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城至水长城穿越记 By小桥流水
京城周围多长城,这是历史造成的,地球人都知道。
参加海蓝户外的活动以来,玩了几次长城,2月15日这次去的是黄花城长城至水长城穿越,正值京城初雪未消,大雾弥漫,此行让我们领略了别具风采的长城。
10点,我们一行至怀柔黄花城水库大坝南侧附近,海拔113米,下车后向山坡上走去。没有几步,再回首望去,发现冰封的水库已在脚下,并不宽阔的水库覆盖着波纹状的皑皑白雪,水库大坝对面有一处长城沿着山势蜿蜒而上,在茫茫的大雾之中逐渐模糊。那便是黄花城水库东边与十八蹬长城衔接的几字形长城了。
很快就登上了长城。这段长城明显的经过修整,虽然两侧的墙裙大多遗失,长城上被修整为平坦的道路。在就近的一个破败的敌楼内,众旅友开始了第一拨兴高采烈的各种拍照合影。尽管背景因雾模糊,但大家却兴致不减。
此后的旅程,只是沿着长城行进。修葺一新的长城,有漫坡,有台阶,并不难走。但高度的缓缓提升,仍然让众人气喘吁吁,甚至大汗淋漓。户外的乐趣之一就是流大汗,所以尽管气喘,依旧开心。随着长城的蜿蜒延伸,不知不觉地,感到脚下的雪逐渐多了起来,白白的,少人踩踏,给冬天里单调的景色增添了一些别样的情趣。
更加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因为雪滑,在攀登漫坡时,有一段十几米的距离居然挡住了前行的道路,每个人都必须小心翼翼的攀附着长城光滑的墙裙,才能行走起来,否则就可能滑倒,甚至爬不上去。这种在平时不是事的地段,居然因雪演绎出了此种状况,岂不好玩又刺激。有身手矫健的上去后回身帮助后人,蓝队和蓝天领队自不例外,也有在一边拍照记录的,团队中互帮互助的氛围因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层次。
直至午饭前,大家走的都是经过修葺的长城,经过的几处敌楼虽然残破,但地面、窗台等都修复平整了,还有一处明代长城修建时的石刻说明,“萬曆七年春防分修黄花镇本镇関邉墙一百五十丈……管糧千縂靈山衙指揮陳一経 鑄字右匠吴宗葉”,有些字句因时间久远湮没不清,但毕竟保留下来了,站在石刻前,有种穿越时空的历史沧桑感。
午饭后大家走的一段长城,真是名副其实的残长城了。敌楼破败坍塌,城墙上荒草丛生,一条弯曲的羊肠小道是驴友们用脚踩出来的,顺着小道一路走去,好像走进了时光隧道。残长城伴着山势伸展开去,蜿蜒起伏、曲折跌宕,城墙上或墙裙外的背阴一侧披着残雪,线条优美,好一个先人与自然共同编织的协奏曲调。残破的墙裙上还有些许保存完好的放箭孔,设计成外低里高结构的上花边拱门形状,让已经占有居高临下的优势更有自我保护的功能;长方形的放箭孔上拱作出波浪形状,在注重坚固实用的同时,还兼顾了审美,这让破败得没有什么样子的长城,顿时显出它儿时的顽皮和可爱。
走在残长城上,联想到不久前看到过的一个美国科幻短片,内容是设想人类在地球上突然消逝后的200年间世界的变化,动漫般的展现了高速公路、高楼大厦渐渐的爬满青草,继而坍塌,隐没在草丛中的景象;而此时此刻,就好像置身于影片中描绘的实际景象,而且比影片表现的更有想象力。十几米高的长城屹立在陡峭的山岭之上,上面虽然长满荒草和灌木,但墙体依旧敦实厚重,墙面光滑整齐,散发着冷兵器时代最高水平的攻防气势。
走到水长城附近,残破的长城突然再次下探到另一座冰封雪掩的水库,大家站在最后一个无险能及的敌楼上,下望库面恰似一条张着大嘴屈身预跃的海豚,阳光折射下雪面冰面波浪起伏好似鱼鳞,给弥漫雾色下的起伏山峦平添了别样色彩。破旧的长城从这里向南,便急转直下,曲折残破陡峭危险,非一般驴友能及。
在蓝队的带领下,在这里再次集体合影后,从长城上的一个小圈门下来,择小路切向东南迂回下山。回程中再看刚刚众人歇息的残长城,竟有点高耸入云的感觉。三只安静的苍鹰不知什么时候站在长城上,另一只则围绕着一只独立着的苍鹰盘旋于敌楼上空。仰视中惊讶地发现,浓雾中昏黄的逆光下,苍鹰的剪影犹如人像一般;似乎,在这废弃而寂静了数百年的长城上,它们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人类倒成了过客。转个角度再望,苍鹰盘旋的长城右下方,树丛中,一对巨大的石人正在相恋,乃下山拾趣一件。
此次全程长城穿越,不长经典有趣。累计行程6公里爬升618米,海拔最高557米最低113米。约16:00结束于新修的西水峪旅游景区大门前的广场。
附件: 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