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冰天雪地进新年

 
    2015年的开篇是冰雪。20141231日,17:20,北京“冰雪号”旅游专列离开北京站,以哈尔滨为原点,4:05分表针,近似90度夹角的两个方向:东南的“中国雪乡”,东北方向的“库尔滨雾凇”,依次行程:哈尔滨/伊春/汤旺河/库尔滨雾凇/伊春/哈尔滨/海林中国雪乡/哈尔滨,行期7天,返回北京。哈尔滨、伊春,专列全程停驻陪同,固定的包厢,固定的铺位,一个流动的“家”。其余的行程由当地旅行社的大巴完成。

2015年的元旦,下午15时,哈尔滨标志性建筑:索菲亚东正教堂,里面是哈尔滨的历史图片展。开始了七天的冰雪行。

 
 
    冰雪大世界,冰雕,哈尔滨每年冬季的传统活动。

    临近午夜返回专列,23:57启程奔东北方400公里的伊春。

 
    伊春,号称林都,小新安岭上的祖母绿,一个依托林业发展起来的城市,伊春市人民政府与伊春林业管理局是政企合一,下属16个林业局设区,亦为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散布于小新安岭3.3万平方公里的区划面积内,人口仅百万,境域面积却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与俄罗斯隔黑龙江相峙。 

大巴接续,奔百公里外的汤旺河和新青区。

 
    小新安岭的密密丛林。 

沿途的第一个景点,汤旺河林业局境内的小新安岭石林,以环形栈道将你引入密林走一圈,冰雪消融的时节应能露出汤旺河的倩影,有俩三、五成丛的花岗岩石林,10米上下竖立,其中有一线天,如果没有密林、白雪,很难成景。

 
 
    踏着积雪,咯吱咯吱地作响,那是一种享受,大声地喊一声,便有树叉上的积雪粉尘般地震落,你能感觉空气的清新。南有三亚,北有伊春,pk的就是伊春的空气。
 
 
    这是新青区也就是新青林业局安排的一处景点,曾经的林场,保留的老建筑中有一个1983年的礼堂。2014年夏到过内蒙境内的大兴安岭莫尔道嘎,今天又到冬季的小新安岭,最遗憾的是两处都没有看到原始森林。近20年,历经禁伐和营林,多是新生的林带,偶尔发现一颗数百年的古树便成游路上的一景,得给你讲出一段神话。林业也经历重组,不少的林业人或举家南迁或谋生入关,如今似乎形成了新的生态和资源平衡,其中之一就是开发旅游。对人去屋空的楼舍甚至新建别墅,贪恋新清空气的,在这里可长可短地租住。其实一路6天的游程,除了库尔滨雾凇,其余的多是林业开发的旅游。

    这次冰雪专列的主倡是伊春市政府,新青却是我们这趟旅游的具体东道主,对搜酷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师们减免1000元费用,这是我们特别要感谢的。 

 
    林场留驻的老户几乎没有几家,积雪路侧的木架是用于培植木耳的。

 
    林场按自驾汽车营地建设:伊春好运通自驾车(房车)露营地。提供房车、木屋、从欧洲进口的帐篷为基本设施。
 
 
    黑龙江的夜似乎来得特别的早,五点就开始摸黑。还有日尚未落,月亮就高高挑起,不用鱼眼就能拍出“日月同辉”。四点多进入新青小市区,新兴的建筑和住宅整齐划一,马路宽阔,路灯明亮,白雪覆盖下的小镇干净整洁,一次来了200多游客,对小镇大概是件家喻户晓的事情。

小镇的中心广场是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泼出一个溜冰场,一座冰砌的滑梯道,和雪堆的滑道,在冰雪大世界里,能玩的都与冰雪相关。这些设施都是有人所为,收点小钱,今天得到通知,对这帮游客免费。

雪堆上的这帮孩子是森林人的后代,爬上去,纸板一垫屁股,哧溜滑下,然后再上,乐不疲此,与京城的孩子相比很容易满足。

区里特意安排了放花的环节,五箱花炮同时点燃,还是经验不足,没有掂量自己镜头的特点来选择机位,结果拍成了这样,其实当时赶紧往后跑,应该还有余花可拍,却钻了牛角尖,一个劲地企图降低机位,摄影还是玩好,当活干?很累。 

晚餐由区政府以欢迎宴招待,六层的宾馆比较讲究,因为平时宾客不多,热水集中供应系统之外,房间的卫生间都单装电热水器,转了一天,就冬季而言,感觉新青的旅游资源的优势弱了点,得靠串起库尔滨的雾凇来带,。

 
 
    出行的第三天,早4点起床、早餐,4:50出发,2个多小时,库尔滨雾凇。这路,当地的大巴司机开的溜溜的。 

都知道小新安岭寒冷,有多冷?所言不同。单位出差,3月天,曾带车在黑龙江跑了一个月,从齐齐哈尔到佳木斯,感觉没那么邪乎,但毕竟是山野,再询问了一下户外驴头,于是敲定:防暴高腰警靴,防止往鞋里灌雪至关重要,以多层厚袜调节温暖;厚内衣、裤,两条绒裤,穿一条备一条;两件羊绒毛衣,一厚一薄,薄的用于贴身增加备用,一件紧身羽绒马甲,和一件宽松的厚羽绒服。因为早行,且最北端,旅程中今天是最冷的一段,大巴显示车外温度是- 22。备用的绒裤和毛衣一直未用上。

相机的防护:一般都置相机防寒套,经咨询户外驴头:告知备个塑料袋即可;三脚架,嫌不便,未带;两块电池,一块置于内衣贴胸处,随时准备置换,惧恐因温度低下而不能正常工作,薄皮手套,隔手阻寒,右掌常悟相机电池处传热,再用围巾将右手与相机半裹。尼康D7100很给力,每天运行正常,一天仅消耗1/4的电量。备用电池备而未用。

室内外温差极大,相机进屋没有过渡立马沁出一层水珠,镜头雾化,所以一是过渡,二是用塑料袋将相机紧裹。再有室外拍摄,镜头盖摘下后,就一直裸露着,从兜里掏出的镜头盖所形成的温差亦能使镜头结霜。 

库尔滨是黑河市逊克县境内的一个由堰塞湖形成的水库,经300公里的库尔滨河流入黑龙江。雾凇的观赏处是流经逊克县大平台村的一段。到这里才明白雾凇是要靠人为的呵护才能形成的。

 
    “凇”是地表或地面物体上,云雾或雨滴以及除霜、露外的水汽凝结成的冰晶。“雾”来自水温与低气温的温差,库尔滨水库的水电站每天发电都要释放出0以上的水来,于是气温越冷,雾气越大,挂凇越壮观。河侧乔木高大,树冠高踞水面,难以挂凇,灌木低矮,贴近水面,是形成雾凇河段的必备条件。这里的日夜温差可达20多度,日气温的变化也决定着挂凇时间的长短,有时可达10小时,有时仅两三个小时就随着太阳光照而消失。

    今天是主办方有备而来,经过协调确定了放水的时间和加大了放水量的。

 
 
 
 
 
 
 
    对于一般游客,雾凇景观约一个小时就够,对摄影爱好者则应顺着河岸走一段。

    七公里以外,有红星火山地质公园,去年去过阿尔山,知道如果火山遗址被大雪覆盖就没什么可看,于是转开了大平台村。

 
    这是这次冰雪之行唯一一处农业村落,平台村的农舍似乎不太强,农业机械却很多,到处可见,有履带式收割机,是用于稻田收割的,当地应以水稻为主,一年一季,光照期长,是出好大米的地方。
 
 
    在平台村的农家院吃完午餐,启程回伊春,4个小时,接着是晚餐,由于白天苦短,这一日三餐似乎是赶着在接力。20:00,专列启程回哈尔滨,早5点到哈尔滨,早餐,6点大巴一路向东南,280公里,奔雪乡,预计是5.56个小时。过亚布力后下高速路,有前几年新修的亚(布力)雪(乡)公路,进入长白山余脉,一路上盘,这条路被称为龙江公路海拔之最,到雪乡82公里。
 
    半路处有“中国雪谷”的景区,又叫“十里冰雪画廊”,应该是地图上过二浪河位置,五常市山河屯林业局东升林场施业区,与“中国雪乡”隔山居阴而背,其间15公里的山路成为户外徒步的穿越路线,而这一山一谷正是两个景区的景观点。雪谷内以雪雕示景,门票老贵,300多,人造景观,性价比超低,等待的两个小时是与影友顺着公路为镜头去猎获大自然的美。
 
    银装素裹。
 
    雪谷内有海拔1691米的大秃顶子山,黑龙江第一峰。网上有这样的描述:山顶六月带雪帽、十月飘雪花;峰顶平坦生长着独有的名贵药材和近百种花草树木,其中有近200多公顷的草坪,5公顷千姿百态的偃松和岳桦,1公顷以上的高山石海和100多公顷的原始森林。山下是龙江天险第一峡,峡谷长4千米,拉林河最大的支流牤牛河在此发源,河水清澈透底,咆哮飞泻而下;东麓有龙江千尺第一瀑,乳名通天河。远看此山酷似秃发老翁,故得此俗名,为旅游促销而打出的旅游名片是——中国的富士山。 

上面的这张片子拍的很偶然,回停车场时,发现雾蒙之上有坡顶渐露,还真想象到富士山的片子,后撤找机位角度、等待,又被突唤拍团队合影,再看,富士没了,秃顶全裸,就这模样了。看了网上的描述和图片对照,才在自己的片子里翻出,应该是龙江第一峰,差点删除。嘿!大师们别老攻击旅游照,到此一游,其实最值得珍藏。

到雪乡已16:00多,大门门楣之上:中国雪乡 龙江森工大海林林业局,门侧有旅游服务中心,大厅宽敞,零售门票95/人,安检,验票、留指纹,一套成熟景区的管理模式,摆渡中巴5分钟将你送进“乡”里。 

雪乡的红灯笼是一大景观元素,安顿完毕,影友便开始相约扫街。

 
 
    没带脚架,ISO调到了6400, f5.6,曝光速度1/5秒,远远低于安全曝光速度,焦距135mm,端着,对焦,按下快门,拍下下面这张雪中夜巷,自我感觉有点牛,这就是业余与专业的区别:以玩为主。
 

         7:10分日出。之前出村、上山、架机、等待,俺找了一棵树将持机的手腕靠上。理想的画面:大雪覆盖、村舍微露、炊烟袅袅、早霞、日出,结果是只渲染了这么一片早霞之后,便进入多云的灰色。 

雪乡的雪源自地处的小气候,长白山余脉张广才岭与老爷岭交汇,区域海拔在1000米以上,来自日本海的暖气流在这里与大陆气流暖冷交锋,夏天雨多,冬天雪多,每年10月到次年5月,积雪期长达七个月,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为中国之最。雪质粘度高,易堆积,大到屋顶积雪随形覆盖,小到一个烟筒、木桩,顶端积雪变成一个一个雪蘑菇,风过有留,塑成雪乡魅力所在。不知是哪位摄影大师首拍,传出之后便引世关注,也有了中国雪乡之誉。 

这里是曲波笔下的《林海雪原》,曾有杨子荣,也有座山雕。如今有国家级的雪上训练基地“八一”滑雪场。这里也是《闯关东》、《大约在冬季》、《林海雪原》的拍摄地。最近又跟着《爸爸去哪里》火一把。 

这里原是双峰林场所在,禁伐后营林,多数林业职工已迁出,一批候鸟式的家庭迁入,即夏天到夏季旅游胜地从事旅游营生,冬季回到雪乡继续。

 
 
    在雪乡留驻,不仅有个体的农家院,也有规模经营的宾馆类农舍,这是我们住的“雪韵”,十二趟带二层阁楼的木板房以廊互联,为哈挂“农”,因为标准间也是一溜大“火”炕,相机室外进屋立马“冒汗”,晚上睡觉热得直踹被子。餐厅叫大食堂,自助火锅,58/位,5人以上,立马48,早餐自助也很丰富,价位感觉与京城相当,在旅游地就感觉相当实惠啦。 

阴天,雪乡的山,水墨感。

 
    阴天,少拍天,构图大面积地框雪,还要拍出雪的起伏,保持纵深感,对曝光是精精计较,好在还有后期。

 
 
 
 
 
 
    11点半接着吃饭,然后六个小时,哈尔滨,号称东方莫斯科的中央大街,一条灯火辉煌的商业步行老街,俺是一头扎进“秋林”的地下超市,按照导游强调的要黑老头的,她说的是商标loge,买了四包哈尔滨红肠后坐等到22点上大巴,火车站,00:22,专列告别哈尔滨。

 
    再说说专列:绿皮车,公认是一种将要淘汰的车体,错!铁老大近期在京沪线等一些新上车体再次采用绿色。这趟专列原本是为北京—莫斯科国际线路新造,共两列。全列卧铺,软硬卧均为四人包厢设置。未曾想与老毛子没谈成,其中一点是:国内客列是挂发电车柴油发电,而俄罗斯是直接从铁路线路取电,俄罗斯铁路中没有对此增添柴油的设施,即便能添加也必须与客运车厢相隔离后方可操作。如今在铁道旅行社旗下跑旅游专列,那些以Y打头的车次。 

七天里,只有两晚是车下住宿,其余的都是夜车行路,以旅游专列出行的方式挺好。不足是慢!为正常的图行客、货车让道,停站40-50分的事常有。北京—哈尔滨,近22个小时,而直达快车一般十几个小时,高铁8小时。

 

 
惠然而来发表于2015-01-12 15:51  
分享到 
(523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