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爨底下的光影1

天蓝得透彻且有白云漂浮,在北京奥运之后这样的天气也是需要刻意的等待,今天如约,于是毫无目的地顺着109国道出门头沟一路西行,这是穿越太行山脉北段余脉的过程,青山、绿水、从中山道逶迤,好的天气,好的心情,这个方向是躲避都市的喧嚣,回归自然放飞心情的好去处。终点何处?出发时没有目标,石佛岭的京西古道、双龙峡、灵水举人村、十八潭、沿河城、黄草梁、京西大峡谷、灵山......,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过去并不知名,如今如数家珍般被人抖落到旅游市场中,有货真价实的,也有滥竽充数的,如果休闲,由着你随意、随时拾取,偌大的北京城,1000多万人口,套点旅游收入还是比较容易的。山路大概已盘上新的海拔高度台地,斋堂再往西,印象中的山不再陡峭险峻,路也比较平顺,不再是所求的心境,于是9公里的小柏油路拐进了这爨底下古村。
村前的这条路曾经是出京通往河北张家口、内蒙的一段京西古道,这里是驼马商队歇息之处,京西闻名的商品集散地。

三年前从网上关注到这个古村落,挂帐至今,如今门票涨到35元,终于走进。
四面青山环抱,古村座落于山峦的一面坡地之上,窄巷、石阶、错落有致的古宅加上文革时期红海洋遗存的红色革命墙语是爨底下的基本旅游景观资源。
在华北平原,多处听到过“山西洪洞老槐树”多个姓氏寻根问祖在此的典故,十几年前路过洪洞还特意跑到这老槐树下“到此一游”。明初,燕王朱棣戍边北京,或抗蒙元南扰或篡位建文帝叔侄之间征战数年,战火不断,只打得民不聊生人丁锐减,便从山西强力移民中原。怕移民途中逃跑,便以绳索绕腕串起成队解押,有内急者便须大呼:解开绳索,大便。后嫌烦琐便简化为:解手,如同今日的“给力”其社会所认同的用语,这“解手”一词沿用至今。爨底下最早的村民来自山西韩姓,在明永乐年间一路不停地“解手”来到这里,至今500多年历史,韩氏姓氏已到第十五辈。

古村依山势而居,整个村落基本为古宅,保存下来的清代四合院有76处,500多间,分上下两层,之间由20多米高的石墙起台相隔,使村落有股嵯峨的气势。

△▽村里最原始的“爨”字,日起日落,光影轮回,光阴流失却又在无际地延伸。逛了一天,住了一宿,回来折腾完博客,这“爨”字还是不会写,咳!计算机时代。


古井、辘轳、石水槽,水槽分上、下层,或人、畜分用。村民靠此井用水可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最终被机井替代。《迎春花》《黄河绝恋》《太极宗师》《无言的爱》等多部影片在这里编撰曾经的故事。

曾经的碾子、磨盘;“学大庆学大寨”退色的红色标语;当今的旅游景点导示牌,将曾经的岁月光阴物化串起,作为旅游,来一次足够,如今来这里写生的、摄影的络绎不绝。

左边的红墙语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结尾是‘,’,从那个年代经历的人都知道下半句是:“将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如今再这么喊就属于“反标”了,大概是下半部模模糊糊的注解了。所以如今唱红歌也得从过去年代的革命歌曲里挑着唱。右边的红墙语可辨猜:毛主席万岁!。


△▽小巷。


△▽石阶。


△财主院,应该是村里最好的院落,却与京城的四合院无法相比,不大,让你联想起想象中的土财主。康熙年间的韩守德,因长相与康熙相像,代康熙到龙凤寺出家,而成为皇亲,也成为“京西第一财主”,这典故没人去考证,添点游兴的事再忽悠也不算错。


整个村子几乎家家都是客栈,为游客提供吃住,除村前主路侧的客栈有人群走动,大部分是铁将军把门,看来村里人的生活根基大都已转移在外,占着祖传的老宅,能挣就捎着挣点。村子主要依靠单一的旅游经济,山上的梯田不再精耕细作,门票收入应该有村集体的一份,游客吃住消费则是村民收入的一部分,吃:疙瘩汤、炒个青菜,单价15元起价,住:侃价的余地较大,一般三五十元可整个单间,客源不是很足,大概周末好些,即便这样,也感到整个村子游客多于村民。

据说2005年全国有5000多个保持原貌的古村落,到2010年也就剩2000多个。前段时间帮着整理一个去年才见于媒体而引起社会关注,位于河北邢台沙河太行深处的“北方川寨”王硇古石楼群的投资谋划,古村落正成为人文旅游珍贵资源,建设部有个《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申报,已批复的北京有三个:琉璃渠、灵水举人村和爨底下。


-
-
2014-01-27 22:00一直走好文。回复2014-01-27 22:23一直走的回复收藏。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