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北京都城的建设过程

北京建城已经3000多年了,更替兴废,几多转换,舞榭歌台、勾栏瓦肆与瓦砾填塞、兔巢狸舍,不知到底哪个是它的主色。再远的事我也就不说了,这里只闲聊一下北京成为国家都城以后的建设和演变过程。



       

 

一、北京在辽国陪都时期的建设

北京成为国家的都城是从辽代开始的。五代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契丹人建立辽国,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采取汉化政策,社会进步比较快,很快兼并了契丹各部。后唐大将石敬瑭为篡国保位,将燕云十六州送给辽国。燕云十六州分别是:幽州(今北京市区及近郊)、顺州(今北京顺义)、 儒州(今北京延庆)、檀州(今北京密云)、蓟州(今天津蓟县)、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北)、新州(今河北涿鹿、妫州(今河北怀来)、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县)、应州(今山西应县)、寰州(今山西朔州东)、朔州(今山西朔州)、云州(今山西大同)等。

此事发生后,辽太宗耶律德光即刻把幽州城立为陪都,改称南京。并大兴土木,开始建设。辽国其他四都分别是上京临璜府(今内蒙巴林左旗东南),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宁城西大明城)、东京辽阳府(今辽宁辽阳市)、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从938年到1122年,北京虽然作为辽国的陪都,实际就是辽国办公地点。宋辽为争夺燕云十六州多次交战。其中979年双方在今天西直门外的高粱河大战,辽皇后萧燕燕和宋太宗赵光义对垒,宋军惨败,赵光义匆忙中抢到一辆驴车逃得了性命。

辽国的南京城,其核心在现在的天宁寺一带。东城墙在宣外大街的烂漫胡同一线,南城墙在现在的白纸坊东、西街至姚家井一线;西城墙在现在的会城门到莲花池的连线上,会城门就是当时的一个城门;北城墙大约在会城门至白云观的连线上。城墙周长20公里左右。

在宋辽休战期间,北京则成为北方最大的文化和经贸中心。当时北京地区佛教繁荣,出现了许多南北著名的寺院,马鞍山戒台寺、阳台山大觉寺和天宁寺等今天看来都是佛教文化的经典。



       辽国北京作为陪都的城市范围

 

 

二、北京在金中都时期的建设

公元11世纪活跃于白山黑水之间的女真人的很活跃,1115年,女真人领袖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现哈尔滨卫星城阿城)。我曾凭吊过金朝故都,当时下车伊始,我不禁惊叹:“壮哉,王气浩荡!”但作为都城,与北京比那就有天壤之别了。

 金国在建立后的10年内就把辽国灭掉了,然后大举进攻宋朝。1127年,金攻陷宋朝都城汴梁,俘虏了徽、钦二帝北还。北宋灭亡,南宋在杭州建立。金和南宋进入势均力敌状态,1141年议和,约定以淮河和宝鸡附近的大散关为界,双方互不侵扰。  

于是,金国进入内部调整时期。1149年年底,完颜亮发动政变,夺得帝位。完颜亮为了为进攻宋朝做准备,也为了摆脱杀君篡位的舆论谴责,一把火烧掉会宁皇宫,将都城迁往北京。完颜亮在辽国南京城的基础上扩建城池,改建新都。1153年正是迁都于北京。因北京正好在金国的中心位置,故称北京为中都。从此,北京正式成为国家的首都。

金国扩建以后的北京城,其四至为军博南侧的黄亭子、宣内翠花街、北京南站西南角和丰台凤凰嘴村。分为大城、皇城和宫城,每边各三个城门,正门为宣阳门,城内有宫殿九重,36座楼,宫楼殿宇金碧辉煌,气派非凡。城内有太庙、社稷坛,城外四方有天、地、日、月四坛。

金朝皇族为了巡猎游玩,在宫外兴建行宫,著名的有西山的八大水院和都城西北角的大宁宫(现在的北海公园),将汴梁皇家园林的太湖石拆运过来,建成现在北海公园的假山。

金朝的都城,目前除了留下会城门等地名外,还有卢沟桥和房山金陵等遗址。完颜亮在完成北京城的建设以后,马上开始建设皇家陵寝。他看中了现在房山猫耳山下的云峰山麓,1155年安葬了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后陆续安葬了太宗和德宗,以及开国之前的10位祖先的骨殖,此后又有增加,到被打败退回东北之前,这里共安葬了18位帝陵,加上妃陵和诸王陵墓,这里构成了北京最大的帝王陵墓群。金国败走以后,陵墓没人看守和维修,日趋破败,待后金兴起以后,明朝以为是房山的金陵起了作用,于是将金陵全部毁坏。清朝入关以后虽有维修和祭祀,但目前金陵已完全无迹可寻。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夫妇的石棺,在首博二层专厅。还有一处水关遗址(被辟为博物馆)、当时鱼藻池旧地(太液池),现在金中都中轴线上建了一处纪念阙和一处纪念柱,就在菜户桥沿西二环北上到天宁寺一线,这是现代人发掘的遗迹。

卢沟桥是金世宗完颜雍时所建。主要用于通衢四方。这里的永定河水浑浊,人称黑水,“卢”为黑,故城此桥为卢沟桥。古往今来关于卢沟桥及其桥上的故事很多,大家也都有耳闻,限于篇幅,这里不再叙述。

耗资巨大的金中都,仅存在了60多年,1215年成吉思汗攻破中都,放火烧毁了所有的都城建筑,有记载的,大火断续烧了一个多月。只留下成吉思汗驻扎的大宁宫。几年以后,元朝围绕大宁宫开始建设新都城。



          金中都的北京城市范围

 

 

三、北京在元朝时期的建设

 1263年忽必烈正式宣布定都北京。元大都城以北海琼华岛为中心,南城墙在今天的东西长安街一线;北城墙在德胜门、安定门北5里处,相当于北三环稍南一点;东、西城墙与明北京东西城墙相同,也就是现在的东西二环路一带。周长28公里多。为附会哪吒的故事,共开11门,南面开三个门,是为头,北面开两个门,象征脚,东、西各开三个门象征六臂,三头六臂具足。依据《易经》为大都各城门制定了寓意典雅的名称(其中有些名称,直至今天还被沿用作地名),例如:  丽正门:出自《易经•离卦》“重明以丽乎正,乃化成天下”;文明门:出自《易经•乾卦》“见龙在田,天下文明”;安贞门:出自《易经•讼卦》“复即命,渝安贞,不失也”。

元大都分大城、皇城和宫城。大城内的南部为皇城,东为宫城,相当于明清时的紫禁城。在大城和皇城之间有50个居民坊,并标明坊名。在今天东西以东位置设太庙,西四以西设社稷坛。政府各部门在皇城的南面,商业区在皇城以北,积水潭是运河的终点,附近是繁华的商业街。整个大都城内,街道宽阔笔直,金碧辉煌,美得让后来的马可波罗写游记时“不知道怎么形容。”

元大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宏伟壮丽的都城,但存在不到一个百年,就被明朝的军队贡陷了。明军攻入时,破坏了所有的宫殿。
       

 

 元明清三朝北京城市俯瞰示意图(老顽童提供)

 

 

四、北京在明清时期的建设

1368年,明朝在建立政权,定都应天(南京)的同时,派徐达为元帅,帅师北伐,8月份打开元大都城,并将大都改为北平府。朱元璋将几个年长的儿子分封到全国几个重镇,如二儿子封为秦王,镇守长安,三儿子封晋王,镇守太原,四子朱棣封为燕王,镇守北平。他以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捷了。殊不知,他刚死,儿孙之间为了争夺王位就爆发了战争。燕王从1380年就开始经营北平,经过20多年已经羽翼丰满。1403年燕王带兵打开应天,夺得了王位,改元永乐。他借机消掉了其他几个塞王的实力,改北平为北京,并决定迁都北京。

朱棣建设北京的工程是从1406年(永乐四年)开始的,到1420年(永乐18年)完成,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称为京师。迁都以后,他几次亲征蒙古残余势力,1424年,在亲征返回的途中染病,死于榆木川(今多伦)。明朝在取得全国政权以后,在何处建都问题上本来就存在争议,有一种观点就是要在北京建都。朱棣迁都一事,在政治和军事等诸方面都是正确的。

经过十数年大规模的对元大都的改建和新建,使北京成为古代最辉煌的皇都代表。那些建筑,就是现在仍是世界上最壮丽的古代建筑犬之一。明朝的北京,与元大都一样,也分为大城、皇城和宫城。东西城墙在元大都城墙基础上加固而成,北城墙是新建的。当年徐达攻下北京以后,看到人口离散,空旷异常,不利于防守。于是他把原大都北城墙南移5里,仍开两个门,即德胜门和安定门,并将东墙的崇仁门改为东直门,西墙的和义门改为西直门。1419年(永乐17年)为建衙署,又将南墙向南推了2里,改丽正门为正阳门,改文明门为崇文门,顺承门为宣武门。把西墙的平则门改为阜成门,东墙的齐化门改为朝阳门。明英宗即位以后,又修建了九门城楼,各门外立牌楼,四角建角楼。自此北京形成周长20公里,共九个城门的内城格局。

到了明朝中叶,北京人口大量增加,城外居民日益稠密,多达几十万户,这时蒙古骑兵还经常光顾,有人建议修筑外城,把城外居民永成墙包起来。但一直到1564年才正式动工修建。原计划四面都修,把内城统一包起来,但因为经费不足,只修了南面。这样北京城就形成我们看到的这样一个大大的凸字。外城28里,南墙再开左安门、永定门、右安门,东墙南开广渠门和东便门;西墙南开广安门和西便门。这样明朝北京城内外城共有16个城门。明朝的京城有是继承元代的城墙了,而元代的城墙多为夯土城墙,到明代时多半都换乘砖墙。

按左太庙,右社稷在城内设坛,在城外,南天北地,东日西月设坛,祭天祭地祭日月,这都是皇权的象征。

明朝对北京的建设中,重中之重的是对紫禁城,也就是故宫的建设。从建设和建筑方面讲来,内容会很多,再加上很具体的位置和名胜,朋友们自己去看看就行了,这里不再赘述了。

明朝对北京的建设格局基本延续到现在,清朝没什么大的城建,民国时期没有发生大的变化。


思考题:

1.金、元、明、清各代都在都城的城内的右侧设太庙,左侧设社稷坛,城外北设地坛,南设天坛,东社日坛,西设月坛,这是为什么?

2.你觉得当代有迁都的可能么?

带你去转山发表于2014-01-27 18:30  
分享到 
赞过
(1456次阅读/11个评论/3人赞过)
    塞外客
    好!
    snow
    看您的文章,被同事夸了一下,说你还学习历史呢,呵呵。

      呵呵呵  给他们讲一讲  当导游

      这可不行,我知道的太少了,要努力学习。
    老顽童
    补充几点儿:
    1、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夫妇的石棺,在首博二层专厅。
    2、金中都遗迹就剩几个土堆儿,还有一处水关遗址(被辟为博物馆)、当时的鱼藻池旧地(太液池),现在金中都中轴线上建了一处纪念阙和一处纪念柱,就在菜户桥沿西二环北上到天宁寺一线,沿线被辟为公园和慢行道,明年春天,桃花盛开时,俺去看桃花,和人面调皮
    3、明朝徐达解放军占领元大都,立即把北侧防线收缩5里,到当时城内的内渠(即元朝漕运用的坝河的城内段),在其南岸筑墙,后为明京城正式城墙沿用,即今北二环及护城河一线。
    4、元朝的城墙绝大部分为夯土城墙,夏季雨季时要为其披上苇席,俗称“蓑衣墙”,想想蛮好玩,后来怕起义军或“暴民”烧就不敢披了。
    5、更有意思的是,北京南边的两个车站:西站和南站,在曾经的金中都的西北角和东南角;剩下两个站:北站和北京站,在明北京城内城的西北角和东南角,这也太寸了。
      这个第二我还真不太清楚,谢谢。
      按您的提示,已作了补充。谢谢。
    带你去转山
    介绍北京的文字,共有四篇,还有《西山宅院》和《北京的人》。这些哪怕对很少的人有参考价值,我也欣慰了。
      好文,学习了
      都是老套的东西  呵呵
    带你去转山

    自坐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