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我的旅行碎碎片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是这样形容莫高窟的:它美丽而矜持,富有而远藏,执意要让每一个朝圣者,用长途的艰辛来换取报偿。
也许对于强驴来说,这次云南之行不过是休闲游,但对我这样从不运动的人,从东川到罗平再到元阳,已是长途劳顿。不过,当看到落日余晖下的红土地、山丘间的油菜花和斑斓壮阔的梯田,血槽又瞬间飙到满格。
云南来了四次,因为记性不好,决定写篇游记,保留下这些回忆的碎片。
【蓝色梯田】
红河哈尼梯田位于云南南部,元阳梯田是其核心区。站在山上可以看到,梯田随地势变化开垦,线条分明,错落有致。把镜头一摇,将躲在边角的小房子收进画框。总觉得,有人的画面才有灵气。而这里,正是他们的家园。
(图为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蓝色梯田,手机拍摄,请忽略渣画质)
这里的孩子们不认生,看到游客举起镜头,便会配合地伸出剪刀手。驴友万物生姐姐在拍照时,一个小女孩远远地举着自拍杆跑来,“这是你刚才落下的吗?”我的手机不知不觉掉到梯田下面去了,领队云龙帮助捡回来之后,路边一个小男孩大声问“找到了吗?”我的宝贝,你咋啥都知道呢?
(摄影:美根)
红河彝族哈尼族梯田正处在秋收后、育苗前的灌水保养期。蓝色的水面空灵明透,孩子们在田埂上排排走,远远看像一幅画。那一刻,真想做一名支教老师,留在这里,和孩子们在一起。
(图为领队阿炜、领队媛媛与当地孩子们)
其实,我是有过一段短暂的“支教”经历。到国家重点贫困县——重庆巫溪县通城村的第一天,一个小名叫贵儿的12岁女孩,采了一束山里的野百合递到我面前。与元阳的孩子不同,巫溪的孩子很少见到外面的人进来,我们简直是天外来客。
那些留守儿童的名字、样貌,我到现在还记得,偶尔也会牵挂,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他们过得怎样,有没有一直上学,有没有重蹈父辈的命运。而这次元阳之行,似乎又有了新的牵挂……
(摄影: 昆河戴工)
【东川烛火】
到了东川红土地,就会明白七彩云南为什么叫七彩云南——青绿的麦苗,褚红的土壤,据说晚些时日还有油菜花——难怪这里会有一个比喻,叫“上帝打翻的调色盘”。
(图为东川红土地)
东川那一晚,是点着蜡烛度过的。山区的村庄电压低,游客一多就承载不了了,据说那一晚村里客栈都断电了。后来这一幕又在罗平上演,同样是电压的问题。除了没电,还没有热水。在罗平,一贯怕冷的我第一次洗了凉水澡,然而并没有感冒,是不是棒棒的~
(图为东川红土地的当地老人)
其实觉得艰苦点没什么,正好看到了真实的乡村,发展中的乡村。事实上,这些年在旅途中没少遭遇窘境。在玉龙雪山半山腰赶上下冰雹,偏又因高原反应头疼欲裂,但在彩虹出现的一瞬觉得都值得。在重庆大宁河边的碎石滩上吃烤鱼,正吃到嗨,下起倾盆大雨,食客和小贩落荒而逃。一回头,碎石滩已消失在了大宁河的水波中,难以想象几分钟前还是炊火缭绕。后来,长途汽车站也淹了,我们困在了这个世外桃源。去台湾时,更是一路都在上演“人在囧途”,以至于小伙伴笑我是个“衰仔”。狗血程度可以另开一篇游记了。
(图为玉龙雪山的雨后彩虹)
实际上,旅行的魅力也在于此,即便攻略做得再完备,也无法猜中下一刻会发生什么——可能是小麻烦,也可能是小确幸。记得去年在丽江古城,我和美女旅伴在出租车上听到一首好听歌——《山风一样自由》。两天后在泸沽湖的走婚桥上,我们还心心念念,说回到丽江一定要去卖光碟的地方淘一淘。走到桥尾时,一个熟悉的旋律响起,我俩突然停下脚步,面面相觑,然后同时转身,逆着人流穿越而行……于是,我们不仅再次听到了这首歌,还是LIVE版。三个彝族乐队小伙知道了我们的来意,又连唱两首。听歌时,倚在桥边凭栏而望,眼前是云朵,是草海,是小舟,是远山……歌曲里唱的是大凉山,是金沙江,是此情此景。
如果没有这些小插曲,可能我的旅行只是一部单调的风光片。这些风光,上网搜索任何一篇当地游记,都可能找到雷同的画面。而风光里的故事,才是标记上了自己的属性,成为一部纪录片。
(图为东川红土地落霞沟)
【树藤秋千】
哈尼族小镇是当地民居聚集区,能看到原生态的生活样貌:村民聚在水池边洗头、洗衣服;妇女背着襁褓中的孩子晒太阳;老人们坐在卫生站的露天阳台上打吊针,静静地看着过往游客……
小女孩们骑在木头上玩拍手游戏。小男孩们拽着飞流直下的树藤荡秋千。他们荡得很高很高,就像坐在游乐场里的海盗船,看得人揪着心,生怕掉下来,但又满心的羡慕。
那是我的童年不曾有过的图景。小时候每个周末都去上各种辅导班。不能看动画片,不能外出玩耍。也因此,我成了邻里们在数落自家熊孩子时,用来做参照物的“别人家的孩子”。
(可惜没有抓怕到孩子们荡秋千,暂以领队云龙代替,主要看气质……)
也许是上大学之后终于迎来了天性解放,开始和一群同学结伴去旅行:穿着红裙子在沙漠里跑成一团火焰,坐在古老的羊皮筏子上看黄河落日,蹲在巫山深处的火塘里和农妇学习熏腊肉。那时候带着初遇世界的兴奋,无论多远都坐硬座,下了火车风一吹,立刻满血复活……
(图为罗平油菜花 摄影:英)
上班之后经常飞来飞去地出差,但却少了点什么——有一天早上醒来,一时竟想不起来自己身处哪座城市。以工作之名,走过的地方虽多,但大多浮光掠影。而旅行不同,带着放空的身心,张开每个细胞,用力去感受和拥抱一个新的世界。
(图为玉龙雪山脚下的蓝月谷)
旅行对人的改变是潜移默化的,它会让人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面对世界,甚至开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在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的客栈旅社,我见到许多“店小二”,他们都是来旅行后就不想走了,于是辞了工作,来此做一名志愿者,哪天觉得是时候了,再回归原本的生活,或者就这样扎下根来,开一间酒吧,开一家书店。我虽没有这样的魄力,但也比从前从容潇洒得多,不惧怕漂泊,欣然接受变化。愿在旅行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为大理洱海边,许多人来了就不走了)
【远方的善意】
没有什么比市井的炊火和泥土的气息更让人觉得踏实、心安。
美好的地方,总会住着可爱的人。一路上,我们都在收获着来自远方的善意。
在东川红土地,我和一位穿戴民族服饰的老奶奶照相,她只说了一句话:“姑娘,你的手怎么这么冰凉啊?”瞬间觉得好温暖。在罗平金鸡村,一家米线小店的老板得知我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把自家囤的年货拿出来做了一大桌子菜,一直没提钱字。在哈尼族小镇,一位老奶奶把我领到她家屋顶阳台上,用手一指,让我看外面的梯田。还有元阳客栈的老板娘,把自己和亲戚的民族服装借给我们装扮成“当地人”。
(图为穿着彝族服装的三位领队 左起为阿炜、媛媛、云龙)
感谢这些美好的相遇,让我在此刻打字时,嘴角还挂着笑意。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风情,唯有善良,让人心意相通。
(图为罗平 螺丝田)
这次旅行,还有一件重要的事,就是认识了很多旅伴,一路互相照顾,一路欢声笑语。还有三位真诚可爱的领队——在元阳梯田,云龙毫不犹豫地跳下“悬崖”帮我捡手机;在螺丝田,阿炜脖子上挂着两个单反相机,同时还拿着手机蹲在地上帮姐姐们照相;在金鸡峰,媛媛仿佛会轻功般地站到树上看日出,一身的阳光明媚,是我希望自己成为的样子……坐飞机回京上班后,很羡慕那些还在火车上不紧不慢的小伙伴们,因为,只要还在路上,旅程就没有结束……
【最初,旅行就是坐着时光机去一趟平行时空,把固有的生活远远甩在身后。后来,旅行不再是一次短暂的逃离,它就是日常生活里的一部分。现在,只要有一段时间不出去透透气,就会觉得浑身发了霉……走过的地方越多,想去的地方就越多。所以,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再一次出发!】
想去
好棒的文采![呲牙 呲牙](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14.gif)
你所不知道的人更美![呲牙 呲牙](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14.gif)
唯美的人,细腻的文字,那一幕幕画面闪烁在字里行间,让人好生回味,回味春节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弥足珍贵。我们下一站去哪儿呢?期待着…
好漂亮
哈哈哈,这个得当事人自己来公开![呲牙 呲牙](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14.gif)
![闭嘴 闭嘴](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8.gif)
先慢慢品读,之后再评论![憨笑 憨笑](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29.gif)
,可惜还有几个同行的队友没有进来。![呲牙 呲牙](http://www.517huwai.com/Public/Images/biaoqingqq/14.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