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上茶山以及茶山的前世今生
7月6-7日转山转水圈子曾经组队穿越了茶山和东甸子梁。但那次贪恋茶山村优美环境,没有登顶2500余米的茶山主峰,留下遗憾。加之要求再次组织茶山穿越的呼声很高,所以,8月5-6日,组织了第二次茶山东甸子梁的穿越。这一次除了继续迷醉于茶山的美景和寂静之外,又有诸多新的感悟,我愿在此与诸位朋友分享。
高而危的茶山主峰美不胜收
再次上茶山,我决心要登顶主峰,所以当夜爬到天亮,全体成员完成了双窑峡谷穿越,接近茶山垭口以后,我安排大队继续走双窑—茶山古道,而我自己却带领几个人顺山坡直上,向茶山主峰切去,目的是能上茶山更好,不能登顶也要就近观察主峰的路径。
攀爬到山脊以后,站在茶山的右肩膀观察,脚下位置距离主峰还很远,背负重装不宜前往。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拍照和其他得瑟,我们六个人还是向茶山村下撤,继续执行先扎营-休息-登顶的计划。
按计划,下午两点开始爬茶山主峰。茶山村海拔1900米,茶山主峰海拔2524米。有600米的高度要爬啊。从茶山村出发爬茶山主峰的最佳路线是绕过茶山村,上到茶山东山脊,然后沿山脊爬升,登顶主峰。这一天,时阴时晴,时云时雾。我们一行陆续出发,从茶山村东边的山坡直接切上山脊,应如眼帘的是满眼的翠绿,恰似硕大无比的绿色地毯铺在那里。山坡上的花草正生机勃勃地疯长,各种种类的花绽放出不同的颜色,令人目不暇接。远看,绵延的群山尽被薄云笼罩,好似少女的面纱,欲显还藏,给人以朦胧的暇想。由于天是时而阳光普照,时而浓雾弥漫,我们也就随着这种变化,时而行走在山脊,时而感觉自己就在天上穿行。抬头看时,将要登顶的茶山主峰云雾缭绕,神秘莫测。
越接近主峰,坡度越陡,植物也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垂直变化,到接近山顶时,一种低矮的带有坚硬针刺的植物成了山坡的主角,成片的生长。我们只有要牙痛忍着刺疼通过。在茶山顶上四望,看茶山村要低下头,西望来时的苜蓿村大峡谷,只是一道很小的沟叉而已,只有东面的小五台山,仍然是连绵巍峨,显得雄姿拔绰。小五台和茶山之间的峡谷处,一股股,一团团,一层层的浓浓的云气夹着急风疾驰而过,一幅风起云涌的真实写照。让人有不知今夕何夕的感觉,有些飘飘然。在茶山顶,第一感觉是这茶山真的很高,甚至产生恐高的感觉。以前爬的山海拔比茶山高的也不在少数了,没有这种直接的高危的感觉啊。经过观察,得出答案:原来这山既高且薄,山顶一副尖而高的样子,这就是我要告诉大家的茶山的秘密。
小五台、茶山以及东甸子梁是由一道有十几座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峰连接组成的一道大梁,当地人称为“南山”,这道梁何时产生,我说不大清楚,据一些地质研究成果认为,这是印度板块追尾中国版块,引起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以及此后的八次地势抬升中形成的(事发在2600万年前,与此同时怀来和蔚州一带断陷下沉,形成古怀来湖,从而诞生桑干河和永定河)。也许从那个时候开始,茶山就开始了一个新的轮回——崩塌和脱落。
通过这次登顶茶山的实地观察,从茶山村到茶山顶,依次上升有三级台地,这三级台地将茶山分为三级。茶山村就在第一级台地上。这是三级台地中最大的一级,依次为二级和三级,在第三级还看到两个微型高山湖泊(直径大约50米)。毫无疑问,这三级台地就是茶山地表不断自上而下脱落,大量砂石分级堆积形成的。这也是茶山主峰为什么那么超薄的缘故,因为山体固有的沙石经风雨侵蚀,不断崩塌和脱落,日渐形成目前这一福超级苗条的身形。
茶山村和整个山体就是一个巨大的巨石阵,这些巨石无疑是山顶崩塌滚落形成的。据村民说:上个世纪80年代就有人去茶山村旅游,那时不像现在这样到处都是大孤石。这就是说,近三十年来,水土大量流失,使巨石裸露了出来,形成目前的巨石阵地形。
我在茶山主峰看到,那道山梁上的至高点,并不像附近的东甸子梁那样为平坦的草甸,而是像巨人一样屹立的一排岩石,大约10-20米高。就是这排岩石,以自己的身躯阻挡着来自贝加尔湖的强劲北风,经受着雨雪的不断侵蚀。目前大部已经开裂和风化,不定哪一个清晨,它们经不住最后一滴雨水的切割,或者无力抵挡最后一丝北风的侵剥而崩塌,我确信这就是不远将来的故事。那时茶山,再也不是目前海拔2524米的高度了,可能降低10米,也可能降低20米。而茶山村以及整个山坡,将再次增加大量的巨石。
沧海桑田的变化不仅表现在茶山的山体上,令我吃惊的是,仅仅一个月的时间村民的精神面貌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我惊异着这种变化,感慨着这种变化。第一次来,我感觉到自己浮躁的内心敷贴于这里的近乎原始的宁静,从而对这种带有泥土芳香和远古质朴的宁静产生一种强烈的归属感,所以不到一月我又来。当我瞥见那几座搭建好的军用帐篷和横幅的刹那,我心中的精神家园顷刻崩塌。这到底是我的悲哀,还是世事的无奈。当然,质朴的眼神抵御不住利益的诱惑,茶山虽高,挡不住滚滚的商品观念的车轮。
准确,很赞成你的说法
我是平原之子,便想,若一队人马突然来到俺们村的田园,拍照欢呼扎营等等,做为原住民的我们是啥感觉呢?也许会目之为不速之客吧。对山里人来说,不也一样吗?
我也在反思。我们饱尝了美景,领略了造化神奇以及其他。与此同时,是否也打扰了什么?原住民的生活、山崖的孤独和宁静
人的本能是一样的。山川赋原住民以古朴,山外来客的打扰,则予之以欲望。
马斯洛需求理论是上升的,物质层面解决了,理应追求精神的愉悦。可惜多数人是物质的无穷堆积。洛水MM所说,是为正路。
肯定是打扰,但也是联络,也许原住民的生活方式就是在这种打扰下改变的呢。尽管从整体看、超自然地看这种改变未必是进步。
同时,当我们自以为找到了户外圣地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能力阻挡商业队跟随而至的滚滚车轮。
看着、走着、记忆着、想着……
同意
无奈,当我们鲜衣怒马的欣赏他们的原始古朴时,他们正在承受经济落差带来的巨大压力。
同时,当我们自以为找到了户外圣地的时候,我们也没有能力阻挡商业队跟随而至的滚滚车轮。
看着、走着、记忆着、想着……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