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首博散记(上)

 
走近首博散记(上)
      黎姐是我的老乡兼同事。偌大的京城,关系最近的,就是黎姐了。假期非假期,我们聚的次数就多了些。这个春节,黎姐没有回老家,让在西北民族大学上大一的儿子刘铭来了北京过年。我见过几次刘铭,安静、斯文,且懂事。黎姐常跟我抱怨这孩子太过呆滞,寒暑假总不大出门;这回来京过年,也只是宅在家里玩电脑玩手机。也许单亲家庭的孩子,大多比较内向,我不知道如何开导黎姐,只有抽空约他们母子出去转转。逛过了民俗味浓郁的地坛庙会,随后几天又大致逛了西单、王府井、国贸。其实我们逛这些个地方,从每次刘铭略显疲惫的神情来看,他的兴致是不高的。稍后我恍然:我们逛的地方,应该都是女孩子的爱好。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数天来陪着妈妈和阿姨逛小吃摊小地摊大商店大商场,该是多么无聊!我不禁哑然失笑。
       看看已经正月初八了,离我们上班的日子还有几天,便寻思带刘铭逛逛博物馆。2010年春天,我和黎姐逛了大半天的铁路博物馆,感觉收获颇丰。而北京众多的博物馆,这次有限的几天里,我们该选哪几个或者有代表性的去看看呢?不用上网查找资料,我想到了一直走老师。这次如果有老师的领路和讲解,我们自是不会如瞎马一样乱转了,那该有多好?!只是早就得知年前老师在家人陪同下离京过年,不知现在是否返京?试着跟老师联系了一下,很幸运,老师在京,且很痛快地给了我第一站首都博物馆的建议,很痛快地由着我们的时间敲定了行程日期正月十一。马年伊始,竟隐隐感觉老师有股秣马厉兵之气。新年新气象,果然如此!隔屏遥祝老师2014年老当益壮,龙马精神!

       这一次,刘铭是很欢喜的。两天前我将我们的行程日期地点和预约的首博门票号告诉了黎姐后便没有过多嘱咐乘车事宜。没想今天我们一路出行,竟是刘铭直接带领我们走的最近的路线。看来,这几天,关于参观首博之前的“功课”,他是做过了的。明显的,刘铭的话多了些。我便跟他们母子简单讲了讲一直走老师的故事,让他们对老师有个初步的印象。因为走的最近的路,我们较老师提前了半个小时到了首博大门。刘铭有些迫不及待,一个人先进了大厅上了右手边电梯去到楼上,我和黎姐边慢慢转悠博物馆大厅边等待老师的到来。
        首博的整体外观,我并没有特意找一个最佳角度观察它如介绍的是“一个长方体、一个扁方体、一个倾斜的椭圆三个几何造型和平顶屋面幕墙围合而形成的建筑群”。按惯例,普通游客一般都会“先入为主”,我没有免俗。而第一眼仅见的巨大的方形的“外观”给了我博大凝重的感觉后,我没料到大厅的空间感和立体感如此之强。一个关于建筑美学的“盲人”,居然隐隐开始感受到它的神奇和美妙,可见,首博馆的设计理念中,也糅合了一定的普及性和大众性。是了,一个开放的公用文化设施,如果让人望而生畏甚至退避三舍,那么,关于其中蕴藏的历史和文化,又如何能通过吸引走向它的观众们而传承下去呢?
        胡思乱想间,老师到了。叫下来刘铭,大家做了简单介绍,老师便首先对今天的参观顺序给了个小安排!当然好,我们甘当路痴!第一个参观点,是随老师进入到大厅左边的倾斜圆柱形建筑内的一层多媒体视听室观看关于北京历史的12分钟电影短片。
       看得出来,一直走老师挺喜欢刘铭。与其说刘铭跟老师一见如故,不如说是老师对莘莘学子的怜爱。以后的整个下午,刘铭就几乎一直紧紧跟随在老师身后,仔细地倾听老师的讲解,间或提出某个疑问。传道、授业、解惑,一直走老师再次让我们亲睹了为人师表的儒者风范。(——待续)

 

(首都博物馆门票  左半部分)



(首都博物馆门票  右半部分)



 















彭亦飞发表于2014-02-12 21:12  
分享到 
赞过
(1340次阅读/13个评论/2人赞过)
    一直走
    这一次,刘铭是很欢喜的。
    一直走
    可见,首博馆的设计理念中,也糅合了一定的普及性和大众性。是了,一个开放的公用文化设施,如果让人望而生畏甚至退避三舍,那么,关于其中蕴藏的历史和文化,又如何能通过吸引走向它的观众们而传承下去呢?
      糗大了老师见笑了,一篇普通的日记,您夸了又夸。有点承受不住啊!冷汗
    一直走
    很痛快地给了我第一站首都博物馆的建议,很痛快地由着我们的时间敲定了行程日期正月十一。马年伊始,竟隐隐感觉老师有股秣马厉兵之气。新年新气象,果然如此!隔屏遥祝老师2014年老当益壮,龙马精神!
      谢谢,愿借彭亦飞吉言玫瑰
    一直走
    收藏。
    钟小云
    支持原创文章!
    一直走
    强夸我的不算流汗

      微笑咖啡人民教师,不过如此。我感同身受!

       

      呵呵,希望您认为的这个“夸”,不是觉得我在刻意夸奖就好,不然,我的日记就犯了我的大忌了。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