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长城的一朵奇吧——马水古城

万里长城以其长、以其雄、以其独特、以其工程浩大、以其历史悠久、以其残破的悲壮苍凉,从各个侧面显示着她不同的特质和景色。马水长城则是万里长城历史文化链条上的一朵奇芭,而它的毁坏,则使长城文化减色不少。

2013611这一天我偷偷(这里属管制区禁止旅游)上了城西的城墙,居高临下仔细观摩了马水古城的情形。

马水城,古称马水口,位于河北省涿鹿县西南河东镇。古时是保定府与宣化府之分界地。是河东镇一个行政村。距京城约150公里左右。冷眼旁观,马水城就是把四面环山的沟底上下游建成城门,南北山脚建成城墙,随山就势修城建衙而形成的。据当地老乡讲,马水城原来是四门二关的一座小山城。山城分为东关、西关和城里。东关之外(下游)有操练兵马的教场。进了东关门往西,便是城里;再向西又一城门,出此门便是西关。出了西关也就出了城了。东西长不足一公里。老乡说:“当年东西城门很高大很雄伟的那”。“那城门和城墙是什么时候毁坏的呢”?“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又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

群山夹一沟,将沟的上下游做成城门,两侧山坡建起城墙,城门城墙高大,坚固。城内设衙署,这就是马水城。目前一条柏油路(241省道)从沟底穿过,城关已不复存在。
   
    这里群峰连绵,山系在这里形成两个层次:第一层为西灵山金树塔、东甸子梁、茶山和小五台山形成的由海拔2000左右的山峰围成的一个山谷盆地;第二层则是上述高山的基层山脉,大多海拔3500百米。山峰连绵不绝,层峦叠嶂。马水城就傲居于这些大山之间的深谷中,而连接马水城的长城依着或高或低或左或右的崇山峻岭,经过谢家堡、小龙门、洪水口、黄草梁、麻黄峪、镇边城等关隘向东宛转曲折地延伸。      
    据《畿辅通志》记载:“马水口在县(涞水)西北二百三十里,接保安州界。又西为康家沟、狼儿沟口,皆戍守处。其地山势雄壮,岩岫相连,旧称京师右辅。” 马水城城墙为石条奠基,方石砌垒,白灰粘缝,十分坚固。连接古城的城墙东西全长5公里,有敌楼二十座。目前大部敌楼保存完好。城墙用料考究,工艺,很多石条刻有飞天和龙纹,这在其他长城上是比较少见的。可见马水古城的行政级别较高。据《畿辅通志》记载:“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设守备、把总,三十三年改守备为参将(正三品)。”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改设都司(正四品)。参将在明代为正三品,相当于现在张家口市市长的级别了。明清两朝派秩品很高的武官驻守马水口,足见此地的重要。
    
据说当时马水城庙宇很多。我看到的是关帝庙,供奉关羽像。从布置看,这里仍是当地村民的文化活动场所。尤其引我注意的是,关帝庙的对联书法,沉郁大气,颇有黄山谷的风格,如此小山村,竟有如此大才,真的令人感叹。
    



马水城西,有长城延伸至与涞水县相邻的山梁。偶有坍塌,但大部分保留完好。





    敌楼内部保存也较完好,在楼顶还可以看到柱顶石,可见当时 敌楼上是有木质的大屋顶的阁楼的。


马水城北侧,沿自然山脊筑墙,山脊建一围城,形成城内城,但和马水城构成统一的攻防体系。这样的设施,在长城中是不多见的。




 

马水城这样的历史文化遗产,没有毁于战乱,却是终结于政治运动,真是富有讽刺意味。我觉得这一事例也同样拷问着民族的深刻性。假如马水城完好的伫立在群山怀抱中,那真不愧是太行山的明珠,万里长城的奇葩了。

带你去转山发表于2013-06-14 18:48  
分享到 
赞过
(3640次阅读/3个评论/6人赞过)
    山野茶思
    上周走的那段山脊石边长城也是这马水古长城的延伸部分么?

      应该是。长城在镇边城迤西,来源迤东的这段,只是在险要处建敌楼,并没有完成的城墙。

    聪明鼠
    这篇介绍写的真好,让我又认识了一个新的景观,尽管没有去也是一种享受!感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