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五台流水记
2014,7月,又到了小五台金莲花开的时节,心野户外群的群友商量着,组织一个5-7人的队伍穿越小五台。最终只得轩、rock加我三人成行。队伍中,轩是群主,户外经历最多,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三人中也只有他上过东台。Rock是IT人士,户外经历也不少。三人中,我的户外经历少,好在平时基本每周都有锻炼,身体还算不错。
按计划,我们将从北沟进山,依次走过北台、北东山脊、东台、三岔口、西台,最后从章家窑出山。事后证明,我们制定这条线路,低估了小五台穿越的难度。
前奏
7月18日下午4点40,三人在德胜门汇合,坐上880公交车,前往涿鹿。到达涿鹿后,包车前往赤崖堡。出发前,好心的司机小李将我们带到一家叫乐口福的地方,吃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店子看着还算干净,有点像学生食堂。菜品选择很多,相当值得推荐!
晚9点左右,三人到达赤崖堡,出村后在北沟管理处左手边的山林里转了两个小时,试图逃掉进山费。上了一层层的梯田后,一片密林将前方遮得严严实实。我们尝试着往充满灌丛的密林走,可很快发现不行,决定返回时已经分辨不清来的线路。还好我们只走出了一二十米——可能你认为如此短的距离也会分辨不清线路不可思议,可是在黑夜的密林中,情势就是如此。
北台
晚11点,我们放弃绕行,从大路进山。没想到,这个点竟然无人理会。上行半小时后在路边找到一块不错的营地扎营。营地很平整,看上去有驴友扎营的痕迹。简单煮了点面吃完,躺下后已经是12点20。没想到,此前空无一人的山里这时开始陆续迎来进山的驴友,走过我们扎营的地方,无一例外的都要用手电照一照,说一句“有人扎营呢!”,其中还有一个孩子,听上去大概十来岁。吵吵嚷嚷中,三人一夜无眠。
4点半,天空开始发亮,三人起来煮了点面,用树枝削了三根筷子,凑活着对付了一顿。
接近6点,我们向北一垭口进发。这一段是整个路途中最销魂的路程。起初的一段,是一人多高的灌木丛,中间留下一条窄窄的只容得一人通过的缝隙,好在坡度不大。进入山口的树林后,坡度开始上升,右手开始有溪流出现(那时,我们屡次认为在前方还会有比较好的补水点,所以选择不补水,继续进发。这为整个穿越埋下了大大的隐患。)离开溪流,坡度越来越大。每上升一小段,都要耗去大量的体力和饮水。路上,好几次都有同路的驴友在问:“这就是传说中的死人坡吗?”可是一段陡坡过去,还会有下一段陡坡——也许,死人坡指的是山口到北一垭口整个这一段吧。三人靠着红牛、葡萄干和巧克力,强撑着往上爬过死人坡。
9点10分,经过三个小时的艰难跋涉,三人终于走出了树林,到达海拔2200多米的北一垭口。从这一段开始,要顶着太阳前行了。我们稍事休整,于9点30开始向北台顶进发。北一到北台上升并不大,大概三四百米。路上风景很美,山脊两边的山坡上到处都是金莲花和一些白色、蓝色的小花。一路上,随处可见在花海中摆pose照相的女驴友。
北三至北台之间,大片的金莲花,照片上看不出来
素不相识的两位驴友闯入镜头,见谅!
12时45分,Rock和我先行一步登顶海拔2800多米的北台。而轩体力不支,落在后面。到达北台之前,要经过一个大坡。从台顶往下看,能看见一队队重装的驴友穿行在花海里。过了约40分钟后,我们远远地看见轩出现在大坡上,看上去很疲惫。会合后,三人检查了背包里的水,总共只剩下3L。看看远远的西台,这点水是不可能支撑我们完成既定线路的。疲惫的轩提出更改计划,去东台下2400米营地取水扎营,第二天走山涧口出山。我和Rock自然表示同意,这也是我当初想走的线路。现在,以我们的行进速度和剩余的水量,似乎这是唯一的选择。
北台顶,远处是北东山脊和东台
北东山脊
1时45分,我们分掉仅有的3L水后,从北台出发,开始穿越北东山脊。从北台上眺望北东山脊,驴友们成了一个个或红或绿的小点,在刀背状的山脊上蠕动,这个景象不禁让人生出几分敬畏。人人都说,小五台的精华在于北东山脊,果然不是虚言。这一段路,上升幅度并不大,但窄窄的小路在山脊两侧来回穿越,有些路段侧面就是陡峭的山坡,脚下打个滑也许你就永远上不来了(此处有艺术夸张!)。一路上,人来人往,拥堵不可避免。在一处下坡的土路,一个四十多的大姐,因为体力耗尽,双腿发软,躲在土坳里死活不敢下去,堵了一溜人。最后靠着队里的大哥才搀扶着下去的。
从北台眺望北东山脊
北东山脊路陡难爬,但风景也不输于北一垭口至北台这一段。尤其是回头眺望北台,可看见一道道山梁汇成奇特的线条自山脊直直地往下伸展,与海坨的秀美、大五台的沉静相比,另有一种气势。
还是北东山脊
三人一边攀爬,一边拿出相机拍照,倒也不觉得有多疲惫。走到一半,突然有状况了——水袋吸不出水了。我打开背包拿出水袋一看,心凉了半截,那1L水竟然所剩无几,轩也同我一样,现在三个人只剩下Rock的一瓶水了。这截路,他吸取了上北台之前的教训,忍住了诱惑,喝得很省。而我则是相反。不得已,我加快了脚步。而轩在北台之前因为追赶我们,耗力太多,再次落在后面。
4时40分我和Rock终于登顶东台。登顶东台前,要过一个大坡,坡上开满了金莲和其他叫不出名的野花。我认出了那张照片的拍摄方位,可惜这时的东台,金莲已经过了盛放期(相比起来,北一垭口至北台的金莲更盛),加之这时天空的通透度和云层也不够,拍出那样的美景是不可能了。尽管留有遗憾,但东沟两侧和东台上大片大片的草甸还是让人心胸不由得开阔起来。2882米的东台顶边,一个驴友突然滚下陡坡,就在周围人一片惊呼时,他突然停下,在金莲花丛中大笑。原来他不过是开了个玩笑,但这一刻,我想驴友们心里被这自然的美所感召生出的愉悦是共通的。因为,我也很想滚下去,再发一发少年狂!
东台眺望东沟
我和Rock坐在东台下,看着东台下这一片花丛,等待落在后面的轩。5点30分,轩终于现身。今天这十二个小时,他始终跟着我和Rock的节奏走,这种感觉应该很糟糕。
在东台上,Rock给了我们一个惊喜:剩下那一瓶水,他没舍得喝。我们不客气地分掉了这仅有的水。这时,竟然见一个老乡从东沟上来,揣着两瓶水兜售,一瓶十块。我赶上去截下一瓶,每人分了点水备用。
老乡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水,也带来了一个坏消息:山涧口的村民因为与管理处闹矛盾,封住了出入口。三人商量后,再次被迫改变计划:下东沟2600米处取水,扎营,第二天从东沟返回。轩很失望,歇了半小时,让他心力有所恢复,他仍然想完成既定的线路:走三岔口,从西台下山。可是这一天,我们已经耗尽了全部10.5升饮水。想要完成西台出山,就得先补水再回到东台,在东台附近扎营。而这给第二天留下了艰巨的任务。以我们今天三人的行进速度,即便明天能从西台出山,也赶不上回京的车了。
素不相识,见谅!
心野三人组出镜
6点过后,三人整理好行装,从东台横切下东沟,去寻找传说中海拔2650米的水源。
上山容易下山难,起初在草甸上下坡不过是觉得费力,下完草甸走在乱石河滩上简直就是折磨了。尽管穿着登山鞋,石头的尖角还是扎得脚疼。熬过长长的石滩后,7点多,我们终于找到了水源。水有些发黄,不过口感不错。补充了8升水后,我们继续向下寻找营地。可是从2500到2300米营地,一路扎满了帐篷,最后好不容易在2300营地下方找到了一小块地方。
2400米营地
8点,山谷里能见度尚可。三个人跋涉了一天,没能吃一顿正式餐,除了早上一点泡面,其他时候全靠巧克力、葡萄干、糖、苹果(两个)果腹。而现在——我们终于能喝上热水了,也终于吃上了热腾腾的米饭(两袋山之厨自热米饭,是我这次背包里最得意的东西),这在又冷又累又饿的高山上的夜晚绝对是一种享受!特别是土豆牛肉饭,带着一点辣味,相当值得推荐!
10点30,山谷里开始下雨。我钻进了帐篷,也顾不上头顶的雨点像敲鼓一样响,不一会儿就睡着了。风雨交加中恍惚听见一人从上方营地下来,喊着一个名字,半梦半醒间不禁对这人生出一番深深的同情。(第二天我们在东沟发现了一条金毛,想来就是半夜让主人冒雨寻找的那位了。)不知道什么时候雨停了,风也停了,山谷里气温陡降。起初睡在抓绒内胆里还觉得热,到后半夜,穿上秋衣秋裤,盖上珊瑚绒毯才能勉强维持热气。就这样睡到5点多,天空大亮。可怜的Rock报告说仍然没怎么睡,倒是一旁的轩呼呼大睡,还直打呼噜。我约他俩上南侧的山脊去看日出,两人都摇头,看来精力还没恢复。我背上相机,轻装爬上了南侧的山脊。山脊南面果然有云海,但不如海坨的壮观。草草拍了几张照片后,下山和二人汇合。
东沟南侧山脊往南的云海
8时出发,三人吃过早餐,收拾停当。走东沟出山。一路上无数次穿过溪水。在2000米处见到了一处冰瀑。快出山时,一些村民把西瓜啤酒搬上来,浸在清凉的溪水里兜售。我们买了一小西瓜小小地犒劳了下自己。你肯定能想到,这个高海拔的西瓜价值不菲。
午1时30左右,三人出山,还是没能逃掉进山费。司机小赵早早地在村里等候。4时三人抵达涿鹿县城,简单地吃了一顿后坐上回京的车。
至此,心野三人组北东穿越结束。
总结
这一次虽然没能完成既定线路,但走的北东线路为小五台的经典线路,途中风景最好,也算是不虚此行。给想去的人留几句话。
1制定计划须量力而行。这一点出发前曾有群友提醒过,不幸被他言中。按我们的行进速度,走西台下山必定也到了晚上。而走北东线路则绰绰有余。
2 小五台夏季登山,水一定要带够。我们三人带的10L水,一顿晚餐加一个上午的爬升,就全部耗尽。而途中碰见一位大叔,他说自己一人就背了10L水上山(当然他的线路更长)。另外,饮水一定要有节制,小口多次才是正确的饮水方法。
3 东沟尽量从2650米处取水,下方的水不干净。可先从东沟南侧的山脊行至2400米营地上方再选择下沟(下沟估计耗时20-30分钟),然后在顺着溪水往上爬升200米取水,虽然路程长一些,但可以避开东沟2800米处让人崩溃的乱石滩。另外,2650米的水可以直接饮用,我们就是靠着它走出东沟。
4兑现承诺,给大家推荐一个涿鹿县城的好司机,大家可以联系他,姓李(一三九三二三五五五六五)。人热心,带我们去城里吃饭,他在一边等着。我们出山时,他也在村里等了快一个小时。也不乱要价,来回两百六,很实惠的价格。
5途中我们都发现,女驴居多。更让人意外的是,大姐居多,她们也跟男人一样背着重装,跋涉在小五台陡峭的山路上。在这个流水帐的最后,我必须将敬意送给她们!原来——女人真的可以很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