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江南小墨脱——白际
2015年的春天,两次徒步深入白际,心有戚戚,将两次经历集结成一篇游记发表在了《健康大视野》杂志的生态旅游栏目(可见,徒步与健康真乃是天作之合!)。环球徒步队员们花枝招展的靓照也“不幸”被曝光(说好的低调呢?)
■ 前言
距离黄山市区屯溪 50 公里的崇山密林中有个地方叫“白际”,在全国景区名录里找不到它,但它却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驴友们的心头大爱。白际像一个与世无争的隐士,它有天时人和却没有地利,这个交通上的劣势却使得白际的原始生态美得以留存,并慢慢演变成中国稀缺的生态型旅游的一个好典范。
■ 野性的白际
老男人陈升唱过一首歌《爱情的枪》,里面有一句歌词深得我心:“南方的江山太娇媚,腐蚀了我的热血。”吴侬软调的江南出不了北方铁血汉子一样高大峻猛的山峰,这是亿万年地理构造的宿命使然。在资深驴友眼中,江南的山过于小气和秀气,缺乏阳刚、苍茫和野性,提不起征服感。
位于皖南的白际某种程度上是个例外。安徽省休宁县的白际乡,深藏在皖南的崇山峻岭中,曾经是安徽界内最后一个未通公路的乡,被誉为“江南最后的秘境”。
这里除了一望无际的群山,也有连绵的林海,陡峭的大峡谷和天然瀑布,外人罕至,因此户外江湖也称之为“江南小墨脱”。宋代诗人汪若楫曾写过一首有关白际的诗《白际岭下即目》,描绘了白际的山水风貌。诗曰:
白际摩天秀,秋光满蓼汀;
山呈金字面,田画井文形;
夜出萤相照,理阑鸡可听;
杉松柯不改,点染四时青。
■ 白际与朱元璋
白际全乡辖白际、项山、结竹营三个行政村,11 个自然村,村庄散布于平均海拔 800 米的白际山脉。白际乡政府所在地是白际村。
白际的得名跟明太祖朱元璋有段渊源。话说当年朱大元帅从浙江打进安徽,白际村人得到小道消息他会路过白际取道结竹营村,于是全村总动员杀鸡宰羊准备迎接朱元璋。孰料朱元璋直接奔向了结竹营村,白际人民“白接”了一场,而在休宁方言里“白接”和“白际”同音。不过白际的得名还有一种文艺的说法,它是“蓝天和白云交际的地方”的简称。
古时候进出白际村只有两条山路:北向去往休宁县榆村乡岭脚村,南下通向浙江淳安县厦山村(也叫泰厦)。两条山路合起来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徽开古道(安徽徽州——浙江开化)精华段,长约30公里。像茶马古道一样,徽开古道是古时候徽商、浙商通商的必经之路,因海拔高路程长而著名,它的制高点——白际岭,海拔达到1208米。
■ 徒步进白际:对原生态美的尊重和致敬
白际村已经有一条路况差强人意的四级盘山公路通往外界,周边的自驾游和骑行爱好者喜欢凭借四轮两轮交通工具到白际一探究竟。环球徒步奉行一句不成文的箴言:只有靠你的双脚才能走到最远、最深。所以我们的队员必须徒步15公里的山路才能抵达白际。
如果从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去看徒步这种旅行方式,它明显地有悖于现代社会追求的“短平快”效率至上主义,是这个世界上最原始最慢的旅行交通方式。但是从生态的角度来说,徒步最环保,对工业社会产品的依赖减至最低限度。
理论总是苍白的。只有当人们脚踏实地走在那些千百年来一直未曾停止被踩踏的石头台阶和泥石土路上,身体的各种感官知觉在陌生的自然环境中变得灵敏,并且可以随时停下脚步细致入微地欣赏一朵花、观看一种从没见过的野果子。
就生态旅游而言,白际的内涵十分丰满,它的一年四季都不会让旅行者无聊。春季挖春笋、采春茶、欣赏高山油菜花;夏天的白际大峡谷和百丈冲瀑布是戏水避暑的伊甸园;秋季里采野果、看红叶;冬天也能观雪景看冰瀑。
我走过三月和五月的白际。三月份,漫山遍野的竹林孕育着迷人的鲜笋味道,山民在雨季仙境一样的迷雾中挖新笋,一个个竹笋像白胖小子被装在乡民的背篓里,沿着同样被我们走过的崎岖山路送进村里,再由小面包车拉进镇里和城里,最终变成食客嘴边的徽州名菜:腊肉炒竹笋。
五月徒步白际,竹笋已经长大成人,但是大自然另有慷慨的馈赠:野树莓。掩藏在路边的树丛里,果实显眼的红色无法逃过徒步者的眼睛。对于城市里来的人,这些路边随手可摘的水果从情感层面上就跟超市里买到的东西有天壤之别。它们象征着野味、天然和一种返璞归真的乐趣。甜中微酸的野树莓没有人会想到要洗洗再吃,在山野的环境中干脆直接的摘食是现代人对自然的一种久违的信任和感激。
■ 古道人,古道情
大山,山里人,和通往外界的古道,三者的命运是水溶交融。以徽字打头的古道除了徽开,还有徽杭、徽青、徽饶等等。每一条古道的背后都隐藏着人不甘于命运的一种倔强。
古徽州穷山恶水,客观生存环境恶劣,注定了徽州人要向外部世界拓展生机。“生在徽州,前世不修;十三四岁,往外一丢。”早在东晋时代,徽州人就已远赴异乡,奋迹商场,故自古有“无徽不成市、无绩不成街”的说法。
徽商多是小本起家,天性的吃苦耐劳,在深山老林里的他们只有通过翻山越岭,一步一步地贩运盐、茶、山货,从而走出了一条条被汗水浸透的古道。这些古道先驱们里包括中国清代著名的大商人胡雪岩,年少时的他也曾沿着古道肩挑背扛进浙经商,艰难求生。
时至今日,古道仍然与古道上徽州人的命运休戚与共。只不过现今的古道带给了他们一个新的机遇:旅游。白际在户外和原生态旅游界崭露头角,跟一个村民的努力息息相关。他叫谢正发,白际村村民,高中文化,当过老师和供销社负责人。他从来不用名片,被认识的人亲切地称为“老谢”。媒体曾经问过不用名片的原因,他这样解释:“我从来不用名片,一方面我是通过网络宣传白际旅游,另一方面也是为白际环保做出表率。”
幸运的是,白际乡的村民并没有像其他新兴旅游区一样走上一窝蜂激进开发的道路,不知道是因为他们不愿意或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进取意识。
紧邻白际村的严池村,在五一这样的节假日仍然一副置身世外的景象,尽管这里的千年红豆杉和高山梯田已名声在外。村里见不到什么游人,女人们自顾自地打水捶衣服,一位大爷在红豆杉边上支了个简陋的摊子卖笋干和红豆杉果泡酒。问一句才答一句,一点不懂得推销之道。
严池村下面的项山村更是冷清。我在村里转了半天问路,连敲了好几家的门,门都开着,里面没人应。从半山腰远眺,山没动,云没动,项山村也一动不动。
没有谁能预测到3年或者5年后白际会是什么样子。当我们讨论“原生态”的时候,我们像在讨论一种包装盒上画着“小心轻放”标示的易碎品。白际的老谢已经购置了广场舞大妈必备的拉杆音响和话筒,住在白际的那一晚我在篝火晚会上播放电子舞曲。当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依然很矛盾:希望有人知道它,但又不希望太多的人知道它。
8月8日-9日周末两日,我们将再次踏足这片美丽的土地,探秘白际大峡谷:
http://www.517huwai.com/activity/41666
关联活动: 8月8日-9日徒步白际,探秘白际大峡谷
-
-
2015-06-26 13:02ningning0011好文章回复
-
-
2015-06-26 12:21狼准备暑假带女儿参加8月8日的活动!回复
-
-
2015-06-23 09:32酷哥晨晨老男人陈升唱过一首歌《爱情的枪》,里面有一句歌词深得我心:“南方的江山太娇媚,腐蚀了我的热血。”吴侬软调的江南出不了北方铁血汉子一样高大峻猛的山峰,这是亿万年地理构造的宿命使然。在资深驴友眼中,江南的山过于小气和秀气,缺乏阳刚、苍茫和野性,提不起征服感。回复
-
-
2015-06-15 16:52北羽(hzj980)回复
-
-
2015-06-15 16:19塞外客好美好美!回复
-
-
2015-06-15 15:49山野清风文艺青年
文风果然不一般
回复 -
-
2015-06-14 21:30依人帅哥,文章也帅,回复
-
-
2015-06-14 10:59rebecca深度好文 看到竹叶青我就退却了 平生最怕的就是蛇 可是户外运动总也难免 真是美中不足啊回复2015-06-14 11:17精灵公子的回复等我跑过去的时候,就没有见到,只是听到前队嚷嚷了!回复
-
-
2015-06-14 10:43八月先生图文并茂,很是欣赏,徒步观景,赏心悦目。好,好,好。回复
-
-
2015-06-14 09:40追霞客竹叶青曾是我亲手逮过的毒蛇!回复
-
-
2015-06-13 23:10精灵公子因为梅雨季,两次都没有踏足白际大峡谷,也是遗憾啊!希望有机会再去弥补遗憾!回复
-
-
2015-06-13 21:02山阳01废老师:辛苦了。回复2015-06-14 17:03废老师的回复回复
-
-
2015-06-13 13:51ningning0011世外桃源回复
-
-
2015-06-13 12:57京迹疯度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