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进易水狼牙山

西进易水狼牙山

     “风啸啸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吟起这首《易水歌》,自然就想到荆轲、想到易水河,想到易水两岸的燕赵大地,想到那片土地上屡屡唱响的燕赵悲歌。
     2015年10月24日,霜降,转山转水与万水千山、西山安一联合组成的54驴的大队,乘一辆大巴,在茫茫浓雾中穿行,我们的目标,便是跨过易水,登临易县狼牙山赏那传说中的漫山红叶。这是夏天穿越狼牙山时就已订下的计划,此番,在老李哥的联络、转山兄的组织、不说也罢、风铃等的积极参与与召集下,活动顺利成行了。
    车上,几位领队分别强调了行程、注意事项,大家也作了简单介绍,然后,就成了顽童的个人专场,这次人多、生面孔多、加之天气沉闷、麦克嘶哑,顽童颇多忐忑颇多羞涩,提前杜撰的导游词、想摆活的诸多内容被生生吞下,作了些零散的说明后,主要,还是唱了几段戏曲和民歌。
     “转山转水转出城,车厢里坐满了老将新兵,记不清、认不全俊男美女,看过去,俱都是那文武英雄。此番由老李哥来领路,杀奔那易县的狼牙山上行,两日要看尽漫山红,等到了山中我们逞威风”。其实,我把这次活动,概况成四个字“食色行乐”:“食色”,取自孔子“食色性也”,人之基本需要嘛,只是我这里作了特别定义,专指“吃羊肉、拍美片”;“行乐”被古人用滥,我这里首先取的是李白的“世间行乐意如此,古来万世东流水”,但也特别定义成“爬山与取乐”,其中这个“行”,是“食色”的基础,没有这个“行”,也就没有前面的“食与色”,更没有最终想要收获的“快乐”。
      大车沿京昆高速驶入河北、过涿州入易县,这里,便是慷慨悲歌的始发地,也是多个著名战事、多个典故、多个成语的发源地或相关地,以此为引子,我们可大致描画下这里的山川地理、人文历史。我把这些分成两类:“有山有水、能文能武”。
    1、山水相依:易县属太行山东麓(其实部分是狭义的古燕山),平均海拔300多米,山地与丘陵占了9成多,与北京相似,山脉环绕于西南--西北--东北一线,向西穿越太行有著名的“蒲阴陉”,由此再西过紫荆关便联结到涞源的“飞狐陉”通至蔚县盆地,进而通达内蒙、北上辽东,西到山西、甘绥。这里特别说下,在太行八陉中,蒲阴陉是最具争议的,因为与这条“拒马道”大致平行,西南另有一条从古蒲阴(东汉顺平、宋安国)经倒马关、走马驿、隘门关到山西灵丘盆地的“唐河道”,中间还有一条由顺平经五阮关过五回岭奔飞狐陉的古道(部分为“漕河道”),或许不同时期有不同叫法或是最后均为笼统范指了吧。(http://tieba.baidu.com/p/1078367123 )   
    又:紫荆关为元以后叫法,西汉时称上谷关(燕昭王时期置上古郡,为大将秦开拓地3000里之北部,亦是燕长城北部起点,秦汉时治所在今官厅水库边上的怀来大古城村北,飞将军李广就曾任上谷太守),宋金时叫金陂关、子庄关。明后尤重其战略地位,与居庸、倒马合称“内三关”。
     易县周围的这些山,通常山势奇绝险怪,著名的有五山:
     摩天岭:高冠群山,主峰海拔1813米。
     五回岭:大岭二十里中委折五回方得上其顶,主峰海拔1345米。
     五峰寨:山上有五峰,海拔1283米。
     云蒙山:峻岭山簇若屯云,山上有天然乳水洞,主峰海拔1120米。
     狼牙山:曾名“郎山”“狼山”,主峰莲花瓣,海拔1016米(网络多为1150米)。
     其中狼牙山有“五陀三十六峰”之说,特别是蚕姑陀、黄百陀、白银陀、是夏赏苍翠秋赏红叶的好地方。这里的山与北京河北这一带的山有所不同,因为这里曾经多水多河,所以山中常有喀斯特地貌(岩溶地貌)、有溶洞、天门、断崖,极具观赏性。
      易县多水, 境内曾有五大河流:
      拒马河:发源于涞源县涞山。
      北易水:发源于云蒙山南麓。
      中易水:发源于西部蚍蜉岭东麓。
      南易水:发源于狼牙山东麓。
      漕河:发源于西部五回岭东麓。
      水道上多有湖,如南湖、易水湖、龙门水库(归满城县)、瀑河水库,易水与拒马河、涞水合称“三水”,均发源于西面的涞源和太行山、狼牙山,其中的拒马河其实是涞水的延续(是后面一段的叫法,再下便是白沟河了),这些水曲曲折折,最终汇入白洋淀,水大时通过海河水系(古时曾为黄河侵夺)流入渤海。而南易水曾经就是燕国的边界,燕长城的南线就在这条水线附近,也是以后“燕云十六州”的一段边界、宋辽的边境线。由于水源充足,也方便引渠灌溉、开发河运,便诞生了一片膏腴之地,所以励精图治的燕昭王把燕下都建在了中易水与北易水之间(今全县唯一的平原乡---高陌乡,燕国的正式都城在“蓟”,称上都,在今北京地界,另琉璃河有西周燕都遗址、窦店有燕中都遗址、易县附近的容城、雄县亦曾作临时都城),而其南边是另一块“肥肉”,也就是荆轲当诱饵献的地图上的“督亢(读“冈”)”地区(在河北涿州、高碑店、定兴、固安一带,离北京最南边的房山窦店和大兴庞各庄非常近。督亢大约有五十里见方,是燕国的粮仓,清人有诗上古膏腴环 督亢 , 中山意气感壶餐。”、“地随督亢依山尽,河控桑乾入塞来。”。http://tieba.baidu.com/p/1078367123

2、英武之气
      先看几个成语吧:千金买骨、招贤纳士、黄金台、怒发冲冠、慷慨悲歌、荆轲刺秦、图穷匕见、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再看几个重要人物:燕昭王、乐毅、秦开、荆轲、祖逖((tì)东晋范阳遒县(今河北涞水)人祖逖
      首先说下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在位),单看”昭“这个谥号,谥法曰容仪恭美曰昭,昭德有劳曰昭,圣闻周达曰昭”,何其美好!历数史上众帝王,鲜有人当。而纵观其在位所为,招贤纳士、励精图治、特别是任用乐毅强军尚武(公元前284年破齐70城),加之此前用秦开北拒东胡拓地千里(公元前300年),领弱小燕国跻身“七雄”;修长城千里巩固国防、建燕下都于通齐赵之咽喉要道、易水岸边,巩固粮食基地,稳定国家。幸运的是,昔之黄金台及燕下都均有遗存,分别在今定兴高里乡北章村和易县高陌乡,两地相距仅几十公里。如此昭王堪当”建造大师“:建招贤台、建长城、建都城,另有神仙传之类言其早期信神仙之道,竟于狼牙山之蚕姑陀建招仙台求仙约仙,不过,想我中华千年历史诸多王侯,路数何其相似!另,北京亦曾有”金台夕照“之景、今有”金台夕照“之地铁站,除在表面应景外,内似亦暗合昭王之金台。
      另,唐李贺《雁门太守行》有名句:“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燕国大事年表

时间

在位

事件

约公元前1045年

姬奭

周武王封弟召公奭于燕。因召公留辅周室,令其子克就封。

约公元前1042年

姬克

姬克在燕都(今北京琉璃河遗址)就任,为燕国第一代君主。

公元前864年

燕惠侯

燕惠侯继位,燕国历史始有纪年可考。

公元前706年

燕宣侯

山戎越过燕地伐齐国。

公元前697~691年

燕桓侯

迁都临易(今河北省雄县、容城)。

公元前675年

燕庄公

燕与卫、宋伐周惠王。

公元前664年

燕庄公

山戎侵燕,求救于齐。

公元前663年

燕庄公

齐桓公亲征山戎救燕。公元前373年:燕败齐于林营。

公元前539年

燕惠公

因宠幸嬖臣为大夫攻杀而逃往齐国。

公元前536年

燕惠公

齐、晋伐燕,送归惠公。

公元前380年

燕后简公

齐伐燕取桑丘。

公元前356年

燕后文公

燕文公会赵成侯于阿(今河北高阳北)。

公元前355年

燕后文公

齐国侵掠燕国易水之地。韩、赵、魏支援燕国,击退齐军。

公元前334年

燕后文公

苏秦至燕,说以合纵之谋。燕文公资以车马金帛使说诸侯。

公元前333年

燕易王

齐乘文公丧而伐燕,取十城。后苏秦说齐而还城。

公元前323年

燕易王

燕易公称王,是为易王。

公元前320年

燕王哙

燕王哙继位,以子之为相。

公元前318年

燕王哙

燕与楚、三晋伐攻秦,不胜。

公元前318年

燕王哙

燕王哙禅位于相国子之。

公元前315年

燕王哙

将军市被与太子平谋反,事败被杀。

公元前314年

燕王哙

齐军破燕都,燕王哙与子之被杀。

公元前311年

燕昭王

燕昭王继位,拜郭隗为师,招贤纳士,乐毅、邹衍、剧辛等入燕。

公元前300年

燕昭王

秦开大破东胡,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五郡。

公元前295年

燕昭王

燕佐赵灭中山。

约公元前290年

燕昭王

筑燕长城,西起造阳(今河北张家口),东到襄平(今辽宁省辽阳)。

公元前284年

燕昭王

燕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与韩、赵、魏、秦五国合兵伐齐,败之济西,攻占临淄,几灭齐国。

约公元前284年

燕昭王

兴建襄平城。

公元前279年

燕惠王

燕惠王以骑劫代乐毅为将,齐田单破燕复国。

公元前272年

燕武成王

安成君弑惠王,韩、魏、楚伐燕。

公元前265年

燕武成王

田单伐燕,取中阳

公元前251年

燕王喜

燕使栗腹攻赵,大败被杀。赵反围燕,燕割五城求和。

公元前243年

燕王喜

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今河北徐水)、方城(今河北固安)。

公元前242年

燕王喜

燕使剧辛攻赵,被赵将庞煖反败,剧辛被杀。

公元前232年

燕王喜

燕太子丹质于秦,后逃回。

公元前227年

燕王喜

秦兵临易水。燕太子丹派荆轲西入咸阳行刺秦王,失败被杀。秦遂发兵击燕。

公元前226年

燕王喜

秦军破蓟城燕王喜奔辽东,斩太子丹谢罪。

公元前222年

燕王喜

秦拔辽东,燕王喜被俘,燕国灭亡。


3、文房两宝与文玩
     我们熟知的文房四宝中有“湖笔、徽墨、宣纸、端砚”,但易县的易砚易墨在品质上同样出色,且多有国宝及上品,易水砚更是现今易县的一个招牌产业,与之相比,曾贵为唐宋贡品的易墨少有人提,为何?转栽一段网文(http://tieba.baidu.com/p/3903780059):
     “到唐朝,易州人祖敏就成了第一个真正的制墨匠,有了字号。第一个真正形成产业和规模的是南唐时易州人李超、李廷珪父子。宋朝国初平江南时,廷珪墨连载数艘,输入内库。李墨有商标字号“邽”,且有防伪技术,背印有“歙州李廷珪墨”字样,。。。李超、李廷珪父子本易水人,唐末因避战乱,流离渡江,南逃歙州(今安徽新安江流域的歙、黟一带),。。制成“丰肌腻理、光泽如漆”的超级墨。李超、李廷珪父子的超凡墨技和歙州丰盛的松木资源,使歙州墨业空前繁荣起来,形成新的制墨中心。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歙州更名徽州,其地所产之墨,便统称为徽墨,延袭至今。所以易水墨是徽州墨的前身。。。。。。易水墨在历史上曾辉煌过两个数百年,这是易水人给人类留下的巨大的遗产。
   关于这两宝,另有网文称:“据史料记载,易砚始于春秋时代的燕国下都。到唐晚期,易州的奚超父子继承松烟 制墨的技艺,并在易水河畔的津水峪创制了“易水砚”。后来奚超之子奚庭圭受到南唐李后主的常识,被授予“墨官”,并赐姓李,后因避乱,移居歙州,成为“微墨”、“歙砚”的开山祖。然而易水古砚亦久盛不衰,名扬中外。“(http://shop.bytravel.cn/produce/66136C3453E4781A/
       说完两宝,再说一宝:文玩核桃。北京周边的平谷、蓟县、涞水、易县都盛产这玩艺儿,去这些地方的山区或路过当地的服务区,往往有卖,当年在清宫和王宫贵族、八旗子弟手中都流行盘核桃,宫中还专门培训太监专门负责,得学好几年的”文化课“,然后才优中选优颁发盘核桃资格证,授予官阶。这玩艺的总的要求是纹理深刻清晰,并且每对要纹理相似,大小一致,重量相当。主要品种有:狮子头、虎头、公子帽、官帽、秋子等等。(http://www.360doc.com/content/13/1125/10/14507858_331975705.shtml


4、饮食之道:鹿尾、磨盘柿
。。。。(未完待续)
老顽童发表于2015-11-02 19:57  
分享到 
(1907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