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寞的太白
8月21—
寂寞的太白
朋友,你的心安静吗?如果此时此刻你的心还没有安静下来,我说,你在往下看之前,也许是
先把心安静下来,然后在看,因为这是一篇杂乱的、寂静的、寂寞的、艰苦的、美丽的、历史
的、神秘的、平淡的徒步穿越随记,否则你看完后会云里雾里的。
时间:
人员:大山1、乔峰大哥、海糖、明月如霜、轰隆隆、阿铁1981、向往太白、妞宝、流浪的企鹅、大成、OLDWEI、jmt、青稞布衣、野游、头上的包、西安大学生
共16人
从陕西秦岭太白回来, 思想很复杂久久的没能平静,刚回来的几天,白天坐在
电脑跟前,喝着酽茶沉默。总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或者是找一个知心的人把这亦幻亦真的3天的历程一吐为快或者是采取什么方式抒发一下这梦幻般的三天对我灵魂的震撼,感觉只有这样,心里才会踏实和安静下来。才能让一切归于平静自然地状态。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周至、厚畛子、眉县、汤峪、铁甲树、南天门、古栈道。。。这些个名字将永久地刻在内心深处。也许随着时间的流逝只会越来越清晰越来越难以忘怀。
下面就用最平淡的语言记录我们所经历的如梦般的艰苦的秦岭太白之行。
夜色朦胧出京城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作者也是个热衷于行走的人,她是这样说的:行走一直是我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我只有在有限和特定的时间内完成我的行走,因为行走不能当饭吃,不能当水喝,行走养活不了卑微的生命,行走不能避免平凡而又琐碎的生活。因此,每一次短暂的行走都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她的这段话正是我们的心声,我们的此次行走是短暂而珍贵的,我们选择了一日穿太白。
当地人有个说法:一日不走太白,说明了一日走太白的艰辛和危险,但我们毅然选择了一日轻装穿越太白,虽然前面的路很艰难,我们做好了思想准备,在和平年代人生能有几次险呢?
24:45到达山西四星级的高速服务区,大家在服务区短暂停留后,继续上车前行;21日凌晨4:40到达平遥高速休息区,7:10左右,到达临汾,此时大伙都已经醒了,窗外下着小雨,田野、村庄、 玉米地,稻田。。。呈现在我们眼前。天气凉爽,空气湿润,空气中夹杂着田间青草的气息,打开窗户,深深的贪婪的呼吸着纯净的空气。车子在高速上继续飞驰,大家各自看着窗外想象着自己心目中的太白.
10:05到达了山西富平。
10:25经过渭河大桥,,河水黄黄的,河面不是很宽,水流缓慢。
11:45到达了属于咸阳的武功收费站,外面又下起了小雨,距离太白越来越近了,这淅淅小雨,不免给大伙的心里增加了几分惆怅,但大家都不说,心中期盼着能有个好天气。
出了高速口,汽车驶入了一条市区道路 .12:00,我们到达了周至县城。周至县南依秦岭,北濒渭水,周至在尧舜代时,即为古骆国,夏属古雍州,商称郝国,周秦之际,置之内史,地属京畿,汉武置县,即名周至,相沿至今。周至原名“盩厔”, “盩厔”二字十分古老,历史与文化含义也十分厚重,负载着古代厚重而辉煌的历史,从本意到演绎之义都十分内秀与雅致,只是因为它远离今人,却终于被今人所抛弃。但庆幸的是至少保留了它的同音。
现在的周至县城到处充满了现代化的商铺和广告牌,太白南路上有一个标志性的雕塑,看不出有什么象征意义;
在周至县城的太白南路接上了西安上大学的大学生。
从周至县城沿着山路继续前行,一路上小雨霏霏,汽车在山路上飞驰
12:10经过马召镇;过马召驶入了108国道。
12:45,到达陈河村;过了陈河村,看到路边有仙游寺的标记,很快随着标记指示的方向,看到了仙游寺古塔,古塔雄浑古朴庄严寂静的伫立在黑河岸边的土原上,一千二百年前曾任周至县尉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做的千古绝唱《长恨歌》就写于此,成为千古绝唱。
108国道很险峻,起伏大急弯多。在细雨霏霏中,我们的车急匆匆向厚畛子方向赶路,周至县城看上去和其它县城大同小异,但出了县城,一路上名胜古迹很多,从路边的标示牌就可以看出,这里历史久远,也承载了很多历史文化。如果时间允许,真希望能走遍这里的乡乡镇镇,探寻历史的痕迹,感受历史、文化带给我们灵魂的震撼.
雨后的山峦更加苍翠欲滴、飞瀑从山中间飞流直下
13:20,车子到达黑河国家森林公园
去厚畛子必须进入黑河森林公园,路过的人必须买门票才能通过。书上对森林公园是这样描述的:“春之山花烂漫,夏之遮荫蔽日,秋之红叶满山,冬之白雪皑皑,被誉为北方的香格里拉”。
到达黑河国家森林公园门口,大家纷纷下车。我们第一眼看到收费站站口上方有一个大熊猫标志,说明大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资助所建(中国的大熊猫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标志),再看公园大门,是由一棵巨大枯树构成的,也许寓意是给后来人一个警示:森林资源慢慢在枯竭,告诉人们热爱自然。
短暂的停留后,买了门票,照了照片,又上路了。汽车一直在绕着山走,基本就没有直路,山路经过雨的洗涮,湿漉漉的,山路左边山涧的黑河水高涨,流得比平常急而猛,发出哗哗的巨响,受到石头阻隔,激起的团团白浪花,翻滚奔腾着往前直扑,这时候大家已经没有了路途的劳累,被山和雨后的景色以及这急流的黑河水深深吸引了,目光无以例外的一齐盯着窗外。雨后的山峦更加苍翠欲滴,山间飞瀑像一条条白色的玉带飞流而下,时而在高处,雾霭苍茫,雾中有山,山中有雾,不知雾是来自哪里,就像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只是没有仙人的出现。进入林区后我们几乎一直是沿着黑河行走,右边是山崖,左边是黑河,河水有的河段浑浊,可能是连降大雨的缘故,有的河段清澈,山中云雾缭绕,空气清新。
沿途还有好几处滑坡的石子在路边,好在不是很多,路没有完全堵住,我们很庆幸,这里已经连续一个多月下雨了,山路随时都有可能被山上滑落的巨石和泥石流截断,半山腰随处可见飞流而下的瀑布,看上去很为壮观;由于赶时间,很多美好的景点我们只是一扫而过,也没有停下来欣赏或拍个照片什么的,这也成了我们的一个小小的遗憾。一路有点提心吊胆中走过最蜿蜒的山路,最险峻的山涧,古老的栈道,大山的苍茫、自然地寂静,在这幽静的大山中,语言显得多余,只有用眼睛用灵魂去接近自然。
途中经过很多有标志牌的景点,记得最清晰的还是一线天。在今天很多号称旅游胜地的地方,但凡有个山之间有点缝隙,都叫做一线天,但在这如此遥远、古老的秦岭大山中,其它的一线天可为小小巫了不可相提并论。
在大山中汽车绕着山转来转去,我们呼吸着大山中清新的空气,最后历经19多个小时后终于在
细雨绵绵中的厚畛子之夜
在来太白之前,在脑海里没有厚畛子的任何记忆,只知道是一个镇。是去太白南北线的必经之地。回来后翻阅厚畛子,才了解了一些。厚畛子,从名字看上去就不一般,肯定有很深的历史渊源。据记载:厚畛子因山水而得名,山陵高大曰厚,黑水源头曰畛。《山海经》中“青姿之山,畛水出焉”之载,故而得名厚畛子。
车开到了厚畛子街道的最头,街道的最把头是一个两层的转角楼。转角楼一层的商店写着工整的红色的“厚畛子迎春百货商店”的店名。感觉很朴实。在大都市里已经没有这样的商店了。大家安排了住宿,领队给大伙点菜安排晚餐,我们不愿意浪费一分一秒,下了楼跑到院子里看山,看水,河水依然哗哗的发出响声 。由于下雨的缘故,河水涨了,水流很大。
抬头就是山,浓雾弥漫,房舍前大片的野花在雨后更加艳丽芬芳,房前还有一处亭阁,亭子周围还有竹子。从街这头看去,说是镇,比村庄还小,一条长百米宽不到
转角楼的北边有一座石桥,看上去是一座年代久远的桥了,过了桥,在一片低洼处坐落着坐山面河的周至县司法局厚畛子司法所,是两座低矮的小木屋,除了屋顶是用蓝色的现代建筑材料外,其他全部都是用原木搭建的,没有任何修饰,看上去古朴典雅,这是我见过的最让人向往的办公场所。有点像梭罗在瓦尔登湖的小木屋。
在周围溜达了半个多小时,又下起了小雨,我们几个就跑到一楼的商店里,听明月说这里的蘑菇特别好吃,大家围着柜台,商店女主人看上去很和善,对我们也很热情,半斤蘑菇装满了塑料带,每个人都提了两塑料袋蘑菇。在商店里买蘑菇的时候,一个4岁左右的小男孩,趴着玻璃柜台看里面的玩具,他的眼睛里充满了羡慕渴望,乔峰看到小孩,就让小孩挑一个自己喜欢的玩具,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塑料的装满糖豆的小汽车,2元钱,乔峰给孩子买了,小男孩咧着嘴笑着,说了声“谢谢叔叔”。也许这个不厚重的礼物,会给孩子留下难忘的记忆,将伴随他成长,因为这种爱心不是刻意的,是真诚的。不知道多年以后,这个厚畛子的小男孩会不会还在这里,他长大了是否还记得糖豆小汽车,一群陌生的叔叔阿姨在这里买蘑菇。。。。。。
就在这个厚畛子的小店里,我看到了很多年没有看到的我小时候经常看到的中国北方农村传统的手工活纳鞋底,两个中年村妇边聊天边纳鞋底,城里女人和农村的女人的活法还是不一样的,但你能说谁比谁更强、更舒心更幸福吗?。。。。在这里传统和现代并存,电视里唱着流行歌曲,女人在纳鞋底。
在经得纳鞋底的村妇同意后,我拍了一张照片。拍完照后我们提着蘑菇回到了转角楼2楼,大家在院子里坐着,看着山,听着流水,天南地北的闲聊着,等待着我们的晚餐。
晚饭在五点多准备好了,当天是明月的生日,明月在北京提前买了一个大蛋糕,和我们一起跋涉19个小时候来到了厚畛子,在这千里之外的厚畛子吃蛋糕,过生日不是每个人都能有机会的,我们有幸吃到了这珍贵的蛋糕,在这里谢谢明月。
蛋糕过后,就正式吃饭了,已经一整天没有好好吃一顿饭了。此时已经是严重的饥不择食了,更谈不上细嚼慢咽慢慢品尝了,上来一个菜,不管好吃不好吃,都一扫而光,虽然前面还有蛋糕垫底。最终我们把桌上的所有菜都变成了一个个空盘子,一点都没有浪费。这深山里的菜肴吃到最后才发现每个菜都放有辣椒。不管能不能吃辣的,看都没看见辣椒一样,反正都吃了。
美美的吃了饭后,大家回房间收拾东西,准备休息,为第二天的穿越做好睡眠的准备。
和明月一个房间,我们俩边收拾东西,边聊天。收拾完东西就躺在床上。
外面雨还下着,我喜欢下雨时的清凉和安静,夏夜气候凉爽,尤其在这深山中的小镇,天气有一丝冷了,静卧在小楼,听细雨潺潺,流水哗哗,古老幽远的厚畛子街。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点点滴滴地落下,落在愁眠的心里。世界终于宁静了,似乎连灵魂也安谧了许多。但那一丝的不安还依然存在。听着雨声,很难入睡。
我和明月就一直聊天,好久没有这么自由的敞开心扉和身边的朋友聊天了,这种情景有点像大学时代的宿舍里,晚上熄灯以后的感觉。那种感觉美好而纯洁。
八点多了,我们只好忍痛放弃聊天,努力让自己入睡,但窗外的寂静很难让人入睡。就这样听着雨声过了很久才睡。
离别厚畛子,这个雨水中的村庄
22日凌晨三点半,大家按时起床,店主人早已经给我们准备好了早饭,早饭很丰盛,有炒菜,粥、馒头、发面饼,还有我们特意要求的农村的土鸡,这顿饭,我没有太多的胃口,纯粹是为了增加能量强迫自己吃。匆匆吃过早饭,本着尽量轻装的原则,再次清理了背包。准备出发。
出发时,雨已经停了,大家的心情随着雨停而亮堂了起来。
离开厚畛子,想起了海子的诗《村庄》
村庄,在五谷丰盛的村庄,我安顿下来
我顺手摸到的东西越少越好!
珍惜黄昏的村庄,珍惜雨水的村庄
万里无云如同我永恒的悲伤
雨水的村庄,将珍藏于我们的一生。
古老的铁甲树
4:40车子从厚畛子(海拔1250)出发,此时天还黑着,汽车沿着崎岖的山路走了15分钟后停在了铁甲山庄,下车。开始了我们真正的太白一日徒步穿越。
4:55,到达铁甲树,大雾弥漫。据说铁甲树是一颗1700多年的古树 ,树并不高大,树冠很茂盛,像一个巨大的伞。树上挂满了红布条,据说是人们祈福。这被当地人称之为“神树”,人们把对神的图腾崇拜转移到古树上,孕育着对自然的向往和爱戴,这也无形约束着人们的行为。在夜色蒙蒙中很崇敬的看了一眼铁甲树,也没有照张相就匆匆的往前走了。
过铁甲树走不多远来到了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的门口,由于是凌晨五点多,天还黑着,我们的向导上前和看门的商量,本来打算是砍砍价,买票进入,可给我们的回复是:“上级有命令,由于连降暴雨,可能会有山洪,今天不出售门票”,听到这个消息,我们的心一下子又高悬起来了,辛辛苦苦长途跋涉坐了19个小时的汽车来了,要是上不了太白,那该怎么办呢?好在中国人还是讲情理好说话,经过向导、领队的诚恳的沟通,终于让我们16人依次从大门后面的铁丝网边的小洞口悄悄进入了,有点像鬼子进村的感觉。这样实现了双赢,看门的交了差,没有违反上级的命令。我们也顺利的进入了林区。
过吊桥,走独木桥,跨溪流
一路沿着河谷小道,伴着哗哗流水,跨过小溪,其中到了一个流水比较大的溪边, 露出水面的石头距离很远, 大家一筹莫展,不知道怎么过去呢,这也是我们的领队和向导担忧的,由于连降大雨,河水暴涨,担心在低海拔处以前过河的路被河水淹了,确实以前能踩着石头过河,现在小一点的石头都被水淹了,这时候向导跑上前,毫不犹豫地跳到水里,一个一个的把我们送过去,虽然是一小段路,但如果没有向导在中间做支撑,我们都会掉到水里,这才刚刚开始,还有那么长的路要走,如果这时候鞋子里进水了,那这以后的路不知道怎么走了,向导这种简单的行为在那一刻让我感动,感动得直想哭。
就这样,黑河顺着山的走势,逶迤而下,我们沿着黑河逆流而上。途中经过龙豹嘴、观音坪、古栈道。这些地方都是匆匆走过,没有停留,只是途中有一个太白第一泉的地方,大伙补了点泉水。那泉水是清冽透彻。6:45我们到达了三合宫瀑布,看到从天而降的飞瀑,大家很兴奋,也很激动,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太美了,太美了,太美了。。。。。。久久在这秦岭的山谷中回响。
“三合宫”的名称是有来历的。原来,这里是“三河归一”的地方。主河(黑河)居左,其右为雾鸣沟河,再右是云雾沟河。该处的山形酷似一座巨大的宫殿,三水汇流后,河水从“宫殿”上方飞出,有如七仙女把一卷巨大的白布漫天展开,飞绢似练,落地如雷,蔚为壮观奇丽,故名三合宫瀑布。
瀑布共有五级,自下而上,梯次排列,连绵不绝,约有
我们陆续站在飞瀑前,水声隆隆,水花四溅,别有韵致。深深的吸口气,觉得心安静了下来,身处浩莽的森林,高山流水、清泉、鸟鸣。。。我都有些恍惚了,如在梦中。纯自然的都是好的,美的。如果加入了人,人与自然,就是一个沉重的问题。
脚下的路还很远很高,告别了三合宫继续踏上征程。基本上是一路的上升,过溪流,走林间小路,转山转水最后到达一片茂密的松林,浓密的枝叶使林间光线瞬间阴暗 ,穿过松林,眼前豁然开朗, 到达了老君殿。此时是8:45分,从三合宫到这里整整两个小时。这两个小时就基本上是暴走,没有看周围风景。走慢了前后没有人,在这大山里看不到同伴还真有点害怕,所以一路紧追,不敢放慢脚步。
老君殿原有一处供奉太上老君的道观,据说毁于“文革”,只留下些遗迹,后来有心人在此搭了简易佛龛,供人朝拜。在这里前队的几个休息片刻,拍了张照片,又上路了。
太白山是一座宗教名山,据《云笈七签》卷二十七记载,太白山是道教三十六洞天之第十一洞天(德元洞天),山上有按道教神仙谱系建立起来的庙宇建筑群,即所谓“十里一寺,五里一庙”,如太白庙、文公庙、南天门、药王殿、老君庙、拔仙台、玉皇庙、三官殿、菩萨大殿等。
其中老君殿就是其中之一。只是人人倍感惋惜,此
第四纪冰川的遗迹----巨石阵气势磅礴,震撼灵魂
在老君殿,大家忙忙碌碌的拍云海,拍山,久久不肯离去,向导说前面的风景更美。这才收起相机上路。很快没走多远眼前出现了一大片巨石,再往远处看,整山坡都是巨大的石头。这些巨石是第四纪冰川的遗迹。想象滚滚巨石顺着山而下时是一种什么样的阵势。
作家叶广岑的<老县城〉里是这样描写巨石阵的,她的描写不仅是对那种自然巨石的描写,而且上升到了由巨石对生命的延伸,很是让我钦佩:
整个山坡由千万块巨大石叠起,石块互相叠压,是第四冰川纪的遗迹,我们象羚羊一样,从这块大石头跳到那块大石头,迂回着向山上走,根本没有路,爬山山顶的一刹那,顿时开阔了,一种悲壮情愫油然而生,放眼四望,秦云苍淡,众山渺奔,风由间底涌上,吟出一首无言的歌,脚下的巨石曾经轰然而下又遽然而止,气势绝非人力所为,无言的石流渗透出一种魅力,一种亘古流淌的、无始无终的魅力,它使人回到洪荒的年代,重新认识生命的底蕴.
我们顺着巨石上标注的红色箭头,一路感叹一路跳跃一路攀爬着,走过巨石。
10:20到达南天门(海拔3135)。南天门位于一处长满树林的山坡平台上,平地上有一座破旧的用木头搭建的简易的庙,庙里供奉有太上老君的座像。门口立有海拔
在南天门短暂停留后,就向药王殿走去。
从南天门到药王殿这段路没有大的上升,这一段路几乎是在落叶松林中行走,通过草甸和灌丛,路上溪流多,到处露出自流水,因此路面积水较多,有的路段形同沼泽地,需不停绕行过去,这里遍布山地寒湿针叶林带,交替出现草地、灌丛、太白红杉林,冷杉林还有各种桦树。经过40分钟的林中疾走;11:00到达了药王殿。
药王殿地处森林中,周围植被茂盛,在林中的一处空地上坐落一小木屋,屋内供奉有药王孙思邈的神像,药王孙思邈曾三上太白山隐居,从事中草药、养生学研究并为民治病,留下了药王殿、药王坪、药王庙等遗迹,民间流传有很多药王的故事,百姓为了感谢这位为民治病的药王,利用各种形式纪念他。
药王殿有人工搭建的两处大棚,里面是通铺,供过往游人歇脚吃饭,一对年轻的夫妻在经营这个接待站,我们路过时这对年轻的夫妻站在大棚门口很友善的和我们说前面的路况,灿烂的朴素的笑容伴随我走到玉皇池。
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玉皇池,计划在那里吃中午饭。有了这个目标,过了药王殿一路没有停息,向玉皇池一步步走去。途中经过一个小的上升后,眼前豁然开朗,到达一大片宽阔的高山草甸,曰放马场,传说曾经是天宫放马之处。
草甸上绿草茵茵,野花无数,最多的是紫色的小野花,遍布整个草甸,脚踏松软的草,空气清新,草甸连着远处连绵不绝的山脊,大自然真的值得我们敬畏,这花、这草、这山、这天空、这天和地的和谐,是多美的一幅画卷。
脚踩花和草,不敢多停留,快速的通过,唯恐我们这些山外人践踏了这里的一草一花。这也是我行走中一直思考的问题,人类的活动,在某种程度上是对自然地破环,但这也是矛盾的,如果人终日闭门不出,人自然会很浅薄,只有在行走与思考中才能尊重一切。我也希望我们的行走不破坏环境,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爱护,在爱护中行走,这只是我的个人想法,登山的人很多,一路上我也看到路边随处都有游客留下的垃圾,想想有一点气愤。除了气愤之外还能做什么呢?
过了一座座石阵,眼前出现了一湖,一庙,这就是玉皇池(12:20到达)。湖边有凌霄殿 ,殿内供奉有玉皇大帝神像,相传这里曾是玉皇大帝沐浴之处,玉皇池因此而得名。在海拔
山上风很大,很快大家就跑进了凌霄殿里。庙里有一个老道士,给我们点了个火盆,不一会儿大家冷的发抖,纷纷坐在火炉旁,道士拿了一个很大的铝锅,给我们煮面条,烧了一大锅水,很长时间也没有开,不停的加柴火,坐在柴火旁烤火,烟熏得大家眼泪哗啦的。这高山的冷,连水也不容易烧开,等了1个多小时,一锅水才烧开,煮了三包挂面,面没有煮熟,我们就一人盛了一大碗汤喝,白色的碗,黑色的面汤,喝着热乎乎的面汤,身上立刻暖和了一些,面留给后面的同伴上来吃,汤里面还放了一种像树叶一样的东西,据道士说是一种药。喝完汤顿时暖和了有了精神,吃了点干粮,又上路了。留下了包包在庙里等着后队的队员。临走道长给了我们一张名片,名片上写着:
陕西省周至县厚畛子太白山玉皇池凌霄殿
中国人民大学宗教系高级研究生
全真教龙门派第三十二代掌门
主持 郑景龙 道长
清风道长----碧瑶子
不管真真假假,在这高山之巅,独守这个小破庙,也是有他的不同寻常之处,也是值得我们敬畏的。
此时,刚出庙门,又下起了小雨,大家穿上雨衣,开始向拔仙台,此次之行的心中圣地,现在看来是那么近在眼前。心中的欢喜暗自涌动。可是好心情不长,沿着玉皇池,顺着山体石头往上走,走出约
一路上都在艰难的行走,身体一直不是很舒服,走走停停,抬眼能看到近在眼前的拔仙台,可这段距离真的是很远很远,这也是太白的艰难之处。
2:40到达了三爷海。随后到达了二爷海。二爷海是黑河的源头之一,这高山的湖泊,无私的给人类提供着宝贵的纯净的人类生命的源泉。
过了二爷海,看到拔仙台离我是那么近,好想在瞬间走近她,亲近她,可是每走一步是那么的艰难,此时一直和我形影不离给我很大鼓励的大成也有高反,头痛,步履艰难,我依然是浑身没有力气,只有坚持的信念支撑着沉重的脚步在移动。
拔仙台,我心中的女神
迈着沉重的脚步,拔仙台是那么遥远,我心中的女神,在召唤我,我张开疲惫的双臂拥抱我的神。
4:30我的灵魂已经到这里很久很久,我的脚步在16:30终于亲近了拔仙台。
途中向导说要是累就别上去了,那里也没什么,我不能放弃,我要坚持上去,终于走过一个缓坡,到达了我目视好几个小时的太白庙。没有进入庙,我直接绕到拔仙台西北侧的悬崖边,奔到海拔
疲惫之极的我身体靠在拔仙台的石头上,迎着山风,流着眼泪,让向导给我拍了两张照片,看着莽莽群山,无所思无所欲,只愿静静的坐着。一切人类的思想欲念理想此刻都那么渺小。
风呼呼的吹着拔仙台的小旗子,向导让我快点下去,还不停的说危险,可能是害怕我被这风吹下山去,高出不胜寒,我在瞬间被风吹的瑟瑟发抖。快速的下了台进入庙里,还好,这3767的顶端,有太白庙。这个道观庙始建于周代,历史是如此的悠远。
曾经沧海难为水
看看时间,已经是下午4点半了,明月说我们已经晚了,无论如何天黑前必须下撤到小公庙,要不走夜路很艰难,要跨越无数的巨石。
下撤开始了,回头望望身后的太白庙和拔仙台,就像一个雄伟的武士站立在这群峰之上,守护着绵绵群峰。我们来自钢筋混凝土的都市,霓虹灯、都市灰蒙蒙的天空,还有含有可吸入颗粒物的空气是我们的归宿,曾经沧海难为水,我们来自哪里,终归要去向哪里。拔仙台,我心中的女神,我为你而累,为你而苦,为你而来,终究为你而去。你属于秦岭。
转身,开始下撤。。。。。。
在黑夜里穿越巨石阵是比较危险的,在太白庙稍作休息,很快就出了庙门下撤了。庙里的老道也和我们一起要下山,他把庙门轻轻的掩上,没有上锁,说要是有人来可以在这里借宿,在这3767的地方建这个庙,我想最初修建的时候的初衷并不是修行,而是为了救人一命。
下撤途中,我的身体由于长时间的消耗,体力已经严重透支,而且也不敢进食,害怕胃由于进食而不舒服.途中阿铁给了我西洋参含片,感觉好一些,企鹅水袋里的葡萄糖水也让我直接喝了几口,补充能量,我无话可说,此时谢谢的话都显得多余,喝完几口后我用手擦了擦水袋的吸嘴,还是精神的说了一声谢谢.虽然这么多同伴关心着,但我身体上的不适和内心的担忧甚至有点恐惧一点都没有改变,这时候向导在我身后,帮我背起了我的背包,向导一直在后面跟着我们,给我们更大的内心的鼓励和安慰……,下撤途中不知道什么时候经过大爷海的.从手台中听到在我后面的oldwei高反很严重,走的很慢,我们就这样艰难的在秦岭山中转山,走了大概两个多小时,还在海拔3400多米的地方,听到导游说海拔还是3400多,只下降了200多米,这心里都快到了绝望的地步。
此时慢慢的天空暗了下来,我们戴上了头灯,行走在山间的路上,慢慢的,我的状况好一些了,可能是向导帮我背着包的缘故吧,我一直没有停下来,坚持走着,天空全部暗了下来,在群山之间匆匆的走着,抬头看看天空,满天的星海浩荡,颗颗如钻石般璀璨,距离我们又那么近,近到伸手可摘;一条泛着荧光的银河,挂在闪烁的天幕,连接天上人间 。这样的星光满天的夜晚,漫天的星星,充满了遐想,浪漫。可脚下的路让这浪漫很快就没有了,继续走,走到远处灯光的地方,那里成了我们临时的目标。
绕过一山又一山,转过了一弯又一弯,不知道经过了几个山几个弯后,终于来到了灯光闪亮的小文公庙。小文公庙是一个独院,有好几间房间,一间屋里放着供游客休息的桌椅,还有借宿的房间,此时已经是21:00,前队的几个队员可能比我们早到半个小时,此时大家疲惫,瞌睡,冷夹杂于一身,很快女主人给我们倒上了半碗开水,喝这开水,身体渐渐暖和了一些,但坐在那里依然很冷,此时已经连续行走了18个小时了,坐在椅子上就能睡着了,但害怕睡着了生病,就只能强忍着,饿着是能忍受的,但瞌睡是很难忍受的。在这里大伙一边休息一边等后面的oldwei和向导。
等到22:00左右,在向导的帮助下oldwei也进入了屋子,此时大伙兴致高昂,给坚持下来走进屋的oldwei给与掌声欢迎。休息一会儿,大伙开始讨论是否在此借宿还是直接下山。最后高反严重的坚持下山,oldwei留下来,也许老wei太疲惫了,留下来可能是个明智的选择。但是小公庙的海拔3420。最终大伙留下老wei,让他明早和大山带领的其他几个后队的队员会合,此时大山带领的后队的队员打算在文公庙借宿。前队的几个觉得下山,此时把希望寄托在上板寺的缆车上,大家希望到了上板寺让值班的帮我们开开缆车。我们此时走到那里还需要两个小时,这时候缆车已经停了,有了这个希望,大家告别老wei 开始披星戴月的向山下走。离开小公庙的时间是22:35.,到达上板寺是23:55.
到达上板寺后,大家在那里休息了半个多小时,等待着和开缆车的值班人员协商让我们坐缆车下山,沟通未果,还得走,走吧,不走不行啊。一路下行,到2:10终于达到了山下的下板寺。寺庙修的很新,和太白上的任何一个小破庙无法相提并论。看到了停车场的车,那兴奋和幸福就像见到了离家多日的亲人一样,心头涌上说不清楚的酸楚。
向导一直将我的包背到山下,我无以回报,只能用200元人民币表达我的谢意,但这代表不了什么。在我看来此次太白之行,向导是最值得我们敬重的,他的默默地艰苦的付出非那几百元的纸币所能及的,他们才是真正的行者。
等后面的包包和妞宝下山到车上,已经是3:00左右,车载着我们走向山下的汤峪,两个多小时后,大家都被叫醒,下车,住宿,此时已经是凌晨5点左右,洗了个冷水澡(没有热水),吃早饭。
饭后在汤峪的街道上溜达,买了点特产,吃了擀面皮,后队的11点下山。大伙上车,踏上了归途。
18个小时候, 到了北京。可灵魂还在千里之外的秦岭。
把下面这首诗献给所有此次穿越的队员和领队。感谢领队大山和所有的队员。也感谢厚畛子的向导。
别了,太白, 别了,3767
你那清清的山泉
你那千姿百态的云海
你那古老的巨石阵
你那雾霭中淡红的3767
你那深情的星空
你那无穷无尽的路
你的前方是什么
是路,是星,是云,是雾
是未知的命运
别了,太白
别了,3767
别了,巨石
……
空空的,我带不走一块白云,从遥远的第四纪冰川,飞来的一块古老沧桑的小石子,我把它拾起,作为永久的留念。
朋友,也许你看完之后会问:既然那么艰苦,为什么还要去走呢?我无法回答您的问题,只有你亲自走过,你才会明白。
刚看完上篇,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把这篇看完了,不要打我啊
写的真好。
看了几篇太白的游记了,越来越有走太白穿越的渴望。
最有意思的是不同的人写的太白游记会在某个角度上达到契合一体的风格。
感觉哪怕平时嘻嘻哈哈,游记里也是玩笑成堆的人在太白回来后,写的游记也是星河一片,浩浩茫茫,大气的很。太白游记里都有很多思考,很多沉静,很多只有当事人可悟的感慨。。。
嘿嘿,天开始暖了,作为新人要多走多动,俺也一定要走次太白。。。
好文笔
如有可能,今年再穿越一次
我们比你们早走的一天。8个人走的重装。中间用手台抄过你们。你们要是当天穿完的话咱们应该能碰上。准备明年6月份还再去一次。
那天我们的队伍前队和后队拉开距离很大,我们下山都凌晨3点了,后队的住在上山了。你们可能在我们的前面。
嗯,明年一起再赴太白
太白走的累,写的也累,下山的过程很痛苦,所以就一写而过,前队和其他队友的情况我都不知道,明月说让企鹅补充下山的过程,企鹅迟迟没有交上作业,我就试着在这里发了,如果企鹅补充写了下山,那就更好了。再发一个太白之补充游记。
我用脚来记
啥时候再赴太白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