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奈曼的怪柳
>7点离京城,下午3点直接开进了那达慕现场——宝古图沙漠旅游区。
出征前在网上做功课,有奈曼推荐的的八个摄影题材:怪柳奇观、大漠神韵、沙湖水色、瀚海深林、山村小调、古代白塔、庙宇佛堂、清朝王府。自个筹谋期望的出片方向是怪柳奇观;大漠神韵;沙湖水色和蒙民人文。
如今的奈曼,90%的人口从事农业种植,据说旗里想恢复一些景观性的游牧,碍于土地的分割现状而难于起步。黍子和玉米是当地主要的农作物,一年一季,最叫好的是沙地西瓜,5角多一斤,一口咬下让你真正知道啥叫沙甜。
一路的黍子田与玉米青纱帐,无异于汉舍的村落,难见蒙族风情,只有在那达慕上,才让你想起这里是蒙古民族的故乡,从多数摔跤手的体格上让你联想成吉思汗的彪悍。沙漠之旅
由于地处沙地和沙漠,马在这里不多见,更多的是骆驼,是奈曼大漠摄影难以失缺的道具。
沙湖水色
去年去黄河滩的库布其沙漠,跟的是旅游团,大中午顶光进的大漠,下午4、5点的黄金摄影时点却进了呼和浩特的购物市场,没拍下几张可心的片子。
想象中的“大漠神韵” 应该是沙峦起伏,广袤无垠,一道沙脊勾勒出不同曲面的阴阳光影,沙脊线上一队大漠驼铃响起......。
去景区沙漠深处,有沙漠车可坐,20元一位;骆驼可组队,200元一头,百多人的摄影团队AA,可谓小菜一碟。下午3点离开旗镇,一个多小时后再次进入宝古图,失望的是从景区方咨询和现场现有的图片中竟然没能找到可导演的大漠背景而放弃了团队的创作计划。
江西婺源有个摄影爱好者熟知的“月亮湾”,日积月累,在不同的气象、影境、视角、光影和镜头特质下,大片连连而闻名。其实就是公路边处的一个河汊,景区管理方有意识地摆布上小舟、蓑衣渔翁和撒网,以招引摄影师们绞尽脑汁地去创意,成为婺源招揽吆喝的幌子,宝古图似乎少了这根筋。
怪柳是奈曼特有的生态,是奈曼特有的摄影题材。
怪柳的柳是外来的。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当地的叫来河有两次山洪暴发,夹带着柳树种苗的大量河滩泥沙裹挟而来堆积成千顷新层河滩,之后出现成片成片的柳林。由此奈曼的民间生活离不开柳,车、犁农具,橼、檩,镰刀把、锄头把,院墙隔段,等等,这柳林是“取之不尽”的材源。人们对柳的索取也是根据不同用途择枝剪折,于是这柳年积月累之后便是疤痕累累,奈曼人叫它疤拉柳、疙瘩柳。特别是每年秋末,还将采集留有绿叶的青柳枝作为青饲料冬储,通过截去主干高度,迫使养分只能促生柳枝,由此奈曼的柳演绎成怪柳,“怪”完全源自人类对其一生无尽的索取,是人文怪柳。
怪柳的生命力极强,据说一棵怪柳的刨裸根茎得用一辆5吨卡来装。曾是当地惯用的柴薪来源。畜牧业的退出,怪柳的青饲冬储功效不再待见,因树荫荫蔽农田采光,被大量砍伐,奈曼成片的怪柳地貌处于消失中的少量仅存。当旅游经济兴起,这奈曼独有的怪柳自然成了奈曼最精贵的旅游资源了。
宝古图沙漠旅游区沙湖一侧的沙岗上,有移植的枯怪柳造景,借着夕阳,立马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兴奋点,一顿光影饕餮大餐。
暮霭怪柳林,醉问夕阳红。
怪柳林的第一抹霞光
第二天,凌晨3点半从旗政府所在的大沁他拉镇的宾馆上路,赶在日出前进入旅游开发的一大片怪柳林,如今的奈曼,不是特意找寻,已很难见成林的怪柳。不负人勤早,赶上一个云蒸霞蔚的摄影好镜语。看似枯朽,依然枝叶繁茂,透出怪柳顽强的生命力。
-
2015-09-28 17:50荷塘清莲为生态担扰。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