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7【易县】清西陵
一座皇陵向我们诉说着一个王朝兴衰的故事,一座皇陵也向我们诉说着人性的善恶,我们透过皇陵可以看到很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这周山舞社的雪山驴友旗飘扬在了清西陵的上空,我终于兑现了自己的诺言,今年带着大家把清东陵和清西陵全部穿越下来了。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山舞社60人雄纠纠气昂昂的踏过狼牙山,来到了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我们到了清西陵,我让司机刘哥把车开到了崇陵停车场,我没有立刻让大家看崇陵,而是先去了华龙皇家陵园,这里埋葬着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但比较不幸的是,华龙皇家陵园有外事活动,暂停参观。
溥仪墓最早在八宝山,后来搬到河北易县的,在他的墓旁有两位女人陪伴着他。溥仪这辈子是即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他打小就是皇帝,衣食无忧,不幸的是溥仪打小很傻很天真,永远被人摆布着,就跟一个玩偶一样,但更不幸的是,他这一辈子,媳妇儿有5位:
皇后郭布罗 婉容跟皇宫侍卫出轨后被发现,后来皇后精神失常,最后她因吸食大烟惨死在延吉南山的战俘营里;
淑妃 额尔德特 文绣在天津跟溥仪离了婚;
祥贵人 他他拉氏 谭玉玲 死于非命。据说谭玉玲得病,久治不好,日本关东军为了想让溥仪娶一位日本籍的女人做皇后,于是在御用挂 吉冈安直 中将的策划下,一位日本军医给祥贵人打了一针后,祥贵人就死掉了;
福贵人 李玉琴 在解放后跟溥仪离了婚,她后来改嫁,2001年才去世。
解放后溥仪娶了 李淑贤,我看很多书中都写过,李淑贤因为溥仪性功能障碍想多次跟他离婚,但后来周总理接见过他们,中国人都是好面子的,李淑贤一直念着总理关照过他们两口子,让他们好好过日子,于是也就没离,一直死扛了一辈子,不过李淑贤死后不愿意陪在溥仪的身边,而是一个人被埋进了八宝山。
作为一个男人来说,我觉得溥仪是悲哀的,这或许跟他没有性生活有关系吧,可能换了哪个女人都容忍不了自己的老公不和自己约炮吧,我想溥仪这辈子也得到过真爱,那就是他的祥贵人 他他拉氏 谭玉玲,这位短暂的真爱17岁嫁给了32岁的溥仪,22岁就香消玉殒了,可能真的因为太短暂了,所以才成为溥仪的真爱吧,祥贵人死后,溥仪一直不舍得把谭玉玲下葬,满洲国垮台后,谭玉玲的遗体被烧成了骨灰,骨灰坛子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最终在2006年时谭玉玲永远的躺在溥仪身边。可怜的婉容皇后在延吉战俘营死掉后,如今连尸骨都找不到,同样也是在2006年,婉容皇后的哥哥觉得自己妹妹可怜,于是在溥仪墓旁建立了一座衣冠冢以示祭奠,听说,婉容皇后的墓里只有一袋延吉南山的黄土和她的一张镶在水晶相框里的照片。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最短暂的才是最美好的呢?短暂是可以掩饰缺点和不足的,在互相都觉得对方是最完美的时候,结束这一切,可能就是我们看到那永恒的美好了吧。
故事就这样开始了, 山舞社60人雄纠纠气昂昂的踏过狼牙山,来到了位于河北易县的清西陵。我们到了清西陵,我让司机刘哥把车开到了崇陵停车场,我没有立刻让大家看崇陵,而是先去了华龙皇家陵园,这里埋葬着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末代皇帝爱新觉罗 溥仪,但比较不幸的是,华龙皇家陵园有外事活动,暂停参观。
溥仪墓最早在八宝山,后来搬到河北易县的,在他的墓旁有两位女人陪伴着他。溥仪这辈子是即幸运又不幸,幸运的是,他打小就是皇帝,衣食无忧,不幸的是溥仪打小很傻很天真,永远被人摆布着,就跟一个玩偶一样,但更不幸的是,他这一辈子,媳妇儿有5位:
皇后郭布罗 婉容跟皇宫侍卫出轨后被发现,后来皇后精神失常,最后她因吸食大烟惨死在延吉南山的战俘营里;
淑妃 额尔德特 文绣在天津跟溥仪离了婚;
祥贵人 他他拉氏 谭玉玲 死于非命。据说谭玉玲得病,久治不好,日本关东军为了想让溥仪娶一位日本籍的女人做皇后,于是在御用挂 吉冈安直 中将的策划下,一位日本军医给祥贵人打了一针后,祥贵人就死掉了;
福贵人 李玉琴 在解放后跟溥仪离了婚,她后来改嫁,2001年才去世。
解放后溥仪娶了 李淑贤,我看很多书中都写过,李淑贤因为溥仪性功能障碍想多次跟他离婚,但后来周总理接见过他们,中国人都是好面子的,李淑贤一直念着总理关照过他们两口子,让他们好好过日子,于是也就没离,一直死扛了一辈子,不过李淑贤死后不愿意陪在溥仪的身边,而是一个人被埋进了八宝山。
作为一个男人来说,我觉得溥仪是悲哀的,这或许跟他没有性生活有关系吧,可能换了哪个女人都容忍不了自己的老公不和自己约炮吧,我想溥仪这辈子也得到过真爱,那就是他的祥贵人 他他拉氏 谭玉玲,这位短暂的真爱17岁嫁给了32岁的溥仪,22岁就香消玉殒了,可能真的因为太短暂了,所以才成为溥仪的真爱吧,祥贵人死后,溥仪一直不舍得把谭玉玲下葬,满洲国垮台后,谭玉玲的遗体被烧成了骨灰,骨灰坛子辗转了好几个地方,最终在2006年时谭玉玲永远的躺在溥仪身边。可怜的婉容皇后在延吉战俘营死掉后,如今连尸骨都找不到,同样也是在2006年,婉容皇后的哥哥觉得自己妹妹可怜,于是在溥仪墓旁建立了一座衣冠冢以示祭奠,听说,婉容皇后的墓里只有一袋延吉南山的黄土和她的一张镶在水晶相框里的照片。很多时候我也在想,是不是最短暂的才是最美好的呢?短暂是可以掩饰缺点和不足的,在互相都觉得对方是最完美的时候,结束这一切,可能就是我们看到那永恒的美好了吧。
我们沿着崇陵的大宝顶穿越到了崇陵妃园寝,不幸的是现在清西陵到处都设有栏杆,不让过去了,无奈我们只能原路返回崇陵。崇陵妃园寝虽然没能看到正门,但是从侧面我给前队指了指那高大的围墙,跟他们说,里面埋葬着就是传说中的珍妃和瑾妃。珍妃和光绪皇帝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过,很多人觉得他们两个也是永恒的美好,其实我更觉得他们两个的美丽爱情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矬子里拔将军”。光绪皇帝这一生只有3个老婆,大清的皇帝里他老婆最少了。他的皇后是他的亲表姐 叶赫那拉氏 ,他还有两个妃子,那就是珍妃和瑾妃,珍妃和瑾妃是姐妹两个,父亲是员外郎 他他拉 常旭,选她俩进宫其实就是一个坑,因为当时选媳妇儿时,有5个女孩中选,分别是江西巡抚德鑫的两个女儿,员外郎常旭的两个女儿和都统桂祥的一个女儿,皇上喜欢江西巡抚德鑫的长女,慈禧让他选桂祥的女儿,都统桂祥是慈禧的亲弟弟,光绪的亲舅舅,他的女儿也就是慈禧的亲侄女 叶赫那拉氏,但是皇上奔着自己的梦中情人就去了,慈禧怕德鑫的两个女儿入宫后抢了皇上的芳心,到时候自己侄女吃亏,于是就把两个长得跟食堂大妈一样员外郎常旭的女儿选进宫当妃子了,皇上很无奈,不过让皇上更无奈的是,光绪皇帝死以后不仅仅陵寝的风水有问题,而且他还和自己一辈子不喜欢的皇后——叶赫那拉氏葬在了一起,这事儿换了谁也不会痛快。不过到了王朝末路,我们的光绪皇帝还有得可选吗?他能想到他这一辈子的悲哀吗?
我们沿着柏油公路往泰陵方向走去,中途有三座小陵寝,一个是公主陵寝、一个是端王陵寝、另一个是阿哥陵寝。公主园寝埋葬着嘉庆皇帝的两位未出阁的小公主,不过她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一个是慧安公主,一个是慧愍公主,公主坟是未开放陵寝,我们也就只能在门缝看一看了,不过在我们返回主路时站在人家菜园子的水泥台子上,一眼就看到了两座公主坟的宝顶,也算是没白来了吧。这次参观公主坟也为谷积山游记里提到的那个假公主坟得到了一个佐证,正牌公主死掉一般只会埋在两个地方,要么就是自己男人家(婆家)的坟圈子里, 要么就是自己家的坟圈子里,一般不会有第三种埋葬地,除非是非正牌公主,比如说我们这次活动的第二集合地点公主坟埋葬的那位,她是大清开国名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她就不是正牌公主,而是孝庄文皇太后的养女,所以没进祖坟。
继续往前走没多远就是端王陵寝,这个小陵寝埋葬了三个人,分别是雍正皇帝的嫡长子爱新觉罗 弘晖。弘晖8岁就挂啦,好可怜的小孩,雍正皇帝把他埋到了这里,后来他的弟弟爱新觉罗 弘历即位,也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爷念在他这位小哥哥早年夭折挺可怜的,于是封他为亲王,谥号:端。跟端亲王埋在一起的是他的两个小兄弟,也是早年夭折的。一位是爱新觉罗 弘昐,他是雍正皇帝的次子,他亲妈就是甄嬛传里那位齐妃娘娘李氏,雍正皇帝这位次子死的时候才3岁。另一位是爱新觉罗 福宜,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七子,他亲妈就是著名的“华妃娘娘”,史上俗称——年妃,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死的时候才2岁,从孩子的辈字来看,华妃娘娘一定是宠冠后宫的,她为雍正皇帝生的孩子字辈都跟其他女人生的孩子不一样,你可想雍正皇帝多么喜欢我们的华妃娘娘,其实真实的年妃跟电视剧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年羹尧是个挺骄横、跋扈的人,但是年羹尧的妹妹性格跟他确实是大不一样,基本上就是截然相反的性格,所以雍正皇帝十分喜欢年妃。
在端王坟旁边还有一座坟,从地图上看叫做阿哥园寝,埋的是哪位阿哥呢?经过翻看资料,原来埋的是甄嬛传里那位勾引瑛贵人的皇子——爱新觉罗 弘时。但弘时真的勾引瑛贵人了吗? 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事儿是扯蛋,但是有一件事儿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那就是弘时在雍正四年,雍正皇帝让弘时给八爷胤祀当儿子,跟他断绝父子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雍正皇帝这么干的,众说纷纭,电视剧里演绎的是弘时受到廉亲王胤祀的蛊惑跟弘历争皇储,然后八爷党倒台后,弘时又在老爹雍正面前给八爷求情,导致的雍正跟弘时断绝父子关系,其实演绎的也是挺有意思的,没过多久雍正皇帝又撤掉了弘时的黄带子,削宗籍,后来弘时就挂掉了,被埋在东直门外,当他的四弟弘历当上了乾隆皇帝后,把他从东直门又迁坟到了清西陵的阿哥园寝,也算是对得起自己这位哥哥了吧,弘时陵寝里面埋着弘时和他的两个儿子,现在也是一处非开发陵寝。
我们参观完阿哥园寝后,沿着公路一直向泰陵方向走去,这段路程特别长,走的我脚都麻了,大概1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泰陵妃园寝,说白了就是埋雍正皇帝妃子们的地方,雍正皇帝的妃子园寝埋了21位他的小老婆,里面有非常著名的宁妃娘娘、齐妃娘娘,不过这些都是在甄嬛传里面被大家所熟知的,泰妃园寝里最大的一位明星,其实应该是纯悫皇贵妃耿氏,她年轻时因为生了爱新觉罗 弘昼而被封为裕妃,后来在宫廷生活中,她和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也就是电视剧里面的那个甄嬛成为铁姐们儿,甄嬛的儿子当了皇帝,她也沾光成为了贵妃,在耿氏90岁那年,乾隆爷封她为皇贵妃,耿氏寿命长,活到了96岁才死,乾隆爷也对得起自己这位干妈,亲自下旨曰:“入葬泰陵妃园寝,列诸妃之上”,因此泰陵妃园寝里面的一把手就是她了。
上面说啦,耿氏之所以吃香的喝辣的就是因为她有一个铁姐们儿,那就是乾隆皇帝的亲妈孝圣宪皇后,孝圣宪皇后其实就是电视剧里演的甄嬛,钮钴禄氏,她可绝对是个有福之人,这可不是我说的,第一个夸她有福的,是她的公公康熙皇帝,还记得我在徒步清东陵时跟山舞社的队员们说的牡丹园相会吗?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应四儿子胤禛的邀请来到了自己儿子的园子——牡丹园,也就是后来的圆明园,在牡丹丛中,一位少年正在舞剑,康熙看了大喜,急忙把小孩叫了过来,然后问自己的四儿子胤禛,他是谁呢?胤禛回答说,这是您的孙子弘历,康熙皇帝有100多个孙子,有很多孙子他一辈子都没见过,小弘历是康熙孙子里幸运的,他可以单独的见爷爷,当时康熙皇帝就问小弘历,你除了会舞剑外,还会什么呢?弘历说我会背诗,于是他给自己的皇帝爷爷背诵了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康熙很开心,跟胤禛说,你把孩子的妈妈叫过来我看看,于是咱们的甄嬛就被叫了过来,康熙一看自己的儿媳妇,说了一句“真乃有福之人!”。 这话真是很应验,咱们的甄嬛一辈子只生过一个儿子,那就是弘历,最后还当了皇帝,相比我们的齐妃娘娘李氏就不行了,一辈子生了那么多孩子,死的多,活下来的少,活下来的,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华妃娘娘更悲催,生了3个儿子全死,你看看,咱们的甄嬛是不是有福呢?所以这也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就是女人生孩子一定要重视质量,不要觉得数量多能取胜,数量多只会浪费国家的粮食,会生的生一个就能当皇帝。第二个道理就是完美的爱情结局往往是不完美的,从顺治皇帝和董鄂妃到雍正皇帝和年妃再到刚才说到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祥贵人谭玉玲,哪个是好结果呢?
乾隆爷还是很孝顺他妈的,老太太活了86岁才挂,一辈子享受了数不尽的福,光带老太太去五台山就去了3次,东巡、西巡、南巡、北到盛京围猎,乾隆爷走到哪就把老太太带到哪,老太太临死了,乾隆爷根据祖制还给老太太建了典制大备的泰东陵,并且在隆恩殿门口放置了铜狮、铜鹤,这也算是一种超越了吧。 当山舞社的同志们到达泰东陵时,泰东陵正在大修,我们隔着三孔桥看着远处的泰东陵,感觉十分的震撼,这座泰东陵可以说是皇后陵(太后陵)的典范了。
看完泰东陵我们穿过人家的玉米地向雍正皇帝的泰陵行进了, 我们从泰陵的左后方的山头上经过,看着远处的泰陵,感觉也是十分的壮观,高高的封土堆就在我们眼前,我带着大家往封土堆附近横切,当我们到达泰陵隆恩门时已经是中午了,我匆匆的给大家讲了一下泰陵,就带着大家前往游客中心吃午餐了。泰陵就是雍正皇帝的陵寝,也是清西陵的第一座皇帝陵,要说雍正皇帝这一根筋的劲头还真没有谁能比了,其实我在去清西陵之前,听闻过不少关于雍正皇帝选陵址的八卦消息,很多的传言都说雍正皇帝得皇位不正,所以他打死不在他爸爸康熙皇帝所在的清东陵下葬,而是跑到了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了,其实这种说法我感觉有点扯蛋,我们的雍正皇帝其实在清东陵选过陵址的,他当年选的地方就是现在乾隆皇帝裕陵的胜水峪,但雍正皇帝是个革故鼎新的皇帝,也是个追求完美的皇帝,我估计丫八成是处女座的吧,总之他发现胜水峪这个地方风水不太理想,首先地势比较平缓,地势平缓就容易出现积水,后来乾隆爷的裕陵验证了这一点,第二胜水峪这个地方虽然是前有照后有靠,但是这个地方左右没有围山,后来乾隆爷修建裕陵的时候,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是人工堆砌的两侧砂山,雍正皇帝当时就觉得多少有些欠缺,于是他把胜水峪放弃了,根据祖制他需要在河北遵化附近寻找陵址,于是第二个陵址出现了,那就是离遵化20公里的九凤朝阳山,名字特别好听,但真正开始打金井的时候,却发现下面都是石头,追求完美的雍正皇帝再一次放弃了九凤朝阳山,此时的雍正皇帝很郁闷,因为连续选了两个陵址都不够完美,这估计也是完美主义者的悲哀吧,第三次选址怎么着也不能失败了,于是他命令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贤亲王允祥亲自带队去寻找万年吉地,果然十三爷出马不同凡响,很快就在河北易县永宁山下找到了一处好风水,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太平峪泰陵。我们在泰陵游客中心吃饭午饭,我带着大家简单的逛了逛泰陵园寝,还是感触挺多的,带着大家走在泰陵神道上,看着两边乾隆爷为雍正爷修的石像生,真的是能看出人性的自私的一面,乾隆爷看到顺治爷的孝陵有石像生,自己也想要,但是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和爸爸雍正皇帝都没有,有拍马屁的大臣就看出来皇帝的心思,跟皇帝建议为了尽孝道,乾隆爷一看,真懂事儿呀,想什么来什么呀,于是乾隆爷给自己爷爷康熙皇帝的景陵补修了5对石像生,又给自己爸爸雍正皇帝的泰陵补修了5对石像生,最后给他自己的裕陵修了8对石像生,北京人管乾隆爷这样的人叫做“鸡贼”。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泰陵的圣德神功碑亭,里面树立着两块大石碑,因为自康熙皇帝以来就是两块石碑,康熙皇帝一辈子干的事儿太多了,一块石碑刻不下那么多丰功伟绩,于是用了两块,一块刻满文,一块刻汉文,自此以后建圣德神功碑的大清皇帝都是两块石碑了,泰陵神功圣德碑前面就是清西陵的大红门了,特别有意思的是大红门前树立了三座石牌坊,清东陵孝陵石牌坊才一座,他是三座,这里我能看到的传说是三个,第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从明十三陵弄过来的,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乾隆年间,北京城故宫的乾清宫着火,南方的木料运不进来,乾隆爷为了应急把明永陵的隆恩殿拆了盖的乾清宫,既然乾隆爷都敢拆永陵的隆恩殿,怎么就不能拆十三陵的石牌楼呢?第二种说法就有点扯蛋了,说是蒙古各部盟的王公送给雍正皇帝的,因为雍正皇帝好几位格格都远嫁到蒙古了,为了感谢雍正皇帝对蒙古各部盟的重视,于是蒙古各部落的王公集体AA为雍正皇帝修建了两座石牌楼,这个说法有点扯蛋,因为我们知道,大清帝国自太祖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宣统都非常重视与蒙古各部盟的联姻,因为没有蒙古就没有大清王朝的今天,所以蒙古王公们不会特意感谢雍正皇帝的。第三种说法也比较靠谱,说的是雍正皇帝早年还是四爷的时候,住在和硕雍亲王府,也就是今天的雍和宫,雍正皇帝是个很念家的人,他想等他死了以后入住泰陵要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于是就让清西陵内务府大臣照着自己雍和宫大门前的样子修了三座石牌楼,你今天去雍和宫,还可以看到雍和宫大门前有三座石牌楼。
我们看完泰陵沿着泰陵神道并入昌陵神道,到了昌陵地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嘉庆皇帝的大碑楼,嘉庆皇帝的大碑楼跟雍正皇帝的一样,是两块石碑,这个大碑楼是由嘉庆皇帝的儿子道光皇帝给他修建的,但是道光皇帝修爸爸的大碑楼这个工程是一拖再拖,为啥呢?我先埋个坑。绕过嘉庆皇帝昌陵大碑楼,就是石像生了,这里我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我们的乾隆爷啦,这个鸡贼给自己添置了8对石像生,给爷爷和爸爸各添置了5对,按道理说,嘉庆是乾隆爷的儿子,只要石像生的数量不超过自己的父亲就没问题,即使打个平手也没问题,但是尴尬的事儿出现啦,雍正皇帝给乾隆皇帝出了一道难题,那就是康熙埋在东陵,雍正自己埋在西陵,那么作为儿子的乾隆该埋哪呢?乾隆爷苦思冥想了多年,终于想出来一个好方法,那就是以北京城为中心,进行昭穆之制,爷爷在东陵,爸爸在西陵,那么我就在东陵陪爷爷,我儿子就在西陵陪他爷爷,就这样,嘉庆皇帝的陵址就被还活着的乾隆爷定下来了,就埋在雍正身边,可是雍正皇帝的石像生是5对呀,我要是嘉庆皇帝可郁闷啦,我爸爸远在东陵建了8对,我在爷爷雍正皇帝身边埋呀,雍正5对,我好意思建8对吗?嘉庆皇帝也忍了,建5对就建5对吧,可让皇上没想到的是,工程还有质量问题,武将石像生的缨子都是后粘上去的,而且自己昌陵的大殿刚完工5年就漏雨啦,嘉庆皇帝是个特别宽厚,特别好说话的一个皇帝,当年建昌陵时没有金丝楠的木料,皇上都批准用松木建啦,但是再好说话的人,也禁不住被人忽悠呀,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在皇帝陵上贪污公款呢?原来是皇帝的小舅子喜塔拉 盛住。盛住的姐姐是嘉庆皇帝的孝淑睿皇后,嘉庆皇帝多少也得给自己媳妇儿点面子吧,换了其他人早就弄死你啦,当皇上知道盛住贪污的事儿时,盛住已经死啦,于是皇帝就让盛住的家里人赔偿他贪污的9万两银子,一座昌陵工程才花了203万两,他一个人就贪污了9万两,心可够黑的吧。我们站在昌陵门口,看着未开放的昌陵,还是感觉到了壮观,其实昌陵从外表来看还是挺中规中矩的,因为从来没有被盗过,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地宫内什么样,只能通过文献记载来看昌陵地宫了,有大臣当年问嘉庆皇帝,昌陵该如何修建呢?嘉庆皇帝回答说,外表按照泰陵,内部按照裕陵,咱们换句话来说,外表就按照我爷爷雍正皇帝的泰陵修建,墓室里面按照我爸爸裕陵的修建,我们去过清东陵,都知道裕陵地宫的豪华程度,整个墓室、墓道刻满了经文和佛像,绝对是大手笔之作,由此可见,我们的嘉庆皇帝也绝对是个鸡贼皇帝,最起码他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财不外露”。
我们看完嘉庆皇帝的昌陵,沿着公路前往了昌陵妃园寝,昌妃园寝离昌陵不远,不过昌妃园寝正在修缮中,也是个未开发陵寝,我们沿着人家玉米地就干了过去,到了昌妃园寝大门的时候,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简单了,透过门缝,我发现了,昌妃园寝居然没有东、西配殿,按常理来说妃园寝也应该是5间大殿才对呀,就连光绪皇帝的崇陵妃园寝还5间大殿呢,那可是中华民国时修建的,嘉庆皇帝在位期间也不差钱呀,不知道为啥皇上给他小老婆修的坟为啥那么简单呢。
我们看完昌妃园寝后,紧接着就来到了昌西陵,昌西陵这位墓主人可真够悲催的,她是嘉庆皇帝的最后一位皇后——孝和睿皇后,按道理来说哈,妈死了,儿子负责埋,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孝和睿皇后是在道光二十九年挂掉的,应该由嘉庆皇帝的儿子道光皇帝给她修陵呀,可是昌西陵却是由嘉庆皇帝的孙子咸丰皇帝修的,这是咋回事儿呢?原来呀,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挂掉的时候,是暴亡,啥是暴亡知道吗?就是突然挂掉。嘉庆皇帝死的速度犹如雷劈一样的迅速,后来甚至有人传言嘉庆皇帝是被雷劈死的,当然这个说法我也不是历史学家,我不做评论了,我个人觉得纯属扯蛋。皇帝劈死了,皇位还得有人坐呀,于是大家就去北京紫禁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找秘密立储密旨,找半天也找不到,那咋办呢?后来就有皇族成员提出了这样一个说法,说是嘉庆皇帝死之前说过让自己的长子爱新觉罗 旻宁继承皇位,旻宁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但是这个说法提出来后,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托津和戴军元就不同意了,我们是政工干部,得讲究原则,没有旨意靠说能行吗?这事儿就尴尬了,于是就有大臣提议,要不就这么办吧,最了解皇帝的当然就是皇帝的媳妇儿啦,那咱们就问问皇帝他媳妇儿皇帝说过没说过要让旻宁继承皇位吧,于是就找到了嘉庆皇帝唯一还活着的最后一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钮钴禄氏,孝和睿皇后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绵忻,一个是绵恺,她自然想让自己儿子当皇帝呀,但是自己儿子在朝廷的势力太小,旻宁的势力很大,自己又不甘心,那怎么办呢?这时候皇后就说错话了,导致后面的悲剧发生了,皇后说(大概意思):你爹(嘉庆皇帝)活着的时候可没说过让你小子当皇帝,但是你这几年的确挺受你爹待见的,你完全适合当皇帝。后来在群臣的拥护下,旻宁被提议成了太子,就在这个时候,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一个太监的屋子里发现了一个谲匣(小盒子),里面有一道圣旨,打开一看是嘉庆皇帝立旻宁的遗旨,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这道遗旨是假的,当时旻宁就依照这张遗旨即皇帝位,也就是道光皇帝。旻宁即位后可就记自己这位干妈的仇啦,我即位你不向着我说话,行,你看我怎么玩你的,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孝和睿皇后去世,道光皇帝把皇太后停棺待葬,此后一年多就是不提建陵的事儿,连做做样子都不做,后来道光皇帝也死啦,埋葬孝和睿皇后的事儿就给了咸丰皇帝啦,咸丰皇帝心里满脑子妈了逼呀,这事儿我爹该干呀,怎么轮上我了呢?咸丰皇帝大概也是听说过曾经的这些往事儿,但是他也不能把大行皇太后扔在那不管吧,这时候有大臣看破了皇帝的心思,又不想花钱,又想把事儿办啦,没问题呀,我跟您出主意呀,于是有大臣就上书咸丰皇帝说(大概意思):大行皇太后已经挂掉有些日子啦,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孝顺,大行皇太后要下葬啦,那么墓葬的规格是什么样子的呢?你爸爸道光皇帝崇尚节俭,他老人家的坟就跟王爷坟差不多,没有方城、没有明楼,就一个宝顶,换上点黄瓦,相信你奶奶也崇尚节俭,皇帝陵都这么简朴,那么皇后陵也应该效法。皇上听完,感觉有理!于是咸丰皇帝为自己这位奶奶修建了规制超级低的一座皇后陵——昌西陵,昌西陵没有方城、没有明楼、没有小碑楼,能不要的咱都不要,能省的咱都省了。不过昌西陵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昌西陵有一座回音壁特别有意思,回音效果特别好,有点像天坛的那座回音壁,山舞社大队到达昌西陵的时候,一部分人买门票进了昌西陵去体验了一把回音壁的奇妙,另一部分人跟着我去了下一个园寝——怀王园寝。
我查看了大量的清西陵全穿的轨迹,几乎所有的领队和驴友都把怀王园寝抛弃了,可能也是因为到了昌西陵实在是太累了吧,但我这是第一次带队走清西陵,我说什么也得走一个完整的,我带着一部分体能不错的人去了趟怀王园寝,怀王是谁?这个怀王特别有意思,他爸爸是雍正皇帝,他妈妈是年羹尧的妹妹年妃,也就是华妃娘娘,华妃娘娘生过三个儿子,其中这个怀王是雍正皇帝最喜欢的儿子,据说雍正皇帝有意把皇位传给他,但是可惜的是,小孩没长大就挂掉了,年仅7岁,我们大队到达怀王时,看到当地村民在祾恩门前掰棒子,我跟掰棒子的大爷、大妈们寒暄了几句,经过人家同意,我们进入了怀王园寝参观了一下,不过后院的大门没有打开,我们通过门缝看到了一个小的土包,一看就知道是个平头坟,我上文也说了,只有未成年的皇子、皇女才会用平头坟,而且怀王园寝只埋了爱新觉罗 福惠一个人,你可见雍正皇帝有多么的喜欢这个儿子了。后来乾隆皇帝即位,封自己这位兄弟亲王,谥号:怀。
我们从怀王园寝又回到了昌西陵,把大家召集齐后,前往了最后一位帝王的陵寝,也就是道光皇帝的慕陵。从昌西陵到慕陵可真够我喝一壶的,真心是又臭又长的,我都快崩溃了,估计徒步这段公路得有5公里吧,我一边走一边骂道光傻逼,你说你修坟地离你祖宗那么远干啥?不过冷静下来也想了想,他签订《南京条约》也是没脸跟祖宗离得太近,不过这么长的路要是修神道得花多少银子呀!所以慕陵是没有神道的。其实按照祖制,道光皇帝是应该埋在清东陵了,期初道光皇帝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陵寝选择在了清东陵的宝华峪,并且开工建造了一座典制完备的陵寝,第一位葬进去的是他当年还是当皇子时的老婆,后来被追封的孝穆成皇后钮钴禄氏,这也算是道光皇帝的初恋了,当时道光皇帝还是个皇子,对这位福晋特别的好,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钮钴禄氏挂掉了,挂掉以后道光皇帝的爸爸嘉庆皇帝为自己这位儿媳妇在今天丰台区的王佐镇修建了一个陵寝,等到道光继位,宝华峪陵寝修建完成后,道光皇帝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自己的初恋老婆安葬在地宫之中,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埋进宝华峪地宫没几年,发现地宫渗水了,把初恋的棺材都泡了,道光皇帝一怒之下,废弃了宝华峪地宫,命令风水术士在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为自己选择了龙泉峪作为万年吉地,并且在这里修建了自己的第二座皇陵,陵寝修好后,皇上的初恋继续搬家,道光皇帝是个崇尚“节俭”的皇帝,他的最终归宿慕陵你乍一看,也没有方城、也没有明楼,也没有石像生,也没有大碑楼,看似很简单吧,实际上这座慕陵暗含玄机,嘉庆皇帝的昌陵典制大备才花了203万两银子,这座慕陵这没有,那也没有总花费是242万两,难道又出贪污事件啦?后来经过考察才知道,原来慕陵虽然简单,可一点都不节俭,它的大殿一水的金丝楠木,要知道金丝楠木寸木寸金呀,这还不算,在宝顶前还造了一座石牌楼,这也不算,皇陵的后围墙用的是“磨砖对缝”工艺,说白了,就是砖与砖砌好后要求砖缝比头发丝还细,你想想吧,什么叫做装大尾巴?什么叫做虚伪?道光皇帝真心的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还不算,丫装孙子到达顶点的事儿就在于,因为道光朝跟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给割让了,大清历代君主都是对外开疆拓土的,他却丧权辱国,因此他也没脸建大碑楼啦,在道光皇帝临挂的时候,他叮嘱他的继承人咸丰皇帝说(大意):我死以后就不要建大碑楼啦,但如果你想把你爹的功绩记下来,你可以在小碑楼的石碑后面刻下来就成啦。估计如果评选史上最不要脸的皇帝,不敢说道光皇帝是第一吧,我觉得从秦始皇到宣统,400多位皇帝里他至少能进前十,说不定人气旺他还能进前五呢。这里我就要揭秘一下昌陵大碑楼为啥道光皇帝迟迟不建,以及昌西陵为啥咸丰皇帝修建,他也不着急啦。你想想,道光朝连续修了两座皇陵,同时还在打鸦片战争,国库没钱呀,而且道光在位30年,前16年都在修坟,两座坟就花了440万两,他爸爸嘉庆皇帝的圣德神功碑楼一拖再拖,修好最后的慕陵已经是道光十六年的事儿啦,终于轮到嘉庆皇帝的大碑楼了,修完也是道光晚期啦,道光晚期又打鸦片战争,哪有时间修昌西陵呢,再加上刚才我们说啦,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是道光二十九年死的呀,道光三十年道光也挂啦,所以也就只能把问题留给倒霉蛋咸丰啦。
大队看完慕陵后,前往了最后一座陵寝,那就是慕东陵,很多山舞社的驴友关注到了,慕陵是没有妃园寝的,那么慕陵妃园寝去哪啦?难道道光皇帝一辈子只有皇后没有妃子吗?当然不是啦,道光皇帝那种道貌岸然的禽兽怎么能不要妃子呢?他的心答应,他的身子也不答应呀,那么道光的妃子去哪里了呢?就去了慕东陵,又有人问啦,慕东陵不是皇后陵吗?对,这就是集皇后和妃子于一身的一个陵,那么是哪位皇后那么倒霉死了以后跟妃子埋在一起呢?那么我们就细细的道来。
慕东陵是大清帝国皇后陵的一个奇葩,也算是让人醉了的一个陵寝吧,刚才我们说过昌西陵,就够简单,够糊弄事儿吧?慕东陵比昌西陵还低下,还糊弄事儿,与其说慕东陵是个皇后陵,不如说是把妃子陵改装一下将就当个皇后陵,那么是哪位皇后埋在这里了呢?她又是怎么得罪皇帝了,让她死后如此的简单就给埋了呢?这位墓主人是道光皇帝的孝静皇后,按照常规来说,谥号应该是孝静成皇后,但是为啥我故意不说是孝静成皇后呢?这还要从道光皇帝说起,道光皇帝生前特别喜欢两个儿子,一个是他的四皇子奕詝(咸丰皇帝),一个是六皇子奕䜣,为啥喜欢这两个皇子呢?因为这两个皇子的妈妈,他喜欢。四皇子的妈妈是全妃,六皇子的妈妈是静妃,但是好景不长,在奕詝9岁的时候全妃暴亡,在道光皇帝的授意下小奕詝交给静妃抚养,就这样,在静妃娘娘的抚养下两个皇子都长大成人了,但是我们知道,论能力来说,奕詝不如奕䜣,就在道光皇帝弥留之际,道光皇帝写出了一道特别奇葩的立储密旨,内容是:“立皇六子奕䜣为亲王。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您见过有先封王,后建储的旨意吗?从这道密旨中你就能看到道光皇帝对这两个儿子的纠结了吧。就这样,带着纠结的道光皇帝终于见上帝去了,奕詝胜出,奕䜣封亲王。四皇子奕詝继承皇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兑现自己亲爹留下来的遗言,封奕䜣为恭亲王,什么是恭?恭就是恭敬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说:别以为你爹,当然也是我爹,疼你,你就无法无天的,如今是我咸丰当家做主,你跟我老实点,恭恭敬敬的!当然后来奕䜣也特别努力的帮助自己四哥办事儿,他四哥也也提拔自己的这位六弟,毕竟自己是被六弟的亲妈带大的,可是问题来了,道光死了,按道理来说辛辛苦苦抚养你10多年的养母静妃娘娘,你再怎么说也得给个太后的荣誉称号吧?这样大家也不会觉得你白眼狼呀,可是我们的咸丰皇帝最后给我们的静妃娘娘一个康慈皇贵太妃的称号,说白了,就是个皇贵妃,皇贵妃虽然是副皇后,但是依然是妾,不是正牌老婆,静妃娘娘特别的寒心,这难道就是她养育了10多年的孩子吗?虽然心里有不甘心,但是这么多年的宫廷生活告诉自己,算了吧,忍了吧。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咸丰五年,憋屈的静妃娘娘一病不起,她的亲生孩子恭亲王奕䜣如今也已经是议政王 领侍卫内大臣 宗人府宗令的高官,奕䜣这么多年看穿了自己妈妈的心思,就在静妃娘娘弥留之际,咸丰皇帝来看望自己的养母,这时候正好碰到奕䜣,咸丰皇帝就下意识的问了一下奕䜣,老太太没挂呢?奕䜣说就等着太后的封号了,老太太一直没咽气儿,这时候咸丰皇帝点了点头,就带着随从进了慈宁宫探望养母,这时候也不知道奕䜣是小聪明还是成心的,他把他哥哥那个点头当成了默许了,那时候他又是军机大臣,于是赶紧去军机处拟旨,封自己的亲妈为皇后,军机大臣一看奕䜣来拟旨了,也都没有怀疑,毕竟假传圣旨是死罪,况且奕䜣可是皇帝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呀,圣旨发下来后不久,老太太就见上帝了去了,咸丰皇帝可就尴尬啦,这属于假传圣旨呀,但是老太太又是把自己带大的呀,恭亲王又是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呀,这怎么弄呢?但是不治一治奕䜣,自己皇帝的脸往哪放呢?于是皇帝想了一个招治奕䜣,先是把奕䜣所有的职务都免了,让他回上书房念书去,一般皇子都6岁进书房,18岁出书房,如今恭亲王都20大几啦,谁还能教他呢?第二招,你不是封老太太是皇后吗?封了就得认,那么好吧,一般的皇后谥号都至少8个字以上,老太太的谥号只给6个字,这还不算,老太太没庙号,老太太的封号里不能带着道光皇帝的庙号,道光皇帝的庙号是:成,所以这也就是上文我为啥叫她孝静皇后,而不是孝静成皇后的原因了,可别小看这个“成”字,过个上百年,上千年,你没有配偶的庙号,可能后世人都不知道你是谁的媳妇儿了。这也说明,咸丰皇帝是没想让自己这个养母进宗庙。那么大家会问啦,为啥抚养你10多年的妈妈,你就是不给人家太后呢?人家哪得罪你了呢?其实这事儿很难回答,只能是猜测了,你想想呀,一个女人带着自己的亲儿子和干儿子,手心手背肉还不一样厚呢,咸丰这10多年他要是心眼窄点,他得记着多少不公平呀,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储位之争呀,多么严肃的话题,再加上自己的六弟比自己能耐大。其三,据说大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大清帝国的皇帝,除了康熙皇帝是四位皇后外,其他的皇帝最多只是三位,如果咸丰皇帝封咱们的静妃娘娘为皇后,那么道光皇帝就四位皇后了,这样就平了康熙皇帝的记录了。为了进一步惩罚奕䜣,咸丰皇帝下旨,不为皇太后单独建皇后陵,而是把妃子园寝换个黄色的琉璃瓦就可以了,并且我们知道皇后(太后)死属于国丧,但是我们的静妃娘娘的丧事却按照家丧办理的,可怜我们的静妃娘娘养了这么一个养子,也不知道她在慕东陵里躺着会作何感想呢?
自此,清西陵的那点事儿终于扯完了,可能我写的文章里有浮夸的成分,可能文章里有听说的成分,大家也就看个乐吧,就当茶余饭后的消遣吧。
我们沿着柏油公路往泰陵方向走去,中途有三座小陵寝,一个是公主陵寝、一个是端王陵寝、另一个是阿哥陵寝。公主园寝埋葬着嘉庆皇帝的两位未出阁的小公主,不过她们都已经长大成人了,一个是慧安公主,一个是慧愍公主,公主坟是未开放陵寝,我们也就只能在门缝看一看了,不过在我们返回主路时站在人家菜园子的水泥台子上,一眼就看到了两座公主坟的宝顶,也算是没白来了吧。这次参观公主坟也为谷积山游记里提到的那个假公主坟得到了一个佐证,正牌公主死掉一般只会埋在两个地方,要么就是自己男人家(婆家)的坟圈子里, 要么就是自己家的坟圈子里,一般不会有第三种埋葬地,除非是非正牌公主,比如说我们这次活动的第二集合地点公主坟埋葬的那位,她是大清开国名将孔有德之女孔四贞,她就不是正牌公主,而是孝庄文皇太后的养女,所以没进祖坟。
继续往前走没多远就是端王陵寝,这个小陵寝埋葬了三个人,分别是雍正皇帝的嫡长子爱新觉罗 弘晖。弘晖8岁就挂啦,好可怜的小孩,雍正皇帝把他埋到了这里,后来他的弟弟爱新觉罗 弘历即位,也就是乾隆皇帝,乾隆爷念在他这位小哥哥早年夭折挺可怜的,于是封他为亲王,谥号:端。跟端亲王埋在一起的是他的两个小兄弟,也是早年夭折的。一位是爱新觉罗 弘昐,他是雍正皇帝的次子,他亲妈就是甄嬛传里那位齐妃娘娘李氏,雍正皇帝这位次子死的时候才3岁。另一位是爱新觉罗 福宜,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七子,他亲妈就是著名的“华妃娘娘”,史上俗称——年妃,这个可怜的小家伙死的时候才2岁,从孩子的辈字来看,华妃娘娘一定是宠冠后宫的,她为雍正皇帝生的孩子字辈都跟其他女人生的孩子不一样,你可想雍正皇帝多么喜欢我们的华妃娘娘,其实真实的年妃跟电视剧里还是有很大区别的,年羹尧是个挺骄横、跋扈的人,但是年羹尧的妹妹性格跟他确实是大不一样,基本上就是截然相反的性格,所以雍正皇帝十分喜欢年妃。
在端王坟旁边还有一座坟,从地图上看叫做阿哥园寝,埋的是哪位阿哥呢?经过翻看资料,原来埋的是甄嬛传里那位勾引瑛贵人的皇子——爱新觉罗 弘时。但弘时真的勾引瑛贵人了吗? 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事儿是扯蛋,但是有一件事儿现在很多人都在研究,那就是弘时在雍正四年,雍正皇帝让弘时给八爷胤祀当儿子,跟他断绝父子关系,那么是什么原因让雍正皇帝这么干的,众说纷纭,电视剧里演绎的是弘时受到廉亲王胤祀的蛊惑跟弘历争皇储,然后八爷党倒台后,弘时又在老爹雍正面前给八爷求情,导致的雍正跟弘时断绝父子关系,其实演绎的也是挺有意思的,没过多久雍正皇帝又撤掉了弘时的黄带子,削宗籍,后来弘时就挂掉了,被埋在东直门外,当他的四弟弘历当上了乾隆皇帝后,把他从东直门又迁坟到了清西陵的阿哥园寝,也算是对得起自己这位哥哥了吧,弘时陵寝里面埋着弘时和他的两个儿子,现在也是一处非开发陵寝。
我们参观完阿哥园寝后,沿着公路一直向泰陵方向走去,这段路程特别长,走的我脚都麻了,大概1个小时左右,我们到达了泰陵妃园寝,说白了就是埋雍正皇帝妃子们的地方,雍正皇帝的妃子园寝埋了21位他的小老婆,里面有非常著名的宁妃娘娘、齐妃娘娘,不过这些都是在甄嬛传里面被大家所熟知的,泰妃园寝里最大的一位明星,其实应该是纯悫皇贵妃耿氏,她年轻时因为生了爱新觉罗 弘昼而被封为裕妃,后来在宫廷生活中,她和孝圣宪皇后(钮钴禄氏),也就是电视剧里面的那个甄嬛成为铁姐们儿,甄嬛的儿子当了皇帝,她也沾光成为了贵妃,在耿氏90岁那年,乾隆爷封她为皇贵妃,耿氏寿命长,活到了96岁才死,乾隆爷也对得起自己这位干妈,亲自下旨曰:“入葬泰陵妃园寝,列诸妃之上”,因此泰陵妃园寝里面的一把手就是她了。
上面说啦,耿氏之所以吃香的喝辣的就是因为她有一个铁姐们儿,那就是乾隆皇帝的亲妈孝圣宪皇后,孝圣宪皇后其实就是电视剧里演的甄嬛,钮钴禄氏,她可绝对是个有福之人,这可不是我说的,第一个夸她有福的,是她的公公康熙皇帝,还记得我在徒步清东陵时跟山舞社的队员们说的牡丹园相会吗?康熙六十年,康熙皇帝应四儿子胤禛的邀请来到了自己儿子的园子——牡丹园,也就是后来的圆明园,在牡丹丛中,一位少年正在舞剑,康熙看了大喜,急忙把小孩叫了过来,然后问自己的四儿子胤禛,他是谁呢?胤禛回答说,这是您的孙子弘历,康熙皇帝有100多个孙子,有很多孙子他一辈子都没见过,小弘历是康熙孙子里幸运的,他可以单独的见爷爷,当时康熙皇帝就问小弘历,你除了会舞剑外,还会什么呢?弘历说我会背诗,于是他给自己的皇帝爷爷背诵了一篇周敦颐的《爱莲说》,康熙很开心,跟胤禛说,你把孩子的妈妈叫过来我看看,于是咱们的甄嬛就被叫了过来,康熙一看自己的儿媳妇,说了一句“真乃有福之人!”。 这话真是很应验,咱们的甄嬛一辈子只生过一个儿子,那就是弘历,最后还当了皇帝,相比我们的齐妃娘娘李氏就不行了,一辈子生了那么多孩子,死的多,活下来的少,活下来的,没有一个有出息的,华妃娘娘更悲催,生了3个儿子全死,你看看,咱们的甄嬛是不是有福呢?所以这也说明了两个道理,第一个道理就是女人生孩子一定要重视质量,不要觉得数量多能取胜,数量多只会浪费国家的粮食,会生的生一个就能当皇帝。第二个道理就是完美的爱情结局往往是不完美的,从顺治皇帝和董鄂妃到雍正皇帝和年妃再到刚才说到的末代皇帝溥仪和祥贵人谭玉玲,哪个是好结果呢?
乾隆爷还是很孝顺他妈的,老太太活了86岁才挂,一辈子享受了数不尽的福,光带老太太去五台山就去了3次,东巡、西巡、南巡、北到盛京围猎,乾隆爷走到哪就把老太太带到哪,老太太临死了,乾隆爷根据祖制还给老太太建了典制大备的泰东陵,并且在隆恩殿门口放置了铜狮、铜鹤,这也算是一种超越了吧。 当山舞社的同志们到达泰东陵时,泰东陵正在大修,我们隔着三孔桥看着远处的泰东陵,感觉十分的震撼,这座泰东陵可以说是皇后陵(太后陵)的典范了。
看完泰东陵我们穿过人家的玉米地向雍正皇帝的泰陵行进了, 我们从泰陵的左后方的山头上经过,看着远处的泰陵,感觉也是十分的壮观,高高的封土堆就在我们眼前,我带着大家往封土堆附近横切,当我们到达泰陵隆恩门时已经是中午了,我匆匆的给大家讲了一下泰陵,就带着大家前往游客中心吃午餐了。泰陵就是雍正皇帝的陵寝,也是清西陵的第一座皇帝陵,要说雍正皇帝这一根筋的劲头还真没有谁能比了,其实我在去清西陵之前,听闻过不少关于雍正皇帝选陵址的八卦消息,很多的传言都说雍正皇帝得皇位不正,所以他打死不在他爸爸康熙皇帝所在的清东陵下葬,而是跑到了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了,其实这种说法我感觉有点扯蛋,我们的雍正皇帝其实在清东陵选过陵址的,他当年选的地方就是现在乾隆皇帝裕陵的胜水峪,但雍正皇帝是个革故鼎新的皇帝,也是个追求完美的皇帝,我估计丫八成是处女座的吧,总之他发现胜水峪这个地方风水不太理想,首先地势比较平缓,地势平缓就容易出现积水,后来乾隆爷的裕陵验证了这一点,第二胜水峪这个地方虽然是前有照后有靠,但是这个地方左右没有围山,后来乾隆爷修建裕陵的时候,为了弥补这个不足,是人工堆砌的两侧砂山,雍正皇帝当时就觉得多少有些欠缺,于是他把胜水峪放弃了,根据祖制他需要在河北遵化附近寻找陵址,于是第二个陵址出现了,那就是离遵化20公里的九凤朝阳山,名字特别好听,但真正开始打金井的时候,却发现下面都是石头,追求完美的雍正皇帝再一次放弃了九凤朝阳山,此时的雍正皇帝很郁闷,因为连续选了两个陵址都不够完美,这估计也是完美主义者的悲哀吧,第三次选址怎么着也不能失败了,于是他命令他最信任的十三弟怡贤亲王允祥亲自带队去寻找万年吉地,果然十三爷出马不同凡响,很快就在河北易县永宁山下找到了一处好风水,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太平峪泰陵。我们在泰陵游客中心吃饭午饭,我带着大家简单的逛了逛泰陵园寝,还是感触挺多的,带着大家走在泰陵神道上,看着两边乾隆爷为雍正爷修的石像生,真的是能看出人性的自私的一面,乾隆爷看到顺治爷的孝陵有石像生,自己也想要,但是自己的爷爷康熙皇帝和爸爸雍正皇帝都没有,有拍马屁的大臣就看出来皇帝的心思,跟皇帝建议为了尽孝道,乾隆爷一看,真懂事儿呀,想什么来什么呀,于是乾隆爷给自己爷爷康熙皇帝的景陵补修了5对石像生,又给自己爸爸雍正皇帝的泰陵补修了5对石像生,最后给他自己的裕陵修了8对石像生,北京人管乾隆爷这样的人叫做“鸡贼”。我们继续往前走,看到了泰陵的圣德神功碑亭,里面树立着两块大石碑,因为自康熙皇帝以来就是两块石碑,康熙皇帝一辈子干的事儿太多了,一块石碑刻不下那么多丰功伟绩,于是用了两块,一块刻满文,一块刻汉文,自此以后建圣德神功碑的大清皇帝都是两块石碑了,泰陵神功圣德碑前面就是清西陵的大红门了,特别有意思的是大红门前树立了三座石牌坊,清东陵孝陵石牌坊才一座,他是三座,这里我能看到的传说是三个,第一种说法是乾隆皇帝从明十三陵弄过来的,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因为乾隆年间,北京城故宫的乾清宫着火,南方的木料运不进来,乾隆爷为了应急把明永陵的隆恩殿拆了盖的乾清宫,既然乾隆爷都敢拆永陵的隆恩殿,怎么就不能拆十三陵的石牌楼呢?第二种说法就有点扯蛋了,说是蒙古各部盟的王公送给雍正皇帝的,因为雍正皇帝好几位格格都远嫁到蒙古了,为了感谢雍正皇帝对蒙古各部盟的重视,于是蒙古各部落的王公集体AA为雍正皇帝修建了两座石牌楼,这个说法有点扯蛋,因为我们知道,大清帝国自太祖努尔哈赤到末代皇帝宣统都非常重视与蒙古各部盟的联姻,因为没有蒙古就没有大清王朝的今天,所以蒙古王公们不会特意感谢雍正皇帝的。第三种说法也比较靠谱,说的是雍正皇帝早年还是四爷的时候,住在和硕雍亲王府,也就是今天的雍和宫,雍正皇帝是个很念家的人,他想等他死了以后入住泰陵要有一种回家的感觉,于是就让清西陵内务府大臣照着自己雍和宫大门前的样子修了三座石牌楼,你今天去雍和宫,还可以看到雍和宫大门前有三座石牌楼。
我们看完泰陵沿着泰陵神道并入昌陵神道,到了昌陵地区,我们首先看到的是嘉庆皇帝的大碑楼,嘉庆皇帝的大碑楼跟雍正皇帝的一样,是两块石碑,这个大碑楼是由嘉庆皇帝的儿子道光皇帝给他修建的,但是道光皇帝修爸爸的大碑楼这个工程是一拖再拖,为啥呢?我先埋个坑。绕过嘉庆皇帝昌陵大碑楼,就是石像生了,这里我就不得不再次提到我们的乾隆爷啦,这个鸡贼给自己添置了8对石像生,给爷爷和爸爸各添置了5对,按道理说,嘉庆是乾隆爷的儿子,只要石像生的数量不超过自己的父亲就没问题,即使打个平手也没问题,但是尴尬的事儿出现啦,雍正皇帝给乾隆皇帝出了一道难题,那就是康熙埋在东陵,雍正自己埋在西陵,那么作为儿子的乾隆该埋哪呢?乾隆爷苦思冥想了多年,终于想出来一个好方法,那就是以北京城为中心,进行昭穆之制,爷爷在东陵,爸爸在西陵,那么我就在东陵陪爷爷,我儿子就在西陵陪他爷爷,就这样,嘉庆皇帝的陵址就被还活着的乾隆爷定下来了,就埋在雍正身边,可是雍正皇帝的石像生是5对呀,我要是嘉庆皇帝可郁闷啦,我爸爸远在东陵建了8对,我在爷爷雍正皇帝身边埋呀,雍正5对,我好意思建8对吗?嘉庆皇帝也忍了,建5对就建5对吧,可让皇上没想到的是,工程还有质量问题,武将石像生的缨子都是后粘上去的,而且自己昌陵的大殿刚完工5年就漏雨啦,嘉庆皇帝是个特别宽厚,特别好说话的一个皇帝,当年建昌陵时没有金丝楠的木料,皇上都批准用松木建啦,但是再好说话的人,也禁不住被人忽悠呀,是谁这么大胆子敢在皇帝陵上贪污公款呢?原来是皇帝的小舅子喜塔拉 盛住。盛住的姐姐是嘉庆皇帝的孝淑睿皇后,嘉庆皇帝多少也得给自己媳妇儿点面子吧,换了其他人早就弄死你啦,当皇上知道盛住贪污的事儿时,盛住已经死啦,于是皇帝就让盛住的家里人赔偿他贪污的9万两银子,一座昌陵工程才花了203万两,他一个人就贪污了9万两,心可够黑的吧。我们站在昌陵门口,看着未开放的昌陵,还是感觉到了壮观,其实昌陵从外表来看还是挺中规中矩的,因为从来没有被盗过,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地宫内什么样,只能通过文献记载来看昌陵地宫了,有大臣当年问嘉庆皇帝,昌陵该如何修建呢?嘉庆皇帝回答说,外表按照泰陵,内部按照裕陵,咱们换句话来说,外表就按照我爷爷雍正皇帝的泰陵修建,墓室里面按照我爸爸裕陵的修建,我们去过清东陵,都知道裕陵地宫的豪华程度,整个墓室、墓道刻满了经文和佛像,绝对是大手笔之作,由此可见,我们的嘉庆皇帝也绝对是个鸡贼皇帝,最起码他懂得一个道理,那就是“财不外露”。
我们看完嘉庆皇帝的昌陵,沿着公路前往了昌陵妃园寝,昌妃园寝离昌陵不远,不过昌妃园寝正在修缮中,也是个未开发陵寝,我们沿着人家玉米地就干了过去,到了昌妃园寝大门的时候,给我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太简单了,透过门缝,我发现了,昌妃园寝居然没有东、西配殿,按常理来说妃园寝也应该是5间大殿才对呀,就连光绪皇帝的崇陵妃园寝还5间大殿呢,那可是中华民国时修建的,嘉庆皇帝在位期间也不差钱呀,不知道为啥皇上给他小老婆修的坟为啥那么简单呢。
我们看完昌妃园寝后,紧接着就来到了昌西陵,昌西陵这位墓主人可真够悲催的,她是嘉庆皇帝的最后一位皇后——孝和睿皇后,按道理来说哈,妈死了,儿子负责埋,这是天经地义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孝和睿皇后是在道光二十九年挂掉的,应该由嘉庆皇帝的儿子道光皇帝给她修陵呀,可是昌西陵却是由嘉庆皇帝的孙子咸丰皇帝修的,这是咋回事儿呢?原来呀,嘉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庄挂掉的时候,是暴亡,啥是暴亡知道吗?就是突然挂掉。嘉庆皇帝死的速度犹如雷劈一样的迅速,后来甚至有人传言嘉庆皇帝是被雷劈死的,当然这个说法我也不是历史学家,我不做评论了,我个人觉得纯属扯蛋。皇帝劈死了,皇位还得有人坐呀,于是大家就去北京紫禁城乾清宫的正大光明匾后面找秘密立储密旨,找半天也找不到,那咋办呢?后来就有皇族成员提出了这样一个说法,说是嘉庆皇帝死之前说过让自己的长子爱新觉罗 旻宁继承皇位,旻宁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但是这个说法提出来后,作为首席军机大臣的托津和戴军元就不同意了,我们是政工干部,得讲究原则,没有旨意靠说能行吗?这事儿就尴尬了,于是就有大臣提议,要不就这么办吧,最了解皇帝的当然就是皇帝的媳妇儿啦,那咱们就问问皇帝他媳妇儿皇帝说过没说过要让旻宁继承皇位吧,于是就找到了嘉庆皇帝唯一还活着的最后一任皇后孝和睿皇后——钮钴禄氏,孝和睿皇后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绵忻,一个是绵恺,她自然想让自己儿子当皇帝呀,但是自己儿子在朝廷的势力太小,旻宁的势力很大,自己又不甘心,那怎么办呢?这时候皇后就说错话了,导致后面的悲剧发生了,皇后说(大概意思):你爹(嘉庆皇帝)活着的时候可没说过让你小子当皇帝,但是你这几年的确挺受你爹待见的,你完全适合当皇帝。后来在群臣的拥护下,旻宁被提议成了太子,就在这个时候,在承德避暑山庄的一个太监的屋子里发现了一个谲匣(小盒子),里面有一道圣旨,打开一看是嘉庆皇帝立旻宁的遗旨,直到今天,几乎所有的学者都认为这道遗旨是假的,当时旻宁就依照这张遗旨即皇帝位,也就是道光皇帝。旻宁即位后可就记自己这位干妈的仇啦,我即位你不向着我说话,行,你看我怎么玩你的,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孝和睿皇后去世,道光皇帝把皇太后停棺待葬,此后一年多就是不提建陵的事儿,连做做样子都不做,后来道光皇帝也死啦,埋葬孝和睿皇后的事儿就给了咸丰皇帝啦,咸丰皇帝心里满脑子妈了逼呀,这事儿我爹该干呀,怎么轮上我了呢?咸丰皇帝大概也是听说过曾经的这些往事儿,但是他也不能把大行皇太后扔在那不管吧,这时候有大臣看破了皇帝的心思,又不想花钱,又想把事儿办啦,没问题呀,我跟您出主意呀,于是有大臣就上书咸丰皇帝说(大概意思):大行皇太后已经挂掉有些日子啦,我们做子女的应该孝顺,大行皇太后要下葬啦,那么墓葬的规格是什么样子的呢?你爸爸道光皇帝崇尚节俭,他老人家的坟就跟王爷坟差不多,没有方城、没有明楼,就一个宝顶,换上点黄瓦,相信你奶奶也崇尚节俭,皇帝陵都这么简朴,那么皇后陵也应该效法。皇上听完,感觉有理!于是咸丰皇帝为自己这位奶奶修建了规制超级低的一座皇后陵——昌西陵,昌西陵没有方城、没有明楼、没有小碑楼,能不要的咱都不要,能省的咱都省了。不过昌西陵也不是完全一无是处,昌西陵有一座回音壁特别有意思,回音效果特别好,有点像天坛的那座回音壁,山舞社大队到达昌西陵的时候,一部分人买门票进了昌西陵去体验了一把回音壁的奇妙,另一部分人跟着我去了下一个园寝——怀王园寝。
我查看了大量的清西陵全穿的轨迹,几乎所有的领队和驴友都把怀王园寝抛弃了,可能也是因为到了昌西陵实在是太累了吧,但我这是第一次带队走清西陵,我说什么也得走一个完整的,我带着一部分体能不错的人去了趟怀王园寝,怀王是谁?这个怀王特别有意思,他爸爸是雍正皇帝,他妈妈是年羹尧的妹妹年妃,也就是华妃娘娘,华妃娘娘生过三个儿子,其中这个怀王是雍正皇帝最喜欢的儿子,据说雍正皇帝有意把皇位传给他,但是可惜的是,小孩没长大就挂掉了,年仅7岁,我们大队到达怀王时,看到当地村民在祾恩门前掰棒子,我跟掰棒子的大爷、大妈们寒暄了几句,经过人家同意,我们进入了怀王园寝参观了一下,不过后院的大门没有打开,我们通过门缝看到了一个小的土包,一看就知道是个平头坟,我上文也说了,只有未成年的皇子、皇女才会用平头坟,而且怀王园寝只埋了爱新觉罗 福惠一个人,你可见雍正皇帝有多么的喜欢这个儿子了。后来乾隆皇帝即位,封自己这位兄弟亲王,谥号:怀。
我们从怀王园寝又回到了昌西陵,把大家召集齐后,前往了最后一位帝王的陵寝,也就是道光皇帝的慕陵。从昌西陵到慕陵可真够我喝一壶的,真心是又臭又长的,我都快崩溃了,估计徒步这段公路得有5公里吧,我一边走一边骂道光傻逼,你说你修坟地离你祖宗那么远干啥?不过冷静下来也想了想,他签订《南京条约》也是没脸跟祖宗离得太近,不过这么长的路要是修神道得花多少银子呀!所以慕陵是没有神道的。其实按照祖制,道光皇帝是应该埋在清东陵了,期初道光皇帝也是这么做的,他把自己的陵寝选择在了清东陵的宝华峪,并且开工建造了一座典制完备的陵寝,第一位葬进去的是他当年还是当皇子时的老婆,后来被追封的孝穆成皇后钮钴禄氏,这也算是道光皇帝的初恋了,当时道光皇帝还是个皇子,对这位福晋特别的好,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几年钮钴禄氏挂掉了,挂掉以后道光皇帝的爸爸嘉庆皇帝为自己这位儿媳妇在今天丰台区的王佐镇修建了一个陵寝,等到道光继位,宝华峪陵寝修建完成后,道光皇帝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把自己的初恋老婆安葬在地宫之中,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埋进宝华峪地宫没几年,发现地宫渗水了,把初恋的棺材都泡了,道光皇帝一怒之下,废弃了宝华峪地宫,命令风水术士在河北易县的清西陵为自己选择了龙泉峪作为万年吉地,并且在这里修建了自己的第二座皇陵,陵寝修好后,皇上的初恋继续搬家,道光皇帝是个崇尚“节俭”的皇帝,他的最终归宿慕陵你乍一看,也没有方城、也没有明楼,也没有石像生,也没有大碑楼,看似很简单吧,实际上这座慕陵暗含玄机,嘉庆皇帝的昌陵典制大备才花了203万两银子,这座慕陵这没有,那也没有总花费是242万两,难道又出贪污事件啦?后来经过考察才知道,原来慕陵虽然简单,可一点都不节俭,它的大殿一水的金丝楠木,要知道金丝楠木寸木寸金呀,这还不算,在宝顶前还造了一座石牌楼,这也不算,皇陵的后围墙用的是“磨砖对缝”工艺,说白了,就是砖与砖砌好后要求砖缝比头发丝还细,你想想吧,什么叫做装大尾巴?什么叫做虚伪?道光皇帝真心的是表现的淋漓尽致,这还不算,丫装孙子到达顶点的事儿就在于,因为道光朝跟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把香港给割让了,大清历代君主都是对外开疆拓土的,他却丧权辱国,因此他也没脸建大碑楼啦,在道光皇帝临挂的时候,他叮嘱他的继承人咸丰皇帝说(大意):我死以后就不要建大碑楼啦,但如果你想把你爹的功绩记下来,你可以在小碑楼的石碑后面刻下来就成啦。估计如果评选史上最不要脸的皇帝,不敢说道光皇帝是第一吧,我觉得从秦始皇到宣统,400多位皇帝里他至少能进前十,说不定人气旺他还能进前五呢。这里我就要揭秘一下昌陵大碑楼为啥道光皇帝迟迟不建,以及昌西陵为啥咸丰皇帝修建,他也不着急啦。你想想,道光朝连续修了两座皇陵,同时还在打鸦片战争,国库没钱呀,而且道光在位30年,前16年都在修坟,两座坟就花了440万两,他爸爸嘉庆皇帝的圣德神功碑楼一拖再拖,修好最后的慕陵已经是道光十六年的事儿啦,终于轮到嘉庆皇帝的大碑楼了,修完也是道光晚期啦,道光晚期又打鸦片战争,哪有时间修昌西陵呢,再加上刚才我们说啦,嘉庆皇帝的孝和睿皇后是道光二十九年死的呀,道光三十年道光也挂啦,所以也就只能把问题留给倒霉蛋咸丰啦。
大队看完慕陵后,前往了最后一座陵寝,那就是慕东陵,很多山舞社的驴友关注到了,慕陵是没有妃园寝的,那么慕陵妃园寝去哪啦?难道道光皇帝一辈子只有皇后没有妃子吗?当然不是啦,道光皇帝那种道貌岸然的禽兽怎么能不要妃子呢?他的心答应,他的身子也不答应呀,那么道光的妃子去哪里了呢?就去了慕东陵,又有人问啦,慕东陵不是皇后陵吗?对,这就是集皇后和妃子于一身的一个陵,那么是哪位皇后那么倒霉死了以后跟妃子埋在一起呢?那么我们就细细的道来。
慕东陵是大清帝国皇后陵的一个奇葩,也算是让人醉了的一个陵寝吧,刚才我们说过昌西陵,就够简单,够糊弄事儿吧?慕东陵比昌西陵还低下,还糊弄事儿,与其说慕东陵是个皇后陵,不如说是把妃子陵改装一下将就当个皇后陵,那么是哪位皇后埋在这里了呢?她又是怎么得罪皇帝了,让她死后如此的简单就给埋了呢?这位墓主人是道光皇帝的孝静皇后,按照常规来说,谥号应该是孝静成皇后,但是为啥我故意不说是孝静成皇后呢?这还要从道光皇帝说起,道光皇帝生前特别喜欢两个儿子,一个是他的四皇子奕詝(咸丰皇帝),一个是六皇子奕䜣,为啥喜欢这两个皇子呢?因为这两个皇子的妈妈,他喜欢。四皇子的妈妈是全妃,六皇子的妈妈是静妃,但是好景不长,在奕詝9岁的时候全妃暴亡,在道光皇帝的授意下小奕詝交给静妃抚养,就这样,在静妃娘娘的抚养下两个皇子都长大成人了,但是我们知道,论能力来说,奕詝不如奕䜣,就在道光皇帝弥留之际,道光皇帝写出了一道特别奇葩的立储密旨,内容是:“立皇六子奕䜣为亲王。立皇四子奕詝为皇太子。”,您见过有先封王,后建储的旨意吗?从这道密旨中你就能看到道光皇帝对这两个儿子的纠结了吧。就这样,带着纠结的道光皇帝终于见上帝去了,奕詝胜出,奕䜣封亲王。四皇子奕詝继承皇位后,干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兑现自己亲爹留下来的遗言,封奕䜣为恭亲王,什么是恭?恭就是恭敬的意思,大概意思就是说:别以为你爹,当然也是我爹,疼你,你就无法无天的,如今是我咸丰当家做主,你跟我老实点,恭恭敬敬的!当然后来奕䜣也特别努力的帮助自己四哥办事儿,他四哥也也提拔自己的这位六弟,毕竟自己是被六弟的亲妈带大的,可是问题来了,道光死了,按道理来说辛辛苦苦抚养你10多年的养母静妃娘娘,你再怎么说也得给个太后的荣誉称号吧?这样大家也不会觉得你白眼狼呀,可是我们的咸丰皇帝最后给我们的静妃娘娘一个康慈皇贵太妃的称号,说白了,就是个皇贵妃,皇贵妃虽然是副皇后,但是依然是妾,不是正牌老婆,静妃娘娘特别的寒心,这难道就是她养育了10多年的孩子吗?虽然心里有不甘心,但是这么多年的宫廷生活告诉自己,算了吧,忍了吧。时光荏苒,转眼到了咸丰五年,憋屈的静妃娘娘一病不起,她的亲生孩子恭亲王奕䜣如今也已经是议政王 领侍卫内大臣 宗人府宗令的高官,奕䜣这么多年看穿了自己妈妈的心思,就在静妃娘娘弥留之际,咸丰皇帝来看望自己的养母,这时候正好碰到奕䜣,咸丰皇帝就下意识的问了一下奕䜣,老太太没挂呢?奕䜣说就等着太后的封号了,老太太一直没咽气儿,这时候咸丰皇帝点了点头,就带着随从进了慈宁宫探望养母,这时候也不知道奕䜣是小聪明还是成心的,他把他哥哥那个点头当成了默许了,那时候他又是军机大臣,于是赶紧去军机处拟旨,封自己的亲妈为皇后,军机大臣一看奕䜣来拟旨了,也都没有怀疑,毕竟假传圣旨是死罪,况且奕䜣可是皇帝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呀,圣旨发下来后不久,老太太就见上帝了去了,咸丰皇帝可就尴尬啦,这属于假传圣旨呀,但是老太太又是把自己带大的呀,恭亲王又是自己从小一起长大的兄弟呀,这怎么弄呢?但是不治一治奕䜣,自己皇帝的脸往哪放呢?于是皇帝想了一个招治奕䜣,先是把奕䜣所有的职务都免了,让他回上书房念书去,一般皇子都6岁进书房,18岁出书房,如今恭亲王都20大几啦,谁还能教他呢?第二招,你不是封老太太是皇后吗?封了就得认,那么好吧,一般的皇后谥号都至少8个字以上,老太太的谥号只给6个字,这还不算,老太太没庙号,老太太的封号里不能带着道光皇帝的庙号,道光皇帝的庙号是:成,所以这也就是上文我为啥叫她孝静皇后,而不是孝静成皇后的原因了,可别小看这个“成”字,过个上百年,上千年,你没有配偶的庙号,可能后世人都不知道你是谁的媳妇儿了。这也说明,咸丰皇帝是没想让自己这个养母进宗庙。那么大家会问啦,为啥抚养你10多年的妈妈,你就是不给人家太后呢?人家哪得罪你了呢?其实这事儿很难回答,只能是猜测了,你想想呀,一个女人带着自己的亲儿子和干儿子,手心手背肉还不一样厚呢,咸丰这10多年他要是心眼窄点,他得记着多少不公平呀,这是其一。其二就是储位之争呀,多么严肃的话题,再加上自己的六弟比自己能耐大。其三,据说大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凡是大清帝国的皇帝,除了康熙皇帝是四位皇后外,其他的皇帝最多只是三位,如果咸丰皇帝封咱们的静妃娘娘为皇后,那么道光皇帝就四位皇后了,这样就平了康熙皇帝的记录了。为了进一步惩罚奕䜣,咸丰皇帝下旨,不为皇太后单独建皇后陵,而是把妃子园寝换个黄色的琉璃瓦就可以了,并且我们知道皇后(太后)死属于国丧,但是我们的静妃娘娘的丧事却按照家丧办理的,可怜我们的静妃娘娘养了这么一个养子,也不知道她在慕东陵里躺着会作何感想呢?
自此,清西陵的那点事儿终于扯完了,可能我写的文章里有浮夸的成分,可能文章里有听说的成分,大家也就看个乐吧,就当茶余饭后的消遣吧。

照片描述:拍摄于 光绪皇帝的崇陵

照片描述:拍摄于 光绪皇帝的崇陵

照片描述:拍摄于 雍正皇帝的泰陵

照片描述:拍摄于 雍正皇帝泰陵的石牌坊

照片描述:山舞小驴情定清西陵 拍摄于泰陵神道(五孔桥)
清西陵这次活动对于我来说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不是因为我第一次带队清西陵,而是因为和大芳姐、无忧姐重逢, 随着山舞社的重生,我以为我和曾经患难与共的朋友们此生无缘了,苍天有眼,没想到时隔半年大方姐和无忧姐就回到了我的身边,他们是经历过菜驴之家和山舞社两次巨变的朋友,也是我户外生活中最重要的人,她们能够回来,我真的是特别高兴,甚至看到她们报名活动,我激动得有点睡不着觉了。在清西陵回京的路上,我让大芳姐看了看现在山舞社的同志们,我十分高兴的跟大芳姐说,山舞社没有亡群,在大家的努力下,山舞社经受住了考验,我们作为一个驴队,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也是山舞社再一次得到了重生。为了庆祝大芳姐和无忧姐回来,我从清西陵回来,就把QQ空间音乐由原来刘德华的“悟”换成了电视剧《东归英雄传》的主题曲“鸿雁”和电影《止杀令》的原声背景音乐“东归”。同时我在山舞社的活动里也插入了“东归”作为背景音乐。
蒼穹之昴发表于2016-12-08 22:52
(1977次阅读/14个评论/19人赞过)
-
-
2017-01-12 08:19谢燕很棒回复
-
-
2016-12-23 20:15雪碧喵喵看过如亲身走过,赞回复
-
-
2016-12-14 10:34皇城京韵虽然没有参加此次活动聆, 但阅读之后仿佛如同亲历~ 内容丰富,文笔潇洒!1×10ⁿ赞回复2016-12-14 11:20蒼穹之昴的回复回复
-
-
2016-12-12 13:58吴珍没去上,读读游记也不错回复2016-12-13 16:25蒼穹之昴的回复机会有的是。我们还年轻,对吧。这年头年轻就是本钱。回复
-
-
2016-12-09 20:31電風扇大辫子的历史被苍爷说的活灵活现回复2016-12-13 16:25蒼穹之昴的回复回复
-
-
2016-12-09 11:36未来--GO回复2016-12-09 12:19蒼穹之昴的回复回复
-
-
2016-12-09 11:31爱美爱自然太棒了!又重温了一次!谢谢蒼领队回复2016-12-09 12:19蒼穹之昴的回复回复
-
-
2016-12-09 08:49善缘zyy太棒了,一部清朝帝王家的情感人文史料。回复2016-12-09 12:18蒼穹之昴的回复全都是革命斗争史呀~~ 里面暗流涌动的全都是宫斗剧。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