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草原吗,追寻梦的气息
8月10我参加转山活动张家口--赤城休闲游,早7点在德胜门55路公交车站集合,为了不迟到,我3:30出发乘火车到北京,与队员会合上车出发,转山大哥首先介绍此行的路线和玩法,“ 包车在坝上草原上逛,看着哪里景色好就停下来玩会儿,撒完欢儿再走,走哪里黑了路边扎营,就是这个玩法。”面包车载着我们20人向目的地出发,约11点多钟到了第一站---大境门,大境门段长城,始建于明成化21年(1485年),是在北魏长城的基础上修建的。长城修筑于东、西太平山的山脊上,是扼守西北进入中原的一道重要的屏障。清顺治年间(公元1644年),北方边塞相对平静,为了发展同西北各民族的贸易往来,修建了大境门。大境门与山海关、嘉峪关、居庸关一起并称万里长城四大雄关。而这四大雄关之中,惟有大境门以门为名,独树一帜,故被称为万里长城第一门。“境门”意思是指边境之门。从明朝隆庆5年起,张家口大境门外元宝山一带,逐渐形成了在历史上被称为“贡市”和“茶马互市”的边贸市场。来自蒙古草原和欧洲腹地的牲畜、皮毛、药材、毛织品、银器等在这里换成了丝绸、茶业、瓷器和白糖,大境门外成为了我国北方国际易货贸易的内陆口岸。封建王朝以大境门为界,做生意的外族人只能在城外交易。这里就是张库古道的起止点。大境门条石为基,青砖为体,门下马道平铺石板。拱门长13米,宽9米,高12米。木制铁皮大门至今完好。拱门洞上方有四个颜体大字:大好河山,为民国期间察哈尔特别区都统高维岳所书。明万历年间,为了方便关内外百姓的通行,开设了西境门。现在大境门正在维修期间。只好和脚手架一起合影。




离开大境门,沿着山道向西北行驶,这条道路就是就是著名的张库古道,张库古道,即张家口通往库仑(乌兰巴托)之道路。张库古道历史悠久,与“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齐名。这条商道作为贸易之途,大约在汉唐时代已经开始,茶、布、帛等内地商品经张库商道流入蒙古,并辗转输往俄国。清代重修以北京为中心的驿路时,对该道进行了重点整修,列为官马北路三大干线之一。民国七年(1918年),张家口至库仑的汽车路修通。从此,汽车队取代了骆驼队、老倌车队。1924年外蒙古独立。1929年国民政府与苏联断交,蒙古也关闭了中国的所有商号,张库大道被迫中断,繁荣近四个世纪的张库大道从此衰落。直至今天,外蒙古再也没有开放这些商号和对华贸易。这条盛极一时的通商古道渐渐被人淡忘,以至于世人皆知晋商的富有,却不知正是张家口和“张库大道”创造了晋商的辉煌。
一路上车在山道上行驶,望着车窗外,可见零散几处农户外和残留断壁,再也找不出当年的繁华的痕迹。映入眼帘的是静静地山道和绿色山梁,彷佛在告诉着什么。







在古道山可见几处突起我猜测是长城遗迹和烽火台,不知是否。


汽车行驶中看见条柏油马路,它就是草原天路,也叫:“草沿天路”。路上人车较少,道路高低起伏,蜿蜒逶迤,沿线山高坡陡,景观奇峻,风景如画。不时我们被美景吸引,停下来拍照。












从草原天路下来经桦皮岭向沽源方向开,已是傍晚时分,领队决定停下扎营,让开车师傅休息,大家找到一片松树林扎营,开火,吃饭,畅饮,歌词诗赋,弄文弄舞,伴着落日余晖,看着满天星空闪烁,大家久久不肯进帐篷休息。





第二天,大家继续前进,草原湖,草原湖—塞外明珠,是一处由草原、河流与湖泊互相交织而成的一处奇特高原草原风光。平均海拔1500米,草原湖地属滦河上游闪电河流域。美丽、温柔的闪电河在大草原上千曲百回地蜿蜒而缓慢的向北流去,并形成众多支流及湖泊,如水泉淖、公鸡淖、囫囵淖等,组成草原河网地带。这里曾是历史上著名的“金莲川”腹地。千百年来这里曾繁育生息了许多北方少数民族。至今尚保存较完整的辽、金、元、清各代行宫及马场遗址,如辽肖太后梳妆楼等。风光秀丽的草原湖,夏季风细如丝,水柔似绢,百花怒放,辽阔碧绿的大草原,牛马羊群点缀其中,构成一幅塞外高原风光。











中午我们在独石口镇吃饭,原打算到冰山梁,经打听,冰山梁现在已收费,门票30/人,领队决定放弃,到丹霞赤壁去,途中被一场车祸阻止,公路上排起长长的汽车,我目睹了惨烈的场面,泪洒满面,更加珍惜我现在拥有的一切。待交警疏导,能通行时,天空下起了滂沱大雨,雷声滚滚,大家与领队意见一致,回家,平安回家,好好的生活,好好的珍惜生活!!!
|
五月天发表于2013-08-24 16:33
(935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