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壮歌——金口河大峡谷游记
3月14日,在武当山休整一天,晚上住十堰火车站附近一旅馆。
3月15日,乘K117次列车于21点35分到达汉源站,入住乌斯河镇会星山庄。
3月16日,游览大渡河大峡谷,但主要目标是感动中国人物李桂林、陆建芬所在的悬崖小学,我要切身体验一下这两位老师是在怎么样的条件下坚持在山区,献身教育事业的。此行徒步26公里,拔升1000多米。
峨眉山、乐山、金口河大峡谷位置关系图

汉源县地图

乌斯河、金口河附近大渡河走向图

峨眉山、乐山、金口河地区等高线图

大峡谷地区20米等高线图
山友上传的轨迹图

山友上传的大峡谷地区景点示意图

早晨六点半起床,洗漱后即沿306省道向着深溪沟方向徒步。沿途欣赏大渡河的景色。


大渡河,上小学时就知道这个地方,一是从飞夺泸定桥一课知道了这个地名,二是看小人书,知道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最后兵败大渡河。但对大渡河的具体位置在什么地方则所知了了,而对它的关注则是近几年的事。
即将退休,谋划着退休后都去些什么地方,自然比较关注全国那些著名的景点,搜索全国十大峡谷时,找到了大渡河金口河大峡谷,从谷歌地球三维图象上看到此地的地势,我为它的壮观震撼了。从那时起,即决心一旦有了时间,一定要到这儿亲眼看一看这个曾经谱写过壮歌也谱写过悲歌的地方。
退休后看望战友之行,已经走过了几个省。四川绵竹还有两位老战友刘正贵和龙会远,是我计划中必须去的。春节之后,赶着旅游淡季吃住行都不拥挤,正好了此心愿。既然到了四川,久已倾慕的大渡河是一定要来来看看的。
大渡河在进入四川盆地之前,横穿了盆地西南边缘最后一道门坎──瓦山,形成了最大谷深2600多米的壮观秀丽的金口河大峡谷。金口河大峡谷两侧壁立千仞,人迹罕至,峡谷至今仍保持了较为原始的生态环境。峡谷区的岩层近于水平,层层叠叠,尤如巨厚的天书,记录了十多亿年来地质演化的历史。尤其是峡谷在流水和重力作用下,形成了千姿百态、如画如雕的山景峰景石景,也形成了奇特的深不见底、窄如刀缝的绝壁深涧地貌。
大渡河金口大峡谷,西起汉源乌斯河,东至乐山金口河,全长26公里。谷底一般宽70至200米,局部小于50米。峡谷北岸的大瓦山海拔3222米,使峡谷最大谷深达到2600米,在不足100米的峡谷两侧,岩壁垂直插入大渡河河床,沿岸两侧几乎不可通行。最窄处仅10米左右,比30米宽的虎跳峡还窄。最大谷深超过2600米,远远超过美国科罗拉多(2133米)大峡谷。其连续完整的峡谷长度和险峻壮丽的程度较为罕见,峡谷中有金乌公路和成昆铁路并行进入,前往较为方便。
2005年月10月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与中国地理学会联合评定大渡河金口大峡谷入选“中国最美的十大峡谷”。
大渡河金口河段的金口大峡谷,被誉为“世界最具魅力的天然公园”。在距金口河不远的石棉县安顺场,历史上有过几次重大的事件:1863年5-6月,太平天国领袖人物之一石达开兵败这里,5,6万人马在当地遭到彝族地方武装的围追堵截,部分遣散,部分被杀。他的几个妻儿全部投入大渡河,石达开最后在成都被凌迟处死,而汉源县,至今还有很多太平军的后裔居住在此。1935年,中央红军同样在安顺场强渡成功,随后沿着大渡河前往泸定县(这里有海螺沟和牛背山),著名的飞夺泸定桥就发生在这里,强渡大渡河成功是中央红军生死攸关的战略节点。除了红军的勇猛,没有做石达开第二的另一个原因是彝海结盟,刘伯承和一支彝族领袖小叶丹在冕宁彝海歃血为盟,结为兄弟,使得红军能顺利的通过彝区。
前行不远,恰值成昆铁路黑区沟一号隧道 ,一列火车正在通过。

鼎鼎大名的天下第一柱。一个如擎天巨柱把半座山给锁固撑住,上面刻着“天下第一柱”五个大字;它的对面则如擎天巨手把半座山给锁定托住,上面刻的大字是“世上无双壁”。

成昆铁路,起于四川省成都市(成都南站),止于云南省昆明市(昆明西站),全长1096km,原为国防三线建设的重点工程,1958年7月动工,之后停建,1964年8月复工,1970年7月1日正式投入运营。
成昆铁路穿越地质大断裂带,设计难度之大和工程之艰巨,均属前所未有;沿线山势陡峭,奇峰耸立,深涧密布,沟壑纵横,地形和地质极为复杂,素有“地质博物馆”之称,而它的修筑,为人类在复杂山区建设高标准铁路创造了成功范例,堪称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1970年7月22日,成昆铁路建成通车。成昆铁路与美国的阿波罗带回的月球岩石、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模型,被联合国并称为“象征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
1953年3月,中国方面向苏联专家介绍了三个方案,中国专家提出,西线通过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意义大。苏联专家立即斥责说:政治、经济意义是领导人考虑的事,你们作为工程师,不从技术标准和营运条件考虑,没有资格当工程师。苏联专家断言,三个方案中,只有中线可行,西线根本就是修建铁路的“禁区”。然而,中央经过慎重考虑,从开发攀西、调整工业布局、巩固国防、加强民族团结等长远战略出发,最终否定了苏联专家推荐的中线方案,大胆确定了中国专家据理力争的西线方案。
成昆铁路工程浩大艰巨,全线共修建各种桥梁991座,总延长92.7km,占线路总长度的8.5%;隧道427座,总延长341km,占线路总长度的31.5%;桥梁、隧道总延长达433.7km,占线路总长度的40%;在桥隧密集的一些地段,桥隧长度竟占线路长度的80%以上,构成了蔚为奇观的“空中铁路”和“地下铁路”。成昆铁路桥梁、隧道总延长超过了北京至山海关的距离。
成昆铁路是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是靠拼人力,靠拼血肉之躯铸成的。最多的时候,有35万铁道兵奋战在成昆线上,在这些最可爱的人当中,2000多铁道兵长眠在了丛山峻岭之中,关于牺牲的铁道兵人数,各种资料数目不一,迄今也没有权威的统计资料。但是至今仍然可以在成昆铁路沿线看到很多烈士陵园。如:玉田烈士陵园,白石岩烈士陵园,花果山烈士陵园,铁西烈士陵园,普雄烈士陵园,红峰烈士陵园,喜德烈士陵园,漫水湾烈士陵园,西昌马道烈士陵园,米易烈士陵园,丙谷烈士陵园,垭口烈士陵园2座,三堆子烈士陵园,能禹烈士陵园,黄瓜园烈士陵园,中坝烈士陵园,黑井烈士陵园,甸尾烈士陵园,旧庄烈士陵园,一平浪烈士陵园,禄丰金山烈士陵园,羊街烈士陵园。
就在大渡河山区这样艰苦的条件下,这里诞生了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悬崖小学任教18年的李桂林夫妇。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最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地处大渡河峡谷1800米的悬崖上,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村中的老人小孩一般不下山,外地人也极少上去。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他俩是二坪村对岸的雅安市汉源县乌斯河镇人。1990年秋李桂林受聘到二坪当代课教师。1991年9月,学校物色代课教师,结果无人愿意上二坪,无奈,李桂林只好动员高中毕业的妻子陆建芬。之后丈夫背行李,妻子背孩子,夫妻双双走了很远的路,爬过五道悬崖上的木梯,才到二坪去做“窝”。
悬崖上的家不像家,他们一家三口挤在一村民家中一间小房里的一张小床上。在那里住了半年,他们才搬到了学校。因为两人都是代课教师,当初他们两人只有两百多元的收入,经济极其拮据,没有钱的日子过得极苦,他们自己种菜,自己养鸡喂猪解决生活难题,当山上种不出菜的季节来临时,他们只有吃几个月的干酸菜。
1999年10月修学校的工程开工后,两人一边做好教学工作,同时也参与到建设中,早晚和双休日还要参加义务劳动,村民背沙背水泥时,两人要过秤记账。他们的汗水没有白流,现在在二坪终于有了一所像样的小学。两人在工作中互相学习,教学成绩在全区的村小中名列前茅。学校曾多次被区乡授予“先进集体”,丈夫2006年还获州优秀党员称号。
因为教学任务重,没有时间照管儿子和老人,两人觉得最对不住的是儿子和老人。在汉源县中学上学的大儿子埋怨:‘爸爸妈妈,初中三年你们没有看过我一次。” 1995年2月他们在山上有了第二个儿子。2005年11月二儿子不小心摔伤了手,由于离卫生院太远,延误了医治时机,还留下了后遗症。
2008年,李桂林和陆建芬夫妇一起入选“感动中国人物”,是他们那种全身心投入山区教育事业的精神感动了国人,他们身上闪耀着让人敬佩的光芒。
李桂林、陆建芬老师所在的二坪小学周边地区三维图

约六公里到深溪沟大桥,这里竖立着四川大渡河峡谷国家地质公园的石碑。

越过大桥,是深溪沟隧道,穿过它,即可到达长河坝火车站。隧道口右侧有一条土公路通向田坪,由田坪再翻山可达二坪。

这是田坪的一个居民组

这是田坪的另一个组,从这里可以遥望二坪所在的山头。

穿过村子,沿水泥台阶路向二坪进发。

台阶路的尽头遇到了这么个障碍,一方面,拦路扎起了木栅栏,另一方面,又在两边竖上两个梯子,好象故意考验人们的意志和能力一样。

再向上就是原始的山路了,断崖跟前,原先的木梯换成了铁梯。

木梯残骸

原来的木梯就是这样支在断崖下的。


这段铁梯我数了一下,共127级,可以想见这段断崖有多高。

铁梯下的木梯

山路周边的山势

又陡又险的山路

经过几番惊心动魄的攀爬,终于见到了生命。

二坪村边这个小伙子正在架设高压电塔。

二坪村内

非常不巧,李桂林夫妇应中央教育电视台之邀,进京录制节目,学校也暂时放假了。

多漂亮的校舍

我来一次不易,也留个影

高山之上,条件明显不如山下的田坪,有的村民的房子还是这个样子的。

这小伙子姓李,他说全村都姓李,彝族。我问他的家庭人口和收入情况。他说五口人,有三个孩子,每年的收入主要靠核桃和花椒,能有个万把元,种点玉米,基本都喂牲口和猪了,村里都不会出售玉米。他告诉我,零几年,村里通了电,现在可以看电视了。现在,又修了一条公路通到了村子,但路太远,路况太差,骑摩托车只能单人驾驶,不敢载人。所以,村里人如果下山,很多还是走原来的山路。
征得他夫妇同意,我为他们拍下这张照片。

村头拍下几个小姑娘。大孩子上六年级了,明年将离开二坪到山下上初中。

返回的路,要比上来凶险得多,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难就难在下山重心容易失控,真正攀铁梯,翻乱石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那些铺满小石子和沙子的斜土坡路,万一脚下一滑,那可真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了。幸亏我临出门特意把手杖带上了,上山的时候没有用,下山时它可发挥了大作用了。逢到这样的路,我先双脚站稳,然后把手杖拄到坚实的地方,让其分担部分体重之后再挪动脚下,唯恐一不小心滑下断崖摔个粉身碎骨。还好,小心翼翼地走好每一步,终于安全地下降到崖底。
崖底,一个小货郎正在休息,我跟他聊了几句。他说,村里有好几个小卖部,但村民购买能力有限,我下山一次背这一背篓的货,大约需要两个月之后才能卖完。看着他背篓里那简单的食品,竟然要两个月才能售出,真为二坪村的老百姓的生活揪心。

返回的路上,阳光好些了,这是从高处拍摄的大渡河和306省道并行而前。


返回到306省道,回望二坪


3月17日
早起,打车到长河坝,途中,司机听说我想看看深溪沟水电站,特意在隧道中拐了个弯,但水电站的工作人员拒绝我进入库区,无奈,只好放弃了这个目标。
深溪沟水电站是大渡河水电基地梯级开发的水电站之一,大渡河水电基地又是我国十二大水电基地之一。
我国1989年形成的十二大水电基地规划,包括: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长江上游、南盘江红水河、澜沧江、黄河上游、黄河中游、湘西、闽浙赣、东北、怒江。工程总投资预计:2万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1989年——2050年 装机总容量275772万千瓦,相当于100多个三峡发电站的装机容量(三峡总装机容量为2240万千瓦)。

根据2003年7月完成的《大渡河干流水电规划调整报告》,大渡河干流规划河段总装机容量为2340万千瓦,年发电量1123.6亿千瓦时。明确河段开发任务是以发电为主,兼顾防洪、航运。形成主要梯级格局的3库22级开发方案。
干流梯级电站自上而下依次为:下尔呷水电站、巴拉水电站、达维水电站、卜寺沟水电站、双江口水电站、金川水电站、巴底水电站、丹巴水电站、猴子岩水电站、长河坝水电站、黄金坪水电站、泸定水电站、硬梁包水电站(引水式)、大岗山水电站、龙头石水电站、老鹰岩水电站、瀑布沟水电站、大渡河深溪沟水电站、枕头坝水电站、沙坪水电站、龚嘴水电站(低)、铜街子水电站。
下尔呷水库为规划河段的“龙头”水库,双江口水库为上游控制性水库,瀑布沟水库为下游控制性水库。
目前大渡河干流上已建成的梯级水电站仅有瀑布沟,深溪沟,龚嘴和铜街子。

车穿过深溪沟隧道,司机直接把我放在了老昌沟口的一线天大桥下。
一线天峡谷两边山壁陡峭,平行相对,沟深达200m,宽仅50m,从沟底仰望天空,好像一条蓝色的绳索。一线天峡谷上的桥,是世界上最长的大跨空腹铁路石拱桥。当年华罗庚在隧道里,一边看着工人们钻岩石,一边流眼泪。

我把背包放在桥边一个小卖部里,就近游览了一下老昌沟和去古路村的山路。
老昌沟

去古路村的山路就在小卖部的旁边

这是去古路村的路,可能是近年修过的,很规整。

沿小路攀上一定高度,俯看大渡河

继续前行

临崖修了一个小亭,从这里可以观赏大渡河的景色。



到亭子为止,我不再上了。原来曾设想去古路村一趟,但昨天已经去了二坪,原来的打算就打消了。
告别了热情的小卖部老板娘,背起行囊,开始了沿大渡河的徒步。以下是沿途风景。



走在路上,突然一块石头从天而降,差点打到我的头上,抬头看,几只山羊正在高处吃草,是它们把石块蹬了下来,幸亏没砸到我,不然,非死即伤。























不到十一点,我就到了关村坝火车站,算计时间,如果从这里继续徒步,到金口河火车站上车,还有二十二公里,五个小时,负重前行恐怕完不成这段距离的行走,犹豫半天,还是在这里等车吧。当地人告我,关村坝有公交车到金口河,但考虑到坐汽车和坐火车没什么区别,失去了沿江徒步的意义,最后还是决定等火车。
在中国铁路史上,成昆线上的关村坝站是一个很特殊的所在。这个山区小站三面围绕着高达400m的陡岩峭壁,面对湍急的大渡河,整个小站在两条铁路隧道之间只有500m的空间,列车经过小站只需十几秒钟。1965年1月,当成昆铁路关村坝隧道创造双口月成洞百米纪录时,这个位于川南大渡河谷偏僻山沟中的铁路隧道一下成为举国瞩目的焦点。为祝贺这个铁路隧道掘进纪录的创造,中央专门发贺电,邓小平、彭德怀、贺龙、还有前铁道兵政委吕正操、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等,很多人都到过工地,掉过眼泪。

周边走走。这个吊桥,把甘洛县和金口河区联系了起来。

再向前,金口河方向的山势。

回望来路,阳光正好照在对面山上,山水相映,挺美的一幅画卷。


等车期间,整理一下相机里的照片。3点多一点,车来了。上车,晚6点多到峨眉山站,入住梅龙客栈。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没有时间去参观乐西公路,但我们应该记住这个地方。
乐西(乐山—西昌)公路被称作血肉之躯的钢铁长城,这是一条惊天地泣鬼神的公路。现在公路还在,名字没有了。在汉源和乐山境内已经改成了省道306和乡道143。
1937年抗战爆发后,当时的国民政府迁都重庆。1938年8月,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全线通车,但进入四川特别是战时陪都重庆的物资要绕道贵州,因此,修建乐西公路可以作为四川通往缅甸国际公路的一条最直接的通道。如果重庆一旦失守,当时的国民政府将迁都西昌。所以,政府下死命令,必须在1940年内完工,否则以贻误军机论处。1939年8月,当时的国民政府成立工程处,正式开始修建乐西公路。
金口河大瓦山北侧海拔2800米的蓑衣岭是乐西路经过的最为艰险的路段。据当时统计,大约每3个人做工就需1个人运输给养。加之蓑衣岭气候恶劣,工人衣服单薄,工棚简陋,赶工紧张,兼之给养不足,冻死、病死的人数达3000多人,连施工总队长赵祖康也因过度操劳而瘦得皮包骨头,并患上了咯血病。
据统计,自1939年5月的路勘至1941年底,长达525公里的乐西公路全线正式竣工通车,共征集了川康地区彝汉等各族筑路民工24万余人,历时仅一年半就建成通车。由于缺粮、疲劳、疾病、工伤等原因,致伤亡人数竟多达3万人,仅仅在金口河蓑衣岭这个山头,就死亡3000民工,从蓑衣岭到永利彝族乡岩窝沟,仅仅7公里,死亡1400多民工,坠崖的就有40多人。平均每推进一公里就要牺牲200多民工。而乐西公路也因此被誉为“血肉筑成的长路”。为抗战,四川这个大后方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蓑衣岭乃川康来往要冲,海拔二千八百余公尺,为乐西公路之所必经,雨雾迷漫,岩石陡峻,施工至为不易。本年秋祖康奉命来此督工,限期迫促,乃调集本处第一大队石工,并力以赴,期月之间,开凿工竣,蚕丛鸟道,顿成康庄。员工任事辛苦,未可听其湮没,爰为题词勒石,以资纪念。”——1941年元月乐西公路建成通车时,时任中华民国交通公路总管理处处长兼乐西公路施工总队长赵祖康先生感慨良多,亲笔撰文并题写了悲壮的“褴褛开疆”纪念碑,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九月立于蓑衣岭至今。
参考资料:
成昆最美一段:http://bbs.railcn.net/thread-362197-1-1.html
视频,探访悬崖绝壁上的云中小学: http://baidu.baomihua.com/watch/07493125779674119061.html?page=videoMultiNeed
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李桂林、陆建芬: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2842810100bqgw.html
大渡河大峡谷_汉源古路村_详细游记,资料,攻略,信息http://blog.sina.com.cn/s/blog_685dee820100s83r.html
四川大渡河千仞绝壁上的一个山村http://bbs.tianya.cn/post-no04-579019-1.shtml
金口河景点介绍:http://www.bytravel.cn/view/index1440_list.html
拂开尘封的历史: http://www.mafengwo.cn/i/2910141.html
绝壁上的天梯人家:http://user.qzone.qq.com/106082394/blog/1419403828
女汉子徒步金口河:http://www.mafengwo.cn/i/3223144.html?fr=alading_1
视频:金口河大峡谷:http://v.ku6.com/show/ZN91FpE4gAUkY0QnuTmdmw...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