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佛岭京西古道穿越


石佛岭京西古道穿越

从韭园村牌坊进去,防疫检查就把我们的车拦下,要求每个人都进行体温测量、扫健康码通行,我们一行近40人,需要点时间。正好旁边就是公共卫生间,而且还很制式卫生,大家正好来个登山前的自我清理。我们按要求办,执行防疫政策不能含糊。

防疫检查通过,登车直行过铁路桥洞,立即右转沿乡村公路上行至三岔口,这里路面宽阔,几乎没有车辆通行,还有个开放的院落,可以停放大型车辆。沿乡路直行不远,就看到了右边山坡下有房舍出现,却不见一个人影。再走就进到了一个小广场,有房舍有宣传栏,却也没有一点生机,只是看到蜿蜒的街道通向坡下,街道干净整洁,感觉村子还不小,却是不见人烟,老乡们都还在家里猫冬吧。

这个村就是东石古岩村,在小广场西边路口有块很明显的告示牌:“珍爱生命,禁止攀爬野山”,不用说这就是古道的入口,石块铺成的道路非常平缓,也比较宽畅,再走几步,道左侧的一块制式的石碑,标示“京西古道石佛岭段”,并简单介绍了古道的长度和特点等信息。



古道有结实的边墙,从古道向山下看,永定河白冰覆盖,蜿蜒悠远,109国道如一条墨龙,丰沙铁路和古道并头而行,体现着时代的进步在这里交融汇合,都在发挥着各自的作用。古道有的地方护墙石堰垒得很高,可见当年为了减缓山道坡度,筑路先民付出了多少汗水。缓缓上升的古道在坡顶处留下了密集的一片蹄窝,这个坡顶叫石门,是筑路人凿山梁形成的石槽,因路面是整体石头,经数百年骡马骆驼踩踏,在上面留下了这些断肠人的辛酸见证。




过了石门,旋即下行,坡不陡,路很宽,石块砌得平展,拐过一个几乎直角的弯后,长长的缓坡上几个队友在对着山崖看着什么,还有的在拍照。我猜测应该是石佛造像,我走过去再看,并不是石佛,而是四块摩崖石碑,明万历年六年(1578年)刻竣,记载了修路情况和捐资者芳名,参加修路的有中央警卫团官兵、公检法和地方各级公务员、僧人及普通老百姓,历时近三年才完工。再向下走,宽阔的古道突然的被截断,胳膊肘弯似的出现一段很陡的台阶路,这台阶明显是近年新修的。山坡都是碎石,根据现场判断这里应该是采石场。台阶路下去就是平展的大路,再没有崖壁岩石,那三通摩崖石佛造像在哪里呢?下山看到了建在山坡上的粉碎石头的三个破碎机漏斗槽遗址,突然明白雕刻着三通石佛的岩壁己经被开山炸掉了,那三通石刻雕像也被粉碎成石子,垫在了铁路下,或填入房基坝体。心里感觉有些疼,可惜呀!山下是平坦的水泥路,山脚是西石古岩村和色树坟村,石佛岭古道就此打住。




从两个村后沿水泥路走,左侧是高耸的立壁陡崖,右侧是平缓的坡地,水泥路一直通到潭王公路王平沟入口处。我们并没有沿水泥一直走下去,我们要上左侧的山梁。但见左侧高耸的岩壁间有个豁口,一条小路曲折而去。在陡峭的地方还修筑有台阶,窄的地方还凿石拓宽,路虽然陡,有时也在崖边走,但真不难走。曲折而上,身体微微发热时,已经上到了山梁上,山梁是石板台地,没有灌木,只是有些低矮的荒草,面积还不小,是休息的好地方,晒着太阳喝着水,吃点零食,补充一下自己。





休息一下继续赶路,面对着的山顶还很高,还想着继续爬升,却发现山道左拐,平着就切向了山口。这段路左下是深谷,右侧是崖壁,探着看还有点险,有一段是炸岩劈石的道,从山腰切入山沟,竟然是石块铺的路,已经被磨蹭得铮光,我心头一惊,难道还有人跑这么远到山上来生活?走百多米,真发现了房舍,以为住着人家,到正面看,房子虽然没有坍塌,但门窗破败洞开,荒草萋萋,这个院落应该废弃很久了。这是个孤零零的院落,四周没有看到别的房舍。我们继续走,突然的就听到了犬吠,这荒郊野岭还有野狗?石铺小道一个拐弯,我们看到了一个村子。我突然明白,我们一直走来的路,并不是我以为的上山放羊砍柴种地走出来的小道,而是两个村之间走的乡村古道!







这个小村叫道须村,已经整体搬迁下山。有村民承包山地搞养殖种植,建了新式的保暖房屋,袅袅青烟告诉人们这里还有人烟,那些狗就是承包人养的。村中是个十字道,走左侧路上坡出村,有水泥通到村边,当年道须村起码可以通行农机车的。我们没有沿水泥路走,那不是古道。水泥路边有台阶路,台阶上面是石砌的古村道。这个古道比较宽,可以走下拖拉机,可以看出当年修这条路也是费了不少劲的,应该是农业大集体时的杰作。这条村道斗折盘旋连接着谷底的南港(jiang)村。







南港村虽然在深山中,却是豪宅鳞次栉比,家家都是小楼,一个比一个豪华,门口停着小车,房顶架着太阳能,热水24小时保障。隆冬时节,好多家还有集中供暖电锅炉。顺着村中的水泥路走个三四公里就是109国道。

南港村是京西古道上的重要村落。京西古道出牛角岭关城,在桥耳涧村分成两条线,一条线走韭园村到东石古岩村,另一条线走西落坡村经南港村和东马各庄村到东石古岩村,两条古道在石佛岭汇合。



我们走小路切上已变成柏油路的原京西古道西落坡村至东马各庄段,慢慢地盘折爬升到山岭上,山岭上的古道已经没有了古道的影子,就是一条山腰绕行的宽畅大道。这段路通视山谷里的西落坡村、桥耳涧村、韭园村,新农村的感觉非常强烈,一栋栋彩色的豪华小楼挤满山谷。远处的峰头岭、牛角岭关城和京西古道景区一览无余。时间宽裕,我们溜溜达达地到了西落坡村口的村民活动小广场,有村民在卖土特产,还有个小卖店,卖些一般日用品和食品。西落坡村座落在九龙山北麓,九龙山古木参天,南蛇藤、葛藤、野葡萄藤随处可见。






从小广场到马致远故居也就100米的距离,但有个直角拐弯,所以在小广场是看不见马致远故居的。拐弯处是一处泉眼,泉水四季奔流,泉水顺沟渠而下,约30米就是马致远故居。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非常有名,读来诗情画意,让你脑海翻滚着无数遐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个小令就是马致远家门口的实景,枯藤老树昏鸦,枯藤就是南蛇藤、葛藤和野葡萄藤落叶后的样子,老树随处可见,特别是村里粗大的香椿树到处都是,树皮斑驳,感觉每棵树都有百多年的历史。小桥就是马致远家门口小桥,流水自然就是流经马致远家门口的泉水,人家就是马致远自己的家,古道就是京西古道,是通往张家口、大同、包头的古商道,直接从马致远的家门口经过。瘦马、断肠人、天涯是马致远对远离家乡的驮队艰辛生活的同情与理解。据资料记载,京西古道上的驮队,多数是骆驼和骡子,马由于耐力不足,很少成为长途驮队的主力。由于王平村有煤矿,马邦驮煤进京也是有的。古道西风瘦马也是写实。

全队到达马致远故居时刚12点,大家就在马致远家门口路餐。马致远故居在路西,地势较低,对面邻家地势高,门口还有门庭、台阶、矮花墙,在冬日暖阳下是路餐的好地方。

马致远家的地势是南高北低的山坡,但他家并没有依山势建成南为主的院落,而是南挖北垫,将地面找平,盖的是北为主的四合院,按照传统风水说法,北为主的四合院,院门应该开在正南,此为延年门,为中国第一吉祥门。但马致远家的南边是崭坡形成的土崖,没有出路,只能把院门开在东边。第二吉祥门是生气门,在院子的东南角位,但东南角那里架了一盘碾子,并没有开门,院门开在了正东位,这是天医门,属于第三吉祥门吧,早年财旺家旺,长久纯阳而衰败。农村为什么有的家隔个十年二十年就要改大门位置,就是为了更门转运。不知是不是风水原因,马致远没有留下后代,现在西落坡村和周边几个村多数都姓马,但都是明朝从山西洪洞县移民来的,与马致远没有什么关系。


路餐后我带大家看西落坡大寨,大寨在辽金时期指监狱。这个监狱关过北宋最后两个皇帝宋徽宗、宋钦宗。落坡村,据说最早叫落难坡村,就是皇帝的落难坡。在落坡村西边还有个落坡岭村,以前叫落魄岭,就是两位皇帝的丢魂落魄的地方。大寨并不在村里的主街道边,所以好多人多次去过西落坡村,却并没有去过大寨。我带着大家七绕八拐的把人转晕了的感觉才来到了大寨,要没有人带路,自己瞎找你真找不到。大寨建在一个牛舌崖上,三面临崖,临崖建起很高很厚的监狱石墙。厚厚的石墙块石垒砌,基础有三四米厚,现在残存的墙顶也有两三米厚。另一面没有石墙估计当初就是监舍或警卫兵营。宋钦宗据记载很胖,被逼骑马打马球比赛,宋钦宗不善骑马,落马被踩踏而死,尸体还被熬了尸油用于点灯。





西落坡村还有个金代遗存的三层碉楼,就是瞭望塔兼哨所,可以通视牛角岭、峰头岭路口,京西古道也在监视之下,如有军情可以及时发现,对于落坡村来说更是全方位监控,特别是那个大寨,就在眼皮底下,囚犯如有不轨举动,立马就能发现。碉楼是石头垒起来的。碉楼底下还有地道,有三个出口,一个就在大寨东墙外的沟里,一个在东边院里,第三个在院西边的山坡上。碉楼里面没有梯子,只有个简易木梯,上一层把梯子抽上去再上层,这样设计是为了防止敌人偷袭。近几年碉楼有了裂缝,有倒塌的危险,政府进行了保护性抢救,周身上下用水泥加固,楼里加装了固定铁梯,修复了碉楼顶的雨棚。还从村民院里独立出来,单独有人看管。


离开西落坡村,基本就是走柏油大道,虽然也是当年的古道,却已经没有一点古道的样子。经过韭园村的酱菜厂时,我买90元的酱菜,价格比猪肉贵。韭园酱菜在门头沟一带非常有名,周边村民常买,也有不少人开车专门来买酱菜。队友们也被琳琅满目花样繁多的酱菜诱惑,买了不少。按预定时间下午3点完成这次休闲环穿登车返回。

2021年110日星期日

O不说也罢O发表于2021-01-31 22:59  
分享到 
赞过
(2585次阅读/1个评论/3人赞过)
    心在远处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