欢喜接受,一切随缘...

      应该相信,上帝总有美意安排给我们啊:)

      坚信不移,迟早的事憨笑

      就像,他安排我认识你这个朋友呲牙

      恩,一直感恩微笑
      同样感恩握手
    北国
    仔细读了,有点晚秋的感觉......

      晚秋校长的文字……应该是硬朗阳刚的吧?

      我指读后给我一种秋伤的感觉.

      流汗不好意思,完全会错了意

       

      读这本故事,写这文字的时候,还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

       

      于是,三年之约遥遥无期。葬身海上的,又何止两个痴男怨女?

       

       

      读这句,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只剩下惆怅了.

      那个动荡的年代里的旧上海,给我的印象,就好像黄浦江上苍劲悠长又悲愤仓皇的汽笛声,挥之不去……

      那里有多少传奇,多少故事,留下的,湮没的,没有人知道

       

      不过,也都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