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之二 我理解你的沉默
我理解你的沉默
大海深处,那有波涛掠过!
我理解你的沉默
高山不语,不是因他耸立巍峨?
我理解你的沉默
昨晚的长夜,已有春风吹过。
我理解你的沉默
心底的话语,无法向人诉说......
我理解你的沉默
多彩的浪漫,不能代替真实的生活。
我理解,理解你的沉默
沉默里,流着我们第一次相见的时刻......
北国发表于2010-03-15 18:02
这首曲子太熟悉了,但没想到还有这么凄美的故事,谢谢。
掠 吹 流
一脉相承 流点睛
有机会和大哥当面交流!不知可赏光?
是美伦评的那句吧。这是最让我深思的评论,因为叶芝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他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的那时诗《当你老了》也是我最喜欢的。。。。。。美伦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好朋友。
飞驴来这里了,快啊快,周日4人队,飞跃水库,酷啊酷!
什么都没看出来吧。
不是两周,是周周相连,呵呵
我理解你所有的理解.
你已感受到的。
厉害啊,美伦。我就说你该叫英伦。对英国文学有深的理解。贴一首叶芝的代表作吧,你看,象吗?
当你老了 袁可嘉译
当你老了,头白了,睡意昏沉,
炉火旁打盹,请取下这部诗歌,
慢慢读,回想你过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们昔日浓重的阴影;
多少人爱你青春欢畅的时辰,
爱慕你的美丽,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个人爱你那朝圣者的灵魂,
爱你衰老了的脸上痛苦的皱纹;
垂下头来,在红光闪耀的炉子旁,
凄然地轻轻诉说那爱情的消逝,
在头顶的山上它缓缓踱着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间隐藏着脸庞。
美是每个人共同欣赏的,知音啊。我也最喜欢这首情诗了,真,真,真。
你还年轻,出去看看只是早晚的事。欧洲中的英格兰我也没去过的。
理解。漫游世界是每个浪漫花季女孩的梦想。
多年前。我在法国卢浮宫欣赏蒙娜丽莎时,周边尽是日本中学生,我就想:那天中国一个普通的学生来这里才不是梦想啊!可喜的是,今天,中国年轻人离梦想已很近了。现在,对年轻人不单是钱,还有时间都不大可能随心所欲。但你两年去个地方,还是可能的。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个女郎;
她默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喜欢这首诗吗?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反映出对时代的一种迷茫和对美好希望的一种梦想。我很喜欢,是法国象征主义手法和中国传统诗歌意象的完美结合。几乎是我最喜欢的诗之一了。理解的很好,不象你这年龄人的理解。
一个诗人一生能写出一首好诗足以。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戴望舒是这首《雨巷》。
哈哈,肯定能写出来的,一首好诗用一生的时间来写都不长~~
学无止境。你自己理解吧。
欢迎又一知音的来到!
呵呵,对于叶芝的了解仅限于墓志铭还有一首诗,忘记叫什么了,汗~~
翻译过来就失去意蕴了
太对了,到目前实在没有一个权威的翻译。
认识你我也觉得非常幸运!
里齐说我们俩长得有点像,有机会一定要见见
喜欢雨巷吗?断电就断网吗?
诗本身还不错,但那种类型的女子离我有点远,呵呵~~
是滴,所以我突然没回复了就是断网了
将来有一天,真要对你说:隔着太平洋,握着你的手
叶芝生平:
威廉.勃特勒.叶芝(William Butler Yeats,1865-1939)爱尔兰诗人、剧作家。生于都柏林一个画师家庭,自小喜爱诗画艺术,并对乡间的秘教法术颇感兴趣。1884年就读于都柏林艺术学校,不久违背父愿,抛弃画布和油彩,专意于诗歌创作。1888年在伦敦结识了萧伯纳、王尔德等人。1889年,叶芝与女演员毛特、戈尼是爱尔兰民族自治运动的骨干,对叶芝一生的思想和创作影响很大。1896年,叶芝又结识了贵族出身的剧作家格雷戈里夫人,叶芝一生的创作都得力于她的支持。她的柯尔庄园被叶芝看作崇高的艺术乐园。他这一时期的创作虽未摆脱19世纪后期的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响,但质朴而富于生气,著名诗作有《茵斯弗利岛》(1892)、《当你老了》(1896)等。1899年,叶芝与格雷戈里夫人、约翰.辛格等开始创办爱尔兰国家剧场活动,并于1904年正式成立阿贝影院。这期间,他创作了一些反映爱尔兰历史和农民生活的戏剧,主要诗剧有《胡里痕的凯瑟琳》(1902)、《黛尔丽德》(1907)等,另有诗集《芦苇中的风》(1899)、《在七座森林中》(1903)、《绿盔》(1910)、《责任》(1914)等,并陆续出版了多卷本的的诗文全集。叶芝及其友人的创作活动,史称“爱尔兰文世复兴运动”。
1917年,叶芝成婚,定居于格雷戈里庄园附近的贝力利村。此后,,由于局势动荡,事故迭起,叶芝在创伤上极富于活力,他的诗已由早期的的虚幻蒙胧转而为坚实、明朗。重要诗集有《柯尔庄园的野天鹅》(1919)、《马可伯罗兹与舞者》(1920)等,内有著名诗篇《基督再临》、《为吾女祈祷》、《1916年复活节》等。
1921年爱尔兰独立,叶芝出任参议员。1923年,“由于他那些始终充满灵感的诗,它们通过高度的艺术形式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叶芝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928年发表诗集《古堡》,这是他创作上进入成熟期的峰颠之作,内有著名诗篇《驶向拜占廷》、《丽达与天鹅》、《在学童之间》和《古堡》等。晚年,叶芝百病缠身,但在创作上仍然热情不减,极其活跃。重要诗集有《回梯》(1929)、《新诗集》(1938),另有散文剧《窗棂上的世界》(1934)、诗剧《炼狱》(1938)等。1939年1月28日,叶芝病逝于法国的罗格布隆。
我刚看了对此诗集的评论,真好,叶芝的精华。你看过白朗宁夫人的十四行诗吗?
济慈那?夜莺诗人
华兹华斯那?湖畔诗人
你到困的时候了,有空再聊吧,看看上面这两位英伦诗人的成名作吧。
这首曲子听上去很悠扬,很浪漫
说的好.
呵呵 厉害啊 学习的对象 真不错 写的时候讲究感觉
啊。。。不用退营,我都在十几个圈子里混呢,多多益善~
我理解你的沉默
心底的话语
无法向人诉说……
不是我,男人心底的话不用诉说。
我是觉得那句说到我心里去了,呵呵,你这诗歌,怎么看都像是为我写的,哈哈,我就权当是了吧。
从来就没少过,多也没多到哪里去,呵呵,世间的事情,怎么样都说不清楚,干脆沉默……
你还是叫拉萨吧!
听着怪怪的,呵呵,乔峰大哥好。
沉默是因为寂寞?!!
高处不胜寒,还是多带件冲锋衣吧~~
正是因为你自己都没想明白,才如此寂寞也说不定~~
我是小黑,我不快谁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