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稀薄地带——玉珠峰登山行程攻略&大美青海流水账之一
知道玉珠峰,20年前了吧。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听北大山鹰社的李锐说到他们的暑期登山,第一次听到了玉珠峰这个很诗意的名字。也是第一次知道,普通人可以登到这座山的顶峰。
8月年假,长线。去年是哈巴——号称是云南的玉珠峰,今年就去青海,看看真正的玉珠峰。
走进玉珠峰,才知道为什么这座海拔
7月31日:北京一西宁一格尔木(2800)
7月31日北京出发。行程不顺。由于格尔木没有直飞班机,按计划:北京-西安-格尔木:MU2102 7:55-10:05,mu2375西安-格尔木12:25-14:30。中间西安转机。结果北京出发时天气不好,北京起飞晚点三个小时,近十一点才飞。
到达西安十二点四十分,空姐知道我们转机赶时间,安排我们在头等舱等候下机,飞机刚一开舱门,第一个冲出舱门,一路小跑,结果获得的回复还是说2375已经走了。
改签下班,对不起,到格尔木的航班一天仅此一班。第二天的且满员未必有座位。虽然东航的工作人员说尽量安排替补,但是耽误了一天,还只有五成替补可能,不靠谱。立刻订1455的航班西安到西宁,且搞定了西宁到拉萨,路过格尔木的夜行客车K9811,居然有卧铺。还算好事多磨。
航班出行经验教训:1、十小时之内的火车行程,如果能买火车卧铺,就别坐飞机。飞机算上两头的折腾,和晚点等候的必然,比火车快不了几个小时。有过同时出发去太原,火车比飞机早到的经验。2、如果转机,只要涉及北京的,都要安排5个小时以上的时间,最好提前一天。据说,现在的航班,晚点四个小时以下铁定不赔,四小时是一个线,航空公司会尽量安排不超出4个小时。
八月的西宁是个好地方。西宁街头随便找个看上去还有样的门脸,酸奶、干拉都异常好吃。
火车西站简陋的象上个世纪。不过,据说西宁正在重修市区里的火车站,还有一年半修好。去拉萨的火车查得极严,身份证号码按号核对三遍。敌我矛盾很重要,阶级斗争不放松呵。这趟列车西宁首发,晚上十点发车,早上7点半到格尔木站。第二天下午到终点拉萨。
西宁海拔2200,已有轻微高反征兆,气喘,头晕。按经验,高反早来未必是坏事。在列车上很早醒了,独自窗边看日出,列车在荒凉的青藏高原孤独且坚决地前行。早上6点半天亮日出,青蔵线两侧白花花朦胧一片。不知是霜冻,雨雪,还是干涸的盐碱地。
格尔木,海拔2800。算是昆仑山口,也是海西州和玉树的交界,可可西里的边缘和大门。
早晨7点50到达格尔木,晚点20分钟,517驴友山民介绍的青海登山协会的马建民队长早早在车站来接站了。(很感谢山民的热情推荐)老马和蔼可亲,话不多,很实在,人不错,是个在青海长大的江苏人。由于我们人少,行程也和前后队不容易合上,他想了很多办法为我们安排。到青海前,彼此电话联系了多次。也没有要求提前付定金什么的。
三星酒店吃早歺,減负。近十点驱车向西大滩进发。西大滩是青海登山协会的训练营地,但是,据说投入了基建,没有完成装修,属于疑似烂尾,效率不高。
中午一点西大滩午餐,四菜一汤味道纯正的西北菜。西大滩是青藏公路的一个驿站,再往前就过昆仑山口进入可可西里腹地了,从公路走青藏线入藏,西大滩是必经之地。中午吃饭时,小饭馆中遇见各色人等:自驾的,求搭车的,骑车的,背包的,还有高反严重准备返回格尔木的若干。我们,是爬山的。
西大滩的饭馆
西大滩饭店前骑车去西藏的单车。后来,一对背包搭车去拉萨的男女搭上了后面的邮政车。
两点多驱车过昆仑山口海拔
马建民队长安排了藏族教练龙周,一个基本汉化的小伙子。他是青海登山协会自己培养的教练员。他将陪我们走后几天的玉珠登山全程。
到了大本营。
不冻泉是过了昆仑山口之后,可可西里中的一个小驿站。晚饭后,明显严重高反,恶心,头痛欲裂,心慌气喘。尤其是头疼,从下午晚饭开始,一直延续。敎练不让早睡,可困得睁不开 眼终于熬到晚上十点半,实在熬不住了倒头去睡。结果,十一点被教练醒时,以为已经天亮。从此,每两小时醒一次,然后在头疼喘不上气的煎熬中,用一个多小时熬到迷糊睡着,再醒来。
高原漫步
不冻泉驿站。米粥很好
8
也许是气压变化,也许是晚上含氧量更低。早晨虽然依旧恶心,头疼,但已经不是不能忍受了。吃了高压锅熬的米粥和半个馒头。终于不用时刻被头疼折磨,而是偶尔被头痛刺疼一下。坐车再上大本营。车程约一个小时。
大本营熙熙攘攘,大约有30多人的队伍。其中,一个十四人的韩国团拔营了,他们来这里已近一周。西大滩、大本营反复折腾,但是最多只上到C1,居然没有一个人去尝试冲顶,很奇怪。
上海队十多人,和一个来自珠海的北师大分校登山学校学生的10人队伍,二十八号到的格尔木,在西大滩、大本营已适应了五天。今天下午上5600的C1。明晨冲顶。
今天依旧是个好天气,但是我们的高反状态很糟糕。希望明天身体好,高反快过去。后天好天气。
吃过午饭,上海队以及北师大珠海分校的学生们出发了。重装上C1。准备明天凌晨冲顶。很是羡慕嫉妒恨。隐隐地担心我们出发时候变天,希望跟他们一起上。但是,高反啊高反,心有余力不足。
大本营
他们出发了!
比我们早一天的队伍,登顶率96.7%。
可据说,这一切都算正常。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挺过去。
午饭,晚饭。把吃饭当完成任务。午饭是高压锅闷米饭,炒了四个菜,鸡蛋西红柿,土豆炖牛肉,青椒炒肉,洋葱炒肉。晚饭是绿豆粥,几个小凉菜,面包和烤面包片。在海边
餐帐中有巧克力,牛肉干,奶糖,苹果,果珍,汤料,葡萄糖粉。隨时取用。开水管够,晚上天黑后,发电机工作时可以充电。用IPAD看个电影,听听“亚拉锁,那就是青藏高原……”
能通车的大本营条件还是不错。上C1,只能人背,就没那么幸福了。
大队人马走后,除了我们两名队员,只有我们的教练龙周,以及大本营的厨师和等候冲顶队伍的司机几个人。营地里安静了很多。晚饭后领了装备:高山靴,安全带,8字环、冰爪,冰镐。教练龙周是个藏族小伙子,教了我们装备穿着和使用方法。
晚上九点天才会全黑。临近日落时的玉珠峰安静舒服。一对小田鼠在营地边站着打架。旁边高山雪水融化而成的一条内陆河小溪流水潺潺。
玉珠夕照
晚饭后高反比前一晚明显好转。只是依旧低烧。没有那么困,头疼也是时断时续。
和龙周,厨师马师傅,登山学校的老师包子、司机一起在帐篷里玩牌,吃瓜籽,聊天,喝水。昼夜温差巨大,白天阳光下可以穿短袖,现在必须羽绒服、冲锋衣、抓绒齐上身。
耗到十一点睡觉。天气很好,月色明亮。C1的弟兄们赶上了好天气。
晚上睡下后,高反开始严重,头疼。而且奇怪地闹肚子,晚上爬起来两次。快到凌晨时,头疼严重,醒了入睡就要辗转半天。
8月3日:大本营——C1(5600)
早上起来,鼻子出血了。奇怪的高反呵,神秘的高反。
下午一点半出发。重装向C1进发。除了龙周作为主教练和向导,还有一个协作配合。我们按照1:1配比向导。重装包除了厚睡袋、防潮垫、衣服(羽绒服、软壳、抓绒裤、冲锋衣服、保暖排汗内衣)、路餐食品、热水瓶等,还需要背上冲顶用的冰镐、高山鞋、冰爪、安全带等设备,好在不用背帐篷和太多的水。应该有10多公斤的分量吧。
这算是青藏高原真正的徒步。重装从5050,向5600。刚
最终六点左右登上C1的
时间紧,我们适应高反的天数明显不够。与正常的日程安排比,我们至少压缩了在格尔木的一天适应期,和在大本营的一天适应期。据说,这可能是我们高反严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出发前看攻略,一些强驴从C1出发,天气好的时候三个多小时就能登顶。而下撤也是三四个小时即可从顶峰回到大本营。我们的高反严重,状态不好,不过,体力、耐力和毅力没有问题,也有过登雪山的一些经验。从C1看玉珠顶峰很近了,登山线路清晰可见。只是,从西边昆仑山远处逐渐笼罩起来的阴云连片,有点预兆不妙。
到达C1营地,远处的云有点阴郁,预兆不妙
果然,半夜起风了,天气转坏。以前我曾对雪山攀登总结过三条:天气,高反,向导。这次前两者都遇到。在
8月4日:计划中C1——TOP——C1-BC-格尔木。实际:C1
因为半夜变天。帐篷被风卷着雪粒吹打得啪啪作响。凌晨两点,教练龙舟的闹钟响了,然而,他并没有叫大家起床。看来天气非常不好,预兆也非常不好。
如果是晴天,月色会很亮。而帐篷顶一片漆黑,再加上风很大,撕扯着帐篷。我们只能继续在痛苦的高反中等候,辗转反侧。
四周阴云密布
化雪取水
C1营地的冰雹
和龙周,以及已经赶到大本营的马队长商量怎么办?
几个方案:
1,今天继续冲顶,冲顶概率微乎其微,然后下撤大本营结束登山之旅。按龙周说法,我们今天如果上,也就能上到5700。
2,今天下撤大本营,等明天天气好了再上c1,后天冲顶。
3,今天在C1坚持等一下,明天冲顶。
当然还有直接放弃。
我们最后选择了三,忍着高反,在c1再忍一天。希望下午或半夜天能转晴,高反能缓和一点。
因为计划只是一天C1,第二天冲顶。我们带的食物不足。大本营要给我们送食品
中午时分,狂风大作的间隙,远处还传来了沉闷的雷声。两点左右,冰雹雨雪齐降,现在看来,至少今天冲顶是不靠谱的事情。
16 点。高反依旧头疼欲裂,不睡头疼,睡,喘不上气。而且醒来头更疼。岀帐看看,C1营地周围在雪后阴沉一片,不仅看不到上午还能偶露一面的黑云海,玉珠顶峰也被云雾包裹着看不到了。天气形势一片不好呵。
惟一的好消息是大本营送来了食物。两桶方便面,几块巧克力,和一堆糖果。
晚上六点半,吃晚饭。没有水,营地旁边的小溪已经基本结冰。只能盛满冰雪化水做饭。这时候才发现,从昨晚进C1帐篷至今,二十四小时的时间,帐外活动时间加起来也没有超过一小时。
未来的时间里,不知何时能让我们走出帐篷,走向顶峰。
龙周说,他明天还是会凌晨2点起来看天气,又讲了他曾经参与救援的几次经历,初遇高空风的凶险。他认为,我们如果现在上升,到不了5700就会下撤。后来知道,从C1到5700,虽然海拔只上升
2000年,由于一场突来的暴风雪,来自深圳和北京的两个登山队先后遭遇风暴后,5名队员在前后一周的时间里相继在这里遇难,另外一名队员受伤截肢。在我们所处的C1营地的前面山脊一侧,高空风曾经把人卷下山。据说,当时一些队员已经登顶成功,是下撤时发生的不幸。两年前,乌鲁木齐登协副主席杨戈登山时,也在离我们帐篷二
玉珠峰是一座以安全著称的初级雪山。但是一周埋了5名登山人。参加过玉珠峰山难搜救队员回忆时说,对任何一座山,你都没有资格说“必须”“一定”。
不时地雨雪在狂风卷动下袭来。好天气显得那么无望。
高反依旧严重。头疼,气喘,应该还在低烧。
我不敢说一定。我希望尽力。
凌晨,天气变得更坏。风卷雨雪。
早晨,天亮后,发现帐篷被雪埋了一半。高反愈加强烈。四处还是一片阴云,丝毫看不到亮色。问龙周,龙周说“上不了”。
连续两天来,
决定下撤。教练龙周立刻痛快地答应。九点下撤,虽然是雪中,下撤很顺利,十一点多就下到大本营。喝上了热粥。
大本营下小雨,但是比起山上的能见度,简直两个世界。这次天气不好没能冲顶很遗憾,尤其是教练自始至终都是鼓励我们下撤,而没有和我们商量或带领我们尝试一下冲顶。天气的不好有目共睹,我们当然也不会不顾一切擅闯险地。但是,教练从来没有把冲顶的可能时机交给我们,没有将带领队员走向更高高度的积极性。直到体能消耗殆尽,而天气依然绝望。只能下撤。
青海登协的老马又从格尔木送来一个三十多人的队伍。接近十二点,我们和马建民搭车沿青藏公路返回格尔木。
万山之祖,巍巍昆仑。荒凉的青蔵高原上,昆仑山脉的气势尤显壮观。走出空气稀薄地带,看到云雾遮蔽的玉珠峰方向,呼吸自如神清气爽,难以想象高反时人生不如死的痛苦,当时我们离这座大山的顶峰只有不到
回到格尔木,三星级华星饭店。算是青登协的大本营。和马建民一起去吃饭,羊蹄,手把肉,烤羊肉,羊板筋。。。羊的肉的各种做法。
我在第一次高海拔爬山时曾总结,天气,高反,向导是登雪山最重要的决定因素。这次体会更深。老马回应说,他们总结,登山的成功,60%取决于天气,30%取决于体能,包括对高反的适应能力,还有10%是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情况。
又听他讲了讲玉珠峰莫测的天气,和天气突变时山难以及大山留人的悲剧教训。
晚上买了6号晚上出发回西宁的火车票,休闲游拉开帷幕。
总结玉珠峰登顶:
1、 天气。据说这里的天气5-7天左右一个周期,一个周期好天气,一个周期坏天气。如果不靠运气,就多拿些时间。最理想的安排,是在格尔木、大本营、西大滩适应高反的时候,也是坏天气的尾声。相反,如果适应高反时天气好,上了C1也许坏天气就到了。如我们。
2、 高反非常可怕。如果在拉萨、哈巴、四姑娘日隆镇都有过高反的人,到这里做好生不如死度过高反的心里准备。如我们。有高反的人,最好不要急功近利想尽快过关,还是应该慢慢适应,格尔木、西大滩、大本营(两天),按部就班慢慢上海拔。不要象我们一样,第一天在北京,第二天在格尔木,第三天就
3、 教练非常重要。后来想,如果我们提前给教练一点小费,那个藏族小伙子是不是对我们的登顶有些积极性呢?因为他们属于青海登山协会的事业单位的编制,回到格尔木听说,高山教练们进山后,无论海拔多高,他们每天的补助都是不变的100元。那在
格尔木,一座很大气的过路城市。
早起上街转,发现格尔木大街步行即可浏览完毕。这是一座典型的西北城市。街道宽阔笔直,人少开阔,民风爽朗。据说90%的人是外来人口,典型移民城市。吃饭,买西瓜,甚至酒楼吃饭,都是抹零头的。一个老太太路边卖瓜,切开瓜瓤泛白,老太太一脸歉意,立刻重开一个,而且惯性抹了零头。一只小瓜本来就没多少钱,老太太抹零的举动自然而习惯。实为内地老大妈分角必较的算计无法比及。
街头酸奶,四元一碗。就是这个味。足底按摩,六十,七十一位。每年,每月,甚至每天,这个城市的小商贩和居民都看过太多过客。开车的,搭车的,骑车的,徒步的。。。去拉萨的,拉萨来的。这是一个在路上的城市。是从北方进入青海的必经之地。是青藏线上的最大的驿站。
格尔木给人印象不错。号称是中国最大的城市,当然是面积,不是据说二十万的人口。格尔木人说,这里的人,都是外地人,是一座移民城市。
可惜前一晚吃闹肚子,很多美食未敢尝试。
晚上九点五十的火车。明早七点多到西宁。
青海湖环湖及西宁美食流水账之二:
几个方案:
1,今天继续冲顶,冲顶概率微乎其微,然后下撤大本营结束登山之旅。按龙周说法,我们今天如果上,也就能上到4700。
这儿4700有误吧?应该是5700吧?
嗯。5700.修改!
的确教练也有责任问题,那就是我们坚持的不够。当时应该再努力坚持一下
过奖,适应是一方面,还有天气因素真是太重要了。
我上次不自量力走白八拉反穿,伤到了
对这里高反特别了厉害,当年有位香港影星,在这里反复三次格尔木,最终还是,下撤了。量力而行,我觉着是很高的境界,哈哈哈,祝好运!
凑合哥,下回上雪山带上我吧....
看得我这叫一个鸡冻...
今早碰一人特像你。外形到感觉。可人不理我
在哪儿?我上午就没有出门。见……了?
北宫门地铁口。声音都是一样的
上次在海陀见过面~~~~对此次攀登玉珠峰的举动非常羡慕~~~~~~
其实在我看来,虽然未能成功登顶,但却为下一次成功登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说的对
深呼吸,还是有些遗憾,这么强烈的欲望还是在消极心理的笼罩下挫败了
爬山,去了就是希望登顶。但是,也要随时做好登不了顶的准备。可能因为,不能去挑战大山,挑战自然吧。
记得严冬冬08年登顶珠峰之前,他攀登过很多雪山,但是大多数没有登顶下撤。但是,机缘合适时候,他登上了地球之巅。
下了雪山环骑青海湖时格外想你呀。
当时极其佩服你,以及你的屁屁
http://www.517huwai.com/blog/26930?fromid=spacefeed
原来有技巧啊。
登山体验的是历程中的乐趣,是否登顶并不是全部!
具体情况我不了解,以你游记中介绍的状况,我若是你的高山向导,也不会鼓励你登顶,因为在大风和能见度很差的情况下,以你们掌握的高山技能,通过亮冰区时会很危险!
龙舟、尼赤几个藏族小哥们还是很实在的!我和龙舟喝过酒,他属于那种外表很冷,但心地淳朴的人。但商业队的向导都会很谨慎,因为担负着巨大的责任!我的朋友和川藏队登雀儿山时,仅仅遇到大雾就从C3下撤,放弃登顶了!
看来这次你的高反确实不轻,从大本营到C1的速度就可以看出来,我只用了不到三个小时。但我非常佩服你坚韧不拔的精神,换我说不定早撤退了!
在此预祝你下次登山成功!
嗯,说的有理。你经验比较多。
经历了高海拔行走,才知道为什么想上7000的人,必须要求有6000、5000的经历,的确不同。现在能体会为什么玉珠峰要安排一周,而慕士塔格峰反复拉练需要半个月才让登顶了。
未能登顶有遗憾,也有没有登顶的收获。否则永远是好天气顺利登顶,以为高山也不过如此呢。
不过,还是很羡慕嫉妒恨你的无高反适应能力啊。
另外,多谢推荐!找时间再一起走走。请你喝酒
哈哈,我的优势也仅限于某些时间和地点,在太白山我还有过高反症状呢!
我戒酒了,有空一起喝茶吧,我请你喝很棒的普洱!
妹妹,你这要求太高了!
这些高山向导又没上过中央党校,帮你背东西可以,却哪里会做这么细致的思想工作呀!
没上去?mark先
向导大都例行公事,一般来说不愿多走路和尝试去做任何事情的
你是西宁的?咋不早说呀。
西宁美食水准,经过这次测量,我认为超过了西安。评测报告请听下集分解。
必须是西宁的的啊,那是生我养我的地儿,呵呵,不知道你们要去西宁啊,要不就给你们几个坐标了
先拜读哈
西宁美食得到认可,HAPPY呀!
不在乎结果 在乎过程
不在乎风景 在乎一起看风景的人
先顶下,,
忙完这会工作 再来细看
我的年假啊,,
我的太白啊,,
伤不起啊,,
忙得不能休年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