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五朝台,第一次与北方的山亲密接触

大五朝台,是我第一次近距离与北方大山亲密接触。



暑假准备为期半个月的自助游,然而除了最后一站,前期十天的活动还没有着落。晓宇兄(后称“行者”)说倒是有个五台山两天的活动。我跳起来:好好!。。。甚至都还没细想五台山在哪儿就订好了机票,算是有了开头。(517活动链接http://www.517huwai.com/activity/43120)

8月7号中午抵达雾霾中的帝都,下午在行者办公室收拾行李。整完一看,我这30升小包塞得满满当当,左边挂着防潮垫,底下挂着睡袋,边上插两根登山杖--背起来跟货郎似得嘀里当啷。。。再一看行者整整齐齐的60升大包—这就是业驴和菜驴的区别。





帝都有点不好意思,姐十年了回来趟就给一雾霾天,于是在我们赶去集合前下了场暴雨,于是好多人迟到了。。。

二十来号人乘大巴于凌晨4点到了鸿门岩,下车拿包,我滴那个冷!全身骨骼霎时僵硬,牙齿咯咯打颤,想想直接从30几度的热带到零上几度的寒温带,连个过渡都没有。

 



换装,啃了两块士力架,上东台看日出。刚爬坡我就喘了,紧接着开始了关于“为什么暑假不好好窝着长肉非得跑出来自虐”的反思以及自我批评。其实路很好走,坡度不算大,避开车道,走在湿润的羊肠小道上,马牛羊停下来,抬起头静静地看看我们,又低下头继续早餐。寒风夹杂着青草与牛羊(fen)的气息钻进鼻孔,钻进衣帽的缝隙。上升产生的热量驱走了寒意,我开始适应空间的转换。





及至望海寺,刚刚好到了日出时间。当朝阳由重重远山后徐徐升起,我不由得惊艳!我以为日出必定光芒四射,不料此间如此安静,沉着,端庄。胭脂般的玫红色浸透了整个日头,毫不张扬却有着毋庸置疑的强大气场。深吸一口气,心知必定不虚此行,取出防水泡绷带,包好脚,下东台,上北台。



东南西北分不清,行前没做功课,来了只管跟人走。队员们大都彼此熟络,只有我,是唯一远道而来且第一次参加桃花岛活动的,除了行者,连领队都还没混个脸熟。路上也不知前后哪个是队友,哪个不是。清晨向北而行,阳光尚未显出威力,寒风依然呼呼地往身体里灌,太阳穴被吹的拔凉拔凉的,没用头巾包住脑袋,今晚就知道错了。

北台制高点海拔3058米,包装食品们一个个胀鼓鼓的,但人似乎没什么高反,氧气还是充足的。前方弯弯曲曲的车道尽头可见北台寺庙的缩影,向前走便是。也是上北台的几个大妈看见我,说了句话,我听懂个“鞋”字,回答道:徒步鞋。大妈用方言重复了句:徒步鞋(山西话?)又问了句什么。。。我只好说:听不懂。。。大妈说:听不懂(方言)。。。





我喜欢这样的山路,视野开阔,清爽。前一天下过雨,路面湿润不泥泞,没有太多的小石块,对脚底的损伤不大。还没到落雪时节,温度适宜,行走时略微出汗,停下来寒意袭人。一路埋头前行,路过了法云寺,扫一眼,似乎没有同伴(也不认识),继续走。法云寺过后需走一段车道,过了一段车道可由山坡直切北台山顶,一位应该是常来的大爷一边吃着自带的盒饭(羡慕!)一边说:过了这道坡就是最“艰难”的路了!(山西话?)反复咀嚼了又咀嚼,原来是“简单”。。。大喜!



 

一路各种爬升上了北台,不一会儿碰到了臭虫夫妇—终于有认识的人了!也不知道谁先认出了谁。给行者电话,说大队刚在法雷寺呢你没看见吗?我干瞪眼:我路过了也没个人喊我。。。行者说你跑第一梯队去了,大伙儿在华北屋脊牌坊拍集体照呢。。。然后我就在北台逛,怎么办呢?食堂还没到位—粮食全在行者包里。买了根大玉米,5块,偷着乐了好一会儿,这在南方同等景点还不得卖十块十五块的。。。后来狮子窝露营那的大玉米才要两块。。。我在北台逗留了一个多小时(后来事实证明有点浪费,要不可能走完西台了),拜了拜,许个愿。后来问行者:拜第二个佛就没零钱了,偷摸投了五块。人家买经书什么的,烧香什么的,一张一百不眨眼就下去了,我也不是壕啊,就给个十块,五块。哎要是许愿不给钱能实现么?  行者答:那肯定不行,天天那么多给钱许愿的佛祖可不能都记住,一个许愿不给钱的指定能记住你了!  我无语。。。那什么好歹爬这么高了,给的是少了点,希望佛祖也惦记着点,能帮忙实现下好嘛?!



 

行者终于到北台了,架锅造饭,我也不知道能帮这干点啥—这活儿没干过,然后帮吃了一碗面,走了。去中台。





澡浴池在北台至中台的中段,好些没有在北台停留的队友直接奔澡浴池吃斋饭去了,回来都说很好吃的。我吃了行者煮的面,路过了澡浴池,没进去,直接往中台走去。倒是澡浴池外的草坪上,成群的大尾巴羊,让我想起了李娟笔下阿勒泰牧民放羊的大尾巴羊,不知道他们肥厚的尾巴储存的脂肪是不是足以过冬,不知道羊尾脂剁馅儿蒸的包子是不是那么好吃。。。






往中台一路上有里程碑,能大概知道走了多少,但是石碑似乎没有从东台一路连起来,从攻略上知道东北中似乎是20公里。




将近中台,风云突变。天空飘下零星的雨点。仍然是一个人,到了寺庙,与行者通话,了解到有梯队已乘车上来。找了一圈,碰到了海哥和希队。又转了一圈,碰到了刚上来的小武。 小武接着去西台了,我腿有些酸痛,想再休息会儿。小武两个队友刚走,大部队到了。这时下起大雨来,夹着冰雹粒子,大家都躲在庙檐下,想着等雨停了去西台,又想着这么大的雨夹雹,小武他两不知道怎样了。寒冷,随雨而来,我套上了雨衣,裤腿和鞋面还是湿了。过了一个多小时,雨势不减,队里商量着包车下山。车开了,雨停了,太阳出来了,我和臭虫对视:下车去西台不?登山杖放前车了。。。




中台-西台-狮子窝=15公里。狮子窝没下雨,后来小武回来说,去西台路上挨了三拨雨雹,从头到脚全湿透了。而下得狮子窝,我身上的寒意比在中台更甚,莫法子,南方的孩子,手脚温度跟外界温度一样冷暖,被晨风吹了几个小时的头隐隐作痛。行者去搭窝了,我靠着挂单队友宿舍的椅子,无奈地感受着寒冷和孤独。远方家的温暖浮上心头,鼻子酸溜溜的。终于忍不住去营地,帐篷已然搭好,准备露营的队友们正张罗着晚饭。我赶紧钻进帐篷把湿衣服换下,出来靠近炉子等晚饭。







晚饭拉起了我的兴致,虽然还是不知道该帮点什么好--可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露营,索性看着等吃,眼巴巴看着这家炒蒜薹,炒饼,那家小米粥咕嘟咕嘟欢唱,隔壁煮面,隔壁的隔壁还能煎牛排。。。深有大开眼界之感!吃着行者的热汤面,喝了石头叔的小米粥,食物的热量唤醒了全身的血液,热量由内向外让身体恢复温暖。又吃了蒜薹炒饼,牛排,最后感觉还没饱,厚着脸皮让行者又给我油煎了半个馒头挂单的队友从寺庙食堂带来的。





期间草坡上的其它露营者们跑过来参观我们队的几个帐篷,啧啧赞叹:xxx牌子的,轻,xx克,45千块。。。yyy牌子的。。。把我们帐篷一顶顶数过品过评过。我大汗,我连帐篷也没搭过。再看看别人的装备,什么鱼骨头的,鸟骨头的,树骨架的,太阳的。。。瞅瞅我这一身的迪卡侬,果断钻睡袋里继续取暖。




虽然我充分发挥了想象力,跟行者描述了倘若夜里暴雨袭来帐篷漂流的情景,并表示不无担心,行者若无其事的说寺庙有足够的床位,暴雨了就奔寺庙去结果一夜无事。清晨34点,寺庙里的师傅们就已经起来,牛也悄然而然靠近我们的帐篷,拱一拱,翻一翻,想要找找看露营的人们有没有留下点好吃的,而我们,也在牟牟声和驱逐声中渐醒,睡起嗨,看日出!








寺里的早斋饭5点就开始了,我们虽然可以做营地餐也可以吃斋饭,却只能到寺庙解决内急。我去了趟,随便喝了点豆粥,吃了个馒头。跑回营地又吃了队友们做的营地餐。





今天兵分两路,一路走南台下山,一路直接下山到景区(五台大寺庙聚集处)。因此出发前要拍集体照。结果,拍照前我又去解决内急了,解决完集体照也拍完了。。。




算算今天走15公里。昨天没去成西台,今天也不可能去了,西台离狮子窝太远,离南台更远,下午我们还得赶回北京。但却有足够的时间去老南台和新南台。有经验的队友带着我们走过不少快捷通道,走过铺着厚厚的松针的树林,期间分布着新鲜的地雷(牛shi有队友中标了,呵呵。








并不是所有的山坡都代表着捷径,有一处山坡,翻过去需要不少力气,石头叔告诉我们走绕山车道,于是我们走了。这是有其它队伍经过,果断说:切!一群人雄心壮志气喘吁吁的爬山去了。结果我们到了山那头,正仰望头顶的光圈,喝水,啃粮食,这群人大呼“切山成功!”跑下来了。。。不晓得他们此时看到我们是什么感受。。。





行走的路上,不时有骑驴队伍经过。彼此互相加油。我想着,过几天去青海湖了,该没有走路累吧?(结果如何请待懒人下回分解hiahia~








老南台与新南台并不远,约半小时路程而已。于老南台再观众峰连绵,层峦叠嶂,虽然没有看到云海,气韵氤氲中的山脉如神话般出现在自己面前时,再一次被这种壮美打动。一切都有所值。






到达新南台,头顶上方可见彩虹。有人说,今日文殊菩萨在呢。不多留恋,没去老南台的队友已经在下山路上,我们也赶紧下山汇合。


 

返程途中,心绪万千。时而看看周围还不完全能套上人与名号的队友,时而看看窗外华北平原上成片的玉米地,舍不得睡,回味两天以来不多却可贵的交流,回想体寒时喝下队友递来的一钵热汤面,一股暖流自心底流过。桃花岛,有缘再相聚!(此贴借用不少队友拍的照片,谢过~




 










































































寒雁发表于2015-09-10 11:40  
分享到 
赞过
(1103次阅读/4个评论/3人赞过)
    天际行者
    强呲牙
    灰尘0427
    不错
    桃花岛—希夏
    真好,江南女子的细腻一览无余
    桃花岛—希夏
    言必行、行必果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游记坐沙发慢慢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