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蚕姑坨

       蚕姑坨位于易县西山北乡沙岭村西。经纬度为北纬39°10′东经115°11′。从地理位置上看,河北省保定市易县西山北蚕姑坨先蚕圣母庙位于古涿鹿城内,在八千年前炎帝陈峰氏部落尹嗜山和蚩尤寨的缓冲地带,为黄帝与蚩尤血战的前远方。设想丈夫在山下前线对敌作战,妻子在山上组织生产,始祖和蚕祖,男人与女人在神话中创造神奇,别后世祠之以庙,护一方水土,成万代祖灵,并把故事流传了下来。
       又有传说,在汉朝,一位尼姑在现今的蚕姑坨边一山洞里修炼,在山间遍植桑树,教世人以养蚕缫丝为生,人尊称其“蚕姑”。历经数年,终成正果,升天而去。后人便在山顶修建庙宇,为之塑身,以作纪念,尊称为“蚕姑圣母”,蚕姑坨之名也就由此而来。遍山的创世神话,就像挂满桑林的累累蚕茧。
      
      七点半从公主坟出发,经高速公路,两个多小时到目的地。山下为村子,村民甚为淳朴。蜂蜜30一瓶,杏子1元一斤,另有红薯干,合欢花,艾草等山货供应。 其他东西不便携带,杏果可以边走边吃,所以花了一元,路上吃着玩。
       若非包车,此距离极难从北京出发前往。而我们一行,在山中遇到登山者众多,但大部分都来自保定霸州。山中垃圾较多,驴粪也多,山路崎岖难走。若是公园,则卫生太差。若是野山,过来爬山的人又偏多。加上河北的环境保护远不如北京近郊,这里的山势虽然雄健,但对于旅行来说,只能说是鸡肋,十分可惜。
     远看蚕姑坨,好突兀的石头山~
从村子到山下,一路无树,帽子很重要。
因为相机被表妹借走,于是借了梅花雪姐的单反一用。谁知单反的重量是我的微单的两倍重,比我书包里的水加食物还重,想要像平时一样不走寻常路来选角度变得十分艰难。一来二去,竟然吊了车尾。
由于天气炎热,山腰以下无风,在初期登山的时候是很辛苦的。
老杨哥亮出大刀,为新人削制方便手杖。
山上满是桑树,地上林林总总落了桑葚无数,成为了蚂蚁的美餐。如果是早点儿来,那必然是吃到饱。
河北的雾霾,比北京要严重很多。更何况是在北京南方。因此,远景是不足看的。
这是蚕姑坨的示范性风景,天门。陡然看见,还是觉得蛮壮阔的。
一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几乎垂直的峭壁。
登临此处拍天门的全景是不错的。
在鞍部,大家开心地聚餐。这里道路分了两股,右手边到顶峰,那里又蚕姑庙。左手边到老君堂,是另外一处特别的风景。
先去了蚕姑庙。发现分布着数十间房子,大部分里面供奉着各种神仙。此外,还有倒塌未曾修缮的一些房子。一路上有很多驴粪蛋,要小心不要踩着。原来,住在山上的人的补给是靠一头壮硕的驴子运输的。
在山顶,有一处插着红旗,由于雾霾原因,依然是远景视线不好,但近景山势犬牙差互,狰狞无比。
俯瞰是不是有张家界的感觉呢?
在最高处遥看天门,天门也显得小了。
奇峰怪石,不可胜数。
返回鞍部,部分队友吃饱喝足,开始下山。一部分去老君堂的队友回到了这里,盛赞那边的风景不错。只是路长,来回要一个小时。我很犹豫。因为带着单反实在是很难加速走。好在体贴的收队超帮我看着背包,我就带着手杖和相机飞奔出发了。
一路上云开雾散,蓝天白云。不时还能碰到返回的队友。
发现一处如同竹笋般险要的山。遇到的最后一波队友告诉我,五分钟后可到。
可是,我一直向前,却没有发现他们所谓的老君堂。这条悬崖上的小路绕着山转了一圈,不久我就转到了山的另外一面,一直没有看到所谓的老君堂。
行进途中还遇到了队里的标志,原来队长带着一部分强驴从这边直接下山,没有折回去。我预估了一下路线,估计一直走是可以转回鞍部的。为了节省时间,我开始跑山。
路上风景优美,依然会吸引我停下来拍几张照片。
在一处拐角,有一段两米左右非常难走的悬崖,这里必须蹲着才能过去。幸好我没有背书包,不然非常难过。背后就是万丈深渊,掉下去就变肉饼了。
回头一看,最狭窄的地方只能容一个人的脚掌,我是将相机斜跨,然后手紧紧抠住石头爬过来的。往下看,真是惊出一身冷汗。后来看队友的照片,都是手挽手过去的。而我这次成了独狼。
一路上是沿着悬崖边走,很像列宁同志的故事里面的那样的小路。左边是悬崖,上不见顶。右边是悬崖,下不见底。
用相机都拍不全悬崖。

悬崖顶部凸出,成为天然的屋顶。


往远处看,依然雾霭重重。尖锐的山顶,大概那边就是狼牙山了。当年日伪军来易县扫荡,被五个八路军战士开火引开,保护后方机关撤退。三千鬼子被骗得团团转,最后什么缴获都没有。而五个勇士子弹打光,路走绝,砸掉了手中枪,一同跳下了悬崖。所幸,最后还有两位战士幸存,将动人的故事传扬。


在我的强行军之后,到了一处三岔口。往下有两个标志,而平走没有标志。我估算平走是返回的路线,果然转回了鞍部,和收队一起下山。如果我有对讲机,就可以不走回头路,直接下去了(其实也不妥,麻烦收队帮忙提包也不太好)
此时,我的热身刚刚结束。听说前面下去的已经有半个小时,顿时好胜心起,试图追赶。于是,在下山下到三分之二的路程以后,成功追上了队尾。然后继续反超,和潇洒的队旗会合,总算不是最后殿后的落后分子。
这次登山,充分感受到了单反的厉害,简直把我累成虚血。侯老师在一篇分析文章中提到户外单反的不必要性,在这次得到了证实。在我的体能没能成为户外之神之前,还是不要轻易背单反。因为体能的消耗,导致注意力精力各方面下降,在发现美方面是大打折扣的。
此外,没有找到老君堂,和背着单反跑不快而掉队不无关系。旅行总是会留下一些遗憾,留待以后再来了!
桃叶小书生发表于2015-06-24 22:17  
分享到 
赞过
(1785次阅读/8个评论/4人赞过)
    wj易明
    单反没白背,景色不错啊,善于使用就是大片呲牙
    塞外客
    书生美游记,蚕姑不虚行!
    酷鼠
    单反就累成虚血?好夸张呲牙
      得意炎热无风等因素加在一起,加上习惯了轻装抄小路的走法
    老顽童
    果然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