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昌平白羊城寻觅庆王府
山雨欲来的白羊城
很久没有和爱车一起去丈量风景线了。刚好是周末,计划早上五六点出发,前往30多公里外的流村镇白羊城去逛逛。之所以想去这个地方,是因为7年前,曾和一帮同事在这个从未听说过的景区游玩了一番。除却还算得上水平的山水风景外,更是在那里偶然遇到了一些文物古迹,比如庆王坟、和平寺等。
从网上知道那里已经在保护一些被其他单位挪用的古迹建筑,比如被圈在一处农家院里的碑亭等。关键是,从网上也知道那里还有一座白羊城遗址,上次没有偶遇到,这也成了一直关在心中的念结。
收拾停当,已经九点多,吃完早饭,立马出发。
顺着G110辅路一直往北走,先是绕道沙河镇的【巩华城】遗址,拍摄就几张照片,以备日后对比。巩华城位于昌平区沙河镇内,是明代皇帝北征及谒陵巡狩驻跸之所。目前镇区已经拆迁,只剩下孤零零的这座只生四座高大城门和瓮城的城池了。巩华城呈方形,占地面积约1平方千米,城高10米,每隔16.7米建一垛。城以行宫为中心,南北、东西各长1 000米,辟四门:南名“扶京”,北名“展思”,东名“镇辽”,西名“威漠”。南门东侧还存有部分已无包砖的边墙。
保存最完整的南门扶京门
这个地方也是曾经听说过没来过的地方,前些日子来看过几次,那时候还没有在维护,现在已经按照修旧如旧的方式在保护性维修了,未来要搞成一个“明城”的项目,且保切珍惜的吧。此处值得骑友绕个弯瞻仰一下的,附近还有【朝宗桥】、【南一村清真寺】、【杨增新墓】等古迹。
修旧如新的西门威漠门
辅路,一直往前走,过北六环百葛桥继续走,在前方白浮桥右拐到
X017昌流路,沿着水渠往西走。不到一块,就看到一篇成熟的麦田!在北京,已经很少能看到农田了,一般都是郊区的菜地,很少有种庄稼的。北京的农民早已扔掉了农具,农活估计也都生疏了,转而坐地起楼,过上了“啃瓦片”的生活。据报道,一些拆迁户分个七八套房子是很正常的,房子挨着房子,自己和自己做起邻居,自己到自己房子里串门。
麦子地远方就是起伏的山峦和拔地而起的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的城市森林把一亩亩土地变成不能生养的死地,剩下的恐怕就是无处安放的乡愁了。
白浮桥西的一篇麦地
看过了麦子得继续赶路。
昌流路一侧是一条饮用水渠,查地图看往西一直拐到流到颐和园,往东过昌平、怀柔一直到密云水库,应该是京密引水渠。在昌平区境内,引水渠的北部还有个【白浮泉公园】,元代著名科学家郭守敬为引水济漕,解决大都城的漕运,上奏元世祖引白浮泉水作大运河北端上游水源,沿渠修筑白浮堰,现为北京市文保单位。
京密引水渠
,引水渠南部就是马池口村,一个明代建村的古老村镇,历史上昌平县“四大村”之誉,就是村子比昌平县城还大,也是一个颇有历史运维的村子。沿着昌流路一直走,在一个大拐弯处,遇到一堵土坯墙,也许它见证过当年浩浩荡荡的驼队吧。往前过了京张铁路(京包线)道路,就是马池口镇区了,普普通通的北京郊县小镇,太阳下稀稀落落的一些买卖人,新旧错落的厂房居民楼,和其他小镇没有任何区别。
京西北重镇马池口一段老墙
坦克的交通标志告诉你,这里军事单位比较多,坦克出没请注意。
继续往前走,看着坦克专用道被履带碾压出的沟痕里挤满的雨水,想想你身边曾经轰隆隆地一辆辆坦克浮现,该是什么一种情景。一边想象,一遍不时还能看到有零星车友路过。这条道,也是前往山区爬坡的主要道路之一吧。因为北上可达南口、八达岭,南下可回阳坊(著名的阳坊大都、阳坊胜利涮肉总部基地)、海淀。
坦克专用道。老长老长的。
。走此路,能够达到白羊沟风景区。
沿着李流路慢慢骑,坡比陡,时速十几公里没有问题。道路两旁绿荫蔽日,阴凉的很。不时还能看到绿化地上盛开着金黄的菊花状植物(实在不知道是什么名字)。往前五六公里,过了新建村,就是白羊城村。以城命名的村庄,一般都有很多地方值得走一遍。白羊城也一样,村中古迹遍布,有古墓残墙,长城遗址,五峰山风景迷人,流水潺潺,值得品味。
白羊城村入口
我喜欢古迹,自然寻觅古迹而来。先是按照七年前的记忆找到了曾经带过的农家院,看看到了修葺一新的碑亭,据说这个碑亭是庆王家族墓地的部分。
修葺一新的碑亭。
整体介绍一下:
白羊城村:
坐落在流村镇政府正西3公里处五峰山脚下,由二、三队,北台和宫尚三个自然村组成。看名字就知道是以坟而得名的村子。据古代传说,白羊城位于白羊沟入口处,可直通怀来达内蒙古,是燕国为防匈奴袭扰所建的边城,距今2200多年。
唐代之前,白羊城名为白龙城。据传,狄仁杰视察此城时,有白龙给狄仁杰托梦说:“从匈奴来一条黑龙要与我争水补给黑龙河,明天在城西南山坡上决斗,我变为白羊,黑龙变为黑羊。黑龙凶狠,我恐不敌,请助我一臂之力。”第二天清晨,狄仁杰提弓箭前往城西南山坡,果见一白一黑二羊搏斗,白羊渐不敌黑羊,狄搭箭射黑羊,黑羊动作敏捷,遂将白羊抵往来箭处,白羊中箭受伤而败,黑羊变成黑龙争走了白龙河的水,腾空而返。从此,白龙河水势减小,由长流河变为季河,北方的黑龙河变成了后来的黑龙江。狄仁杰追悔莫及,为纪念白羊,下令将白龙城改为白羊城。
白羊城明代最为繁荣,城内南坡平台有军用仓库,名曰:“大仓”。城墙重新修缮,城内有六座庙宇,城外有两座庙宇,城外分南苑、北苑,城外东北侧有一条长三里的长街。1820年,清代乾隆皇帝第十七子永璘临终前被封为庆僖亲王,皇家风水先生视白羊城为风水宝地,谎报白羊城为土城,下令将白羊城拆除建王爷坟。自然村宫尚是1820年之后由陆续来的看坟人组成的。
白羊城又称称白羊口城,与西北部的长峪城、镇边城被统称为边关三城。同时也与居庸关等长城一起,构成数百里的防御体系,军事地理位置的重要。白羊城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在近代这座小城还经历过直皖战争、直奉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白羊城遗址在顺李流路而下的北禾路口三角地带(去往白羊沟风景区方向),巨石墙基的残墙遗址延伸到远处的山头,因为白羊城为两山夹一河的格局,所以看上去很恢宏。现在两山间的残墙和敌楼、墩台遗址看能看得很清晰。
残墙被杂草和野树淹没了,骑车一不小心就会走到北台。
白羊城遗址,典型两山夹一河的边防军城。
白羊城城墙遗址,遗址延伸到两面的山头上
城墙遗址上野生石榴,还有野生桑葚等
庆王坟:
庆王坟也是一个村名,村因庆王家族墓地而地名,地人俗称“宫上”。位于白羊城村的西边(村口左侧的碑亭,五峰山庄路往前走到头,左拐前方就能看到两座小石桥和小玉河),因为没有明显的路口和路标,很多游人一味地向白羊沟进发,稍不留心就会从白羊城村错过。
庆王坟是清朝庆王爷的家族墓,先后有庆禧亲王永璘、庆良亲王绵愍、庆密亲王奕劻葬于此。建有园寝8处,小宝顶22座,共埋葬庆王爷家族四代27人,是清代规模较大的王爷家族墓。庆王坟占地1360亩,几乎把白羊城村的田地占尽。庆王坟第一位墓主人是乾隆皇帝的第十七个儿子庆僖亲王永璘。据说永璘生平无大志,曾戏说将来皇帝能够把和绅的宅子赐给他,平生足矣。后来嘉庆皇帝就把和绅的府第一半赐予了这位庆王爷。在选坟地的时候,他看中了昌平流村白羊城的五峰山。因为五峰山东西走向,后有五座山峰,中间高两侧低,犹如一顶王冠。和珅的墓地在流村镇的南流村。
庆亲王中最近有的也就是在近代中国史上留下过诸多痕迹的奕劻。这位亲王曾用建海军的经费修建颐和园工程,还与李鸿章一起担当议和大臣同八国联军签定了“辛丑条约”,也是总理衙门的“大老板”,清朝的最后一个“铁帽子亲王”。
清朝庆王家族墓地。修筑墓地的很强建筑材料来源于当时的白羊城。墓地现在得到进一步保护。
棵一级侧柏古树,古墓建筑散落满园,村舍有墓园围墙相互交错。每天还有羊群在这里觅食,有狗狗在这里窃窃私语,有众多游客在这里踏青寻古。秋天来了,还有满坑满野的大柿子摇头晃脑……远处山峰不变,风云突变。
看到风云突变,只好匆匆离开,怕一场倾盆大雨把自己留在白羊城。
冒着细雨和雷声下山,时速控制在三十多公里,五六公里的小坡路很快就到了头。跟着雨声一直走到温南路到阳坊镇,沿着沙阳路(人行道应该是以前的古道,因为路两边都是很粗大的柳树,和新修的机动车道隔离很远)。
阳坊镇也值得一游,这里有著名的阳坊大都、阳坊胜利涮肉总店。很多骑车玩耍的小伙伴都会在返程时路过这里,一切涮上一锅。而且这里还有西贯市清真寺,当年慈禧光绪逃离北京城就在这座清真寺里度过了第一个夜晚,所以后来重返北京后特赐金字匾额,后赏众人。
再往东行,地面虽湿漉,但雨已经停止。途中还经过一个叫永泰庄的地方,此村有一个古迹东岳庙,下次可以单独来次耍。
回到家,刚洗的衣服都被刮在地上,自己也已经累得饥肠辘辘,吃完剩饭,倒头便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