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最重要的胡同——史家胡同 文/秋叶

                    北京最重要的胡同——史家胡同

 

    北京的胡同有些是给我印象很深的,其中可称得上胡同之“最”的比如,最长的胡同东交民巷,最短的胡同一尺大街,最宽的胡同灵境胡同,最窄的胡同钱市胡同,最有文化底蕴的琉璃厂胡同等等,而史家胡同却没有印入我的眼帘。如若没有跟随首佳探旅领队零号组织的“探寻历史遗迹,胡同文化之旅”活动,我还依然对史家胡同的了解是个空白,现在我想说史家胡同应该是北京最重要的胡同。


    随同我们一起深度游的有对老北京文化了解很深的城根儿先生和老刘,老刘是史家胡同博物馆的管理员,他参与了博物馆项目从启动到对外开放的全部过程,是博物馆兴建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他给我们讲述很多有关的故事和胡同文化。




                                老刘与参观者交流


    

                  

                           这里是邓颖超题写的“好园”,53号院。





    史家胡同东起朝阳门南小街,西至东四南大街,在灯市口附近。长700米左右,整条胡同基本是灰砖墙和大红门的老北京风格。


    这里曾有十多位名人居住过,博物馆所在院落的原主人凌叔华是其中一位。作为民国三大才女之一,她常在自己居住的院内举办当时画家名流的聚会,齐白石、泰戈尔曾是她的座上宾。 凌叔华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有一定声誉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颇受推崇的画家。因为她的小说“适可而止地描写了旧家庭中的婉顺的女性”(鲁迅语)。



                             

                                曾在此居住的各界名流



           依据资料和上世纪50年的航拍图绘制的钢笔画——凌家大院




              后来章含之与乔冠华之养女洪晃就此院的归属曾打官司,后此院归外交部所属



      凌叔华的父亲凌福彭,出身广东巨富之家,光绪十九年中举人,与康有为同榜进士,而这位大才女的一份嫁妆,是99间房舍并且配带后花园——后者就是今天这座博物馆的所在。“凌叔华在国外旅居30多年,在弥留之际由女儿和孙子用担架抬回到了她魂系梦牵的史家胡同24号院”老刘讲道,后来她与邓颖超在谈了很久,将这个院落捐给了国家。


      201110月,整个院落的修复工程破土动工,直到2013430日修复完成。查尔斯王储慈善基金会(中国)共为此出资。而朝阳门街道也申请了东城区政府的名城保护基金,共同完成博物馆的修缮改建项目。20131018日由舒乙题字的“史家胡同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在进入博物馆的迎面墙的中央,有这样一块刻有文字的方砖,表明英王储慈善基金会对北京胡同文化保护和复兴的大力资助。威廉王子也于2015年3月2日来到史家胡同博物馆参观。


    这块方砖我是最后才发现的,没有色调的变化,也没有凹凸,与墙面浑然一体。这是否与该基金会的低调内敛有关呢,也未可知。




    在老北京四合院的动物吉祥物中,麒麟是比较少见的,它通常出现在一些高贵的王府门前,并以雕刻的形式出现,而这个麒麟图案就出现在正房对面的墙壁上。




     院内有两颗高大的法国梧桐,和北京人爱养的叫声好听的鸟,这些是当夜晚来临时游客散去陪伴老刘的“生物”。我问老刘,一个人住这里害怕吗,他说因为了解这里知根知底,就有了感情,也就没有什么害怕了。我想一个见证者是某时某刻的参与,而守护者却是用时间来陪伴,要忍受寂寞孤独的,实属不易啊。


    介绍完各展厅的情况,老刘带我们沿史家胡同自西向东行走,边走边进入有特色的一些四合院内,这条街路北是人艺的宿舍楼,居住的大部分仍是人艺的工作人员。老刘介绍道:“胡同逢单号为这个四合院的正门,双号是该院的后门;凡胡同都是东西走向的,南北走向的一般称之为巷。”还有四合院的门有几个等级:1广亮大门;2金柱门;3吉祥们(蛮子门);4如意门等。




                      这里曾是傅作义的宅邸,现在是办公地了。




       这里曾是荣毅仁的宅邸,因为他是南方人,在建这个门时,没有严格按照老北京的风格建造。




    这个看似破败的11号院,上面两层是西洋式建筑,据说是日本人盖的咖啡屋,现在是大杂院。





                       有特色的建筑还有这里,红墙史家花园酒店。








               曾是丹麦大使馆,瑞士建筑风格,现在是酒店,老外居住为主。




              这个是垂花门,外面看起来有点杂乱,里面别有通天,很大,有很多院落。




               看这个门墩雕工了得,门簪也很漂亮,只是缺少了门钹,安装了现代的门锁。



     走过了史家胡同,又走了与之相邻的内务部街,这里有个特色建筑就是北京二中。




                             师资雄厚,舒乙是这里毕业的。


    一路上与老刘和城根先生聊着,从他们口中获取着胡同文化的营养,带着有些杂乱的知识点,我们也与同道中人聊着嬉戏着,并摆出各种“刨丝”拍照,在博物馆的后院,有一处紫藤花盛开的所在,很幽静很漂亮,我们四大美女拍下了这张照片。




                                    四大美女




                               复原的史家胡同沙盘




    完美的胡同深度游结束了,但对于老北京胡同文化的探索才刚刚开始,我把标题定位北京最重要的胡同,是因为它是第一个在胡同中建博物馆的,也因为它是英王储慈善基金资助的,还因为这里有各界名流居住过,你认同吗?


    感谢首佳探旅领队零号的积极组织和策划,请到了资深人士老刘和城根儿先生随队讲解,感谢两位的精彩讲解和耐心回答问题,下次的胡同游我们再见,也希望喜爱老北京文化的人士加入进来,一起探索和认知老北京文化的精髓。



                                                   秋叶写于2016年4月25日






coolmoon发表于2016-04-25 23:40  
分享到 
赞过
(2702次阅读/3个评论/2人赞过)
    一直走
    强
    如意6688
    同是参观者,仿佛又回到了现场,难忘的胡同游,期待下一次。
      谢谢您的关注,下次再一起同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