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不能停

药不能停

               ——徒步雁栖湖

 

修志谓为何事,很多人都不解,我惯常的解释是:修志就是司马迁干的活,于是大多人听罢表示原来是这样啊。过去我曾经耗费四年的时间做修志这件事,即便是没有收获相应的物质回报,我依然沉溺其中不亦乐乎。足迹几乎涉及北京所有区(县),从位居北五环的公司去到最南端、最西端、最东端的村庄,有时候是春天,有时候是夏天,有时候是秋天,有时候是冬天。我是热爱修志,还是热爱文字,亦或是热爱奔波?我自己也不清楚。也许是因为喜欢文字、喜欢奔波,然后二者结合起来正好是修志这样一份工作,被我撞见,于是乎就一路顺势而行。如今回头想想那个时候的坚持,大抵只能用“情怀”一词来概括了。


 情怀就像是一堵墙,你不撞上就不轻易回头

春天去村庄的道路虽然曲折,但是气候好,时常能感受到和煦的阳光、蓝天和白云、空旷的田野;夏天天气炎热,坐地铁再坐公交,然后就是顶着烈日行走在通往村委会的小道上,每每这个时候总是期盼能下场雨,浇灭太阳的气焰,然而这个季节树木葱茏,满眼醉人的绿总能让人暂时忘却苦累;秋天的时候,落叶满地,经常会遇见村里清扫街道的人,落叶聚拢被烧掉,浓烟袅袅升起,最后消散在半空中;冬天比夏天更难受,突如其来的一阵狂风卷起地面的泥沙,不仅满口沙子,还会眯了眼睛,面对凛冽的寒风,纵然戴着帽子围巾,把双手紧揣进口袋,还是难敌寒意,走进村里的办公室,热烘烘的暖气又会瞬间让人忘记来路的艰辛。

不复当年一个人走那段长路的勇气

雁栖湖曾是踏足修志的地方,犹记得当时只身一人奔赴此地,路途遥遥需要耗费半日的时间。当时恰逢村庄拆迁,村民半数以上早已迁出,四处断壁残垣,想要采集的史实资料少之甚少,加之领导并没有对修志一事上心,于是乎工作进程停滞,且后勤亦无保障。负责相邻村修志工作的同事境遇却迥异,不仅领导积极配合且给予妥善的后勤安排。托同仁之福,可与她同吃同住,无奈两村间隔数里地,往返并非易事。公交间隔一个小时一班,上下站人少极容易错过,时间点也很难掐准。于是临近傍晚结束工作,我经常步行去往住宿之地。曲折狭窄的山路过往车辆不断,但行人甚少,伴随着夕阳西下,独自行走在山间多少会有几丝恐惧。如今并不能完全记得当时的情景,留存脑海的有一座桥、一段路、一条沿路流淌的河流。


我们

今日随驴友前往雁栖湖徒步,行走于神堂峪木栈道,有同行友人,亦有过往游人,不复过往孤独之感。因为APEC会议,附近衍生旅游线路,生态环境大幅提升,既赏心又悦目。曾经短暂住过的山庄不知是否易主,但房屋外表焕然一新,让人感觉既熟悉又陌生。一路上青山绿水不断,被云层遮盖的太阳并不灼人,偶尔的几阵清风轻易就吹散周身的疲乏,惬意不已。

自制筷子

吃完午餐躺在地席上小憩一会,听着虫鸣鸟叫,昏昏然轻易入睡。同行友人带的西瓜和泡面让午餐变得很丰盛,有友人用树枝自制筷子,虽然粗陋但也能解一时之需。置身大自然,人往往更容易满足,一碗泡面居然能甘之如饴,用树枝当筷子也不嫌脏,或坐下或躺下都感觉无比的放松,无所谓地面不平整或不干净。

前有同学推荐日本电影《小森林》,观看后感慨良多。片中秀美的乡下自然景色,自给自足的食材,辛苦劳作的农活,这些我都曾亲身经历,只是当时并不感觉其珍贵。常年漂泊在大都市,以为城市的繁华能填补年少的梦想,然而萦绕心底的却是童年时的质朴生活。有良田有菜园,自己耕作自己收获,取之于地的食材按妈妈的做法去烹制,即便做不出妈妈的味道,但依然吃的舒心。

经济和环境并非一定是此长彼消

一路上的河流不断,水中鱼虾自由游动,总有种冲动去捕捉。犹记得小时候夏天的傍晚,妈妈会在门前的池塘下鱼网,夜晚纳凉的时候,每隔一个小时收网,倒出网里的鱼虾,再把鱼网放进池塘,如此几番,在临睡前能收获近百只鱼虾,第二天的餐桌上就会出现炒鱼虾这道菜,用青椒就着鱼虾炒,不仅能除腥味还能提味。如今身在北方,很难看到像家乡那样的池塘,但爱吃鱼的习惯从未改变,反而变本加厉,隔几天不吃鱼就会无比地想念。

行程不紧不慢,自顾自地行走,累了停下来抬头观望蓝天白云,俯身手触河流鱼虾,心情怡然。有段时日疏于户外,不愿早起,不愿奔波,不愿劳累,身体舒适心却空空然,反显慵懒之态。今日重出山,虽心有犹豫,但行动起来,一切又似乎回到最初的状态,身累心舒。有戏谑之言“药不能停”,户外是一剂良药,当真不能停啊。

阡陌

2015.6.27

阡陌*发表于2015-06-29 17:11  
分享到 
赞过
(945次阅读/6个评论/5人赞过)
    篱笆

    户外-良药……思维-司马……表词-灵动——

     

    好文章都是灵性的飘动强……药,不能停……有心等候……咖啡

      为评论点赞
    京迹疯度
    强
    老顽童
    原来是新司马!失敬!玫瑰
       哈哈
    7878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