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圣泉寺的话题

世上圣泉寺有多处,最远的在印尼的巴厘岛,这里的圣泉寺是北京延庆圣泉山里的观音禅寺。

 

殿堂不大,山门很小,一个二进的院落,第一进仅丈余就踏入韦陀殿。前后两棵老槐树,将整个院落遮于槐荫之下。

 

 

一侧的厢房里堆放着不少的残破瓦当、砖雕和石雕兽刻件,应该是重整寺院遗址时清理出来的历史遗存。

小寺有明、清两块功德石碑遗存:唐代由朗公和尚创建,辽、金、元时期,圣泉山一带社会动乱,人口迁徏不定,寺的传说多被历史湮没。明正统年,京师名僧碧天大和尚云游至此,悟此地藏风聚气,远离尘世,是难得的掩关静修之所。遂发愿重修圣泉山观音寺。经多年募化,明成化年间,由其弟子定澄禅师主持,得以重修。

至清代嘉庆年间,观音寺年久失修,殿宇颓败。经住持僧劝募,山前口头村乡绅大户共同发起集资,庙宇又得以全面修复。

建国后,寺僧四散,至1958年最后一名寺僧圆寂,僧房遂空。

2003年,风云际会,圣泉山观音寺修复工程再次启动,到完工,3年。不过启动的不仅仅是寺院,而是旅游。正殿前西侧及韦驮殿东南角,如今尚有两株直径达1.5米以上的古槐残存的根桩,据说应是唐代始建遗存。

 

寺院上坡一侧30米,有灵骨塔,葬的是圣泉寺清末三代主持,平添几分古刹遗韵。

 

两间寮房,一畦菜地,寺院里可见两个年轻的僧人身影。在圣泉山还能有点古刹身影的,也就仅仅这几张PP物化所能涉及的而已。

圣泉寺的再度复苏,还得从山下的口头村说起。倒退10年,那时候的圣泉山被村里人叫“北坡”,清晨,凡背山而行的,那是去上班的,让人羡慕。只有砍柴的才往北坡爬。村里有个赫首君,今年五十,当过村里的会计和支书,1988年他离开务农的村子进了乡镇企业当了厂长。2000年,旅游成了京郊新的经济增长点,神堂峪、云蒙仙境、红螺寺,怀柔的一批山山水水脱颖而出,赫首君想起了自己家的北坡和上面的庙。2006年4月,赫首君出任圣泉山旅游景区总经理,当时是山下五间房,山上一条路,山顶一座庙。

 

如今上山的路颇有新意。

海拔落差288米,平均坡度25度,一条步道藤廊顺山壑傍山漫坡而上,让你在荫萌之中攀上前山第一道峰顶,所以圣泉山的山可以度步而行。

 

步道藤廊两边启建八百罗汉雕像,以供善信檀越,有缘人随心随力。

 

一侧的山泉淙淙不息,高低不一的水阻设计,形成不同的水流冲击声响,如同镶入不同的音符,使水流唱响变得更为跳跃欢快,一路相随。不时有名人的“警世哲言”或“佛道禅语”石刻点缀沿途。

 

 

忽悠的钢索桥,可上另一路台阶山道至钟鼓楼前。

 

曾经的农耕家什,如今成了妆点景观的新元素。

 

 

前山峰顶,钟鼓楼。

 

关于圣泉山的传说壁画,扯到了樊梨花、韦陀、观音菩萨,樊梨花是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相传樊梨花感谢观音菩萨在此救命而建观音禅寺自然是戏说,不过圣泉山却实实在在地成了观音菩萨的道场。如同五台的文殊、九华的地藏、峨眉的普贤、普陀的观音。

 

 

365个不同字体福字的平安钟。

 

回眸来路,从这里起,进山的路几乎无爬升,直至观音禅寺后才开始新的爬升。

 

圣泉山有一奇,26元的门票含一顿素餐招贴到处可见,这账是赫首君算的。当年圣泉山开山旅游,附近的红螺寺门票30元,年票260元,赫首君当年明白自个这地买门票的心理价位也就值5元,可刚开业的景区不能太掉价,一咬牙,20元。可你知道年票买多少钱?10元。圣泉山距离怀柔城区只有6公里,开山建景区之前常年有二、三百的怀柔登山爱好者在此登山,占山圈地不合适,况且这也是圣泉山的开山人气,赫首君需要这批托来撑涨,来宣传。整个怀柔城区居民约十来万人,当年,有5000余城区居民办了年卡。大前年,年卡销售量达3万余人。剩下的就是让那些京城远道而来的游客买票如何心里平衡的问题了。

20元一次;10元一年,貌似有点脑残的门票选择,一顿柳沟豆腐宴让赫首君茅塞顿开,当年的柳沟豆腐宴16道菜的标准,15元一位,让北京市民吃火了一个民俗村。赫首君带着自己的村民去柳沟吃了一遭,回来把“民俗户置办家具、餐具的启动资金全部由景区掏。每有一名游客来吃饭,景区付给民俗户15元钱”的政策一抛。2006年12月22日,圣泉山景区打出“游圣泉寺,免费吃农家饭”的口号。游客凭景区门票,山上、山下、村里、村外,只要是口头村指定的农户家里吃饭。5人以上游客可成一桌,按照标准的16道菜上菜,5人以下游客可在16道菜中任意点菜,吃饱为止。村里的民俗户则凭借游客的门票到景区兑现每人15元的餐费,一天一结账,绝不拖欠。按照当时的成本核算,每位游客就餐,民俗户的利润约5元。去年,景区的散客达30余万人,民俗户已有50户,每户平均纯收入约3万。如今财富的积累和分配有多种社会制度模式,老赫的模式是将市场与农户搭接,直接藏富于民。参与市场的农户数让游人感觉到是供略大于求,少了垄断,只有这样才有满足需求的竞争,且分布景区内外,随处可见,15元的统一价格,把竞争置于了内在的质量和服务上了,这种实惠游客的餐饮格局在国内景区是很少见的。最惨的一次,高铁上海虹桥站内,大娘水饺,25元一份,18个普通饺子,合1.4元一个。

 

山顶圣泉寺旁的素食斋;不够还可以再要,缺陷是少一口汤(不知其它处是否这样),暖瓶里的茶水随意倒。

 

圣泉山属于“到此一游” 的地,景色平平,如果没有友朋合欢,难启重游的念想。不过不必担心,人文造势颇有建树,先是在圣泉寺旁引来香港居士的善款建有一座“中华民族万姓祖先纪念堂”,这是台湾净空老和尚提倡建立的“百姓宗祠”,多处建有,圣泉山的这一处不大,一趟平房。

 

圣泉山最成功的“招商引资”是引佛建庙,山脚下正在营造新的圣泉寺,3D设计图描绘的宏愿让人吃惊。如今这里是国家2A级景区 也是国家正式批准的佛教文化活动场所。

 

新寺还在土建,咏经礼佛就着两个简易院落和互联网上香火已燃,大概景区只是提供了土地,其它的是佛事佛办,让人看到敬虔,大量的佛教书籍供你随缘拿取,其中竟然有本《虚云和尚年谱》,十年前游石家庄虚云禅寺知晓的一个在世120年的传奇和尚。游国内寺庙大体两类感觉,一类作为景点点缀,与世俗同(铜)锈,高额门票借游聚财,多旅游背景参合,迎合游人借佛求安,多多益善,与此不远的红螺寺,应该属于这一类,很多老寺院与此同类,文革禁香十年,之后庙产返还,再找回一个贬回乡下务农的老衲重新开张,游红螺寺不进寺只爬山,是多数游客的玩法。还有一类以传播宗教信仰为任,靠募捐的善款而起,我把它看为真正的佛门净地,许多新起的或残败后靠僧人中兴的。能看出新圣泉寺属于这类,即便不是信徒你也能感受到佛教文化的熏染。

 

 

门敞着,两个僧人在张罗着,引人入堂,门口的横幅是:北京《圣泉国学》传统文化讲堂,与民众、与社会互动的佛教课堂。以信仰聚合,可以想象,五年!十年!圣泉山真能成为一个新兴的佛教圣地。

 

观音寺东30米有聚仙楼,传说观音寺周围的无形众生,每月初一、十五都会到寺里来参佛,白天怕打扰务农和拜佛的凡人,专等入夜而来,久而久之得道成仙,并愿留在寺院看家护院,观音菩萨赐这聚仙楼为各路神仙修行之地。

 

观音寺东50米有山神庙,传说建寺的同时就建了此庙,并且香烛供果,寺院有的必分一份与山神,因为寺院门外的土地林果收成、山林物种的分配、飞禽走兽的秩序以至贼盗火情等事项得靠山神爷出面维持,寺院以礼相待,得圣泉山安宁。

这两处均为虚空而构建,前者诠释了佛仙第次因缘,后者类似国粹,如今有点光大。   

 

山坳深处,灵骨塔一偶,褪色的五彩经幡,蛛网,网粘的蚊子、草芥,织网者,后来才发现蜘蛛亦枯,这世界真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山雨过后,全无。

惠然而来发表于2013-08-29 12:37  
分享到 
赞过
(976次阅读/9个评论/8人赞过)
    爽快
    不错欣赏

      大师,又不见你踪影了,又出去啦?我明天去白石山。

    一直走
    收藏。
    荷塘清莲
    惠然的文章写得越来越好了。强
    老顽童

    呵呵,寺观、文化,唯面具、道具尔调皮

      忽发奇想,给每座小庙换个说法,里面坐堂的,权当是“心理咨询师”,具备6级英语水平,兼赚外汇调皮
    大树-49
    前几年去过  看来今年有发展  图文并茂 学习了
    wuxian9999
    欣赏老师精彩游记!每次都是图文并茂,很精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