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何园

【出游地点】江苏·扬州·何园

【出游时间】2007.05.12

 

【出游人物】斜月三星、诺涵

【景点简介】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的徐凝门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园主何芷舠,其家族为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该园建筑布局由园居、东西花园、片石山房组成环环相扣、内外有别、中西合璧、居游两便的人居环境,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这里还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
中国现当代古建园林专家刘敦桢、潘谷西、罗哲文、陈从周等都对寄啸山庄独特的造园手法备加赞誉,称它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2005年4月罗哲文先生又专门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
何园还是国内著名的影视取景的天然基地,《红楼梦》、《还珠格格》续集、《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在此取景。
走进何园,宛如走进一幅自然历史人文的旖旎画卷:天人合一中西合璧的中国近代造园艺术的孤本特例在此集珍汇粹;一位集官僚、盐商、隐者、教育家多重身份的传奇人物曲折隐秘的心阶历程在此淋漓披露;一个由封建走向开明的世家大族兴衰荣辱的生存活剧在此栩栩上演,一部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史丰富多彩的外传故事在此生动展现……

 

【游走笔记】

 

 

其实这张照片不是入园的时候照的,而是在即将离开的时候匆匆留下。第二次从这样的角度去记录一个景点的大门,自我感觉依然良好。

 

 

从照片上已经看不清楚寄啸山庄四个字。举着相机整个人往后退了几步,然后轻轻的将门拉近。吱吱嘎嘎的转轴声在述说着这个园林的久远年代。已经略显粗糙的门把和木门暗中给我传递着消息。按下快门之后,轻轻的将门推回原来的位置,那种如病痛的呻吟又一次回荡耳边。整个人贴着墙壁,尽可能从侧面去端详这个画面,碰巧的是在我按下快门的瞬间,一对男女相拥而入。于是画面增添了几许绵绵情谊。

 

 

这张照片依然是出园的时候留下的,入园是没有留下影像是因为有太多人群在排队等候,只为“到此一游”的纪念。其实出门的时候,依然有人取景留念。因为游人,于是我将镜头往边上挪了挪,无意中发现,原来怪石红叶、白墙黑瓦、黄花绿草又是别具一番滋味。

 

 

水很绿,很静,没有涟漪,没有褶皱,如一面平放在园林中的绿色镜子。假山已经没有什么稀奇的,唯一有趣的是水中那月亮般的倒影。假山后的光线透过山石的两个圆孔映射在水面,于是有了那样一轮别致的圆月。而岸边两三的绿叶更是为山石平添了几分生机。

 

 

走累了,趴在窗口看风景。喜欢这样的层次分明的景致,绿色的叶子,棕色门柱,灰白的砖墙。这些种种都是我所喜好的,而门柱间的红灯笼更是别有姿色。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注意起建筑的屋檐。纹路模糊的瓦当,水波状叠加的黑瓦,缠绵悱恻的绿植,一切的一切都不由自主的喜欢着。如果屋顶的黑瓦换成琉璃瓦,那会是怎么样的景致?我想应该和整个园区是不协调的,尽管他够金壁辉煌。

 

 

在园区溜达了一大圈后,已经迷失在园区的生机和优美之中。随意的获取图片,随意的按动快门,于是一张张图片没有缘由的记录下来。层层叠叠的绿色,在画面中拓展开来,深深浅浅,错落有至。角落的绿植试探着轻触水面,试图描绘出层层叠叠的微波,绿植身后的岩石上有水缓缓滑动,然后零零散散的拉开一道水帘。而庭院中的窗子却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窗外的竹子试探着深入亭子,构成了一幅天然的随季而换的壁画。水中的太阳依然耀眼,在绿树的倒影中穿行,偶尔有落叶浮游在闪耀的水面。

 

 

放眼而去,满地是丝绵树飘落下的身影,洋洋洒洒的铺面整个地面。细碎的绿和起伏的软石构成了一幅独特的画面。想象着光着脚丫踏在上面的感觉,那种源于脚底的天然按摩,将让我深深陶醉。

 

 

随手留下的几个生命,一样的粉嫩着。在园区浓厚的绿意里,这样的色彩悄悄的隐没,偶尔的出现一样的画龙点睛。那些小花,不知道名字,只是在四叶草的堆积中探出脑袋,翘首以盼。而莲花,零星的点缀在湖面,我分不清楚是花期未到,还是花季未了。

米饭团子发表于2009-10-30 16:17  
分享到 
(969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