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老人的 生命 大转折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大家知道,这写的是存在千年的京西古道。这诗虽然描述得很凄凉,但不难看出 还是有些景致存在的。如今 这里已是一条驴友们非常喜爱的著名驴线。大家喜欢来这里走走看看, 虽然 再不能看到当时的光景,但故影确常常在心中浮现。 

      据说,这个季节正是桑葚成熟期,我这个吃什么都不胖的吃货,好像已嗅到了桑葚酒的味道。果断的报名参加首佳探游户外队5月18日的京西古道活动。再次走进古道,已不再陌生,在2年前的冬天我来过一次这里。让我记忆于心的 ,只有千年蹄窝和古风遗韵的村庄。冥冥中,感觉他们是一对老朋友,朝夕相守  促膝畅谈 。。 我  就在他们身边聆听。


 


      千年古道,一个倦锈的老人, 错落的碎石形成了它满脸沟壑的皱纹, 稀稀野草遮掩着疲倦的身躯, 托着沉重的步伐,蹒跚在群山之间, 眼看多少日月相送,它确一刻不曾离开。也许 是在守候,守候我们的到来。







     京西古道老人,我们来了,来看你了。老人很高兴,披上鲜花装点的盛装迎接我们,打开储藏已久的 清澈甘泉 招待我们,捧出 各种野果 供我们品尝。我们在老人的呵护下畅游,一路欢笑声荡漾在山谷中。 那时,老人化作欢快的小鸟 清灵的欢叫着与我一起对话。

古道老人:看到蹄窝了吗? 
答:看到了,为什么坚硬的石头上会出现这么多这么深的蹄窝?
古道老人:当年, 西山地区 遍藏乌金 京城百万人家,皆以石炭为薪。 加之这里出产石材,琉璃的烧制更是闻名京城, 每到秋季,京城内外的有钱人家就开始买牛套马,前往这西山采煤蓄炭,  于是,拉煤运货的驼马成群结队, 便形成了京城到西部山区,远至内蒙古、山西的重要商旅道路。历经千百年,驮队日夜不断,铁蹄日踏夜踩,路面严重磨损,凹凸不平,而形成了圆滑深陷的蹄窝。蹄窝 承载着曾经的千年盛世,也似触摸到送炭人 没来得急擦去的汗滴。


古道老人:看到  摩崖 十八尊了吗? 
答:看到了,它在从石佛村通往戒台寺的路上。为什么在路上,而不在戒            台寺里面? 
古道老人:当年赶往戒台寺烧香的善男信女们千里迢迢来戒台寺朝佛进香,途中路过一个永庆庵歇脚,就在石崖壁上刻下这十八尊造像, 表示未到寺庙也拜佛。  清代康熙和乾隆皇帝到戒台寺进香时,也是走的这条道,当地人称之为御道。 由于十八尊石佛像而得名的村庄 现在叫石佛村,村里的居民都是古道孕育的后人,他们千年固守在这,因为这里是他们的先人用热血和汗水筑造的家园。  



  

    是的,一条古道承载着千年的沧桑,一座古村庄述说着不朽的故事。然而 这次所看到的 确是另一番景象。千年古风遗韵的村庄已变得残垣断壁,满目疮痍。到底发生了什么?

    看这里,一个家一处房子, 不管这个家多么破败创伤磊磊, 还有那棵老树在默默的陪伴,确不见了一起  从小长到大的 它的主人。




 现在 虽已是 繁花似锦,万物复苏的季节,可这里看到的 依然是凄婉凋凌。



 

一处老宅院, 青砖灰瓦还在为谁坚强?  一扇欲坠的木门 还在为谁守候?


这个影壁墙,还太平鼓发源地呢 都没人了,弄不好这是最后一次看到它了!可怜



可恶的拆迁 没了 全没了!大哭


      我问了一个村民老大爷,您家怎么还没拆,是不愿意走吗? 答:都得走 不走不成,国家要扩建道路。听得出 老人很无奈 ,毕竟都住了几辈子人了的老宅 有感情啊!


         探寻  自古路悠在  古村传蹄歌
         昔日  烟巷引路人  明月照庭阁
         今夕  孤犬依败柳  残风扶尘丘
         可悲  千年自安稳  拆迁赐断魂        


不管世态如何变迁,先填饱了肚子再说 !

 【感谢 :途中之人  平湖秋月  古井无波  提供的照片。】 2014.5.22 凌晨
Candy 糖果发表于2014-05-22 02:19  
分享到 
赞过
(4165次阅读/59个评论/34人赞过)
    带你去转山
    好啊 ,想象、比喻、抒情、拟人。。。,运用了好多手法,还图文并茂。挺好的文章。
      谢谢转山大哥 抱拳 
      写游记 真不是件轻省活儿,我从上午忙活到半夜 才写出来这点儿东西 。 真佩服  你们那长篇大作。

      勤动笔,多写一点就快了,而且写点东西是挺好的事,比在网上闲逛有趣。看美女们的文章,那种细腻的感觉很舒服。希望能经常看到你的作品。

        我也想把每次出去游玩的所见所想都记录下来, 我会努力的。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