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飘零 之 海拉尔(2014年7月4日-7月6日)
临近周末,被通知周末去海拉尔出差,已经计划很久的“六棱山和恒山”之行,也只能遗憾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2013年秋天去过一次海拉尔,来去匆匆没有很好的欣赏一下这个被称为“内蒙小巴黎”的草原之都。这次虽然仍然是工作来此,但是还是期待能好好了解这个美丽的小城市。
在路上
户外多年,这种在路上的感觉也会不自觉的影响到生活甚至是工作。单独选择了提前一天出发,只为了享受在路上的感觉。从北京到海拉尔路程真心不近的。除了飞机最快的方法外,直达的火车、汽车都要22个小时左右。火车票是买不到卧铺的。选来选去,最好的方法就是直接坐动车到哈尔滨了,8个小时到达哈尔滨,一等座的享受待遇,火车飞速的在大地上行走,置身于城市、乡村、山川、河流、旷野中,仿佛生活中的画卷在车窗外一幕幕拉开。也许是因为清晨坐车,车厢中显得安静很多,大家都沉静在各自的梦境中。
伏窗远望,让自己完全放松下来………特别喜欢这种慢生活的感觉,不用去想每次的目的,车窗外是一种田园生活的舒缓节奏,而自己其实只是一个路人,多少景色车移景换,稍纵即逝,如同生命的中每一次相遇。
到达哈尔滨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没有时间停留直接奔汽车站,准备坐去海拉尔的长途车,谁知被告之车子已经取消,唯一的一趟车已经开走。没有办法,看过了车次表,再寻找地图方位,果断买了去齐齐哈尔的火车,电话让朋友在网上刷了从齐齐哈尔到海拉尔的火车票,一通忙碌,肚子开始抗议了。
开车前的时间很短,不能安静的享受一顿正餐,只能买些面包来裹腹,突然有种感觉,我这是出差的节奏吗?怎么感觉像是旅行呢?从早上到夜幕,一路上的火车、汽车奔波,用了11个小时,总算在早上5点半左右到了海拉尔。好在朋友刷了卧铺,要不这一夜我大概得累死去了。现在的季节正是海拉尔的旅游旺季,来这里看呼伦贝尔草原的游客很多,能刷到票真心不易啊。
海拉尔
海拉尔历史悠久,始建于清雍正年间,以市区北部的海拉尔河而得名,自建城二百六十多年来,一直是呼伦贝尔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2002年3月20日,海拉尔正式撤市设区成为呼伦贝尔市首府,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俄罗斯等二十六个民族在这里和睦而居。海拉尔土地肥沃,牧草茂盛丰美,市区三山环抱,两水中流,是个美丽的城市。
清晨的海拉尔在晨光的照耀下,安静慈祥!宽敞的公路,蒙古风格的雕像,微微的清风,让人心旷神怡;天慢慢变亮,却没有北京天气的燥热,心情如此的畅快,蓝天在你的头顶上仿佛能触及到一样,是那么清澈、那么真切、那么迫近。而白云,则像是用水彩涂抹在碧蓝如洗的天空上一般,清晰灵动。信步于公路之中,细细体会这座城市的早。市区中的早市,热闹非凡,叫卖声、人流攒动,好不热闹。新鲜的酸奶,新鲜的鱼,好吃的油条,让这个早上丰富起来。
海拉尔市区以海拉尔河为界,分为东区和西区。因为蒙古人喜欢傍河而居,当初游牧的人们聚集到伊敏河畔的时候,蒙古包自由地驻扎在各自喜欢的地方,随随意意不受任何拘束。如今海拉尔已经俨然是一个城市的模样,很多老街道也在进行着新的规划和改造。不过在海拉尔有许多三岔路口、五岔路口,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就是城市的中心那叫做三角地的地方,三条大路通往三个方向,却又很难说得清那几条路到底是正东、正北或是正西。随着社会的发展,汽车的普及,即使像海拉尔这样的小城市,也会在早晚高峰期中,发生一些堵车现象,在重要路段,交警的身影总是会尽职的出现。而且我发现,海拉尔的交警都很年轻,并且都很帅哦。
热情的蒙古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的建立,居住在海拉尔的蒙人占据的比例已经很少了。客户单位的在职职工,多数都是当地的蒙人,也有一些外地不过已经在本地安家了。对于少数民族,作为汉族的我,还是多少有些好奇的,于是总也忍不住会多问一些。
老包(客户)原是通辽人,后转到海拉尔工作,从十三岁参加工作到现在一直都在海拉尔这里,如今已然是地道的海拉尔人了。老包也是蒙古人,豪爽、热情的劲在他身上是充分的体现了。来海拉尔第一天,老包就安排了当地特色宴“手把肉!”最先上来的是一个完整的羊肚,和一盘刀子。老包伸手拿起刀子,亲自讲解演示如何吃手把肉,只见刀子在他手上极其的听话,轻而易举的将羊肚削下一小块,然后蘸料就可以吃了。我是很怕羊肉的膻味的,迟迟都没有敢动刀子,在老包热情的招呼下,还是勉强的切了一块放到了嘴里;很快我就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大错,嘴巴里完全感觉不到一点膻味,有嚼劲的羊肚反倒让嘴巴和牙齿有了一种魔力,味道一点点的渗透到了牙齿,触动着每一个味蕾的神经。
第二盘上的是“猪血肠”这个是东北特色菜,因为离东北区域很近,加之海拉尔特殊的国门地域,这里生活的东北人也相对多一些,就连当地人说话的口音都有一点东北腔调。不同的是,猪血肠的外衣是由羊肠来做的。本地特色的酒是“古纳河酒!”我不是好酒之人,平日最多也就喝点啤酒,蒙古人的特点是端起酒杯就不能放下的,不过现在已经没有那么严重了。但是在老包的热情之下,我也勉为其难的接受了一杯。说来也奇怪,白酒对我而言,都是辛辣的味道,喝一口会让我整个人打冷颤的感觉。只是这一杯酒慢慢喝下去,竟然绵柔的没有辛辣感,还真是出乎我的意料。
老包热情的介绍了关于海拉尔的由来:海拉尔是由蒙古语“哈利亚尔”音转而来,大意是野韭菜生长的地方,因海拉尔河两岸过去长满野韭菜,每到春夏两季,成群成片的野韭菜蓬蓬勃勃舒展纤细的腰枝,一直向上,向着太阳月亮生长,淡紫淡紫的野韭菜花散发出浓郁的芬芳,漫长的花期一直延续到秋季来临,饱满的种子裹着碧绿的花蕾一样的胞衣,恬淡的样子和花朵一样朴素静美,所以这个地方取名为“海拉尔”
等待了很久,大菜手把肉终于上场了,大家简单的寒暄一番,就开始了大块吃肉大口喝酒了。看着大家洋溢的笑脸,我仿佛看到了,古代大帐中那种豪迈、高昂的、热情的景象。也忍不住被他们所吸引。老包一边喝酒一边介绍着海拉尔的一些情况,当我问及是否还会说蒙语时,老包叹气摇了摇头说:以前还会点,至少骂人的口头禅不会忘,如今是真的不会说了。被汉化的太严重了,这也是一种悲哀啊。说着一饮而尽杯中酒。
看着老包涨红的脸,我的心中也隐隐有些痛。文明社会的发展,带给人们的物质生活变化,却忘记了很多传统的东西是不能丢的道理,如今会说本族语言是如此的难得珍贵啊!
海拉尔夜景
喜欢一个人漫步,无论是乡间小道还是城市柏路。海拉尔的夜很沉静。繁华的地方不是很多,毕竟是小城市。沿着伊敏河畔而行,像全国各地的大妈大婶一样,这里也有广场舞,虽然热情,却少了一份当地的特色感,有一点雷同。
夜景之所以美丽,其实都是灯光打造的,相比于人工刻意形成的景色,我更喜欢天然之美。在内蒙的城市中,都会有一个成吉思汗广场,对于蒙古人来说,成吉思汗是他们的骄傲,是他们的英雄,当和蒙族人聊天中,你就会发现他们每每提起成吉思汗的自豪感。
在海拉尔,成吉思汗广场是一个中心公园。白天可以清晰的看到广场绿树婷婷,鲜花袅袅,河水蜿蜒。广场上矗立着代表性的建筑“无言柱”,夜晚被灯光打的很亮,可以清楚的看到上面,一只蒙古人的图腾、吉祥物---展翅的金雕,象征蒙古人不屈不挠向上的精神,同时也寓意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像大鹏展翅、功高盖世。
这里的每一个景观都与这位伟大的英雄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在海拉尔除了断桥(1945年8月,日寇为阻止苏联红军的追击,炸毁了这座美丽的大桥,现存大部分保存完整,所以称为断桥。这次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去成),还有一个景观大桥“哈萨尔大桥”,哈萨尔是成杰思汗的弟弟,蒙古族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远远的看到这座桥的时候,即使在夜色中也能敏感的感知桥上的建筑是马头琴,同行的伙伴虽然有打赌之意,但是看到我如此坚定,也有些退却。其实并不是我的眼神有多好,只是马头琴是蒙古族的标志,想想在如此重要的建筑中,不用马头琴似乎有些说不过去吧,加上桥上是用绳索掉起形成,颇有一些马头琴弦的味道。
哈萨尔桥下流淌的就是伊敏河,千百年来这条母亲河脉脉固执地坚守着自己的岁月河床,在宽阔碧朗透洁的蓝空下,静静地流淌着,像温柔慈爱的母亲的乳汁,滋润着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徐徐的凉风吹过,美丽中带淡淡的忧伤,在寂寞里植出了一片青草漫漫,绵绵直到遥远,遥远到梦不可及。美丽的海拉尔城市,对于你来说,我只是一个过客。对于我来说,每到一个地方也都只能留下一片背影和叹息。每一次的出行,都是一种回归的寻找;当猎猎长风拂去我心头的尘埃时,时时提醒我在拥挤喧嚣中不至于麻木;让那莫名的浮躁安放于大地苍茫之中。
好文章
真能写,都赶上我们解决方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