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桃棚抗日根据地
14:33:48
2016/1/3 14:33:48
穿越桃棚抗日根据地
2016/1/3 14:33:48
穿越桃棚抗日根据地
桃棚村原本是一处并不起眼的山区村落,它位于北京市平谷区山东庄镇东北方向,紧临京东大峡谷,南接鱼子山,北与熊儿寨一山相隔,村域面积5平方公里,除深谷底部的小片平地以外,大多为缓坡地和陡坡地。属深山区村落。村史已有三百余年。所据说明朝时期,有一位得道高僧来桃棚村辖区内的九泉山上建庙,取名桃棚寺,桃棚村之名便是由此而来。村中有王、余两姓村民,王姓村民从鱼子山迁来,于姓村民从西沥津迁来。该村自然环境优美,村内植被覆盖率高,果林茂盛,尤其以黑枣、柿子、板栗、桃、核桃等最为有名。村民多以果业为生。桃棚村与鱼子山村南北呼应,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便于迂回、隐蔽。抗战初期就建立起桃棚抗日根据地。曾一度成为冀东西部抗日根据地中心区。
时下旅游界流行颜色旅游,诸如什么蓝色旅游(即海上旅游)、绿色旅游(即草原或森林旅游)、橙色旅游(即沙漠旅游)、黄色旅游(观赏松花或油菜花)、白色旅游(观赏雪景或山茶花)等等,不一而足。当然,还有山东荷泽的牡丹花节、江西广昌的荷花节、安徽黄山的菊花节,也都极具震撼性地拨动了游客的心弦。这回,我们自助旅游组织——自由自在野外徒步队也赶了一次时髦。2015年12月19日,我们一行八人,在领队清境的率领下,在北京气象部门发布四天雾埋红色警报的第一天,进行了一次以红色文化学习教育为宗旨的的野外徒步活动。算是红色旅游吧。
说是红色旅游,实际上也是一次野外穿越,只不过穿越的地点选在了抗战时期的红色区域。我们七点十分在东四公交枢纽集合,乘交公车到平谷,再换乘公交车前往京东大峡谷,进入景区不久,便开始下车步行。进山的第一个险要关口处,耸立着两座抗战纪念建筑,一座是红色党旗浮雕,下注:平谷第一党支部诞生地。另一座是花岗岩垒砌的宽约一米、高约五米的方形立柱,其中一面在红色底漆上书有金黄色大字:《冀东抗日根据地旧址》,另一面书写的则是《红色文化研究教育基地》十个金黄色大字。这表明我们已经进入抗战时期的红色区域了。
我们顺着陡峭的山坡往上爬升一段距离后,便到了公安科和锄奸广场旧址。这其实就是在一块缓坡地上围出的一个小四合院,院内建有两栋土石结构的小平房,一为南北向,一为东西向。南北向的房子南墙上用白漆写有两行大字标语:“共产党万岁”、“打倒小日本!”小日本的“本”字还是倒过来写的。充分表达出战区人民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和仇视。这两栋房子,一栋是公安科办公室,这里曾负责全县锄奸、反特和情报工作。另一栋则是监狱,用于关押、审讯汉奸、特务。在这两栋房子之间的一块小空地上,立有六尊石膏塑像,分成两排,前排两尊为捆绑跪式,后排四尊为执枪立式,塑像按照真人大小比例制作,反映的应当是当年处决汉奸时的情形。这种残酷斗争的情形,对于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中的人们来说,或许会感到陌生。但千万别因此而派生出一些怜悯的情绪来。因为当时被镇压者,都是严重危害抗日政权、对根据地群众欠下血债的罪恶份子。大敌当前,对敌特、汉奸、叛徒不绳之以法,就无法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就无法战胜势力强大的侵略者,无法驱逐敌寇。无法建立今天的和平生活。这也正是红色教育的意义所在。
沿山路继续往上攀登约几公里,有一处较为缓一些的坡地,上面建有一处低矮的土石建筑,标牌上写着:冀东地委和联合县委旧址。这是一栋用乱石块垒墙、灰瓦盖顶的低矮小平房。座北朝南,座落于半山腰的一处小缓坡上。可能是因为北方气候干燥和特殊的土石结构等原因,这房子历经七十年风雨仍完好如初。前门锁着,后门插着。据说一直由一位姓于的老人看管。老人现在已经90多岁了,他与老伴一起守着这房子已经几十年了。清境大姐曾多次率队来此穿越,每次都会前往看望两位老人,听老人讲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艰苦卓绝抗日斗争的故事。有时还会从城里给他们带去一些生活用品。今天,清境大姐仍然想去看望于大爷,但听路边一位老人说,于大爷已经被其儿子接到山下去住了,主要是年纪大,在大山深处生活不方便。老人还说,过去这儿可紧张了,日本鬼子在山顶上和山垭口建起堡垒,老百姓只能趁夜黑将生活物资和军需物资运进山来,支援抗战将士。据说北京市老市长、老书记焦若愚同志抗战时期就在桃棚、鱼子山这一带坚持抗日斗争,还在老百姓家养过伤。
离开冀东地委和联合县委旧址,继续攀登到一座山的山顶,出现一块更大的缓坡,在这块缓坡上,有两处建筑十分抢眼:一处是宣誓广场,一处是报国永生园。宣誓广场约两千平米,南侧建有两面厚厚的大理石墙,北面建有一座高约十米的革命英雄纪念碑。上书: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那两堵大理石墙之间留下的一处口子下方,便是报国永生园。这里安卧着几百名抗战英灵。他们都是抗战期间在平谷这块土地上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过去,他们的遗骸分散安葬在不同的地方,报国永生园建起来后,有关部门便没法把这些英灵集中安葬到永生园中。这是一块阳坡地,因为避风朝阳的缘故,气温比山下还要高出三至五度。烈士们安卧在这洒满阳光的高坡上,笑看城区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笑看人民安乐富足的幸福生活,笑看人们络绎不绝地前来宣誓广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居安思危,时刻紧盯着敌对势力的动态,对敌人的狼子野心随时保持着高度警惕。对面山包上还在开建一处更大的楼宇,听正在打黑枣的老人说,那处建筑将成为桃棚抗战纪念馆。看到这些,烈士们也当含笑九泉了。
我们这次穿越,爬升高度约四百米,行进距离约八公里,不仅避开了城里一整天的重雾空气污染,而且受到了一次北京抗日战争传统洗礼,心中有说不出的喜悦。
记于2015年12月23日
快乐人生发表于2016-01-03 14:39
(1006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