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沧桑岁月,解读历史风云”行走十三陵

【目的地介绍】

 

明十三陵坐落于天寿山麓。总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距离北京约五十公里。

 

十三座皇陵均依山而筑,分别建在东、西、北三面的山麓上,形成了体系完整、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陵寝建筑群。明代术士认为,这里是"风水"胜境,绝佳"吉壤"。因此被明朝选为营建皇陵的"万年寿域"。该陵园建于1409~1645年,距今已有300~600多年历史。陵区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帝后陵寝最多的一处皇陵建筑群。明代时,于途中的沙河镇北,建有七孔石造"朝宗桥"。在镇东,则筑有壮丽的"巩华城"。该城原为嘉靖皇帝祭陵时中途休息的行宫,现仅存遗址。明十三陵是明朝迁都北京后13位皇帝陵墓的皇家陵寝的总称,依次建有长陵(成祖)、献陵(仁宗)、景陵(宣宗)、裕陵(英宗)、茂陵(宪宗)、泰陵(孝宗)、康陵(武宗)、永陵(世宗)、昭陵(穆宗)、定陵(神宗)、庆陵(光宗)、德陵(熹宗)、思陵(思宗),故称十三陵。自永乐七年五月(1409年)起用,直到安葬崇祯帝后结束,历时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



 来源:维基百科

 

【明朝16位皇帝,为啥只有13陵?】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有入陵的因由各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于南京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锺山的“孝陵”;继位的朱元璋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燕王朱棣(即后来的明成祖)发起“靖难之役”攻破南京之后下落不明,因此没有帝陵;第七帝代宗朱祁钰,在其兄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俘之后登上帝位。后来英宗复辟,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捣毁其在天寿山修建的寿陵,以亲王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金山的景泰陵。

 

【徒步最佳季节】

 

本路线几乎没有上升,个人觉得四季皆宜,但是春秋两季是我的最爱。春季万物复苏,大地回春,嫩绿的枝芽和初开的河水相得益彰;秋季景色绚丽,配合十三陵的古朴与沧桑,感受明朝的兴衰荣辱,帝王的尊崇与落败更添情趣。

 

【路线行程】



 

全程穿越(全程30公里)

大宫门—神道—思陵—昭陵—定陵—康陵—泰陵—茂陵—裕陵—庆陵—献陵—长陵—景陵—永陵—德陵—十三陵水库—朝凤庵(顺时针)

 

能有这次的活动,得特别感谢一直走先生,先生今年60有余,但身体硬朗如小伙儿,思维敏捷赛青年,对于十三陵的历史典故、人文历史更是了如指掌,能得此机会与先生同游十三陵实乃幸哉!

早上8:00在德胜门872公交车站集合,一小时后到达大宫门,此地是我们此行的正式开始了,大宫门北侧就是神道。



大宫门



神道(图片来自网络)



 

自大宫门站牌向西穿村200米在110国道等昌55路小公共去小宫门,此车大概十几分钟一趟,比较方便。(没有站牌,这个是大致的等车位置)



小宫门下车继续往北行走



 

王承恩墓

 

现存的王承恩墓保留仍旧比较完好。陵只剩一个直径6米的土堆,但却完整地保留了三通石碑。王承恩墓坐西朝东,东侧第一通碑高2米,正面由吴下倪钦题行书刻“王承恩墓”。此碑最令人称道之处是其基座四周浮雕十分生动,表现题材为“龙马负书”、“犀牛望月”等神话传说。第二通碑高4米,螭首龟趺,碑首有“敕建”字样,碑文800字,为清顺治帝(顺治17年)亲自撰写。紧靠墓前的碑高2米,螭首方趺,碑首有“御制旌忠”四字,碑文240字,是顺治二年营建思陵时,顺治帝为褒奖王承恩“贞臣为主,捐躯以从”撰写的。

 

思陵


 

明朝最后一帝崇祯帝朱由检及皇后周氏、皇贵妃田氏的合葬陵墓。位于陵区西南隅的鹿马山(又名锦屏山或锦壁山)南麓,崇祯皇帝朱由检,光宗第五子,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自缢身亡。同年四月四日入葬。崇祯皇帝在明代诸帝中是个比较注意恭俭和颇为勤政的皇帝。思陵虽为帝陵,但这却是清朝时的事,明朝时它只是一座妃墓——皇贵妃田氏之墓。

 

郑贵妃陵墓(明神宗朱翊钧之皇贵妃)



万贵妃陵墓(明宪宗的爱妃)



昭陵



图片来自网络

 

明朝第十二位皇帝穆宗朱载垕(hòu)及其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明穆宗朱载垕,世宗朱厚 第三子,穆宗即位之初,颇有节俭之行。在朝政的处理上,穆宗初登政坛,也不乏振兴之举。但毕竟是在王府的花天酒地中生活惯了,其初政之美仅维系了不足一年的时间,便沉醉在后宫的享乐之中。他不顾当时国库空虚,民生凋敝的经济形势,多次取太仓银入内府。又下诏户部四处购买猫睛石、祖母绿及各色珠宝,大兴土木修建宫苑等,在位六年中,传旨取银竟不下数十万两。

 

昭陵的最大特点,是率先形成了完备的“哑巴院”制度。明朝的帝陵从献陵到康陵前后六陵。宝城内的封土都是从宝城内环形排水沟以内开始夯筑“宝山”(墓冢)的,其形状呈自然隆起之态。《昌平山水记》记之为“甬道平,宝城小,冢半填”。昭陵则不同,宝城内的封土填得特别满,几乎与宝城墙等高,正中筑有上小下大的柱形夯土墓冢,封土的前部有弧形砖墙拦挡封土,并与方城两侧的宝城墙内壁相接,形成了一个封闭的月牙形院落,人们俗称为“哑巴院”,并称院外月牙形的墙体为“月牙城”。

定陵



图片来自网络

 

明朝第13位皇帝神宗朱翊钧(公元1563-1620年,年号万历)及其妻妾——孝端显皇后、孝靖太后的合葬陵。定陵位于北京北京大峪山东麓,十三陵之一,是陵寝建筑始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十八年(公元1590年)竣工,历时六年,耗银800万两。明神宗在位前十年,由于年幼,由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太后则将一切军政大事交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实行了一条鞭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使社会经济很大的发展,是为“万历中兴”。

康陵



 

明朝第十位皇帝武宗朱厚照和皇后夏氏的合葬陵墓。位于昌平天寿山陵区莲花山东麓,建陵用时1年,总体布局沿袭前制,呈前方后圆形状。康陵是目前发现的十三陵中砖碑铭文最多的一个陵。该陵建于正德十六年(1521年),占地2.7万平方米。明末,康陵曾遭到烧毁,在清朝乾隆年间,曾被整修。武宗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位皇帝。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 然而通过近些年来历史学界的研究,人们对武宗的认识有所改变,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追求自由平等,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一个皇帝。

 

泰陵



 

明朝第九位皇帝明孝宗朱祐樘与皇后张氏的和葬墓。位于长陵西北3.5公里的笔架山笔架山。弘治年间,孝宗皇帝励精图治,整肃朝纲,改革弊政,罢逐了朝中奸佞之臣,重用贤士,为于谦建祠平冤,减轻赋税,停征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繁荣经济,出现“弘治中兴”的大好局面。

 

茂陵



 

明朝第八位皇帝宪宗朱见深和王氏、纪氏、邵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位于裕陵右侧的聚宝山下,是陵寝制度大体如裕陵,但宝城内琉璃照壁后面设有左右两个方向的踏跺,可上登宝山,又与其他各陵均不相同,顾炎武《昌平山水记》记载顺治、康熙年间茂陵的情况是: “十二陵惟茂陵独完,他陵或仅存御榻,茂陵则簨虡之属犹有存者。” 宪宗皇帝初即帝位,恢复景泰帝帝号,为于谦等景泰旧臣昭雪平反做了一些顺应民意的事。但后来他失政之处颇多,有损于明王朝的长治久安。宪宗一生对佛道之说极其推崇。终宪宗之世,正直的官员不见信任,而佞僖之臣、佛道方士却是恩宠有加,朝政被搞得乱七八糟,日趋腐败昏暗。

 

裕陵



 

明朝第六位皇帝明英宗朱祁镇和皇后钱氏、周氏的合葬陵寝,位于明十三陵天寿山西峰石门山南麓。朱祁镇,明朝第六位皇帝。明宣宗长子。9岁即位。初大事权归皇太后张氏,以累朝元老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政务 ,继续推行仁宣朝的各项政策,社会经济也有所发展。张氏死后,三杨去位,宠信太监王振,振遂广植朋党,启明代宦官专权之端。十四年,瓦剌入犯,听从王振之言亲征,抵土木堡兵败被俘。成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改元景泰。元年(1451年),英宗被释回京,被尊为太上皇,软禁于南宫。八年,武清侯石亨等乘景帝病重发动兵变,迎英宗复位,改元天顺。

 

庆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明朝第十四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和皇后郭氏、王氏、刘氏的合葬陵寝。庆陵,位于十三陵中的长陵西北1.5公里,献陵西北约0.5公里,北京昌平天寿山陵内黄山寺二岭南麓。  庆陵原为明代宗景泰帝朱祁钰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景泰皇帝朱祁钰是明宣宗的儿子,明英宗的弟弟。土木之变后,明英宗被俘,弟弟朱祁钰监国,后被立为皇帝,年号景泰。尊英宗为太上皇,一年之后,英宗被放回,闲居南宫南宫。 

 

  景泰八年,景泰皇帝得了一场大病。武清侯石亨等人趁机发动夺门之变,将景泰帝软禁在西内,重新立英宗为帝。不久,景泰帝忧愤而死。英宗废朱祁钰为王,同时将景泰帝在天寿山已经开始施工的陵寝废弃,把景泰帝按亲王的规格葬在了北京西山,未入十三陵。

 

  谁知一百多年过去了,在这块陵寝的遗址上,又建立起了明光宗朱常洛的庆陵。当时由于明光宗朱常洛死的突然(只当了29天的皇帝),加之国力空虚,明光宗的父亲明神宗尚未下葬,更无暇来为自己建陵。于是,建陵的时候也来不及选吉壤、卜寿陵,只得采用了景泰帝的寿陵陵址,把已经被废弃了160多年的的明代宗朱祁钰的陵被重新改建,这就是今天的庆陵。

 

献陵



 

献陵是明朝第四位皇帝仁宗昭皇帝朱高炽(洪熙)和皇后张氏的陵寝,就位于天寿山西峰之下,长陵的旁边。朱高炽是成祖朱棣的长子,只做了十个月的皇帝。历史盛赞洪熙帝是一个开明的儒家君主,他像他模仿的古代圣王那样,坚持简朴、仁爱和诚挚的理想。他因大力巩固帝国和纠正永乐时期的严酷和不得人心的经济计划而受到一致的赞誉。他的许多政策和措施反映了一种对为君之道的理想主义的和儒家的认识,但是它们也是他对前几代皇帝的一些倾向的反应。①皇帝有时因性情暴躁和容易冲动而受到批评,如他偶尔申斥和惩处那些表现得优柔寡断或讲话太惹人恼火的官员。可是他有足够的度量认识自己的缺点和向人道歉。不管他有什么错误,它们都可以被他的仁爱和一心为公的热诚所弥补。

 

长陵



 

明长陵为十三陵之首,永乐皇帝和皇后徐氏的合葬墓。是永乐皇帝建北京北京皇宫(故宫)的第三年(公元1409年)自建的“寿宫”。陵园规模宏大,用料严格考究,施工精细,工程浩繁,营建时日旷久,仅地下宫殿就历时四年。位于北京北京市昌平昌平县境内,距北京北京故宫五十公里。陵区南起石牌坊,北倚天寿山主峰。四面环山,绿树丛丛。南面又有龙虎两山左右对峙,势如门户。当中奔流不息的山水自西向东而去,好似天然的护陵河。南北贯通的高速路似一条巨龙连接着长陵至故宫故宫。在我国古代著名的帝王当中,和明成祖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是郑和下西洋、奴儿干都司、《永乐大典》等等。稍有点历史知识的人还知道,明成祖五征漠北,80万大军下安南,浚通大运河,大规模迁都北京。作为一个封建帝王,明成祖能干好其中一件事就足可跻身到著名帝王之列,他却干成了那么多,而事实上还不止这一些。朱棣是我国历史上最具雄才大略的一位皇帝。

 

景陵



 

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宗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位于天寿山东峰(又名黑山)之下。明仁宗朱高炽长子,永乐九年(1411年)立为皇太孙,数度随成祖征讨。洪熙元年(1425年)即位,年号宣德,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宣德元年(1426年)平定汉王朱高煦叛乱,他和其父一样,比较能倾听臣下的意见,听从阁臣杨士奇、杨荣等建议,停止对交阯用兵,与明仁宗并称“仁宣之治”,宣宗时君臣关系融洽,经济也稳步发展。

 

永陵



 

明永陵位于阳翠岭南麓,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世宗在位45年,其为政为人有三个特点。一是喜怒无常,残酷严厉,内外结怨皆深。二是一意玄修,崇奉道教,无心理政。三是忠奸不分,政治腐败。

 

德陵



 

明德陵位于潭峪岭西麓,是明朝第十五位皇帝熹宗朱由校和皇后张氏的合葬陵寝。明熹宗时,外有金兵侵扰,内有明末起义,正是国难当头,内忧外患的时期。明熹宗却不务正业,不听先贤教诲去“祖法尧舜,宪章文武”,而是对木匠活有着浓厚的兴趣,整天与斧子、锯子、刨子打交道,只知道制作木器,盖小宫殿,将国家大事抛在脑后不顾,成了名副其实的“木匠皇帝”。



日落时分的十三陵水库

 

【交通】

1、  德胜门-大宫门,乘坐872路公交车

2、  朝凤庵-德胜门,345快

3、  沿途各个陵区的交通都极为方便,走累了随时都可以坐车回城

 

【餐饮住宿】

1、  住宿:十三陵是成熟景区,随处可见农家院,只要你喜欢,随意的住下吧,或许还能幸运的碰到守陵人的后代哦。

2、  餐饮:推荐康陵的正德春饼宴,每人35元,吃饱为止,相当的给力!不过要是周末前往,去之前一定要提前定位。

 

【中国古代建筑屋顶】

 

参观十三陵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绝佳机会,有兴趣的朋友不妨留意一下。

 

在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常用的屋顶有六种:硬山顶、庑殿顶、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攒尖顶。

第一位:重檐庑殿顶。重要的佛殿、皇宫的主殿,象征尊贵。

第二位:重檐歇山顶。常见于宫殿、园林、坛庙式建筑。

第三位:单檐庑殿顶。重要的建筑。

第四位:单檐歇山顶。重要的建筑。

第五位:悬山顶。民居、神橱、神库。

第六位:硬山顶。民居。

第七位:卷棚顶。民间建筑。

 

【庑殿顶】

 

即庑殿式屋顶,由于屋顶有四面斜坡,又略微向内凹陷形成弧度,故又常称为“四阿顶”,宋朝称“庑殿”,清朝称“庑殿”或“五脊殿”,在中国是各屋顶样式中等级最高的,高于歇山式。明清时只有皇家和孔子殿堂才可以使用。唐朝时和日本也见于佛寺建筑。之后常用于各类别建筑。

 

重檐庑殿顶



 

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只有太和殿和曲阜曲阜孔庙大成殿采用此种殿顶。

 

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故宫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

 

【歇山顶】

 

重檐歇山顶



      歇山顶亦叫九脊殿。除正脊、垂脊外,还有四条戗脊。正脊的前后两坡是整坡,左右两坡是半坡。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整座建筑物造型富丽堂皇。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目前的古建筑中如天安天安门、太和门、保和殿等均为此种形式。

 

  从外部形式看,是悬山顶和庑殿顶的结合,形成两坡和四面坡屋顶的混合形式,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俗称九脊顶。宫殿建筑中重要大殿多采用重檐歇山顶

 

单檐歇山顶



其外形一如重檐歇山顶的上半部。配殿的大部分是这种顶式,如故宫故宫中的东、西六宫的殿宇等。

悬山顶



 

悬山顶一般有正脊和垂脊,也有无正脊的卷棚悬山,山墙的山尖部分可做出不同的装饰。 悬山顶是两坡出水的殿顶,五脊二坡。两侧的山墙凹进殿顶,使顶上的檩端伸出墙外,钉以搏风板。此种殿顶,用处不少,如神橱、神库中的房屋等。 其特点是屋檐悬伸在山墙以外,屋面上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又称挑山或出山。

 

硬山顶


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 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常用于我国民间居住建筑中。

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堂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

 

卷棚顶


为双坡屋顶,两坡相交处不作大脊,由瓦垄直接卷过屋面成弧形的曲面卷棚顶整体外貌与硬山、悬山一样,唯一的区别是没有明显的正脊,屋面前坡与脊部呈弧形滚向后坡,颇具一种曲线所独有的阴柔之美。。卷棚顶形式活泼美观,一般用于园林的亭台、廊榭及小型建筑上。

 

攒尖顶



攒尖顶,即攒尖式屋顶,宋朝时称“撮尖”、“斗尖”,清朝时称“攒尖”,是中国、日本、朝鲜古代建筑的一种屋顶样式,日语称宝形造。其特点是屋顶为锥形,没有正脊,顶部集中于一点,即宝顶,该顶常用于亭、榭、阁和塔等建筑。

 

星空发表于2012-04-19 12:04  
分享到 
赞过
(4345次阅读/30个评论/19人赞过)
    一直走
    谢谢星空咖啡2632
    马可
    收了。
    voodoo
    你能不这么专业吗??
    老榆树
    超喜欢这种知识性的文章。。。
    蜗牛牛
    强收藏
    爱美爱自然
    长知识了,谢谢!
    惠然而来
    强
    静静时光

    有心人!

    元夕
    强随一直走先生走过多次,也听了拍了多次,但笔记混乱不全。此作品收藏,谢谢提供范本游记。
    冯唐
    堪比论文
    良知行
    抱拳功课了得,还没走过,对我会很有用。非常感谢。
    琨玉河
    真花心思啊。
    北国
    多少天没发言了,见了老朋友星空这经典权威的十三陵介绍,不得不出声了。
      嘿嘿,谢谢北国大哥
      北国大哥,这段时间一定又有不少精彩的旅行,很多老朋友等着你的分享呢:)
      嗨,青松,近来忙了点,上网少多了,活动为了省事,也私约去了,游记也很少写了,但还是找机会到517看看。谢谢关心。
    放羊
    强
    岁月风铃
    谢谢,收藏了
    一直走
    收藏。

      嘿嘿,得多谢先生

    北羽(hzj980)
    功夫不负有心人!强
      谢北羽大哥
    有点苦味儿

    真不错,导游词呀!

    黑子小黑
    强NB~!
    神偷萌萌®™
    沙发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