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笔记四——天山火山
旅途安排有个错误,就是先去了喀纳斯,后去天山天池。先去喀纳斯,眼睛已经被美景浸泡得麻木,再看天池,已经不能让精神有什么振奋了。
新疆终年降雨量少,吐鲁番地区降水更是少,而天山终年积雪,新疆人主要的饮水来源就是天山融雪,这也是为什么新疆人称自己为“天山儿女”。
传说天山天池是王母洗脚的地方。《山海经》上说王母的真身是白虎,什么样的白虎要用这么大的洗脚盆?
远处还可以看见雪山,终年积雪不化,再来张微距,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盛开在这里。
天山上有一个道观,据说是中国海拔最高的道观,名字记不得了。晨钟暮鼓,袅袅熏香,人在这里莫名地心静,有种不想离去的感觉。只是凡尘中人,需做凡尘中事。
天山下来又去了吐鲁番,经交河故城,入葡萄沟,看坎儿井,过苏公塔,到火焰山。
吐鲁番夏季地表温度40以上,整个地方像一个火炉,干烈烈地蒸发着体内的水分。空气干燥,建筑物用泥沙筑成,依然坚固,不怕雨水冲蚀。
交河故城。传说中“黄昏饮马傍交河”的地方,只留一片废墟了。
尽管吐鲁番整体炎热,但却有葡萄沟那样碧绿清凉的地方。
呵呵,葡萄成熟还早得很。
之前说过,新疆人是靠天山融水做为饮用水生活的,为了防止水分的蒸发,当地用“坎儿井(一种地下运水系统)来灌溉和运输。正是因为有坎儿井,才能在炎热的火焰山里看见清凉的葡萄沟。
对伊斯兰教没有什么信仰,但是看着别人虔诚,自己也小小虔诚一下。
苏公塔
对于这里的礼仪文化记得不深刻,只是记得塔外面有很多伊斯兰教的坟墓,身份越高的人坟墓越豪华,男人的坟墓是尖的,女人的坟墓是圆的。
最后,到了火焰山。一个字,热;两个字,真热;三个字,热死了。
啥也不说了,地表温度65,这辈子,不想再去的地方。
回乌鲁木齐的路上,下起了难得一见的大雨,闪电噼里啪啦地从天上掉下来,画出惊心动魄的鬼符,可惜我不给力,相机也不给力,没有照下来。自然的力量非言语画面可以表示。一路上温度从40多度降到4、5度,说“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一点也不夸张。
话说乌鲁木齐的排水系统真心不咋地,一场暴雨就瘫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