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尖上的舞蹈--狗牙山行记

与山共舞,要抓紧舞伴,必要时还要贴紧。

准备好了吗?  Let's go!

 

借用一张活动介绍图片。

本次活动的分割线位于狗身子和狗尾巴之间的垭口或称鞍部,这是一个理想的打尖的位置;下撤位置在桑峪古道垭口。

狗牙山本名为碣石岭,周边的碣石村、桑峪村和灵水村等古村落,是京西古驿道的途径地。





静谧山峦

 




从狗头向后望



群峰涛涌



长空云飘



狗头



狗尾



原生态的石上盆景。



狗尾回望。远处铁塔处是上狗头的位置,近处高点是狗臀尖。

 



山脊上排队下山的队伍。



下山回家的路。将路过一个非常标准的圆锥体山。

 



牧归村口,夕照独树。

 

以下附一段关于北京历史的文字,那些在漫漫岁月长河中,在同一片土地上所承载的似真似幻的曾经存在和发生过的一切的一切,到底意味着什么?

从历史上看北京是一块兵争之地,也是不同文化和思想的碰撞地。

这一带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有影响的战争:最早的战争是黄帝战蚩尤发生在北京与张家口之间的涿鹿,逐鹿也是黄帝的根据地,之后黄帝又在附近的阪泉这地方打败了炎帝。战国时期秦国在此地灭了燕国。唐朝征讨高句丽是从幽州发兵的,安史之乱也是由胡人安禄山发端于范阳的幽州。后晋时期这块地和附近的一些区域都被契丹辽国占据,之后成了宋辽对峙的战场;宋与女真金联手打败辽后此地又被蒙古元所夺去。明军在此地又彻底击败了元军。清军又在此地彻底击败明军。八国联军在此地把清朝打垮。民国时蒋介石在此击败了冯玉祥。随后是抵御日寇的北平保卫战,抗日时期的77卢沟桥事变以及南口战役。


和世界上其他地方一样,传说中的北京小平原,也发生过那海浪翻滚,山水连天的大洪灾。因此人们管这片土地被叫“苦海幽州”,幽州——就是北京地区最早的名称。

  中古时期,颛顼(ZHUAN XU 传说为黄帝第三代继承者)到“幽陵”祭祀,幽陵——幽州的另一个叫法。

  尧舜时代,在幽州建立了北京地区最早的都邑,称作“幽都”。

  幽州——幽陵——幽都,这就是远古传说中北京的地名。

北京最早见于文献的地名是西周初年的“蓟”城。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分封诸侯,封皇家族人、封功臣武将、封先贤后人。其中《天府广记》中记载“周封召公奭于燕,封尧之后于蓟”。

  召公奭是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最初封到的“燕”,在今天北京西南房山区琉璃河镇的董家林村。而封给尧的后代的蓟,则位于今北京市区东南部,以广安门为中心,大约20余里范围的地方。蓟城的地理位置正处在南北交通的要冲,所以生存环境和经济繁华程度都要好于燕城,战略位置也更为重要。从封地上看,周文王不愧是礼闻天下的西周始祖,对先贤后代,要比自家人优待。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废封国改立郡县是历史上广为人知的大事件。作为防范六国旧贵族复苏反抗的手段,在原六国都城地区设置郡级行政机构,北京地区叫做“广阳郡”,郡的首府就设立在原燕都的蓟城。

  除了燕地和蓟城,北京小平原在更大范围上也沿用着传说中的那个字,被叫做——“幽州”


公元938年,后晋石敬瑭派遣使节向契丹献上了燕云十六州的图籍,包括了燕京地区和云中(今大同)地区。同年辽太祖下诏书定国号为大辽,以幽州为五京之一的南京。辽五京:上京临皇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1123年,金占领了上京之后,燕京成为了辽国的代国都。

元大都旧称为析津。析津本古冀州之地。辽时改称南京析津府,治析津宛平(即今北京西南)

丢失了燕云十六州的宋朝,失去了北方屏障,979年宋太祖借着灭北汉的机会,想乘机伐辽收回失地,攻至南京城(北京)下,和来援的辽军在高粱河交战,但最终溃败。7年后宋军再次伐辽,仍没能取胜,只得在河北平原上挖掘防御塘和辽对峙。1004年辽国萧太后和圣宗率兵亲征,宋真宗畏敌,想迁都南逃,后因宰相寇准的坚持勉强在澶州(河南濮阳)督战,宋辽最终签订澶渊之盟。此后百年,南京城(北京)在辽国治下逐渐巩固,辽国还在城郊建立望京馆,作为南北往来的栈饮之所,就是今天的东直门外望京地区。

  1115年女真族统一族内部落,建立大金国,定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县),1120年北宋和金签订《海上盟约》共同伐辽,但宋军失利。1123年金国夺取燕京,向北宋索要“燕京代租金”100万贯,之后讲燕京移交给北宋,北宋改燕京为燕山府。但两年后金灭辽,再次侵占燕山府。金国海陵王在辽代南京城(北京)的基础上,仿照北宋都城汴梁规划改建新都,1153年正式迁都,改称中都。

  金国中都城址,位于今天北京的西南,大致在宣武区辖区所在的位置。中都时代,是北京地区兴建皇家园林的开端和奠基时代。但金国时间不长,1211、1213、1215年蒙古三次攻打金中都,中都沦陷,1234年蒙古攻入汴京,金国彻底灭亡。

  从最初的蓟城到金国的中都,北京的城市发展规划,始终在一个原始的聚集点上,依托着莲花池的水系生存和壮大。但在蒙古攻占中,金国的中都受损严重成为废墟,而莲花池水系,已远远供不应求,忽必烈即位后不得不选择新址建立新城。最终在金中都城北郊外,由汉臣刘秉忠规划设计了大都城。

  虽然元朝时间并不算长,而且由于施行了粗暴的政治方略治国,导致今人看来元朝百姓的生活环境是极不理想的。但在元朝也有着繁荣的一面,众所周知的马可波罗游记,记载了华丽神秘的东方城市,这个城市就是元朝的大都。

五代时,石敬瑭在此建割据政权。后,他将山前、代北等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从此,幽州即成为辽的属地。后,辽太宗将此地定为辽的南京。因此,此地又称燕京。1012年,辽圣宗耶律隆绪,采取古人以星土辨分野的办法,"以燕分野旅寅为析木之津"(见《辽史》),因此,辽南京又叫作析津府。析津府领域广大,领顺州、檀州、涿州、易州、冀州、景州、析津县、宛平县、武清县、香河县、昌平县、良乡县、潞县、安次县、永清县、玉河县、漷阴县等六州十一县。囊括了几乎现今北京全部及天津、山西、河北部分的广大地区。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南京),同年9月大将徐达攻入大都城,改大都为北平。1399年,手握重兵镇守北平的燕王朱棣,起兵南下,在1402年攻破南京,明惠帝不知所终。次年1403年,明成祖朱棣改北平为北京。出于很多方面的原因,既有巩固因连年征战呈现弱势点的北方边防的考虑,也有很多后人猜测的政治和心里上的原因,明成祖朱棣在1406年下诏营建北京城,在短短十余年间营造完毕。


北京在三、四千年前,沼泽遍地,河网密布。当时从中原北上的道路只有一条,就是先沿太行山麓北行,经由北京后大路分岔。房山琉璃河和宣武广安门都是位于这条必经的道路上。广安门一带邻近永定河,依傍着高坡蓟丘,又处在50米等高线上,地理环境十分优越。到了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同时分封了两个诸侯,召公在现房山区琉璃河建立了燕国,而黄帝的后人(一说为帝尧之后)则在燕国故城东北部建立了蓟国。北京地区由此而兴。春秋时期,燕盛蓟衰,燕国吞并了蓟国,由于对蓟国地理位置的看重,把蓟定位燕国都城。根据郦道元《水经注》的记载,对照历史上北京河湖水系的位置以及考古发现和有关资料,当时蓟城的位置在今宣武区广安门一带。燕城渐渐湮废,蓟城却一直沿用,直到公元938年辽朝于此建陪都,城址并无变动。金朝在辽陪都的基础上保留北墙,扩建其东、西、南三面,改称中都。至此,蓟不仅作为今日北京城的发祥之地(3040余年前),而且是北京在历史上真正建为国都的开始(840余年前)。


杜丘发表于2014-11-16 22:06  
分享到 
赞过
(1421次阅读/0个评论/1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