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塞外草原贡格尔 让心灵沐浴天地间 20140808--0810

自从去了呼伦贝尔草原之后,自认为已经穷尽了草原的所有精彩,何况贡格尔草原在09年的时候已经去过一次了,所以根本就没想到过还会有机会再次踏入这里。今年暑假已经过半,女儿的补课任务也暂告一段落,老婆突然提出要去草原玩玩,而且态度很是认真,不像是个玩笑。户外群大多都在七月份的时候组织去过了,现在找遍锦州葫芦岛也没有一个去草原的活动,这时突然想到邮箱里前几天收到一个邮件说仙源户外组织草原的活动,打开一看居然就是这个周末,电话打过去得知已经成行,马上报名交钱,于是这次的草原之行就匆匆忙忙的确定下来。
   八号早晨六点四十五分准时踏上开往草原的旅游大巴,锦州到赤峰全程高速,十点半的时候从赤峰西下高速,高速收费口上边右面是汉字(赤峰西)左边是蒙文,估计蒙文很难学吧,在我们眼里怎么看都是中间一根棍儿,两边都是刺儿。女儿煞有其事的指着左边的蒙文念到---赤峰西。

   
   下了高速之后我们选择了省道去克什克腾旗的政府所在地--经棚,也就是有着草原观光路的“达达线”,为的是可以看到更多的风景,一路上都是高高低低的丘陵地带,这些都属于大兴安岭的余脉。路边不时有大片的向日葵闪过,黄灿灿的非常好看。
     下午一点四十分经过一个隧道(经棚隧道)后眼前豁然开朗,一个四面环山的小城展现在眼前,这就是克旗的政府所在地-经棚,  旗在内蒙的行政级别相当于我们的一个县,克什克腾
蒙古语的意思是“幸福”、“皇恩”的意思。而经棚的行政级别是镇,也就是说克旗县政府的所在地是在经棚镇上,这一点实在有点没弄懂。开始以为经棚是个县城,觉得它很小很精致。当知道它只是一个镇的时候,又觉得它即大又发达。经棚镇作为这一带的中心城市,以前经常有庙会佛事活动,庙会时僧侣商贾云集,搭置棚帐诵经,故称这里为“经棚”。
 


 
   午饭在车上解决了,到达经棚镇后作了短暂的停留,为的是车上没带吃的那些人解决午饭问题。
饸饹面是这里的特色,可惜已经吃饱了,尤其晚上还有烤全羊的节目,想想就算了吧,估计又留一个遗憾在心间,上次来看到了骆驼肉馅的馅饼没吃到,一直遗憾到现在,这次又增加了一个饸饹面。
  出经棚之后高低起伏的丘陵小山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 广阔的草原和成群的牛羊,这意味着正式进入贡格尔草原的腹地了,从前的蒙古牧人视草原为母亲,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政策的改变,大多数人都定居下来了。

 
         第一次看到这种测速牌,上面可以显示车辆的瞬时速度,这种东西真应该多多推广。
     一条天路曲曲弯弯伸向远方,最后溶进了湛蓝的天幕里。
一碧万顷的草原铺开绿绸般的绒毯,连绵逶迤,与遥远的地平线挽手相连。



     下午五点左右我们到了今晚宿营的目的地-白音敖包,白音敖包是蒙古语,意思是“富饶的山”。下车之后马上找营地支帐篷,一个个小别墅很快就建成了。背后就是这里独有的树种--沙地云杉



··     确切的说今晚宿营的地点是白音敖包自然保护区内的蒙古风情园,这是园内的蒙古包。
蒙古包呈圆形,用条木编成网状 ,紧密连接,封闭成圆,帐顶留一圆形天窗,以便采光、通风,排放炊烟。冬暖夏凉、坚固耐用。这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拆卸方便,一个蒙古包可以再几个小时之内搭建而成或者拆卸装车。应该说蒙古包是这个游牧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了,没有蒙古包就没有这个游牧的民族,而没有这个游牧的民族也不会出现蒙古包,至于什么时候才开始的已经无法考证了。



    草原上勾魂的落日,晚霞将西部的天空装扮的如盛装的晚礼服一样,天边牛乳般洁白的云朵,也变得火焰一般鲜红,站在夕阳下的我仿佛也披了一件五彩的霞衣。


     
今晚的重头戏--烤全羊,以前在丹东的青山沟和阜新都吃过烤全羊,硬硬的口感一直没留下好的印象,这次报名参加就是凑个热闹。烤全羊的烤炉是一个高一米七多,下面直径一米五左右用砖砌成的中空烤炉,外面用泥土抹平。
     以前烤全羊是达官贵人、地主老财等上层人士在逢年过节、庆祝寿辰时用来招待尊贵客人的佳肴,一般牧民根本吃不到,属于蒙古人宴席上的珍贵名菜。
      这里烤全羊的价格是2800一只,而我们这只足足省了一千块钱,原因是别的旅行团烤制的羊都是整羊放置在铺着绸缎的托盘上,羊头系上红色彩绸,打成花结,整只羊呈跪式端上来,羊嘴边放置香菜,显得活灵活现的样子。然后客人象征性的启刀 后再由餐厅师傅将羊肉拆除,把羊肉切成片,再由客人享用,也就是开羊仪式。我们这只就这么随便一放,都是自己动手,没有任何仪式。所以相比之下我们这只羊死的有点惨。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其他的团队来吃烤全羊,导游都有很大的回扣,我们这个就没有了,全部让利于我们这些吃货。
     颠簸一路早已经饥肠辘辘,拿起餐刀割下一块放入口中美味异常,此肉外部焦黄发脆,内部绵软鲜嫩,羊肉味醇香扑鼻,肥而不腻,酥香可口,别具风味。吃过之后唇齿久久留香,真是终身难忘。
   为什么以前吃过那两次都没这么好吃呢?仔细想想原因,首先羊肉的质量不一样,内蒙古的羊吃着一点污染都没有的草长大,其中还不乏很多的中草药,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东西必须趁热吃,我们上桌就开吃,割肉的过程中手烫的够呛。上两次都是放的冰凉才开始吃,肯定口味要大打折扣了。
      

    草原的篝火晚会,一阵礼炮的爆炸声将已经喝得有些醉意的我们从酒桌引到了草地上,今晚的篝火联欢开始了。所有的人都围着篝火欢呼雀跃,在这里没有身份差别,没有陌生,没有烦恼。大家都彼此拉起手围着篝火快速旋转,欢声笑语响彻长空。熊熊的篝火好似蒙古人热情奔放的性格,草原上呼呼的风声,好似悠远浑厚的蒙古长调,又好似悠扬古老的马头琴声。

鸿雁天空上 对对排成行
江水长秋草黄 草原上琴声忧伤
鸿雁向南方 飞过芦苇荡
天苍茫雁何往 心中是北方家乡
鸿雁北归还 带上我的思念
歌声远琴声颤 草原上春意暖
鸿雁向苍天 天空有多遥远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酒喝干再斟满 今夜不醉不还

  如果不是唱歌跑调,真想高歌一曲。








    夜深了,酒精的作用不仅可以使人兴奋,也是很好的催眠药,躺下之后很快的进入了梦乡,我和女儿睡的很好,老婆有点不适应住帐篷,加上外面呼呼地风声,一夜都没怎么合眼。
     第二天睁眼已经大亮,四处转转,感受一下清晨的草原,处处都是野草的清香。收拾完营地准备早餐,昨晚那只烤全羊18个人居然没吃完,早餐馒头、稀饭、咸菜外加烤羊肉。
     今天目的地是阿斯哈图石林,八点钟准时出发。
     路边山丘上中国移动的基站的发射塔,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国移动!!!



越往里面走草长的越茂盛,成群的牛羊也越多。



   遇到一大群牛群,大家都下车和牛拍照留影,这时过来一头母牛带着几只小牛,眼睛很警觉地看着我们,好像要随时发起攻击一样,赶忙招呼老婆孩子躲开,这么大一头牛要是发起攻击,后果不堪设想啊.
我和这只母牛始终对视着,如果它敢扑上来我就会毫不犹豫的冲上去。牛缓缓的接近我们,然后慢慢通过,就在过去的一刹那,母牛带着小牛迅速的跑掉了,原来这只母牛只是在掩护小牛通过它认为的危险地带,想一想我刚才不也是再掩护我的孩子吗。



    很可爱的熊猫牛,憨态可掬的样子真的可以萌翻一个人。



      草原上特有的抽水工具 --草原地域辽阔,但是电力设施并不是很完善,很多地方还没有通电。这是借助风力将地下水抽到下面的水罐里,草原上风力资源很丰富,当风力足以带动风车转动的时候,地下水会源源不断的被抽上来了。体现出了人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



      今天的目的地是阿斯哈图石林,阿斯哈图蒙语的意思是“险峻的石头”,是
目前世界上独有的一种奇特的地貌景观。里面有石林成因的介绍,都是些地质术语,看得有些懵懵懂懂,大致的意思就是在很多年以前这里被厚厚的冰层覆盖,后来冰层慢慢融化,在冰水冲刷和风化等自然作用下形成的地貌。景区分四个游览区,其中一区是石林数量最丰富也是最精彩的地方。这次由于进到景区就开始下雨,所以我们也只走完了一区。



     石林奇妙多姿、形态万千、造型各异,有的像人有的像兽,还有的像个美丽的传说。有一定地质学知识的人一定对这里非常感兴趣。



       再我看来这些石林更像是一张张千层饼一样,层层叠叠的条理极其分明,有的还像牛粪一样。



    虽然看不太懂,但是它没有
人工刻意雕琢的痕迹,完全是在自然力量下形成的,还是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石林下来已经是中午,由于下雨本来不打算去骑马了,可是走出去不远天空有些变晴,加上有人极力要求要过过骑马的瘾,于是马上联系马场。今天骑马的地点是星星塔拉民族村,塔拉是“草原”的意思,贡格尔是“弯弯曲曲”的意思,因此贡格尔草原完全用蒙语说应该叫“贡格尔塔拉”,完全用汉语说就是“弯弯曲曲的草原”
     没有几个人骑过马,加上大多都是孩子们要骑,为了安全基本都是马主人帮着牵马一步一步的慢慢走,没有出现策马扬鞭、风驰电掣的场面,不过孩子们也都很满意。
     接下来骑了一圈草地摩托,可能女儿本次出行的最大收获也就是这个骑马和摩托了,总之她很满意。


  
   附近一个很大的敖包,最初敖包是起到一个路标的作用,后来演变成祭神的神坛。敖包犹如草原的星斗一样,是游牧民族心灵的坐标,每一次虔诚的祭拜都是天地与人之间的对话,去感受那遥远神助的力量。记忆和信念穿越时空和祖先的目光在这里汇合。此时的落日正凝视着这里轮回的沧桑,历史在时光中铺展着悠长的画卷。


    
   雨后的草原天空更显得湛蓝,
远处,绿色的草原和蓝蓝的天空连接在了一起;近处,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到处翠色欲流。



     现在草原的住宿还是爆满,由于晚间还有雨,因此今晚就不能宿营了。在领队的沟通下终于在一个叫云杉度假村的地方找到了住的地方。就是这种小木屋,看着有点像童话世界一样,实际住进去发现四处漏风,半夜还有老鼠。由于床很小,我只能打地铺了,半夜几只老鼠就在耳边磕东西,警告了几次之后也不知道起没起作用就睡着了。



   睁开眼已经是早上六点多了,那娘俩还在互相依偎着酣睡,起床后轻轻的打开房门走到草地上,
早晨空气格外清新,幽幽的草香迎面拂来,草叶上的露珠,像镶在翡翠上的珍珠,闪着五颜六色的光。两只一大一小的羊卧在草丛中睡眼惺忪的看着四周,似乎还在咀嚼着昨晚的梦。



     今天是最后一天了,还没有给自己照张相,那就在朝阳下给自己留个影子吧。



     这就是沙地云杉,是稀有的珍贵树种,目前全世界仅存10几万亩,全部生长在内蒙古,又都集中在克什克腾旗,其中大部分又生长在白音敖包,也就是眼前看到的这些大片的树林。千百年来它们都这样默默无闻的长在这里,直到上世纪70年代,据说还是沈阳的一个教授,来到大草原游玩,一时内急进入林间尿尿(纯属猜测),突然他发现了这些云杉的与众不同,于是用了10几年的时间研究,终于确定这是云杉家族的一个新的物种,从此它才脱去俗衣,变成贵族身份。也有了新的名字“沙地云杉”。而白音敖包因为有了这个稀有的树种而被称为“生物的基因库”。
   这种树种特别适合在沙地生长,同时对于缓解草原沙化有很大的作用,可以想象
如果没有这片沙地云杉固住沙丘,美丽的贡格尔草原也许早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茫茫的黄沙。 因此研究和推广这个树种,对于治理土地沙化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后面的高山就是敖包山,每年的农历五月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可惜来的不是时候,没能赶上那个古老而又神圣的祭祀场面。



  这是附近的瞭望台,时刻有双眼睛在注视着这片珍贵的树种是否安然无恙。



   草地上的盛开的蔷薇花,
蔷薇花没有玫瑰那样娇艳的身姿和浓郁的芳香,也不如玫瑰那样受人宠爱,但它却能顽强的生长在草地上,马路边,高山上,默默地绽放自己的美丽。“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句以物喻人的诗就是来自蔷薇花的品性。



     信步走向树林,近距离欣赏一下这树中“熊猫”的风采,刚刚走近却听到“哗哗”的流水声,一条小河蜿蜒穿过林间。小溪不深,清澈见底。进入树林的小路也被这小河隔断了,对岸一个牌子醒目的写着“禁止通行”。



  早餐过后决定舍弃达里湖去青山景区,并再次路过有着都市风范的经棚镇,这是出经棚隧道的雕塑,寓意这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民族,这只骏马的形象不像是在奔跑,分明是在腾飞。后面的山叫做“字山”,因为山体上刻着“阿弥陀佛”四个字而得名。



      青山景区距离经棚镇30公里左右,说是青山景区,实际整个山体
土石分明,全是裸露的岩石,山势险峻,浩浩雄风,具有阳刚之气。整座青山峰峦叠嶂、群峰突起,犬牙交错,直剌云天。



   景区奇观的形成还是和冰层有关,说很多年以前这里被厚厚的冰盖覆盖,后来冰层融化成水,不断的冲啊冲啊,于是就形成了现在的奇观。
著名的有鹰石、蛇石、龟石、蛙石、天犬石、双熊石、险石。我们只是远眺了一下,花一百六十块钱走到跟前去看,全车人都认为不是很值。



这些都是景区宣传板上的照片,翻拍一下吧,也算到此一游了。  


···· 


     这个景区很快就参观结束了,也就意味着本次草原之行接近尾声,回去的路选择了303国道,当地人叫它省际大通道,下午一点的时候进入西拉沐沦收费站,也就正式进入了丹锡高速(G16),下一目的地---锦州。




   写游记是件很辛苦的事情,每次下笔之前都要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然而每次到结尾的时候又有些不舍。就像每次出行,在踏上回程的车时,总要回头再看一眼。
 期待下一次的精彩吧!!!
 
 
















































































































































































一米阳光发表于2014-08-25 15:56  
分享到 
(760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