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台湾印象
从天空上看台湾,台湾岛如同一片飘零的树叶,悬在大陆的一隅;或又像一块屋顶的瓦片飘落在太平洋上。曾经无数次地在梦里找寻阿里山的壮美,日月潭的隽秀以及台湾东海岸远眺太平洋的疏旷。
当飞机准时降落在桃园机场后,所有的梦境顿时变成了现实。8天的台湾环岛行,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所到之处,所见所闻,印象最深的是环境清新,到处绿树成荫,街道虽不宽,但很整洁;这里的民风纯朴,温文尔雅,即使在岛内最大的城市台北,都可以感受到秩序的良好,俨然一副谦谦君子的摸样;此外,台湾人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亦可圈可点。总体来说,无论是走在台北的宁静小巷,还是在高雄的爱河边徜徉,都叫人丝毫没有身在异乡的感觉,仿佛是在大陆南方的某一个小城。琳琅满目的小吃,总有一味是属于你,进而可以使你找回儿时的味道,或者在美食的背后有一段耐人寻思的故事叫人回味。
台湾美食和小吃
观光客之所以钟情于台湾的美食和小吃,是因为从夜市小吃、餐厅美宴到外域料理和养生饮食,台湾的美食不仅美味,而且多元。夜市小吃更发挥到一道都市风景,叫人迷恋、沉醉。
到台北的第一天,导游就介绍去了位于台北南京西路附近的宁夏夜市,规模虽然不大,但基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豹”了。据说像这样的夜市在台北还有华西街、师大、临江街、绕河街、辽宁街、士林等多处观光夜市。刚刚转过街口,大老远就闻到“炸臭豆腐”的味道,不过,我还是对一种叫做“蚵仔煎”的小吃比较感兴趣,滑爽脆嫩,鲜香可口,据传蚵仔煎起源于台湾南部的安平、嘉义地区。蚵仔煎最早的做法是用当地鲜采的蚵仔(牡蛎)里调入用水和开的番薯粉,再加入鸡蛋、韭菜等食材煎成的饼状小吃。如今在传统的基础上,大多采用了特制的糊粉,使得口感和色泽更为爽滑和鲜亮。
关于蚵仔煎,还有一则民间传闻故事,荷兰人占领台南时,郑成功从鹿耳门率兵攻入,意欲收复失土,郑军势如破竹大败荷军。荷军把米粮全都藏匿起来,郑军在缺粮状况下急中生智,就地取材,将台湾特产蚵仔、番薯粉混合加水混合煎成饼,想不到竟流传后世,成了风靡全岛的小吃。
蚵仔(牡蛎)在承德的水产店也可以买得到,我常常买来与鸡蛋、韭菜摊炒,或者和豆腐、鸡蛋花一起煮汤,味道异常鲜美,谓之平民的海鲜。只是蚵仔长途贩运至此,新鲜程度大打折扣,远不及台湾的蚵仔。
此次台湾是随团而行,每天两顿正餐基本上都是八菜一汤,因此也就无缘品尝到奢华精致的台湾菜,可还是会有本岛的一两种小炒留下深刻印象。如在高雄的一家旅游餐厅就吃到一种以淡水小鱼加青菜和辣椒烹制的小炒,随后得知小鱼来自一种特制的酱料,离岛时带了几瓶回来佐以面条拌食,味道鲜美。
说到台湾美食不得不说台湾作家徐国能,他的散文《第九味》拜读多遍,每次读都有新感。文中那位曾先生深谙厨道,曾先生“语录”更是精深莫测,令人良久玩味。“天下的吃到底都是一个样,不过是一根舌头九样味。”他认为:“辣是百味之王,不可与他味相混,若酸甜咸涩交杂,则谓之风尘味”,“ 而甜则是后妃之味,但用甜则尚淡,才是淑女之德,过腻之甜最令人反感,是露骨的谄媚”。清代袁牧的《随园食单》里也说“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搭配”,“ 一物有一物之味,不可混而同之”,这样才可以“ 使一物各献一性,一碗各成一味。嗜者舌本应接不暇,自觉心花顿开”。
中国古代文人崇尚“君子远庖厨”,然而人人都要吃饭,对于味道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会吃的人并不在意食材的奢华,寻常瓜菜中也可寻到真味,《中庸》曰:“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就是这个意思,但《第九味》里所说的“烹调之道要自出机杼,得于心而忘于形。”真的把认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了。
台北故宫
来到台湾,有一个地方不能不去,那就是台北故宫。台北故宫坐落于台北市区的外双溪风景区,主体分为四层,米黄色的基座与周围的汉白玉栏杆相映生辉,最高处是一座阁楼,红檐绿瓦,颇具中国古典建筑之美。
馆内珍藏的65万件传世珍宝,绝大多数来自北京紫禁城。由于受展厅面积所限,通常每3个月会换一次展品,若想把这里所藏60余万件稀世文物逐个亮相,至少需要30年时间。尽管这里展出的文物是常换常新,但是有三件宝物始终没有换过,这就是翠玉白菜、肉形石和毛公鼎,它们被称为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导游先带大家来到《毛公鼎》面前,毛公鼎高半米有余,宽不足两尺,内刻金文499字,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之最。除史料价值外,在中国古文字和书法研究方面也颇具价值。清代书法家李瑞清曾经说:“毛公鼎为周庙堂文字,其文则《尚书》也;学书不学毛公鼎,犹儒生不读《尚书》也。”
翠玉白菜和肉形石被安置在一个展台里接受参观者的膜拜,也能体会出布展者的巧思。“假如把翠玉白菜、肉形石放在毛公鼎里一起煮的话,大家感觉味道如何呢?”导游以风趣的一句话结束了特别展区的参观。
随后又去看了微雕馆和瓷器馆,我发现最精美的文物都来到了台湾,北京的故宫去过多次,没见过如此精制的器物。蒋公逃台时带走的几千箱文物肯定是挑了又挑,选了又选的,那件和毛公鼎齐名的司母戊大方鼎只因为太重而被留在了1948年的南京下关码头。微雕馆里那件拇指大小的橄榄核雕刻,真可谓巧夺天工,借助于放大镜,所刻小舟、人物栩栩如生,令人想到了明代魏学洢的《刻舟记》,
我还是更喜欢瓷器馆里的宋代汝瓷极品—天青无纹水仙盆。瓷器发展到宋代已相当成熟,五大名窑中“汝窑为首”,全球仅有60余件宋代汝瓷存世,北京现存20件,台北故宫21件。从汝瓷优雅的造型和简单的线条以及脱俗的釉色,不难看出宋人的审美情趣。相传800多年前的宋徽宗时代,皇帝一梦醒来,雨过天晴,天边那一抹淡淡的青色总也挥之不去,随后下旨烧造,最后汝州的瓷工终于烧制出“雨过天晴云破处”的汝瓷釉色。这件北宋汝窑天青无纹椭圆水仙盆,釉色温润,线条匀称,端庄静雅,是宋代汝瓷中唯一不开片的。心想,回头一定弄一只现代的仿汝瓷禅定杯把玩把玩。
回到酒店,满脑子里还是台北故宫展出的奇珍异宝。感慨良久,遗憾的是参观的时间太短,著名的《快雪时晴帖》、《祭侄文稿》、《西山行旅图》等还没得见,就“走马观花”般走出了馆。我在想中国古代为何有这么多宝贝存留于世?这和“士之子恒为士,工之子恒为工,农之子恒为农,商之子恒为商”一定有着很大的关系。
眷村
眷村是台湾所独有的词汇。1949年蒋先生兵败退守台湾,将近200万人拥入台岛,军队眷属住进日本人撤走时留下的房舍或用茅草、篱笆搭成临时住所,本想住个一年半载,可一住就是60年。岛上共有眷村879个,其中以桃园最多,60年代后,眷村逐渐衰落,这些来自大陆各地的外省人,经历了2-3代人的艰辛,终于把根扎入了异乡的土壤,他独有的社会、文化氛围里孕育出不少政治、文化名流,如宋楚瑜、邓丽君、张雨生、蔡琴、林青霞、王祖贤、李安等。巧的是同行的导游小白也是眷村里长大的,言语中不时流露出对眷村的一份怀恋。
人文和自然风光
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从台北出发,至南投、嘉义,再到高雄,到达台湾岛的最南端,然后向北折返,经台东、宜兰,返回台北。行程近1600公里。
台湾的旅游大巴与大陆的不同,车分上下两层,上层是乘客座位,下层是行李间、司机卧铺和驾驶室,平时上下车走前后两个门,紧急情况下另一侧还有一个紧急出口可以打开。开车的司机师傅姓林,年纪不大,话也不多,却很敬业,每天收工后都把车内打扫得干干净净,一到住处帮忙我们上下行李。
台湾的城市都规模不大,几乎看不到装饰豪华的高楼大厦,街区两侧的店铺都建有类似大陆南方城市的街廊,估计是雨水多的原因;马路不宽,但不见堵车,人们多骑摩托车出行,除了大陆游客外,很少见到人潮涌动的现象,当地人环保意识很强,街道上和路边很少见到丢弃的垃圾。
台湾的物价较大陆要高,一斤(600克)香蕉、一份小吃、一盒削好的凤梨基本都要50-70台币(相当于人民币10多元)。据导游介绍台湾的公务人员月薪在70000元台币左右,从餐厅门口张贴的招工启事我们知道,普通的服务员月薪17000台币+2000台币奖金,收入高物价自然也高。但台湾的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一旦拥有,终生不变,这点与大陆不同。
台湾岛横跨亚热带和热带两个气候带,空气湿润,植被茂密,到处都被一片绿色覆盖。传说中的日月潭和阿里山因为天气的原因并未感觉到震撼之美。倒是阿里山那个日本人修的“树灵塔”,看后有一种酸楚久久不能散去。长满苔藓的树灵塔静静地矗立在森林之中,它的周围散布着众多砍伐后几近腐朽的“红桧”树桩,仿佛对人们在轻轻地诉说。红桧是台湾阿里山特有的一个树种,树高能长到60多米,胸径达6.5米,有的树龄达3000多年,被当地人称为“神木”。日本占领台湾后,很快发现了珍贵的红桧树,认为这是上天赐予他们建造神社的最好材料,为了运走这些木材,日本人专门在阿里山修建了铁路,在通车至战败的30年间,共砍伐千年红桧树30余万棵,今天所见到的5、6棵树仅仅是因为生长奇特或不能成材而幸免于难。在对阿里山的大片千年红桧进行大肆砍伐过程中,总有一些奇异的怪事发生,如伐木工人离奇死亡、白米饭忽然变成了红米饭。。。。。最后日本人终于明白千年红桧有灵魂,于是建“树灵塔”求得安生。
车子开到宝岛的最南端---垦丁,已是正午,阳光分外的耀眼,茫茫大海不知哪里是天的尽头。一个半小时的停留时间,也只好“到此一游”拍个照。还没弄清楚哪个是鹅銮鼻,哪个是猫鼻头?导游就招呼上车了。其实,垦丁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在橘红色的晚霞融进大海的尽头的一瞬间,在蒙蒙细雨中,在清晨的暖阳照在裸露的身体上的那一刻,独自一人呼吸迎面大海的气息,享受那份宁静和惬意。据说垦丁的夜晚也很迷人,还有每年一次的“春天的呐喊”,更叫人联翩浮想。
台湾的东海岸是我最向往的地方,遗憾的是全程都是细雨,低矮的云层遮挡住太平洋方向的视线,在前往花莲的一处海边临时停车,冒雨登上海边的礁石,海浪拍打着岸边发出隆隆巨响,也算近距离拥抱了来自太平洋的海潮,临走捡拾几粒海边的石子留作纪念,转而车子驶入太鲁阁峡谷。
后记
台湾8天的行程,留下的只是一个简单台湾印象。最好的方式还应该是自由行,想去哪就去哪,愿意停留就停留,各取所需,因人而异最好。有机会一定来一回阿里山徒步穿越,或东海岸骑行或垦丁小住。
红桧,查百度都说是台湾特产。
我不是植物专家,但是凭我的经验,它跟美国加州的大红杉,或者是ceadr应该是同一树种的,所以都能长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高。但是他的树质比较软,所以容易倒塌。印第安人拿它来雕刻图腾的就是。
红杉也好,红桧也好,生长在环太平洋的北半部,最南方到台湾。你可以看看跟加州的纬度差不多。
真正台湾的特产是黄桧,又叫扁柏,我们台湾人就叫它桧木!桧木(扁柏)质地比红桧硬,而且本身有一股特殊的香味,经久不散可以防白蚁跟蛀虫的。所以日本人占据台湾的时候大量砍伐拿去做家具跟日式木造房屋。
日本人为了开采这些木材,在台湾山区到处建登山小铁路。阿里山铁路就是其中之一,另外还有很多,后来都废弃了,反而日后成了我们在台湾登山的路径!你说有趣吧???
照片照的真好,高手啊!
很高兴你咋台湾的经验都是正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