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坨山九眼楼穿越记
曾经和绿野的魔族户外走过一次铁坨山,那次,我这个老户外竟然一直充当着队伍的殿军,还连累队友们不时地停下来等我,所以,那以后,我不敢再报名参加苏阳组织的活动了。但这次三月二十二日的黑坨山九眼楼穿越对我诱惑力太大了,怀着矛盾的心情与苏阳联系:我能跟得上队伍吗?苏阳笑了:五十人的队伍,想快也快不起来了。大叔您就放心参加吧 。于是才有了这次穿越的经历。
穿越区域区位图

穿越区域10米等高线图及穿越路线

从正南俯瞰黑坨山、九眼楼及箭扣一线

黑坨山是怀柔第二高峰,高1534米,与箭扣咫尺相对。
穿越黑坨山有多条登顶路径,
1号线路:西栅子—黑坨
2号线路:大地—黑坨
3号线路:杨树底下—黑坨
4号线路:石窑镇—黑坨
5号线路:庄户--黑坨
我们这次选择了从大地村向黑坨山穿越,虽然路途远一些,但相对比较平缓,投影距离为17公里,拔升约千米。
早晨5:20我即起床,然后乘19路到车公庄西,步行到西直门附近吃早点,到凯德大厦时尚不到六点半。附近走走,只见到两个队友,因为不熟,也没有多聊。
距离集中的时间还有10分钟时,忽然内急起来,附近也找不到公厕,不得已,跑进地铁,问服务员,告知洗手间在站内,无奈,刷卡进站,急忙跑进洗手间。等解决了内急,原路又出不去了,在西直门地铁这个迷宫里,转了好久才跑出来,临出站,刷卡又出了问题,因为我刷卡进站后又在原站刷卡出站,系统拒绝开门。最后不得不找来服务人员才开门放我出站。我也不知是不是按我两次乘车的记录刷掉了我卡上的现金?
跑出车站,集中点上已经空无一人,此时我已超时十几分钟。我是军人出身,从来守时,但今天却因特殊情况出现了这样的局面,按召集帖的要求,队伍是不等迟到队员的。没办法,我只好给苏阳打个电话,如果他们已经出发,我只能按规定A车费了。一问,他们还没走,车还在路口动物园方向。满头大汗地跑上车,愧疚地向各位队友道歉。
破冰时,再次向队友信道歉。并主动歌唱一首自创的《户外运动进行曲》

一路无话,九点十分,到达此次登山的起点大地村。

从公共汽车站前行百米,向左,即我们将要穿越的路线。


踏上防火道之前,全体队友合影留念

这条防火道似乎是新开的,我们即沿着这条土路上山。

这是第一个垭口

过垭口后依然是沿防火道前进。

前方是第二个垭口,在这里,防火道即将与登山小路分道扬镳。

第二个垭口近景

过垭口,防火道下降前行,而我们则岔上这个垭口左侧的小路。

小路很明显,可能是当地村与村之间的通道。

没留意间,小路又与防火道合并到一条路上。

前方队友舍弃了防火道,在防火道又开始下降的地方,向左直接攀向一片白桦林。这个坡比较陡,也没有明显的路,不知探路的先锋们怎么确认的这么爬就能回归正确的山路。

队友们艰难地向上攀爬。

爬上这个坡儿,上面又是一条小路,沿着这条小路,基本没有岔道就可以通向黑坨山顶峰。

从黑坨山顶峰下的鞍部到山顶,大约还有一百多米的高度,这一段,路比较陡,又是经过此前两个多小时的攀爬,队友们体力下降很厉害,爬上这一段,比较吃力。

攀爬过程中,已经可以看到箭扣一线

11点50分,我们登上黑坨山顶峰。
北京结和西大墙

攀上山顶,视野极好,只是此时正是中午,向南拍摄效果不佳。下图是我匆匆拍摄下的箭扣一线全景图

九眼楼就在脚下

九眼楼在黑坨山南麓。处于怀柔县与延庆县交界火焰山顶部。因敌楼每面有9个箭窗,故名。又因山势高峻,晴天可望到北京城,故也称望京楼。海拔1141米。
《北京市延庆县地名志》记载说:“九眼楼为明嘉靖二十(公元1543年)巡抚都御使王仪建,高7.8米,有九个瞭望孔连接三道边墙,四海若有警,南山边垣举炮火,顷刻可以达居庸关。”这条记述告诉我们,九眼楼距今已有450多年了。
九眼楼为正方双层建筑,现存一层,高度为7.8米,每边为13米,了望孔高1.65米,宽0.5米,内有军士来往巡视的环行步道。九眼楼构建十分坚固而壮美。楼下西侧有小平台,为军士集中的场地。平台东侧,有砖砌的台阶,沿台阶可达楼南门。楼顶为砖砌券拱式结构,楼内宽大,可住兵储器,向西向东各开两窗,四面各有一门,门高两米,阔1.2米,出入极便利。
九眼楼不仅是万里长城之上规模最大,了望孔作多的敌楼,而且在军事防御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所处的地理位置险要,是宣(宣府,今之宣化)、蓟(蓟州,今之北京)、昌(昌平)三个军事重镇接点,是内外长城的交汇处。这样重要的位置,是万里长城所有敌楼无可比拟的。另外,据说九眼楼上留下的碑刻有24通之多,其中大多是赞美它的雄姿,抒发作者壮烈胸怀的诗作。作为一个敌楼,留下如此多诗文,也是绝无仅有的。古代军事家、诗人如此钟情于一座敌楼,也说明了九眼楼的地位与众不同。
匆匆午餐后,队伍开始下撤。从黑坨山向九眼楼下撤,坡度比较大,又因山势陡峭,必须迂回绕行。下降几百米后,又得开始向火药山上攀。
接近九眼楼,可以看到这些已经塌毁的城墙。在接近九眼楼的路上,还看到户外朋友为纪念2012年冻死在九眼楼附近的两位山友堆起的小小的马尼堆。 
14点一刻,我们到达九眼楼。
九眼楼下的指示牌---黑坨山

九眼楼下的诗碑

岁月流逝,大多碑面漫漶不清。

只有这块徐申诗碑还勉强可以看出一些字迹。

据中国长城网《九眼楼上的诗碑》一文介绍, 九眼楼是长城上唯一立有诗碑的敌楼。但因山高坡陡,人迹罕至,多年来一人多高的荆柴包围着九眼楼,大部碑刻倒地被掩埋,人们只看见有徐申题诗的一块碑刻。2000年6月此处开发旅游,又发现多块诗碑。
现在共有完整诗碑8块。有6人题诗14首。另有一些碎碑。
二、2000年6月新发现的碑:
1吴礼嘉《登火焰山楼》 注:吴礼嘉,浙江鄞县人,万历十九年(1591)任巡按宣大御史。
2徐永胤《登火焰山次韵六首》 注:徐永胤,陕西关中人、1621年任南山路参将。
4梁云构《登火焰山楼》注:梁云构,陕西兰阳人,崇祯八年(1635)任巡按宣大御史。

楼内砖拱无梁殿。

东门。可以看出,此楼内极为宽敞。

南门

西门

北门,这个砖垛子可以是当地政府为防止九眼楼仅存的拱顶坍塌而采取的临时保护措施。

站在九眼楼,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即将下撤的庄户村的道路
从西南角拍下的九眼楼。残破如此,令人痛心。更可悲的是,九眼楼损败如斯,竟然还有队友攀上摇摇欲坠的墙头,摆上pos拍照。

据2014年01月13日北京日报报道,延庆九眼楼长城“望京楼”将启动修复工程。目前,延庆县相关部门正在进行工程的招投标,预计四五月份天气转暖时可动工。由于九眼楼地势险峻,材料运输困难,工期预计需要一年时间。但愿这次维修能修旧如旧,不至于把九眼楼修成个假古董。
队友在九眼楼合影

山下的西栅子村

沿长城下撤,迎面是北京结和西大墙

从九眼楼到西大墙下的垭口处,城墙塌毁严重,加上坡度较大,非常难走,队伍中有首次参加户外活动者,经过前期反复升降,体力已经透支,脚软腿战,体力好的队友们搀扶着她一步步地撤下九眼楼。
这是从庄户村停车场拍摄的北京结。 
“北京结”位于怀柔境内。1985年,中国地质矿产部地质遥感中心采用航空遥感技术,对北京地区长城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全面勘查,发现了北京地区长城总的走向主要分为东西、北西两个体系,这两个体系在怀柔县八道河乡西栅子村旧水坑西南的分水岭上会合,其南会合点位于东经119度29分38.9秒和北纬40度27分45秒之间,这个会合点被命名为“北京结点”,简称“北京结”。
我上周去涞源,脚上打了泡,一直没当回事,但事实上一直没恢复好,这一天下来,水泡更大了,到庄户村,我再也不想走了。本想乘小公共到响水湖景区门口,不料,车来了,却故障了,一时又修不好,等车的队友只好再步行四公里到此行的终点。下午六点半,全员返京。
总结:
1、从大地村开始穿越黑坨山九眼楼,召集帖称为强度一点零,但我体会,这个强度似乎不止一点零。接近山顶时的两次大坡度爬升,对体力要求比较高,从黑坨山和九眼楼下山的路也都比较陡,尤其对新人是一个考验。
2、线路应该比较清楚,只有两个地方需要注意,一是第二个垭口之后,应沿左侧小路前进;二是接近黑坨山主峰前的桦林上升,此处似乎没有特别醒目的地标,也没有发现以前户外朋友留下的路标,首次走这条路的应该特别注意。
3、目前硕果仅存的野长城已经遍体鳞伤,尤其对九眼楼这样具有特殊意义的敌楼,我们每一个户外人都有自觉保护它的义务,登上长城是为了欣赏长城的宏伟壮观,而不是非要爬上本已摇摇欲坠的墙体以表现自我,希望户外的朋友树立保护长城的意识。
4、庄户村的小公共末班车是下午五点一刻,如果想从这儿乘车下山的话,必须在五点以前赶到庄户车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