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边墙五堡(bǔ )”

中午,我们赶到了宏赐堡,在村外铁路桥边一个小餐馆吃饭时,看我们背着重装包,本地的一个年轻人凑上来和我们聊天,他说这地方很少有游客来。几年前,北京长城学会的人来过,“跟你们一样,背着大包,带着干粮”!后来,又聊了一会儿天,他又告诉我们虽然这里中国人来得很少,但却时不时有老外来沿着边墙走。

其实,宏赐堡这个地方挺让我们失望的,因为这个堡城的城墙基本已经拆完了,只有堡城南边和铁道桥附近很少部分还留有残破坍塌的土墙。我们早晨看过的得胜堡比这里要好很多,得胜堡西门很完整,外边瓮城和四面的城墙虽然已经没有的城砖,但土夯的墙体还在。但后来我查资料发现,得胜堡并不属于边墙五堡里面的一堡。

1明长城-大同镇-边墙五堡
大同明长城主要建于明嘉靖年间,由宣大总督翁万达创修。大同镇长城东起天镇县东北镇口台,西至丫角山(今内蒙古清水河子上村东山),全长335公里。据《三云筹俎考-大同总镇图说》统计,大同镇先后修大边、二边516.3里;内五堡、外五堡、塞外五堡、云冈六堡等主要城堡72座(城20,堡52);边墩776个;火路墩833个。现在通常说的“边墙五堡”是指“内五堡”,即镇边、镇川、宏赐、镇鲁、镇河五堡,均在大同城北。
得胜堡到宏赐堡沿途的一个烟墩
现在正是当地人收土豆的季节
渡过饮马河
在宏赐堡拍摄,这家的房子完全是拆了堡城上的城砖砌成

此次去边墙五堡,其实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两天前,尘沙告诉我,他向媳妇请了两天假,想去边墙五堡,问我去不去,当时我还没听说过边墙五堡,又刚从云南回来,很多事情要处理,就不太想去。后来他说是老顽童推荐的,你先看看资料再决定,我就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边墙五堡其实是大同明长城的一段。我对长城很感兴趣,之前去过八达岭、慕田峪、箭扣、莲花池、暴雨顶、独石口等多段长城,这次看网上边墙五堡的照片,和我之前见到的砖砌、石垒和干插边的长城都不同,这里的长城是黄土夯成的,就想去看看。既然是尘沙提议去的,我也不清楚他的大概行程安排,就把身份证信息发给了他,让他一起订票。两个小时后,他打电话给我,说他在北京北站买票呢,去大同的车票只剩下站票了,车站买票需要我的身份证,还问我能不能网上买票,他把身份证信息发给我。我有点纳闷,这哥们儿不用网银?但还是很快把票都买了。后来,在火车上他告诉我为什么他没能买票时,我才知道,原来这哥们儿怕老婆嘘。我的名字里有个字女子边,被尘沙老婆当成了女的,开始尘沙把我的身份证信息发给她老婆让给帮忙订票,她老婆看后大怒,你出去玩,还找了个女的!还就两个人!不给订!呲牙
平坦地带的火路墩
已经残破的火路墩
西寺儿梁山(古称方山)上一段完整的边墙
山上的火路墩

说到边墙五堡,不得不提一下什么是堡,这就不得不提到明代长城的防区和建制。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200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

为了有效地对长城全线进行防务管理和修筑,明朝将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的长城全线划分为九个防守区,委派总兵官统辖,亦称镇守,故,九个防区亦称“九边”或“九镇”: 他们从东到西分别是辽东镇、蓟镇、宣府镇、大同镇、山西镇、延绥镇、宁夏镇、固原镇、甘肃镇。以上九镇所辖长城总长城已超过万里,故称“万里长城”。我们熟知的八达岭和慕田峪等北京段长城,属于蓟镇管辖,蓟镇长城也是现存遗迹中保存最完整的一段。 明朝边防的九镇,相当于现在的军区,镇下设路,相当于军分区,路下设堡,堡也有大小之分,通常一个大堡子分管数个小堡子,堡子再分边防守,统领处于军事基层的火路墩,从而形成了逐级的军事单位。所以,到现在,沿长城边上的村子很多都叫这个堡那个堡的,其实之前都是明代驻军的堡城。北京延庆暴雨顶段长城下的刘斌堡就属于此类堡城。

长城防御体系看上去是固若金汤:高大宽厚的城墙耸立于高山、峡谷和各要冲之处,上面墩台林立,旌旗招展,城内城堡密布……但却犯了兵家大忌:消极防御,分散兵力。以大同镇为例,纵使宣大山西有数十万的兵力,但其分散于数百公里的边防线上,而敌人集中优势兵力从某一处突破使得长城防线形同虚设,为此,明朝政府也采取了补救措施:将主要兵力屯聚于各个城堡之中,长城上仅仅驻守一些哨瞭的兵丁,并且实行春、秋两防制度,从内地调集大量兵力驻扎于各主要隘口,同时遣派尖哨、夜不收等人深入虏境打探敌人动向。一旦敌人攻墙或侦知敌人动向,长城守军先行抵抗,固守待援,处于关内的火路墩立即将信号传递至负责把守该段城墙的堡子。若敌人入侵规模较大,堡子的守备再通过火路墩将情报传递至上级机关,即所属路的参将那里和附近城堡,依此类推最后传至镇城。

说到这里,还有说一下什么是火路墩,其实我一说你就明白,火路墩其实就是烽火台的一种别称偷笑,但它有不完全等同于你印象里的烽火台。明长城由城墙、关、城堡,墙台和墩台等组成完整的军事防御工程体系。 烽火台的设置有四种:一是紧靠长城两侧,称“沿边墩台”;二是向长城以外延伸的,称“腹外接火墩”;二是向内地州府城伸展联系的,称;“腹里接火墩台”;四是沿交通线排列的,称:“加道墩台”。估计对大部分人来讲,所了解的是八达岭长城上那些就修在城墙上的敌台。我也是这一次去边墙五堡,才看到了各种形式或者叫烟墩的火路墩。

上边的相关长城的知识说得有点多,现在我们回过头来再说我们的行程。我们是9月27日晚上的1133次列车(无座)去,29号晚上的1112次返程,是两天的重装探路。28号凌晨5点多到达大同火车站,打车到得胜堡时已经是早晨7点,从那里逛完了得胜堡,开始一路沿饮马河前行,到宏赐堡时已经是中午12点多,吃完午饭稍事休息再次渡过饮马河去往宏赐堡对岸的十一窑子村,这个时候要开始上山了,这里的山坡度比较缓,山也都是黄土堆成的。说是山,其实我觉得更像是大一点的丘陵。
从十一窑子应该从这个豁口进到后面的长城,我们走错了路,多绕了几百米
沿边墙走在西寺梁山上
这一路段居然看到了石砌的边墙,在沿途几十里的行走中,只看到此一处
西寺儿梁山上一处残破的烟墩

事实上,过了十一窑子,才真正进入到了边墙五堡的精华段。相关资料上说:“如今由镇边堡西经三墩、镇川口,西跨西寺梁山,抵宏赐堡这段内五堡长城,为黄土夯筑,墙体十分坚固,保存较好,城墙高5米以上,是大同市境内明长城较为突出地段,又与永固陵、万年堂邻近,是边塞风情旅游的最佳地段。”按资料描述,那我们这一次就是反穿,我们是从宏赐堡,过饮马河,翻越西寺梁山,抵镇川口,经三墩村到镇边堡,然后从镇边堡打车去阳高,从阳高站火车返京。至于边墙五堡中的镇鲁堡和镇河堡,我们没能去,但估计离大同市区更近,又是处于人烟稠密的平坦区域,应该都被拆的差不多了!

西寺儿梁山上的长城远离人烟,虽已历经六百年风吹雨打,保存的还算比较完整。此段长城像一条巨龙飞腾在塞上古城崇山峻岭之间,配以内堡外墩,烽堆相望,边塞风光尽收眼底,蔚为大观。我和尘沙决定不急着赶路,慢慢走着拍摄美景,天黑到哪里就在哪里扎营。
沿着长城行走,云就在脚下
山上草甸秋色
残破的烟墩
紧靠长城两侧的沿边墩台
气势宏伟的烟墩

在山上沿着边墙行走,发现每到平缓的地段边上的烟墩和边墙上的敌台就会明显增加。而且,在平缓地段,脱离边墙的沿边墩台非常多,他们大多在边墙的外侧,距边墙三五十米,我有点纳闷为什么这样设计,后来,第二天在山下的镇川口一带发现了更多这样的烟墩。

边墙内侧的远处有两个巨大的土丘,尘沙看了一下手机地图,说那应该是永固陵,是北魏冯太后的墓。我想去看看,尘沙却只想拍摄沿边的烽火台。目测距离应该有很远,我也就没过去,但是心底里还想过去看一看的。

2夜探方山永固陵
从早晨一直走到下午四点多,我们没有看到一个游客。快到永固陵时,看到远处有两个像是背包客的身影,后来证明人家是上山采药的药农。夕阳西下的时候,我看到了前方一处烟墩下有银白色的反光物,再走近些了发现是一个小轿车,前方已经有可以开车上山的路了。在边墙上停下来休息时,有几个本地人或肩挑、或背着装满东西的编织袋向我们这边走来,等他们过来聊了几句才知道,他们是上山采药的,编织袋里面装得都是刚采的药材,前边烟墩下的汽车也是他们的。等我们走到他们停车的地方时,太阳已经快要落山了。

那个烟墩下边不知被什么人开辟出一块很平整的土地,再往南走一点,我发现了红砖铺就的陵道。我对尘沙说我想去永固陵看看,尘沙说他想拍有烽火台背景的夕阳,往那边走就拍不到了,让我先过去。我就一个人沿着陵道向前走去。然后走啊走啊走到天黑了离永固陵还很远糗大了
几个当地的“药农”
这个天色的时候,我开始从此处烟墩前往永固陵
永固陵陵道
长镜头拍摄,远处看上去小一些的是永固陵,实际上要比近处这个高近10米
夕阳西下2

永固陵的陵道有多长?等我从大同回来后在网上查数据,去过的驴友有说4公里的,有说5公里的,还有说8公里的!看来我的目测距离真的很不靠谱,我当时天真的以为顶多两公里!天已经黑了,我陵道才走了一半,怎么办?真不甘心半途而废,干脆把重装包甩在半路上,一个人轻装开始提速前进。等摸黑到了和永固陵相邻万年堂时,发现永固陵还在前面很远,有多远,这个有据可查,是1公里。尼玛,都到这里了,硬起头皮往前走吧!那个时候,头皮真是硬了,四下黑漆漆的,至少方圆几公里里没有一个人影,我要说不害怕,那是骗人。

为什么害怕还非要去呢,除了我喜欢冒险的性格因素外,还跟着个陵墓所承载的一段历史有关。在南北朝时期,大同叫平城,从天兴2年(399年)拓拔珪定都平城到太和18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近100年间,平城一直是北魏王朝的统治中心,而永固陵则是平城附近唯一留下的一座北魏帝后陵寝。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该时期上承东晋、五胡十六国,下接隋朝,南北两势虽然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所以称为南北朝。南朝的宋齐梁陈轮流坐庄,几个王朝都很短命,最长的一个朝代宋也才统治了60年。而北朝从公元386年道武帝拓跋珪重建代国至534年分裂为止,北魏历经20帝,共148年。应该说北魏是南北朝时期最牛B的一个政权。而永固陵里安葬的冯太后,是那个时期最强势的一个女人。我对1500年前,那位强悍而又睿智的女政治家充满了敬意。

南北朝时代,国家分裂分治,帝陵的规模一般比较小,永固陵却是一个例外。它建于北魏王朝的极盛时期,而且是按照“万世所仰”的标准来设计和建设的。所以陵园的范围极大,而且建筑恢宏,形制特殊。陵墓建在方山的山顶,有两座高大的墓冢,一座属于冯太后,一座是孝文帝为自己营建的虚宫万年堂,寓意是要永远陪伴在抚养他成人的冯太后身旁。
永固陵前石碑
石碑背面
永固陵边上的简介
我从永固陵返回去找万年堂
万年堂前边的简介

冯太后属北燕皇族,她的祖父冯弘是十六国时期北燕的国君。北魏太武帝灭掉了北燕,冯太后的父亲冯朗投降到了北魏,被加封为西城郡公,领秦(治今甘肃天水)、雍(今陕西西安)二州刺史。冯太后出生之时,距祖上建立的北燕灭亡已有六七年的光景。此时,魏太武帝拓跋焘也已完成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并与南朝形成了对峙之势。后来,冯朗因受一桩大案株连被太武帝下令诛杀了。按照惯例,冯氏因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没入宫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11岁时,冯被选为魏文成帝的贵人。14岁时被立为皇后。465年魏献文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成为皇太后那一年,冯才23岁!当时这个23岁的女人已是阅尽世事,经历过多次宫廷波澜。献文帝即位时,年龄太小,朝中也很混乱。冯太后临朝辅政,定策诛杀丞相乙浑,而后归政献文帝。476年献文帝病死,冯太后再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

迁都洛阳的魏孝文帝拓跋宏即位时仅5岁, 皇兴五年(471年)八月丙午日,受父禅即帝位,改年号为延兴。由于当时北魏的子贵母死制度,拓跋宏在被立为太子时,生母即被赐死,其是由祖母冯太后抚养成人。其即位后其实一直由冯太后临朝听政,直到冯太后490年去世,他才掌握了实权。

冯太后是个有争议的人物。有资料说她是个“猜忍多权数”(《资治通鉴》宋苍梧王元徽四年),权力欲极强的女人。有资料说她年轻寡居,“内行不正”(《魏书·皇后列传》)。但我认为,不管怎样,她都是才能仅次于武则天的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现在留世的宝贵文化遗产大同云冈石窟和洛阳的龙门石窟都可能是受其影响所开凿,因为开凿这两个石窟的一个是她的老公魏文成帝拓跋濬,一个是她的孙子魏孝文帝拓跋宏。冯太后一生笃信佛教,她临朝听政期间,云岗石窟也一直在持续开凿。她死后的墓地也是和佛寺结合,附近建有思远佛寺(已毁)。

其实,黑灯瞎火的,我一个人在永固陵那里逗留没几分钟,拍了几张照片,本还想围着陵墓转一圈,后来实在有点头皮发麻,就返回了。回来路上还顺便到万年堂看了一下,拍了几张照片。其实这时候,尘沙同学已经给我打了两三个电话了。打第一个电话时,天刚擦黑,我还在来永固陵半路上时,这小子在边墙上拍完夕阳也要赶过来,而且已经沿着陵道走了一段儿路,我告诉他不要过来了,这个陵墓不是一般的远!让他赶快在边墙附近找地方扎营,我从永固陵返回去后再去找他。等我准备返回时,接到他电话,问开始回去没。过了二十分钟,又接到电话,问到哪里了。等走到一半时,又接到电话,让我找点柴火回去,扎营的地方找不到柴火,而我们也没有带气罐!十几分钟后,又接到电话,问走到我放包的地方没有。后来又接到电话,说不用找柴火了,找不到就吃点冷烧饼得了。我本来也没找,这天黑的路都辨别不清,哪里找柴禾去!

天漆黑漆黑的,路完全看不见,有一阵子,我都怀疑那陵道变成了一个大圆环,我是在里面兜圈子,还琢磨自己是不是哪里得罪了神灵。。。头灯还在我的重装包里,我是在使用手机上的手电筒照着脚下的路匆匆前行快哭了。最后一次打电话时,我已经看到他远处给我指路的晃动的光亮。尼玛,我手机是漫游啊,这小子浪费我不少电话费。风很大,尘沙把营地选在了一处避风的地方,帐篷还是被吹的哗哗响。也不能生火,随便是了点东西,就钻进睡袋休息了。


3镇川口-三墩村-镇边堡
早晨起来,本来想拍日出,但我们所处的位置是一片洼地,位置不太好。往高处走了走,看到没太好的光线就返回了。要准备做早餐了,可是哪里去找柴火呢!四下里都是草地,稍远一些的草地上种有大大小小的松树。我想去看看松树下边又没有可以生火的干枝,走没多远,就被尘沙叫了回来,原来他在另一边发现了一株死去的枯树。那棵树也不知道死去了几年,上面的树枝早已经没有了一点水分,已风干成了最好的柴禾。把火烧起来,找三块石头架上锅,那火比气罐的火旺多了。想到中午可能也吃不上热饭了,早晨就就煮了点吃的。多吃点,好有力气赶路。今天晚上,要赶到阳高乘火车回京。

早晨八点,从扎营地出发,开始继续沿着边墙前行。山上的边墙因为有天险可据,修筑的并不高大,但保存的相对较好。我们往前走了不到半小时,就看到了山下的村庄,然后就开始下山了。紧挨着山下的边墙就被豁开了一个几十米宽的大口子,变成了贯通南北的大路。山下的边墙因为没有了天险,就修筑的很高大,我觉得至少有5米高。
我们垒的灶还不错吧,呵呵
要下山了
山下被豁口的一段边墙的断面
走不多远,又有一处豁口

下了西寺儿梁山,沿边墙走不多远,就到了镇川口村。当时我们还有点纳闷,地图上标注的镇川堡好像没那么近。事后证明,镇川口和镇川堡是两个村子,镇川口紧邻着边墙,而镇川堡在边墙向南2.5公里的地方,我们这次并没有看到。但资料表明,那个地方也和宏赐堡一样,被拆的差不多了。据《三云筹俎考》载,镇川堡为嘉靖十八年(1539)创筑,万历十年(1582)砖包。堡城周“二里五分,高四丈一尺”。明时在此设守备,分守长城“二十里,边墩二十八座,火路墩三座”。当时由于此堡所辖长城沿线地势平衍,无山河之险可凭借,故易受侵扰。嘉靖、隆庆年间,蒙古兵曾由此两次大举毁墙深入。如今关城西墙无存,堡城及关城门均毁损无存。堡内建筑毁损无存。资料上说“据村民讲,堡中包砖包石均被阎锡山驻大同部队张三毛拆去,当做路沿石使用。堡中部分建筑毁于文革时期,部分建筑毁于解放前。”之前我一直以为,边墙附近的堡城大多毁于解放后文革时期,从这个资料看,我的判断不完全准确,虽然居民也拆城砖修房子了,但解放前阎锡山军队的破坏也相当严重。

到镇川口时,我们不能沿边墙继续走,而必须要进村了;因为我们没水了。知道沿途有很多村庄可以补水,我们就没带多少水,本来计划是去村子里的小买部去买水,结果在得胜堡就发现我们的想法很不现实。这里的小卖部有可乐雪碧橙汁之类的饮料,但就是没有矿泉水。原因很简单,因为没市场。在这一带的农村,家家都可以吃上无污染的自来水或井水,是没人买矿泉水的。镇川口村子很小,我们进村看了一下,在街里没看到人,然后,又折回村西。在村子西头,我们看到有两个老人在打谷场上忙碌。尘沙过去和老人说明情况,那个大妈带我们到她家里去打水,还给我们拿出了月饼和水果,还问我们要不要吃饭。我们补充了水,尘沙还跟大妈唠了一会儿磕,我们才离开大妈家。

镇川口附近保存完好的边墙
正在打谷场忙碌的老人,大爷在给我们指路
大妈家院子里种了很多松树苗,说是要卖到内蒙那边防风治沙的
大妈家的小猫

镇川口一带因为是平原地区,人口和村庄都很密集。当地百姓要到穿过边墙去另一侧耕种或者走亲戚什么的,我们沿边墙行走,就可以看到不时会出现一个个豁口。我们离开镇川口,很快就到了三墩村。在这一带边墙上行走,你会看到农耕和游牧,草原和农田明显的区分。边墙南侧,是山西的大片的农田;边墙北侧,则是大片的草原。虽然也有山西一侧的农民跑到内蒙那一侧去开荒种田,但即便上草原和农耕的分界线还是泾渭分明的。

在镇川口经三墩村到云墩村一带,长约十公里全是平原,这里的边墙北侧沿边墙修建有很多沿边墩台,离边墙的平行距离约30米左右。这些沿边墩台应该都是烟墩,我没有查到修建这些墩台的原因以及详细记录,但我从此处地势和周边环境推测,在明代,那些墩台上应该随时堆满着可供燃放的材料。即使蒙古大军突袭杀到,守在边墙上的明军可以从容不迫的在边墙上用火箭把各个烟墩引燃。这样,既不影响将士在边墙上的防守,也可以迅速发出警报。
行走在边墙下
因山西一侧的农耕不断挖边墙的墙角,很多地段开始坍塌
边墙山西一侧

边墙外侧,沿边墙平行走向的墩台

到中午时分,我们已经过了元墩村一段距离,在一处沿边墩台下开始吃饭,也借机休息了一下。吃完路餐,我在边上溜达时发现前边一处沿边墩台边上有一块石碑,尘沙说那肯定是内蒙古和山西的界碑,穿过一片高粱地过去查看,果然是一块界碑。现在我才搞明白为什么山西农民会越过边墙过来耕种,原来边墙外侧,沿边墩台内侧这几十米的地带也是山西的地界。不过,这只是在这一带平原是这样,在西寺儿梁山上山势起伏的地段边墙外侧是没有这些沿边墩台的。

午饭后,再往前走没多远,就看到边墙内侧的远处山脚下有一座堡城,那应该就是镇边堡了。一般堡城到边墙是多远?这个要根据当地的地形而定。从我们走过的这几个堡来看,一般都在2公里左右,镇川堡最远,距边墙2.5公里(还有一个说法是3.2公里),以至于我们沿着边墙走根本没看到;得胜堡和宏赐堡都是和边墙隔(饮马河)河相望。距离约2公里,前面的镇川堡好像也差不多这个距离。到快到镇边堡时,尘沙还想沿着边墙往前走,我走得有点累了,就行抄近路斜着切过去。后来尘沙也下了边墙,跟着我斜切过来。

元墩村还是大同地界,但相邻的镇边堡已经是在阳高县境内了。走近了发现,镇边堡的北墙保存的相当完整,西北角的角楼还在,西墙也保存的相对完好,但走进堡子,发现东墙和南墙已经坍塌很严重。堡子里的乡亲告诉我们,南门是正门,但现在已经看不到了。我们看到东门和西门虽然已经残破不堪,但外边的包砖还在!在堡子里转了一圈,里面到处都可以看到城砖砌成的房子。
山西内蒙的19号界碑
临近镇边堡一处住满野鸽子的烟墩
镇边堡东门
堡内一户人家院内拆房拆出的城砖
镇边堡西门
堡子里一户人家,墙上还刷着标语
镇边堡北墙

还要赶到阳高去乘火车,可是找不到出租车。堡子里的人说这里有好几户都有拉活儿的面包车,我们也看到一家院子里有车,跑去一问,开车的人都去地里干活了。无奈,又走到村子北面的路口,希望在那里能拦到去阳高的车。问了几辆人家都不去阳高,后来终于拦到一辆小轿车,小伙子说他就是从阳高来的,来村里看看爷爷,一会儿就回去。我们在村口等了半个多小时,才搭小伙子的车去了阳高。太阳还老高,离晚上回京的火车还有几个小时,路上我们问小伙子县城里有什么好玩的地方,小伙子说没啥可玩的,推荐我们去找小姐!到了阳高,发现真没什么特色。中国的很多县城都长得差不多,也没啥休闲娱乐的地方,泡妞竟成了最普遍的娱乐项目,这是不是一直悲哀!
云林寺门口
飞檐上的走兽代表着寺庙的等级,你能看懂否?

紧邻寺庙西侧,可以看到阳高老城的古城墙

我们没去泡妞,来之前我们听说这地方又个云林寺,问了车站边上存包店的老板娘,原来离火车站不是很远,就去看了看。这个地方真不推荐去,没啥可看的,就一个大雄宝殿,里面有几个泥胎佛像。据说这个寺最有价值的是大殿墙上的壁画,可惜里面黑咕隆咚的我们也没看到什么。

云林寺据说建于明代,但是工作人员说也没有什么文字记载。现在此地兼做了阳高文物管理所的办公地点。在寺庙西侧看到一段土墙,工作人员说那是阳高老城的古城墙,现在也基本快拆没了。留下的这一段城墙,证明这里也曾经是个古城。

阳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此地西汉置高柳县,金改名白登县,清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改称现名。

(完)


山野清风发表于2013-10-09 18:04  
分享到 
赞过
(11134次阅读/93个评论/38人赞过)
    雷子
    飞檐上的兽5个,好像孔庙就是5个啊
      这个庙是4个,最前面是仙人骑凤,不能算一个。

      雍和宫各大殿上的小兽以法轮殿和万福阁为最,均为7个,小兽的数量是随着宫殿等级的抬升而逐渐增加的。

      在小仙人之后,坐姿排列着一队小动物,根据建筑规模和等级不同而数目有所不同,多为一、三、五、七、九等单数。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用到了十个,除了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外,大概也意味着只有皇帝才配享受到“十全十美”的待遇。在不同的建筑物上小动物的数目不等。 数目越多,表示级别越高。拿故宫来说,太和殿用了十个,天下无二;皇帝居住和处理日常政务的乾清宫,地位仅次于太和殿,用九个;坤宁宫原是皇后的寝宫,用七个;妃嫔居住的东西六宫,用五个;某些配殿,用三个甚至一个。
      我数了一下孔府的那个,是7个 应该
    带你去转山
    又看一遍,很有感觉
    苹果王
    两年前阳高附近的长城我走过呲牙
      就是边墙五堡吗
    老天马行空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马兰花
    很文化的赶脚^_^
      呲牙俺是假装有文化
    尘沙

    您老总算是写完了!

      拖了两三天,终于是完成了。写多了感觉比爬山还累憨笑
    精灵公子
    看来做了不少功课。还想问一下,这里不是走西口那边吧!
      当时的西口也包括我们去的得胜堡和阳高,可以说算一部分。
    小滕
    我居然给看完了。写得真好 懂了好多
      你好有耐心啊憨笑
    山茶

    真不错,下次慢慢看。

      抱拳写完感觉好累啊
    流泪的手心
    写的很好,知道了不少历史呀.期待你的下篇大作呀 哈哈哈
      抱拳下一篇?还不知道去哪里呢偷笑
    爱美爱自然
    写得真好。能增添不少历史知识。
      太长了,现在大家都爱看图,像你能看完文字的估计不多。呵呵
    O不说也罢O
    精神可佳
    小白
    先赞一个玫瑰
    鼹鼠
    太能写了,字太多,懒得看了,顶顶就好
      估计很多人跟你一个想法憨笑
      俺可是全读了。太懒啦。
    小灰
    强
      看你们十一去西北的照片了,不错
      你这个也不错看得我很有冲动要去
    黑冰
    强
    黑冰
    强
    黑冰
    强
    带你去转山

    游记精品啊。从这篇看,清风的游记风格要发生变化了。

     

    我在搞一个历代经营北部边疆的文章,和尘沙你俩的游记配合与呼应,对大家可能更有帮助。争取一两天拿出来。

      清风的游记这次下功夫了,查证更为细致。

      这里不缺写手啊!等着了。

       

      长城在北京段与大同段风格各异,大同段原来也有包砖,估计是因为平原地区人为破坏更为严重,城砖被拆后就只剩夯土了。也就更显沧桑。

       

      有时间应该规划一下,沿长城多走走多体会一下。大家一起走,更有感觉!

       

      有历史底蕴的地方,可写的东西也多,我尽量精简了,第二部分写完又砍了很多字
      一两天太久,敕令:和清风搬一块去,今晚打夜战,明天验货!大兵
    流泪的手心

    不佩服都不行呀,哈哈

      谢谢美女鼓励呲牙

      哈哈哈,算不上美女

< 1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