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蒙兀室韦的风情

大巴车早8:00离开满洲里,下午16:00多到蒙兀室韦,卫星地图上,直线距离约300公里,没有标注出明确的去向公路,实际上有县乡连通的公路可走,有些段是砂石路,大概走向与国境线平行。沿途可见正在施工的室韦—拉布大林一级单幅等级公路。
如果是越野车自驾,从额尔古纳市出来,可另辟蹊径,沿额尔古纳河有边防巡逻车碾压出来的国防路直至蒙兀室韦。





“室韦”,中国古代东北民族。又作失韦或失围。北魏时始见于记载。源于东胡,与契丹同类;在南为契丹,在北号室韦。后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五部,均为突厥所役属。唐代室韦分布益广,多达二十余部。其中居今额尔古纳河一带的“蒙兀室韦”,在这里过着游牧渔猎为主的游牧生活。约从9世纪末起,因累遭契丹袭击等原因,一些部落西迁南徙,采用了新的称号,其中西迁后发展形成中世纪后期名震亚欧大陆的蒙古族,统治中原近百年,所以蒙兀室韦是蒙古族的发祥地。清光绪34年(1908年),在这里设吉拉林治局;1920年中华民国政府在这里设置室韦县。
不过如今引人入胜千里迢迢来到这偏偶一方小镇的并非追寻蒙族龙兴之脉的遗痕,其实这一带除了“黑山头城遗址”外,大概还真没留下什么龙兴发祥的陈迹,而是充满俄罗斯风情的边城人文与风光。96年前的那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崩惊了贵族、有产者和富农,即白俄,类似我们曾经的逃亡地主,为逃避苏维埃红色政权的镇压逃生来到这里落户;额尔古纳河历史上是条可淘金的河流,也有山东、河南、河北“闯关东”的贫困农民来这里采金、伐木、打猎谋生,于是华、俄结亲,生男育女,逐渐形成华俄后裔。小镇1800多口人,其中华俄后裔占到63%。





从进入蒙兀室韦开始,就关注这一人群,时代中人的命运很渺小,尽管有的看似叱咤风云,多数是在趋利避害中搓蹂,于是虔诚上帝,敬拜菩萨,求有好的宿命。据说这里曾有沙皇时代五大家族之一的人家,远东最大的金矿主,前几年迁往海拉尔了。在室韦,俄裔从脸型上很好认。


室韦的夜市很热闹,以烧烤、山货为主,还有俄罗斯的冰淇淋、冰糕。游客能吃到真羊肉受益于挂羊肉现割现烤的招揽方式和扎堆聚摊招揽游客的竞争,可能缺斤短两,但绝对真,而这年头能碰上真,本身就是幸事。
夜市中的俄罗斯风情广场有搭建的大帐篷,高音喇叭:俄罗斯美女与马戏。

这是一幢百年的老屋。全木结构,连房顶都是木盖,后面的新房则采用了彩钢顶。
2005年中央电视台《中国十大魅力名镇》,蒙兀室韦与安徽西递宏村、云南和顺、广西兴安、福建泰宁、浙江乌镇、浙江南浔、广东石湾、江苏同里、山西张壁一起金榜题名。
当年十大魅力名镇室韦的颁奖词是:
蓝天、绿草,白桦林、神秘的玛瑙草原,时缓时急的河水养育着亚洲最美的湿地,也养育着这里的勤劳人民。肥沃的河滩上走出了伟大的蒙古民族,温暖的木刻楞房子,现在是华俄后裔的繁衍之地。黄皮肤男人的智慧和蓝眼睛女人的热情造就了室韦,中国多民族和谐共存的范例。
当地人说:旅游走进蒙兀室韦,就是从那年开始的。十年,或者再等几年,等木刻楞都从老房变新房,你可以想象蒙兀室韦的美。

木刻楞是传统的俄罗斯民居,因用木头和手斧刻出来的,有楞有角,非常规范和整齐而得名。修建木刻楞房的第一步是要打地基,地基都是石头的,而且要灌上水泥,比较结实。第二步就是盖,把粗一点的木头放在最低层。一层一层地叠垒,第二层压第一层。修建木刻楞房一般情况下不用铁钉,通常都用木楔,先把木头钻个窟窿,再用木楔加固。作为墙体的上下木间传统的方法是要垫苔藓,等于水泥夹在砖隔缝里,防透风,冬暖夏凉,冬天可抗零下30℃到40℃。
由于木头可锯刨,不像水泥预制件造型有模板的制约,如同搭积木般,给建造者以更丰富的想象空间,盖起的木刻楞多姿多样。

伊戈尔金度假村,提前预定120元/标间。室韦的旅游季节很短,7月中旬到8月中旬,大概是气温温差的原因。我们在的这一天,小镇爆满,家庭腾出的空床,120元/位。






比较讲究的俄罗斯乡民在修建木刻楞时都总爱在房屋前面修一间像走廊一样的房屋。当地人称这个小房屋叫门斗,起着防风的作用。木刻楞房盖好以后,可以在外面刷清漆,保持原木本色;也可以根据各家各户不同的爱好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一般以蓝、绿色居多。


口岸处,室韦—拉布大林公路0公里,这是进出室韦的主通道,正在按一级单幅公路改造。





不说元代,直至大清康熙,额尔古纳河是中国版图上的一条内陆河。16世纪末,沙俄东扩侵入,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1727年《中俄布连斯条约》,上世纪四十年代苏联时期的斯大林对蒙古独立的操纵,中国版图的北部疆域成如今这模样。额尔古纳河流向勾画出的鸡冠成了中国与俄罗斯的界河。
在中国近代史上,屈指数数,对中国版图实现大块朵颐的,大概唯有沙俄和后来的苏联。

额尔古纳河,室韦这边,河滩上熙熙攘攘,游客如织,也是村民们兜售骑马、驾草地摩托旅游创收的地方。作为界河,国际惯例是以主航道分界,1969年就是因在其下游对主航道解释的分歧而争议珍宝岛的归属而发生武装冲突。中方这边距河30、40米一直有铁丝网桩相隔并与河相随,这应该是对百姓划的界限。室韦的民墙条幅标语有一条是:越界是犯法,游玩须谨慎。不过如今宽松,以2万元罚款可顶过去的叛逃罪。
国旗飘扬处,是个露天舞台场所,是室韦唯一一处可通过铁丝网开口处亲近河岸,开口处正用圆钢管焊起一道门,大概在为收费做准备;对岸是俄罗斯小镇奥罗奇,几乎看不到流动的人影,也搭有一个简易舞台,曾经悬挂CCCP旗,如今是三色旗。在旅游季节的夜晚,两岸在各自的舞台你一个,我一个,按序表演节目,招揽的是来室韦的中方游客,大概怕空场,前50人免费,以凑基本观众,后来者50元一位。俄罗斯那边是隔一天来一次,应该是为室韦这边有偿捧场的。室韦的人说:那边常有人过来,很穷。




" >?fn?>????ace="宋体" >米一直有铁丝网桩相隔并与河相随,这应该是对百姓划的界限。室韦的民墙条幅标语有一条是:越界是犯法,游玩须谨慎。不过如今宽松,以2万元罚款可顶过去的叛逃罪。
国旗飘扬处,是个露天舞台场所,是室韦唯一一处可通过铁丝网开口处亲近河岸,开口处正用圆钢管焊起一道门,大概在为收费做准备;对岸是俄罗斯小镇奥罗奇,几乎看不到流动的人影,也搭有一个简易舞台,曾经悬挂CCCP旗,如今是三色旗。在旅游季节的夜晚,两岸在各自的舞台你一个,我一个,按序表演节目,招揽的是来室韦的中方游客,大概怕空场,前50人免费,以凑基本观众,后来者50元一位。俄罗斯那边是隔一天来一次,应该是为室韦这边有偿捧场的。室韦的人说:那边常有人过来,很穷。

从到达室韦开始就告别蓝天白云,莫尔道嘎,重进呼伦贝尔草原,一直到回到北京,几乎与灰蒙相伴。当地人说很少有这种情况,据说俄罗斯有这样一种习惯:乘多雨季节要烧林子,放小火让灌丛杂草成灰以滋养大的树木,。网上有人惊呼:哈尔滨也被霾了。所以在室韦没有拍下什么好光影,权当旅游照啦。
离开蒙兀室韦的下一个目标:莫尔道嘎。

文字很好,有历史感,图片让人领略了异域风情。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