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关上-龙仙宫-庄户-南梯-圣水峪穿越

大房山的线路诡丽,神秘,数不胜数,且各具特色。我也曾走过多条,体验过棺材山的磅礴大气,红螺三险的峭削绮丽,咔嚓山草径的错综纷杂,王老铺山洞的幽深幻迷,坡峰岭红叶遍野,猫耳山娟秀崎岖,三流水古朴精雅,鬼关岭心神悚惧。此次穿越线路几乎位于我以前走过的线路中央,路途虽只有14km,景致却自有它的绝妙之处。


东关上村遭遇拦截以后,大巴沿化塘沟迂回向栖霞洞景区。我们的登山起点就在距离景区不远处向北深切的一个沟谷中。以防有人追赶,队伍一开始走得非常急促。路,实际上是条干枯的河道。河道下游落差较大,历经多次强烈水流冲刷,露出坚实、浑厚的灰褐色岩石基底。再向上,坡度变缓,来自山顶的砾石,因搬运距离不远,而呈现出耿耿的棱角。



此段攀升最大的难点在于,除了克服近千米的高度以外,还要时刻防范山径两侧刺人的荆棘。上周攀登的羊耳峪西山,土壤丰厚,植被高大,需要提防的是迎面打来的枝枝丫丫。而此处的山体,石多土少,树疏棘密,荆棘上根根尖刺,透衣穿肉,刺骨钻心,令人苦不堪言。刚进谷不久,左手臂就惨遭毒手,伴随着一声尖叫,平行的四道刮痕,齐齐整整地在春日的阳光下大放异彩。



突然,一曲悠扬的陶笛之音,清脆婉转,如同鸟鸣一般,泠泠隐隐地从风中飘来。抬头一望,半山方方的巨石上,盘腿稳坐着一个青年。他面庞俊朗,目视远方,正手持芦笛,如醉如痴地沉浸在自己优美的旋律中。妙曲入耳,美景及目,我几乎忘记了疲累,仿佛自己的身体,也飘飘荡荡,如随长风,沉浮于云霞之际。若问这位陶笛王子是谁?乃著名强驴野马奔腾是也。一路上,他每每地超越我们,随后便会传来阵阵悦耳的玄妙之声。

接近山顶,岩体更加高峻,路迹也纷乱杂沓起来。天外来客和林点点两位领队,寻路线,劈荆棘,引领众人成功地登上了垭口。之后,沿山脊向西北迤逦而行,穿密林,攀断崖,游游走走地又过了两个山头,接近午时,队伍终于站在了峰顶峦巅。恰值晴空万里,乍暖微凉,淡云融融,和风拂拂,仿佛天公解意,助人高兴似的,一股脑地将锦绣山川送入大家的眼帘。



极目远眺。东南,白云坨顶隐隐的铁架子,依然辨识度极高地巍巍而立;东北,方方长长的棺材山与其东侧孤峰之间的大豁口,好似仙人劈开的一道天门,将人的思绪引向虚无与幻处;正北,大洼尖上的乌龟岩和黑牛峰顶的鳄鱼石,是否也在向你的方向愀然顾盼;西南,跌跌起起的群峰中,一座形状酷似猫耳的山峰,引发大家好一阵争执。现场查证地图认为,此猫耳非彼猫耳也。

近处,即是此行的精华路段——龙仙宫和庄户山。此处的龙仙宫,指的是那座与庄户山遥遥相望的层层叠叠壮丽如宫殿般的山体。山色一片灰白,峰顶参差错落,稀疏的植被好似瘦马营养不良的皮毛,毫无光彩,这反而衬托得山体更加巍峨明丽,轮奂雅致。二层有几个并排的洞穴,深邃难测,估计里面应该有形象各异、色彩奇异的钟乳石吧。希望喜好探洞的林点点未来会揭晓确切的答案。



庄户山,山形奇特,气势如虹。每个山峰的顶部都有一个浑然硕大的山石基座,其上又各自托起一块玲珑突兀的俏岩,如少女般婷婷袅袅,迎风而立。皎若太阳升朝霞,灼若芙蕖出绿波,柔情绰态,妙不可言。



庄户村,傍依在庄户山脚下。几块新整理的庄稼地以及隐隐的犬吠声,提醒着众人这里还有人居住,并未完全废弃。果然,一户人家院落中贴的大红春联,在破败凋敝的邻舍间,是那样的刺人眼目。难以想象,在大房山腹地,不通公路、没有供电、无法上网的日子该是怎样的煎熬!



之后,队伍一直盘桓宛转于半山之间,路转峰回,小径悠长。可以思绪纷飞,也可以放空大脑。这是我最喜欢的徒步状态,山水之间的我才是那个真实的自我。



南梯的那条大鳄,依然憨态可掬。南梯折折弯弯地下降之路,在斜阳的光影里,却不似从前那般漫长。晚上五点全体队员到达圣水峪村,由于回来的路上不再经过检查站,一路畅通,19.00到达惠新西街南口,活动圆满结束。

 

小亭明月发表于2017-03-14 12:04  
分享到 
赞过
(1092次阅读/0个评论/2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