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寺石窟:单了寒云石马缘

 

    达昔阳县城时已近中午。此时,天空的云层渐渐变厚,山雨欲来。我打了一辆车赶往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洪水乡石马寺石窟。路况有点糟糕,但司机把车子开得飞快,大概是在和雨神赛跑。但到达一处不知名村庄时,雨终究还是下来了。蓄谋已久的雨,下起来格外急,估计去得也快。不一会,车子转向一条山间小路,两边群山环绕,山势步步收紧,中间闪出一条青翠的峡谷来,一座红墙青瓦的庙宇在山腰之间映入眼帘。

 

  下了车,我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山上跑去。这时,背后传来一阵呼喊声:喂,买票啊!回头望去,一位年长的老者正站在对面山脚的戏台上朝我不停地摆手。我也只好大声呼喊:下山再买吧!声音嘹亮,回响在寂寞的山谷。 石马寺是一座石刻造像与寺庙建筑相结合的佛教寺院。据寺内石刻题记和碑文记载,始建于北魏永熙三年(534年)。这一年,是一个兵荒马乱的年份。受高欢控制的魏孝武帝出逃洛阳投奔关中宇文泰集团,两大军事集团各自拥戴傀儡皇帝登位,北魏从此分裂,史称东魏西魏。石马寺在隋、唐、金、元、明、清诸代皆有重修,始成后世之规模。

 

    步入寺院,迎面看到的是元代建筑大佛殿,殿前雕有石马一对。相传为唐太宗李世民御赐,未知真假。殿内主壁上雕有一尊红面大佛,体型敦实健壮,面带微笑,目光柔和而深远,让人顿生亲切之感。

 

 

    大概受空间限制,主佛像左右的胁侍菩萨分布刻在了两侧的岩壁上。右壁菩萨尤其引人注意,红色火焰背光之内,眼睛微张,颇有迷离之意,令人惊艳的是口唇小巧、唇色鲜红,宛若樊素之口。我立刻决定将之命名为“烈焰红唇”。


 

 

    右侧胁侍菩萨双目紧闭,大概是因为口唇失色,自觉被对面的菩萨比了下去,索性眼不见心不烦。当然,此为谬解。佛家云:色即是空!


    在佛龛左右下侧岩壁上还分别刻有两位表情很萌的佛像,有点天然呆,右侧佛像宛若孩童,左侧佛像俨然遭受了委曲,无不流露出一种朴素的稚拙之美。



    主佛像左侧为千佛洞,岩壁上开有许多小的佛龛,龛内刻有姿态不同的小佛。在龛楣上方刻有两佛礼佛图,尤为珍贵。特别是礼佛人所着服装颜色已历经一千多年风雨侵蚀,仍然鲜艳如初,令人赞叹。



 
    从大佛殿出来,沿着右侧台阶拾阶而上到达窟廊,这是一个半月形的洞窟。窟内保存有北魏至隋唐造像150余尊。北魏时期作品以佛、力士、胁侍菩萨及供养人为主,其中保存较好的5米大佛为北魏早期造像的代表作,肉髻磨光,肩胛狭窄,宽衣博带。隋唐时期作品,其雕凿内容主要是弥陀、观音、罗汉等,面部丰满,佛肩披袈裟,菩萨头戴高冠,腰束裙带,风度娴雅。

 

 

 






 

    窟内还存有明代壁画5副,可惜画面剥落严重,斑驳不堪,有一副已不可辨认。尽管如此,人物之生动,色彩之艳丽,仍然跃然墙上。









 

    从石马寺出来,雨已停歇,天又放晴。空山新雨后,气息格外清新,对面山色葱茏浓郁。下得山来,刚才那位喊我买票的老者已然消失不见,大概等不及我了。目力所及,空无一人。我收拾好背包,向山谷之外走去。视域步步寥廓伸远,在这群山的怀抱之中,每个人都显得格外渺小。


 

    【石马寺石窟】

    太原建南汽车站至晋中市昔阳县(3个小时路程),或火车至阳泉北(该车站比较变态,距离市区40公里),阳泉至昔阳40公里。昔阳打车至石马寺石窟(30元)。门票20元。西向。题目取自傅山游石马寺时所作诗句:龙钟不卦方山面,单了寒云石马缘。

 

骆驼发表于2013-07-21 15:16  
分享到 
(968次阅读/4个评论/0人赞过)
    鬼娃

    感叹古人的智慧,顶一下,。。。

    一直走
    强
    一直走
    谢谢介绍。
      昔阳有这么久远的历史,以前只知道有大寨和陈永贵。流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