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之游第一站昌平十三陵
这周报名了“一直走”老师走十三陵的活动,休闲活动1.0的强度,对于我这个一直混迹在0.5强度的新人来说,还是需要下一定决心的,不过很开心还是坚持下来了。
我每年夏天都会去几次十三陵水库,在水库边上踩踩水,烤鸡翅膀吃,好不惬意~ 这次之行的确让我这个生在北京,长在北京的小盆友,对这里有了更多的了解,感谢我们的领队老师“一直走”
十三陵水库是1958年初开始修建的,当年6月30日胜利建成。水库面积是颐和园昆明湖的20倍,总蓄水量为6000多万立方米。水库大坝建在蟒山和汉包山之间,为斜墙式,总长627米,高29米,底宽179米,顶宽7.5米。大坝外坡上有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用汉白玉石块镶砌于紫色的安山岩护坡上,十分壮观。大坝顶端修筑了美丽而具有古典建筑风格的游廊。
十三陵水库大坝外坡上“十三陵水库”五个大字(其中三字)
(这汉白玉五字据说是用恭亲王奕陵园的石料拼成的,以恭亲王的显赫地位,当初兴建园寝时,规模一定非常可观。不过随着清朝的覆亡,民国的内忧外患,恭亲王的园寝几次被盗掘,很快破败。上世纪50年代,为修十三陵水库,又从墓地拆走大量石料。据说十三陵水库大坝上那几个醒目的大字,就是用园寝的汉白玉石砸碎后拼成的。园寝遭受了彻底的破坏。如今,麻峪村前的田地里,仍矗立着一座精美的石头牌坊,是恭亲王园寝内唯一的遗物)
我们沿着十三陵水库岸边一路走到明十三陵陵园区
明十三陵,顾名思义就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它位于北京昌平区的天寿山脚下。坐落在十三陵水库的边上,这里的风水是按着前有朱雀后有玄武,左有青龙,右有白虎所设的。朱雀是十三陵的正门,大红色的大门。玄武是镇山天寿山。青龙位于十三陵左侧,这座山的名字叫做蟒山,是国家领导人植树的地方也叫蟒山国家森林公园。蟒在十二生肖中被老百姓称作小龙,故为青龙。右侧是白虎,这个地方叫做沟崖也是一个风景区,整个峡谷就像虎口故为白虎。整个三座山的包围之下形成了一个地域面积为四十平方公里的盆地,在分水中被称之为“明堂”。更为可贵的是这里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叫做温愈河自西北蜿蜒而来。周易中说道水是一道屏障,能聚气挡煞。可以说这里金水齐全,明堂开阔,实为所谓的风水宝地。
当年的明成祖朱棣为了选这个地方可以是大费周折啊。朱棣视察后欢喜不已。此后他的子孙都埋在了这个地方。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景区已开放景点有长陵、定陵、昭陵、神路。
十三陵水库边上的蟒山森里公园入口


熹宗朱由孝16岁登上天子宝座,年号天启。但他不关心政治,却对木匠工艺情有独钟,整日在宫中摆弄,可以说他不想当皇帝,只缘生在帝王家。熹宗无心经营朝政,成就了魏忠贤等一批阉党集团的把持朝政,自此,明末政权昏暗不堪,社会动荡,民不聊生,大明江山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明天启七年(1627年)五月,明军与后金政权交战,在辽东巡抚袁崇焕率领下取得“宁锦大捷”,从而扭转了明军屡战屡败的局面,阻止了后金入主中原,延缓了明朝灭亡的步伐。同年八月,这位玩乐了七年的熹宗皇帝终于病故,结束了昏庸的一生,死后埋葬于北京昌平德陵。他的死,陷大明王朝于万劫不复之地。
永陵---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
内部
世宗在位45年,其为政为人有三个特点。一是喜怒无常,残酷严厉,内外结怨皆深。二是一意玄修,崇奉道教,无心理政。三是忠奸不分,政治腐败。
景陵---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
明
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二月三日生于燕王府,仁宗病故后继位。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他的皇祖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曾经作了一个梦,他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大圭上镌着“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八个大字。在古代,大圭象征着权力,朱元璋将大圭赐给他,正说明要将江山送给他。朱棣醒来以后正在回忆梦中的情景,忽然有人报告说王孙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马上意识到难道梦中的情景正印证在孙子的身上?他马上跑去看孙子,只见小瞻基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脸上有一团英气,朱棣看后非常高兴,这件事对以后朱棣下决心发动靖难也有很大的作用。很大程度上朱高炽被立为太子是沾了儿子的光,因此父子俩就成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钉,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这场争斗,但是凭着祖父对他的喜爱,凭着他的勇气与睿智,他总是能够帮助父亲化险为夷,最终使朱高炽登上了皇帝的宝座。谁知父亲的皇位还没有坐热,十个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
明宣宗朱瞻基---朱棣的孙子 (爷孙两的确很像)
明宣宗朱瞻基好书画、促织。书法作品有《雪意歌》,绘画作品有《瓜鼠图轴》、《武侯高卧图》、《花下狸奴图》、《戏猿图》、《万年松图》等传世,具有较高艺术水平。因爱好促织,朱瞻基被后世称作“促织天子”,但宣德青花蟋蟀罐的传世品非常罕见,史书记载宣德死后,他母亲张太后当场下令,把他所有玩的东西全砸了。事实证明确有此事,1993年,景德镇出土了一窝青花残片,把这些残片攒起来,就是宣德时期的蟋蟀罐,共21件,一看就知是故意砸的。 因为明宣宗雅好艺术,才有了宣德瓷器的辉煌成就。明成祖朱棣,其子仁宗洪熙(在位一年),其孙宣宗朱瞻基,这段时期被称为“永宣盛世”,这几十年是国家蒸蒸日上,国富民强,太平盛世的几十年。
长陵---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永乐皇帝建北京皇宫(故宫)的第三年(公元1409年)自建的“寿宫”。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
明成祖朱棣

辂(lu) 是古代天子或诸侯乘坐的高级乘舆。明初,皇帝仪卫中有辂五种,所谓“天子五辂”,后只设大辂,玉辂两种。均为圆顶,双轮,驾以双象,后面插有绣龙的太常旗
大马辇---辇是古代帝后或高官乘坐的车。秦汉以后特指帝后乘坐的车。明皇帝仪卫队的辇有大马辇,小马辇。大马辇驾以八马,小马辇驾以
永乐皇帝明成祖朱棣的功绩:
迁都至北京,修建紫禁城故宫,故宫是时间最大的宫殿群
编纂《永乐大典》,这是一部倾全国之力,集所有文人雅士的能力编纂的大书
郑和七下西洋,虽然下西洋的目的非常复杂,至今史学界未有定论,但下西洋肯定显示了明帝国在全世界范围内的强大优势,显示出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
献陵---明朝第四位皇帝明仁宗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寝
明仁宗朱高炽,朱棣之子,朱瞻基之父。虽然在位时间很短,却是个较能体恤民情、处事宽和的帝王。
建成后的献陵,陵寝制度确实比较俭朴。其神道从长陵神道北五空桥北分出,长约1公里。途中建有单空石桥一座。路面为中铺城砖,两侧墁碎石为散水,十分俭朴,并且没有单独设置石像生、碑亭(现存碑亭为嘉靖年间增建)等建筑。
明献陵还有一个特点,这就是祾恩殿和方城明楼在院落上彼此不相连属。前面以祾恩殿为主,建有一进院落,殿前左右建两庑配殿和神帛炉。院的正门,是祾恩门,也即陵园的大门,门前出大月台,院后设单座门一道。后面以宝城、明楼为主,前出一进院落。院内建两柱棂星门、石供案。院门为三座单檐歇山顶的琉璃花门。二院之间,隔一座小土山。
那么,选择中隔小山这种布局的原因是什么呢?原来,这与陵园的风水有关。献陵宝城前的这座小山,名为玉案山,它从陵园左侧延伸而来,是献陵的龙砂。因其屈曲环抱陵前,所以,又是献陵的近案。风水中,“龙喜出身长远,砂喜左右回旋”,“龙虎环抱,近案当前”,当论内明堂格局。献陵玉案山以及龙砂、虎砂和来山范围内的小格局,正是风水术士们所鼓吹的完美的内明堂格局。所以,修建献陵时只在明堂范围之内修建了宝城、明楼和一进院落。而将举行祭祀仪式的梭恩殿修在了玉案山前。经过这样的经营设计,不仅解决了献陵明堂地域面积小,建不下宝城和前面两进院落的问题,维护了“龙砂不可损伤”的风水信条,而且使陵园山重水复、殿台参差,形成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和谐统一的美。使几何形体陵园建筑在山、水、林木的映衬下,更加错落有致。这是迷信的封建帝王和风水术士们所不能预想的。
庆陵---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三位皇后郭氏、王氏、劉氏的合葬陵寝。
该墓原为景泰帝所建,因景泰帝為英宗所贬,葬于西郊金山(玉泉山),所以空出一处皇陵。由于明光宗在位时间仅29天,来不及修建陵墓,故继位的明熹宗朱由校将光宗安葬于此陵墓。
很人知道北京有十三陵不知道还有十四陵(景泰陵)。明朝皇帝朱祁钰执政期间经济繁荣,著名的景泰蓝就是这个年间发明和发展的。
裕陵---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
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 , 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私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 改元天顺。
定陵---明代第14 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的陵墓,朱翊钧在位48 年,年号万历。定陵是十三陵中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座被发掘出来的皇陵。
隆庆末年﹐明王朝政治腐败﹐财政枯竭﹐危机四伏。朱翊钧十岁即位﹐内廷倚仗慈圣太后和司礼监太监冯保﹐朝事主要依靠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张居正为政以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一号令为主﹐清丈全国土地﹐推行一条鞭法﹐整饬边备﹐治理黄河﹐使明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都有所振兴。万历十年(1582)朱翊钧亲政後﹐追夺张居正官阶﹐逐步废止其改革措施﹐晏处深宫﹐留中章奏﹐不常视朝。又大肆兼併土地﹐把皇庄从北直隶扩展到南直隶长江沿岸。他溺志於财货﹐万历二十四年起﹐派遣大批宦官充任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开矿徵商﹐疯狂掠夺﹐不断激起农民起义和城市市民阶层的反抗(见城市民变)。万历中期以後﹐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危机日益加深。党争与宫闱之争相互纠结。东林党支持王恭妃所生皇长子朱常洛﹐与神宗及齐楚浙党等在国本(见争国本)﹑京察(见考察)﹑李三才入阁﹑福王之国﹑三案等问题上进行了激烈的论争。後期﹐神宗荒怠益甚﹐朝中齐楚浙党鼎立﹐职守尽弛﹐上下解体。
明神宗万历帝
万历瓷器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装饰繁缛,密不透风,瓷器画得非常满,没有空地儿,画面多无主题。马未都先生认为这种装饰风格有点像万历帝小时候的课程,安排得如此之满,让人透不过气来。
--------------------------------------------------------------------------------------------------------------------------------------------------------------------
下面是随记篇
3月6号这天,早7点就从家出发,坐地铁到积水潭站,在345快车总站集合,大家一起出发去昌平,9:40左右到达终点站“朝凤庵”开始步行。1公里左右到水库边,这里是十三陵陵区东界的东山口。再约6、7公里到德陵,再3公里左右走完德(天启)、永(嘉靖)景(宣德)三陵。中午12:30左右在长陵镇休息吃饭。下午走完长(永乐)献(洪熙)庆(泰昌)裕(正统、天顺)定(万历)五陵,16时左右在定陵昭陵一带结束,总行程约15公里。
走完上午行程的时候,说实话我已经累傻了,大家都很速度,中午在小饭店吃饭的时候,那一盘蛋炒饭,怎么一句好吃能形容得,三下五除二就被扫光了,我想这就是大家都喜欢户外走走的原因吧,吃饭那叫一个香啊~~~呵呵
下午和大部队散以后,我和水月就直奔昌平县城,来昌平,怎能不去昌平国泰和阳光商厦呢!!!我和水月一直逛到晚上8点多钟才撤。我买了两件ETAM的,都是紫色的,水月买的是ONLY,VERO MODA,都是黑色的,我们两互相鄙夷了一下对方,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回家的车上,我们消灭了所有腐败物资,我津津有味地啃着凤爪,看着外面的霓虹灯,飞驰的车辆,好幸福啊~~~
小鱼儿 记
2010.3.7
很认真地读着最小好友-小鱼儿的游记,增加了很多明史知识,但突然看见了鸡蛋炒饭,以为饭后可继续读,如泰陵了、思陵了,结果跟小鱼进了商场,见了两件衣服,好,脑子一下也从繁乱的明朝中出来,来到了现在,好,谢谢,其实简单本身就是幸福,小鱼儿告诉我的。
我期待着
还有太多的路要走。。。
嗯,又有一个用功的,还做了这么多笔记。
先生讲的那些正史我全忘了,野史都还记得,栩栩如生啊。没救了
竟然码了这么多字...紫色的衣服偶喜欢...
看来体力不错哦,下次接着走哈~
紫色的那件2折呢
下次你发队去昌平逛街吧...我都没去过呢...
支持小鱼儿发队逛街
好学生啊,我收藏了。
我回来的路上也逛西单商场啦,太腐败了。
呵呵,西单商场现在也疯狂3.8折吧
现在是三八节啊,咱们要是一月八号过节多爽,全部2折
很多3.8折的。
本来徒步根本没感觉的,逛商场给累p 了。
相当的
谢谢老师,我真的很努力了
老师一定还会再发团的
十三陵的故事多多.我当初连续跟一直走老师连续正反走了两次听故事.后来还因此迷恋上了明朝那些事.
秋冬去其实是最好的,能体现出十三陵的苍凉来.
老师还记得你呢
中午吃饭的时候,他说他认得你哦
是啊是啊.我当初是少数跟他走下公交车十三个陵的.
好累啊,我浑身都疼
你们是走了十三个陵么?一共下来要30公里呢
当初我们就差点来不及了.我先跑去堵公共汽车
应该是九陵吧,赞一下游记,很用心呢~
居然还把败家物资放上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