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行梅里-7
茨中、德钦--告别梅里前的感悟
5/10/2007 2:22:42 PM
一早醒来,在乙大叔家吃过早饭,包了一辆车,直奔茨中。茨中据说有一个天主教堂,是1895年一位法国传教士传道在此修建的,建筑石质结构,非常有风格,周围都是葡萄园。茨中其实只是个村庄,依澜沧江而建。这里老乡家自酿的葡萄酒也很不错,过往的游人一般都会到农家带上一点,8元一斤。让我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小村庄里有许多客栈,要比尼农和佳碧都好,据说这是梅里转山大环线的路线。来到教堂门口,还没到开门时间,看门的老大爷提前给打开门。去过很多佛教盛地,但对天主教却一点也不了解,所以就抱着欣赏的态度走进这个庭院。庭院不大,只有一座高高的石质结构的塔楼,门前种着两棵芭蕉树,两棵棕榈树,环境很是优雅。走进大厅是耶稣的雕像,两边墙上挂着关于耶稣的漫画故事。通向神像的过道两边是一排排的长条木橙子,是做礼拜人的座位。最前排放着几本书,我随便拿起来翻了翻,内容大体上是天主教的一些故事和教理。神像一边是圣母玛丽亚,一边是耶稣的父亲抱着耶稣。顺着楼梯爬到最高处,往下看这个院落,有点像老北京的四合院,显得整齐干净。看门的老头坐在凳子上悠闲地看着教堂。在最高处可以环视整个茨中,村里的农作物主要是葡萄和小麦,远处可以看见过澜沧江到茨中的拉索吊桥。在此民风质朴的地方,有这么一座历史悠久的天主教堂,尤显得更加和谐与悠闲,又让人不可思议。当年的法国传教士肯定是被这里吸引,才留下来在此传教的。从楼上下来,回到庭院,我才开始仔细打量着这座古老的西式建筑。拿着相机转来转去,阳光并不炽热,照着教堂前的花草和树叶,影子显得生机盎然,还不时有山雀落在教堂的屋檐下鸣叫。人在庭院的正中央,感觉像是在老北京四合院里快乐的童年。大约呆了一个多小时,我告别村落,开始返回德钦。德钦是个依山而建的小县城,有点像樟木,但要比樟木繁华。在班车站买好明天回中甸的车票,随便在旁边找了个小旅馆住下。在床上休息了一会,时间还早,就独自在外面闲逛,这边的面条都做得很好吃,我要了一大碗,吃得饱饱地。可能是饿了,吃得有点猛,饭馆的小姑娘在一旁看着我的吃相,偷偷在笑。吃完饭实在闲着没事,逛完了整条街,就在街上的雍布拉酒吧叫了一份饮料休息。由于时间还早,天还没黑,酒吧里人也并不多。街上刚开始有从雨崩里出来的背包客,在找客栈。有澡洗的客栈价格都很贵,所以许多背包客在街上来来往往地寻找合适的住处。远处又看见了在雨崩里遇见的那一对广州的情侣,手拉着手,找地方洗澡。这时酒吧里除了我没有客人,我在一张小桌前座了下来,喝起茶来。昨天的疲劳一扫而光,这几天终于有了一点时间,感受自己独处的滋味。酒吧的女招待名叫思娜拉姆,没上过几年学。几天来接触过的藏民,许多都没什么文化。越是没上过学的,眼睛越显得明亮,越显得心灵的纯净。他们对外界的新鲜事物充满着憧憬。不知道几年后,旅游经济覆盖过的雨崩村民,还能否保留一些纯朴的本色。
雍拉姆酒吧也叫卡瓦格博文化社,外面没有明显的标记,内部的装饰很符合当地的特色。吧台、酒架、桌椅都是用一根根没有加工过的原木做成的,树皮清晰可见,就像在原始森林里搭的木棚。墙上挂着木雕和羊头骨等几件装饰品。房顶吊着几盏木制的灯笼。坐在桌前,头上的灯光倾泻而下。吧台边上几根横着的木头,简单地组成了一个两层的书架,一层放着干花,音响,一层零零散散地放着些旅游杂志。房顶上还挂着经幡、玉米、青稞、小麦等农作物。这里让我感觉最好的就是一根根木头做的架子,除了放酒、酒具,在视觉上感觉到主人设计得恰到好处。几面墙上挂着唐卡,充满着藏族风味,此时天渐渐黑了下来,也开始有人来了。但都是藏族人,围在角落的一张桌子上聊着天,我听不懂,但他们的笑容,显得他们今天是多么快乐。这几天遇见了许多笑容,他们的笑容流落出这里是曾经的世外桃源,也只有在相对原始的地方,才能看见这种透明的笑,让心灵触动并感慨的笑。
从前只听说过一夫多妻,没想到在这个地方,会有一妻多夫。我去茨中的司机努宗吉臣就是和弟弟同娶的一个妻子,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孩子是谁的也不用关心。在这种落后的地方,繁衍后代对他们来说,有着不同的意义。这一路,在云岭看见了澜沧江上的月亮湾,在羊咱附近看见了梅里外转的起点,一个没打听到名子的寺庙。那儿当天正好有活佛讲经,一大早就有附近的村民赶着去见活佛。昨晚,在乙西大叔家吃饭,看见乙西大叔在一旁闲着没事的时候,拿出手里的念珠,不停地在念着什么。这里的人基本都信奉佛教,在他们心里都有着今生多作善事,来生跳出轮回的渴望。他们用一些简短的语言,利用一切空闲时间不断充斥着自己的心灵,让人性的邪恶在内心无处藏身。我不是一个完全的佛教徒,只对佛教的知识略知一二,无法听清他在念什么,也无法深入理解其中的含义,只是抱着一颗虔诚的心,走进雪山圣地。雪山用它的威严迎接了我,让我有幸见到梅里的尊容。其实,许多形式上的东西并不能说明什么,只要抱着一颗敏感的心,感受生命的赐与,感受生命的珍贵,感受喜悦和良知,让自己的心灵在芸芸众生中得到修行,得到感悟,也是富有的一种结果。 下一页
mac_li发表于2012-05-11 21:21
(919次阅读/0个评论/0人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