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的“阿信”
有一部日本电视连续剧对于中国的年轻人会非常陌生,对于30岁以上曾经看过这部连续剧的中年人,也会尘封在记忆的深处。但是,只要看过,那么一经提及,这部连续剧女主人公鲜活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这部连续剧就是《阿信》。《阿信》是日本NHK电视开播30周年的纪念电视剧,在日本关东地区创下了平均收视率52.6%的惊人纪录!迄今没有被超越。当年在中国,《阿信》的播出也集聚了超高人气。这部连续剧是以日本明治年间山形县贫苦农家女阿信从7岁到84岁的生活历程为主线,讲述了一个女性为了生存而挣扎、奋斗、创业的故事。据说故事的原型是日本八佰伴的创业史,“阿信”也成为了当时风靡一时的女性创业者的代名词。
图1 在“贵州苗妹银饰”博物馆里收藏的苗族服饰,具有一种浮雕般的厚重感,就如同苗族文化的源远流长一样,瞬间就能让人肃然
了解荟聚网的朋友会知道,这将是篇严重违背“荟聚理念”的田野调查报告,因为在消费升级的今天,“荟聚人”致力于推动中国体验型旅行的发展,而力求远离“扎店购物”的“旅游”。因此荟聚网迄今为止没有一篇田野调查报告是关于旅游商品商店的,而现在,我们要破例了——“贵州苗妹银饰”是一个前店后厂型的旅游商品商店,这破例的背后,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创业故事,一个关于“凯里的阿信”的故事。
图2 “接布秀”也许是苗族九种主要绣法中最简单的一种——用不同色彩的布料裁剪成图案,再拼接缝制在一起,但纹饰依然有种夺人心智的美感
图3 “贵州苗妹银饰”博物馆中的“劈线绣”(九种主要的苗族传统绣法中较难的一种,是将一股线分成若干小股,再用每一小股进行刺绣)珍品
图4 精美的“打籽绣”。这是将线团(也就是“籽”)绣在绣片上,又是一种主要的苗族传统绣法
在三年困难时期中最艰难的年份——1962年,黔东南州剑河县岑松镇养平村,一个女婴诞生在了一个家境贫寒的普通农民家庭。我的姐姐也出生在那一年,我那知识分子的母亲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候单位的口号是“晚上不要看书学习”,只因没有食物,需要避免哪怕是读书这样轻微的体能消耗,以便能够活下来!
图5 “贵州苗妹银饰”博物馆中收藏的服饰精品。这些往往是上百年的服装,而且会集合多种绣法
这个女婴的童年是清贫的,这让她读完初中就辍学了,16岁走上剑河街头的建筑工地,成为了一名建筑工人。之后,她的第一任丈夫因触犯刑律而被判刑。她和第二任丈夫经营过乡间巴士,丈夫开车,她售票。而现在,她的第二任丈夫又因为脑淤血躺倒在病榻上……。
图6、7 在“贵州苗妹银饰”博物馆里,不仅仅收藏有精美的传统服饰,更有古老的面具、铜鼓这样精美的工艺品
也许是早年间在剑河县城摆过地摊的经历,让她培养出了敏锐的商业嗅觉,一次在北京潘家园的经历——一个不会外语的老太太却能将苗族绣片兜售给外国人,让她觉得经营苗族传统的绣片是件大有可为的营生,于是她开始了凯里-北京间的两地奔波。一边,在凯里乡间走村串户,搜集老绣片,另一边,在北京的潘家园兜售这些精美的苗族传统工艺品。
图8 三进的苗族大床,俨然像一间结构复杂的小屋子。如此奢华的榻具,甚至堪比北京故宫的龙床。这也是“苗妹银饰”博物馆的收藏品
正是在奔波于凯里-潘家园的过程中,她突然意识到,那些历经上百年传承的精美苗族绣片,承载着一个民族深厚的文化积淀,她的使命不应该是将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载体拿去贩卖,而是应将其保护起来。于是,一个地地道道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农村妇女,开始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保护苗族传统文化的道路。迄今为止,她已经自筹资金8000多万元,搜集了大量苗族文化的精品,并建设了一座博物馆(这座博物馆与一个旅游商品商店及加工工厂坐落在一起),对这些文物进行妥善的保护。这些经历,足以和阿信相比肩,她,就是“凯里的阿信”,“贵州苗妹银饰”的董事长唐胜兰。
图9 亲自陪同我们一行参观并耐心做讲解的“凯里的阿信”,“贵州苗妹银饰”的唐胜兰董事长
一进入“贵州苗妹银饰”的博物馆,就被这里收藏的精美苗族服饰所征服。过去进博物馆,服饰展区是似乎从来不会引起我关注的,之前唯一的例外是长沙马王堆汉墓。这是平生第二次,细细地品味服饰工艺中的细节,就连自己事后都觉得奇怪,马王堆的“素纱禅衣”、“T型帛画”可都是国宝级的珍品,“苗妹银饰”博物馆中的藏品竟能和马王堆汉墓中的丝织品投射下同样的震撼力!
图10、11 精美的苗族银饰。但这不是“凯里的阿信”,唐胜兰董事长收藏的“老物件”,而是“苗妹银饰”按照传统工艺打造的旅游工艺品
图12 用苗族传统纹饰打造的新款皮包
其实,第一次走入苗族迷人的文化殿堂也是在凯里,在舟溪的芦笙堂。但那时,还仅仅被繁复精美的银饰所吸引,注意力还没有在服装上。当时,对苗族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非常感性,而缺乏理性思考与认知的阶段(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对一个地方进行第一次田野调查时,我基本上不预先进行资料搜集及准备,以避免先入为主,并希望以此来保持对新奇事物敏锐的感知)。
图13 在舟溪芦笙堂开始前,在黔东南州旅游形象大使、贵州大学舞蹈系大三学生潘倩(左)的家里,第一次看到苗族服饰上妆的过程
而在对舟溪芦笙堂进行田野调查的过程中,黔东南州旅游形象大使潘倩对自己支系(苗族有众多支系)服饰的固守,才让我对苗族服饰文化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促使我此次在观看了“台江姊妹节”后,坚持寻找对苗族银饰、服饰有造诣的人物,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在黔东南州画院雷安宁院长的推荐下,最终来到了“苗妹银饰”。
图14 舟溪芦笙堂上的黔东南州旅游形象大使、贵州大学舞蹈系大三学生潘倩。穿上苗族传统服饰的她立刻展现出一种由自信所成就的成熟与优雅,和对比图中的学生妹判若两人,也许这就是鲜活的苗族服饰所产生的魅力!
对比图
带着由舟溪芦笙堂及潘倩所产生的浓厚兴趣,我还专程拜访过潘倩的老师,中国民族舞方面的顶级专家学者、贵州大学舞蹈系的甘瑜主任。他对苗族的一段描述当时让我非常困惑,他说:“苗族是世界上两大迁徙民族,而另一个是犹太人”。他说话时的那种深沉,具有一种无法辩驳的力量,但仅就我浅薄的历史知识,也知道仅在中国就有匈奴、柔然、突厥和蒙古人的大规模迁徙(其实,还远不止这些)。当时,我没有质疑他的论断,因为我知道,他那种深沉一定有某种值得信服的依据,只是自己的知识还肤浅,不足以理解他论断的深意。而当深入分析舟溪芦笙堂图片的时候,我终于知道,其实甘瑜主任在下论断时,做了省略,那就是:“苗族是世界上两大迁徙(后,仍然固守住了本民族文化的)民族”。而在“凯里的阿信”,“贵州苗妹银饰”唐胜兰的博物馆里,我再次感受到了这种固守的力量。
图16 潘倩的老师,贵州大学舞蹈系甘瑜主任,一位令人敬重的民族舞学者,就在他为我这个造访者沏茶的过程中,他说出了那段一直令我回味的话:“苗族是世界上两大迁徙民族,而另一个是犹太人”。他说话时的语气是如此深沉,坚定,让人无法质疑!
图17 专心工作中的邰金文,台江苗族,“姑苏杯”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大奖得主
图18 专注于用传统手工技艺打造银饰旅游工艺品的年轻人。在“贵州苗妹银饰”并不仅仅有邰金文一个致力于传承苗族传统文化的年轻人。只有当无数个潘倩、邰金文加入到承传苗族文化的滚滚洪流中,苗族文化传承的问题才不会再让“甘瑜主任”们忧心忡忡!
在“苗妹银饰”的工作区,我们看到了众多年轻有为的工艺师在认真工作。其中的一位叫邰金文,年龄绝对没有超过30岁,却已经是“国家首饰设计师”,“姑苏杯”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大奖得主。但曾就读于姑苏工艺美院、师从于手工艺术学院院长赵罡的他,现在却没有留在繁华的大都会,而是回到凯里“苗妹银饰”,为弘扬苗族传统银饰贡献着心智。这给人以希望。
图19 荟聚网田野调查报告《谁是美女如云“姊妹节”中的妹妹》中的最后一张图片
图20 而“妹妹”们,正在黔东南州旅游形象大使潘倩的引领下,承传着苗族文化
“文化的传承离不开‘妹妹’们,因为有了儿童才会有未来。同时,孩子不会天然就能成为一种文化的守望者,他们的父母、家人,才是他们最早的启蒙者。‘小公主’不会自己选择穿上苗族传统盛装,她的家长使然。‘孩子是成人世界的一面镜子’,想得到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从‘妹妹’们的身上,能折射出来。这就是荟聚网在‘台江姊妹节’中,寻找‘妹妹’的原因”。这段话,是荟聚网田野调查报告《谁是美女如云“姊妹节”中的妹妹》中最后一段的评论,这评论的逻辑也适用于本文。“邰金文”们不会天然成为一种文化的守望者,引领他们前行的人使然。这个引领者无疑是“凯里的阿信”,唐胜兰。
图21 “凯里的阿信”,唐胜兰董事长(中间站立者)在指导年轻的苗族银饰制作师创作。中央电视台的执行制片人李鹏(左)和《中国信息报》的李敏(右,他也是第一个“定义”唐胜兰董事长是“凯里的阿信”的人)在认真的观摩
荟聚网一贯的理念是:商业本身是中性的,用什么样的理念及商业模式,决定了最终的结果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在保护、传承,还是在破坏着传统文化,是服务于游客,还是像近期的丽江那样让人诟病。“凯里的阿信”,“贵州苗妹银饰”的唐胜兰董事长显然找到了一个切实有效的商业模式,不仅仅有效地吸纳像邰金文这样高学历、高层次的苗族年轻人,从事苗族文化产业,而且也吸纳大量普通劳动者,从这样的传统文化产业中获得诚实劳动所应得到的报酬。这不但是在用经营苗族传统文化产业进行扶贫,而且是立体地,体系化地培养着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图22、23 普普通通的“苗妹”在工作中,成为苗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图24 博物馆中苗族传统文化所产生的震撼,开放式加工场所深度的体验,以及货真价实、做工精美的产品,共同构筑了一种商业模式,让“苗妹银饰”顾客盈门
“凯里的阿信”的故事无疑是令人感动的,但我也有一个隐忧,在结束对“贵州苗妹银饰”的参观之后,我对黔东南州画院的雷安宁院长说:“我怕‘苗妹银饰’未来的后继者会忘记了‘凯里的阿信’,唐胜兰董事长的初心,在将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会走上其他被人诟病的旅游纪念品商店的老路——以回扣开道,以次充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为民族文化的守望者站台,让消费者能购买到真正凝聚了内在价值的旅行纪念品,使“凯里的阿信”所开创的商业模式健康地发展下去,这也正是荟聚网第一次“破例”,报道“苗妹银饰”,一个经营旅游纪念品的商店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