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郭亮

【出游地点】河南·郭亮村

 

【出游时间】2007.10.13

 

【出游人物】志远天下行论坛36人

 

【景点简介】

 

距离河南省辉县西北60公里的太行深处,海拔1700米的高高悬崖上,有一个以其独特的山势,峰峦叠嶂,山青水秀,洞奇瀑美,潭深溪长,质朴的石舍,淳朴的山民,有石磨石碾石头墙,石桌石凳石头炕,浑石到顶的农家庄院,一幢幢,一排排,依山顺势地座落在千仞壁立的山崖上,以其特有的魅力,招来了大批中外游客,也受到了影视厂家、艺术家们的厚爱。它就是太行明珠———郭亮。

 

郭亮以秀美山岭,独特的石舍而闻名,更以其周围自然风景吸引着旅游者。郭亮洞,长1200米,洞顶是嶙峋的怪石,开凿时留下的支撑廊顶的天然石柱,形成了崖下的“照明窗口”,日本人赞誉“世界第八奇急。郭亮地处辉县万仙山风景区,周围有很多溶洞,有红龙洞、白龙洞、黄龙洞,洞内倒悬的钟乳石千姿百态,形神各异,发人遐思,引人入胜,叹为观止。这里的风景自然称其为雄、壮、险、奇、古、秀,山水秀美,奇石名木,猕猴攀跃,谷幽崖高,枫叶吐丹,以奇绝水景和绝壁峡谷为特色。

 

【出游笔记】

 

 

小枪说,当郭亮不是人名而仅仅是个地名的时候,那就是一个传奇。从郭亮回来到我现在安静的坐在电脑前击打键盘,已经将近半年了。可是那些关于郭亮的画面却历历在目。那个隐藏在太行山中的小村落,慢条斯理的在岁月中过着闲暇的日子。红岩赤彼,绿水碧波,青草翠叶,简单的色泽在大自然的调色板里散发着无尽的魅力。而那些关于郭亮的文字,写了删,删了又写,然后又一次删除。不是不知道写什么,而是要描述的东西太多了。于是,选择让记忆暂时散落在这个大山的各个角落。

 

 

陡峭的赤壁上,点缀着绿色的生机。站在这高高的悬崖上,脑子里浮现出关于“悬羊踢鼓”的场面,耳畔似乎想起阵阵的战鼓声和冲锋陷阵的呐喊。时间的轮子转了又转,现在剩下的除了这被绿树围裹着的赤壁红岩,就只剩下渐渐鲜为人知的传说。当远远的看到同伴挥舞着旗子,立于远处的崖上时,一种想法莫名其妙的冲击脑细胞:万一石头裂开了怎么办?

 

 

不是清晨的远山,却蕴涵着一种独特的味道。如果没有记错,这张信手拈来的照片是行进在去往喊泉等景区的路上,时值中午。当慵懒的阳光被镜头以一种慵懒的方式收纳的时候,留下的那一瞬间便多少有点迷离。喜欢突兀在镜头前张牙舞爪的树枝,喜欢从山后扩散开来的阳光的角度,喜欢隐匿在黑白光线后的层层迭迭的山峰。

 

 

无论是远看还是近观,郭亮洞的奇特不得不让人感叹。身临其境的时候,我脑海里满满的是《举起手来》里郭达赶着毛驴车,吼着秦腔晃晃悠悠的行进在这条长长的曲里拐弯的山洞里。其实,当你站在山头看山下无数的回头曲线拼凑出无数的S型曲线的时候,你的心似乎就已经脱离了躯壳,思想在山路十八弯里迂回着。在洞里往外看,每个不同形态的窗口展现着不同层次的画面,于是风景鲜活的不仅仅是郭亮洞而已。

 

 

不知道为什么这里的几处房舍被唤做崖上人家。块石垒成的瓦房已经没有人烟,几具空壳寂寥的隐匿在山中。偶尔有游人路过,在此留影;在或许几个美术学院的学生驻足,在方寸画纸上留下她的影影绰绰。然而,似乎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人去的空楼自有自己的惬意,听鸟叫蝉鸣又未必不是一种逍遥。

 

 

阳光被泛着涟漪的水面折射入水底,于是水中的世界变得梦幻起来。层层叠叠的绿色水草错落有致的坚守自己的岗位,偶尔随着荡漾的水波婀娜自己的身姿。银色的小鱼来往于水草的根茎之间,玩着我们儿时嬉戏游戏——捉迷藏。

 

 

 

 

有山的地方必然有水,否则怎么能道上一句游山玩水?时间长了,已经不记得这些柔美的精灵是在何地闯入我的镜头。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应该分别散落在喊泉附近和磨剑峰附件吧。水流以各种形式奔流不息,犹如没有尽头的生命。看着这些久远的图片,只记得最后那张在我们歇斯底里的呐喊之后留下四溅的水花。当然那些在喊泉里的装腔作势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生命总是以自己的方式寻找出口。于是在行走的路上,散落着这样那样的生命。那些缝隙里辗转着的绿色,不约而同的低垂着发丝,拉出稀稀拉拉的翠瀑。于是,那些褐色的荒芜就变得郁郁葱葱起来。还或许,点燃的不仅仅是生机。在崖上人家回来的路上,偶遇这样一只“八爪鱼”。裸露在土表的树根异常的粗壮,紧紧的拽着赖以生存的养分,而身躯却向着更高处延伸。

 

 

 

那些落叶五彩斑然,虽然比不上香山层林尽染的艳丽,但是这样层层叠叠的铺满道路却又别具一番滋味在心头。初秋的郭亮夹杂着太多的纷乱,绿叶落木,果实鲜花。仿佛在那么一瞬间,打乱了四季,也或许搓揉了时间。一直喜欢走自厚厚的落叶上的感觉,深一脚浅一脚的行进在路上。

 

 

大丽花,久违的花儿。从未曾想过会在郭亮看到开的如此绚烂的大丽花。记忆里,自从家里的小院平整了以后就不再见过大丽。于是兴奋的扼杀快门,那些在咔嚓声中定格的画面却是那样的差强人意。在诸多照片里,唯独挑出这张相对满意的图片。现在依然记得照这张照片是,那位阿姨说:你从这个角度比较好,后面有黄橙橙的玉米。

米饭团子发表于2009-10-30 16:14  
分享到 
(1149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