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五一版荷叶坪草原、马仑草原、管涔山原始林区全穿越写实攻略
组队完成后,就是反复研究火车票问题,要琢磨最佳时间、最佳转乘、最易买票、最舒适等因素,最终敲定4趟车次,提前20天抢票。别小看这些小地方,平时还好,节假日车票紧张程度不亚于春节,尤其卧铺票瞬间就卖光。如果没有抢到卧铺你去坐坐硬座车厢就知道为什么提前研究并抢车票的重要性了,因为2年前是吃过大亏的,在像沙丁鱼罐头似得车厢里憋了一晚会很受伤,不详细叙述。
去程:2603次北京23:42——宁武8:59(9小时17分)硬卧129元
4617次宁武11:01——安塘12:28(1小时27分)硬座5元
返程:K7808次宁武17:00——大同19:33(2小时33分)硬座14.5元
K218次大同21:56——北京西4:11(6小时15分)硬卧104.5元
4月28日晚北京站集合登上2603次一觉睡醒,餐车吃10元早餐(馒头、小菜,粥随便喝),29日早9点顺利到达宁武站再换乘4617次前往安塘。再一次体验了绿皮火车的滋味,别看这么偏的地方,车上的人一点不比北京地铁少,而且还是那种吊顶风扇的车厢,可以想象等天热或者夏季来时,可以免费蒸桑拿了。这种车晚点是正常的,好在时间不长,忍一下就慢悠悠到安塘站。安塘站,我觉得应该是中国最低等级的小车站了,小的很有趣,站台只有20米长,因此只能开3、4号车厢门下车,其他车厢门都停在铁轨之上不能开门,我们就需要从所在车厢背着大包挤过几节拥挤的车厢才能下车,光下车的强度就够出汗级别,下车后就觉得是一种解脱。
按前人攻略说安塘站包小面前往山神庙村大约10公里,这里要提示一下没有想象那么容易,安塘站太小了,小面很少,有几辆小车出租,对于重装的驴友来说肯定不适合。而且计划的上山点山神庙村或是大营盘村连当地人都不知道,只有上点年纪的人和住那一带的人清楚一些,这两个村要穿过卫星基地进入深山,近乎废弃了,所以很少人知道。也难怪2年前我们从原平包的的小面司机不知道怎么走,一路问都没人知道。还算幸运,路过一个小面愿意送我们一趟(约12公里讲好70元,以前攻略说30元到山神庙估计现在不可能,没人愿意去那深山里),年轻的司机也不认识,正好他老丈人住那一带,电话给指点了路径。其实也比较容易记住,只要直接开往卫星基地十五号司令部那条神秘的山路,当地司机就都知道了。经过卫星基地的山路,沿途可以看见横穿的轨道延伸进入了神秘的一个个大山洞,司机说赶上部队有任务,就封路不让走了。穿过司令部沿着山路继续前进一段会遇到一处明显岔路,岔路处能远眺看见荷叶坪电视转播塔顶尖部,右转进沟的一条路就是通往山神庙村,路很破烂,我们走了100米问清了方向就折返回主路继续直行前往大营盘村,很快就到达这个几乎废弃的原始村子,村里只剩几户老人,年轻人都搬出去了,估计再过些年这个小村子有可能就没人住了。
大营盘村海拔1800米,能够清楚的看见远处荷叶坪电视转播塔,这里和山神庙村上山的路径都是爬上山脊最终汇合再通往荷叶坪,地图看大营盘村离得更近一些,坡度更缓和一些,所以我们选择这里开始上山。
大营盘村口路的右侧有一座简易木桥,从这里就是行程起点(我们14:15开始),走过木桥顺溪流前进道路非常明显,只要记住一个原则,从木桥开始就有一道电线杆线路一直进山通往荷叶坪电视塔,始终保持走电线杆大致方向就没问题,道路很快进入密林,林中小路非常明显,铺满了松针,走上去如地毯一般非常舒适,林间道路开阔坡度缓和,夏季应该非常凉快,据说到时草莓一路都是,可以边走边吃。随时看看电线杆线路走向很快就上到山脊处,在山脊处与山神庙上山的路汇合并为一条向上的明显道路,始终盘旋在电线杆线路左右,一路向上爬就是,目标2783米荷叶坪电视转播塔,上升近900米,因为方向、道路明确,线路还是比较容易。
在接近电视塔山顶时,会有围栏挡住,我们分队试验路线走法,一是从右侧沿山包绕行就到达荷叶坪北将台,有小海子,继续前行就有明显大路可达荷叶坪石碑,这侧路相对近一些;另是从左侧沿着山包围栏一直绕行至围栏倒塌处再右转进荷叶坪草甸,最终穿过草甸绕回到荷叶坪石碑,这侧路远一些。荷叶坪草原广阔无边,一旦队员距离拉开,任凭你大声喊叫前面的队员都听不到,空间广阔能把人发出的那一点细小音量吸收的无影无踪。
荷叶坪草原两处高台分别是北将台、南将台,电视塔所处位置是北将台相对小一点,穿过一条沟对面高台就是南将台,南将台要大的多,上面有10几处海子也比北将台的壮观的多,南将台下来就是一望无际的大草原,走起来感觉总走不到前方的目标,一直沿牛群走出的路到尽头就是四方林。
两年前端午节走荷叶坪草原时,到处都是牛群和奔跑的马群,野性十足一点不怕人,如果你打算在草原扎营时,帐篷会让它们无比好奇,骚扰你整晚。五一期间草还没返青,看不到牛群、马群,而且我们到达荷叶坪石碑近18:30了,用了4小时多,为了后面的路程计划,这次没走南将台,直接顺着南北两台间的溪水沟直奔芦芽山。
从荷叶坪石碑开始有林区公路一直沿着溪水沟直奔芦芽山,如果走南将台草原到四方林的路,最终也是顺路穿进四方林再下降到这条林区公路上。如果选择荷叶坪扎营的,最好下降到公路溪水沟旁。我们这次计划是为了逃票,打算夜爬上芦芽山避过白天景区查票(此方案五一可不考虑,后叙)。荷叶坪石碑公路前行7公里就到达一处岔路口,有路牌指示为荷叶坪和芦芽山分界处,从此处继续前行2公里就是芦芽山景区上山口,从这里沿景区的台阶路一直向上爬升400-500米到达芦芽山与马仑草原连接处的鞍部。一路都是简单吃点东西,没怎么休息,趁黑夜爬到鞍部大约晚上22:30。鞍部是一片开阔平台,有一座小庙,还有村民搞得射箭靶场,这个靶场比较平坦正好作为扎营地。景区台阶路上到鞍部方向右手边的石头路继续向上就是芦芽山主峰最高点太子殿(海拔2736米),约30分钟就能到达,有几座小庙,主要景观还是一些奇特的石景,这个方向从鞍部稍微爬20米路右侧岩石有小股流水,可作为营地水源(多亏老乡指点,以前一直以为鞍部没水源,不过作为景区,白天还是有卖矿泉水的);鞍部左手小庙方向就是攀登马仑草原景区的路。
30日睡醒,清晨遇到靶场的老乡和上山的游客才弄清楚,五一期间芦芽山、荷叶坪、马仑草原都属于防火期间,不卖票但也不让上山,有些游客赶早7:30以前开车通过景区管理处,就没人管了,7:30以后车、人都不允许上山,自然这时山上也没人查票、出山也没人管。有点冤啊!两年前端午节去被查过原以为这次会查票,所以设计的第一天行程强度有点大了(大约重装18公里 2段上升累积1400米 夜爬)稍微有点虐,不过等景区开放了这种夜爬方案还是逃票比较保险的,坚持住第一天的强度,后面就可以轻松悠闲的享受大自然的乐趣。靶场老乡还介绍了他上鞍部的线路,鞍部有一条明显的下降进沟的道路,坡度很缓,下去的村是宁武县西马坊乡梅洞村,老乡说可以住宿,他上山慢也3小时就到鞍部了。宁武县城到他们村那里就60公里,这样可以直接考虑宁武包车前往再上山,这样能节省宁武转乘去安塘等候及坐车再加去大营盘村的时间5小时,不过去荷叶坪就得另行设计线路。
清晨从鞍部拔营继续攀登马仑草原,大约30-40分钟就能登顶
马仑草原海拔2670米,已经变为景区,没有荷叶坪草原的原始与广阔,面积小了不少,不过各具特色,顶部有一小段据说是残长城,不过看起来更像是碎石墙。
马仑草原上可以清楚看见对面芦芽山主峰,躺在厚厚的草甸中晒着太阳,慢慢欣赏。
景区在顶部修了一条木栈道供游客使用
由于顶部常年风大,基本上没有什么高大植物,仅存的几株松树就成了标志性景点迎来送往
沿着景区道路很快就能下到景区售票处和停车场,停车场有众多小饭馆和售货点,还有不少小面等着拉活。但是这里的小面有些很黑,10公里路要价每人30元(让他自己玩去吧)
从景区停车场出发沿盘山公路下降大约7、8公里处,公路左侧有一条向上的渣石岔路(海拔2380左右)就是计划通往南沟庙的路,岔路口公路右侧可以清楚的看见整条盘山路下山的情况。其实一起说着话走走7-8公里也就很快到岔路口了,途中有钻树林小路抄点近道,但是没有轨迹或者没走过还是沿着盘山公路走比较明确,不容易迷失方向。沿途经常有路过的小面下山,这时不想走公路再找小面谈价比较合适,因为很多下山车空着顺便拉你赚点油费比较好说,不像在景区那么黑。队友中途拦了小面,在离岔路口2公里处拉上我们,一共6人给司机30元,如果景区下来到岔路口最多50元可以接受,不然还是自己两条腿走路吧!
从岔路口沿着渣石路走一段,路的大方向会向右转向,在这个转向处再往前走约50米左右路的左侧有明显的小路直通森林深处,这时就要离开大路进入森林小路。
顺着明显的林间小路直插下去,进入华北落叶松原始林区(整个林区应该都统称为管涔山林区)。林间无高大灌木,笔直的松树林让人疑似到了大兴安岭。两年前端午来时,林中到处是蘑菇、旱荷叶,时不时有野鸡钻来钻去,顺小路一直下降到一条溪水沟谷有一片开阔地。在清澈的溪水边可以支锅分享美食,吃饱喝足晒着太阳小睡片刻,醒来煮一锅清茶几个朋友边品茶边享受这慵懒的美好时光。
这也是第一天大强度行程带来的好处,才能有大把时间奢侈的享受,不然还是要赶路的。林地上有很多野菜,如果不认识的人就不要轻易采摘野菜,蘑菇来食用,以防误食有毒品种。幸运的是我们队伍里有识货的队友,挖了满满一袋准备晚餐煮着吃。我第一次知道蒲公英能吃,看来团队里什么样的队友都要有,各展所长。
在这里消磨了大把时光后就继续前进。这里会出现岔路,往下顺着溪流方向好像是大路通往高桥洼村,走大路不是我们的风格也不是我们的目标。跨过小溪就能看见一条笔直明显的小路在松林边缘向前延伸,这是通向南沟庙村的正确路线。其实这两条线、两个村最终都会通向大庙。沿着去往南沟庙的小路走,很快就会遇到小路右下方的大路旁新修的类似渡假村的几所房子,看来这原始景观随着人类的侵入又要遭殃。不予理会,继续沿着小路走我们自己的方向,大约20米就能钻出林地进入一片开阔的山坡地,视野极好,能看见对面山上的大片森林和沟谷。
沿着明显的小路一直前行穿过坡地,小路又一次伸进高大的密林之中,这是通往南沟庙村最后的一片林子。林间道路舒适,很多小路非常明显,只要按着下降的大方向都可以走到谷底,钻出密林达到一条沟谷底部就能看家农家的栅栏和不远处的南沟庙村。
南沟庙村也是一个很原始的小村落,只剩老人们留守,村头一条山上下来的大路老乡说就是高桥洼村来的路最终在这里汇集通向去大庙的山区水泥公路。想起2年前在村边窝棚合影,2年后又来到这里,时间过得真快,人不同了,但那孤零零的窝棚和宁静的小山村还一直未变。如果走到这里时间不早了,这里也是非常好的营地,村边溪水清澈充沛,窝棚边的草地也较为平坦。我们到的时间比较早,只在溪水洗尘洗脚,在它标志性的窝棚处玩耍休息一会就告别了这个小山村。
南沟庙村出来一直沿着水泥公路前行,溪水就一直伴随的公路流淌,大约前行3、4公里处能看见一处位于半山上的小村“咀子村”,在未到村子前的公路边有一片平坦的草地就在溪水边,我们打算扎营。也许这次太顺利,非要搞点插曲,刚固定完帐篷,拿出炉、锅准备开饭,大庙林场的护林员就驾车赶到,几番交涉坚决不让我们露营。所幸这几个护林员还算淳朴,答应带我们去他们林场门口扎营,并用车帮我们重装包拉过去。两年前的端午也是路过大庙林场,下着大雨,还赶上林场场长在,不要说住宿了,连我们想花钱吃点饭都不答应,看来还是护林员比当官的心地善良。
咀子村到大庙林场也就不到2公里,很快就到达。林场门口就是那条一路相伴的溪水,溪水对岸就有大片平坦的草地,且正处于一个山坳中,比较背风,真是相当理想的营地,就此安营扎寨,猛吃猛喝,身边溪水很充足,不用考虑水的问题真好。涮锅、煮汤、熬粥、煮咖啡,忙的不亦乐乎。也第一次吃到了蒲公英的鲜美。搞得有点奢侈,都吃撑了,不怕浪费,我们的热闹吸引了林场的两条狗狗,替我们把浪费的东西都打扫干净,第二天拔营时,营地相当干净,什么也没留下。
5月1日清晨离开大庙林场,开始沿公路出山。林场前行500米左右就是大庙村,大庙村头右侧出现一条通向山上的水泥路,问老乡说那是通往天井沟村的路。我们穿过大庙村直行继续沿公路前进。后来从公路牌得知大庙村的出山公路到芦芽山景区班车接待处岔路口的距离是5公里,从岔路口到东寨的距离7公里,我们要走约12公里到达我们的穿越终点东寨镇。
顺着山间公路边走边看,溪水一直就在公路一侧,不用担心天热缺水,这条路两侧的山上奇石不断,山花盛开,还会经过几道瀑布,令归人赏心悦目,留恋忘返。
沿途还会经过几个村子,景观众多,各具风格,夏季或秋季来应该更为绚丽,进入放牧季随处的牛群也会增添一份生机
最终行走大约5-6公里到达有景区接待站的地方,就算出山了。从这里继续沿着公路前行直奔东寨,沿途经过一个叫窑子湾的地方,是当年的兵工厂,现在已废弃了
过了兵工厂就快接近东寨了,继续前行,偶尔走河滩切一下,省点路程,不久就能远远看见汾河源头雷鸣寺。从山路出来正好是雷鸣寺公园的后部,铁网围栏有很多大洞可钻入,其实右侧有段没有围栏,当地人在那烧烤,直接大模大样进入即可。汾河源如何得来不知,有一股泉眼据说就是汾河源,已经被人为的弄个像外星物体的玻璃罩整个保护起来,泉眼渗出的水形成一个人工湖,确实非常清澈,犹如九寨沟的海子,还真不是一般公园湖能比的。泉眼处公园盖了个观音庙,进去拜拜,神像后面是开凿的一口井,与泉眼相通,很多人拜了观音交了香火钱后就去井里打水喝,店方还准备了木桶和漏斗方便大家往瓶中灌水带走。我们自然是厚着脸皮,本着不交钱的原则也混进去喝两口汾河源头之水,再顺便灌满几瓶带走等吃饭时分享。出了汾河源,还有一座半山上的雷鸣寺,也没有仔细深究来历,根据前次端午来这里经常碰见暴雨,夜晚电闪雷鸣,瞎猜就是这么来的吧。顾不得去关心这个,因为走了10几公里路,肚子已经咕咕抗议了,赶紧出去找食儿吃。出公园正门时,看了一眼门票30元太黑了,我们又成功逃了,省下钱吃饭去。
出得雷鸣寺,沿着新修的宽阔马路走约800米就到了东寨镇,我们的穿越至此结束。找到2年前住过吃过的“汾河人家”一顿狂搓。老板对我们这样的驴友印象很深了,一是包大,二是能走,三是能吃,说了欢迎再去给爬山的优惠。故推荐一下,有机会去的可以去这家“汾河人家",饭菜味道很好,价格不高,对面就是一个星级厕所,吃饱喝足也方便。饭后老板帮着联系了小面直接送我们去宁武火车站,35公里80元车费40分钟顺利达到宁武火车站(也可坐公交,正常7元/人,约1小时到宁武汽车站,不过背着大包不是太方便还不能直接到火车站)。
又一次在宁武坐了K7808绿皮车去大同换乘回北京的火车,居然还敢号称K字头,原本几人还想上车打牌嗑瓜子,上了车就完全丧失了任何想法,又是一次煎熬,本次全程就这来回2趟绿皮列车就让我打消了端午再去的念头,所以还是写个详细攻略供再去的人参考。
绿皮车晚点30分钟到达大同,车上人聊天时说大同火车站很多黑心店宰客,一碗刀削面40元,我们谨慎的出站寻找,结果发现出站口右侧马路对面一家很大很气派的“同和”大饭店,决定选择去大地方免得被黑。出乎意料,一碗刀削面5元,点几个菜,一共6人才花120多元,真心不错,再去大同转车可直接去这里吃饭,免得被车站周边不良黑店痛宰。
吃饱登上返回北京的K218次列车呼呼大睡,5月2日早晨4:15到达北京西解散。
三天前我们一起背包出发,三天后我们又一起背包回家,每一次都是这样的简单循环,过了这个循环,再期待下一个新的循环,一直走下去,走到老了走不动的那一天。
(全文完)
又认真看了一遍,发现攻略和配图都很细致呀,音乐也很好听,赞一个。。
还是你们这样的玩好,人少,地方清静,一路有水源,真是羡慕你们。队里有三位女生啊,真厉害
用心写的游记,欣赏啦,。。。强赞,。。。
探路之旅,
写得详细
要向鼹鼠学习,开发新路线
果断收藏,照片偷走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