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的胡同
1、东四头条
东四头条位于老外交部西侧,西起东四北大街,原东段在延福宫后身通过,后转南北向。胡同全长193米,宽5米。明朝属思诚坊,称头条胡同,清朝属正白旗,沿用头条胡同。1949年后称东四头条。“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称红日路头条,后恢复东四头条。原1969年因建设外交部大楼,胡同被截断。东段南北向部分为文化部宿舍的出口。
东四头条胡同一号
为社科院宿舍,钱钟书、杨绛、戈宝权、卞之琳、余冠英、罗念生等人曾在此居住。
东四头条胡同五号
茅盾最初的家在东四头条胡同五号,解放前这里曾是北京协和华语学校的中国研究院,专为外国传教士和学习汉语的外国人开设。1974年11月茅盾搬到了东城区后圆恩寺胡同13号。1980年左右此处已经改建。
2、东四二条
东四二条位于区域中部,外交部西侧,属东四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东端北折。北起东四三条,西止东四北大街,南邻东四头条。全长386米,宽9米,沥青路面。东四二条,明朝属思诚坊,称二条胡同。清朝属正白旗,沿称。1949年后称东四二条。其名称来历,系因该胡同地处东四北大街东侧诸胡同中排列顺序为第二而得名。“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日路二条,后恢复原名。据《宸垣识略》载:“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一等嘉勇公福第在东四牌楼北二条胡同。”《天咫偶闻》记;“松文清公筠第在二条胡同。”
3、东四三条
东四三条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中部往南可通东四二条,往北可通东四四条。全长722米,宽8米。明朝属思诚坊,称三条胡同,清朝属正白旗,沿用三条胡同。1949年后称东四三条。“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称红日路三条,后恢复东四三条。据《燕都丛考》载:“路北有海公府”,现已无存。东四三条至八条为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4、东四四条
东四四条胡同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中部往南可通东四三条,往北可通东四五条。全长726米,宽7米。明朝属思诚坊,称四条胡同,清朝属正白旗,沿用四条胡同。1949年后称东四四条。1965年整顿地名时,将东、西水车胡同并入。“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称红日路四条,后恢复东四四条。据《燕都丛考》载“《顺天附志》宝泉局东作厂在四条胡同。现属于东四三条至八条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东四四条1、3、5号原为房主系清宗室绵宜的宅弟。绵宜号达斋,是道光皇帝的本家,曾于同治年间任礼部侍郎,其后代姓金。因系宗室辈份较尊,故当地百姓称这房子为“皇帝的叔叔家”。现该宅保存较好,为某单位宿舍。东四四条3号被列入东城区第三批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名单。
东四四条五号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门口台阶较高,门两旁有几棵高大的古槐。该院共有三层院落,大门一间,门内迎面有一字影壁,西有屏门,过屏门,有四间倒座房,为硬山合瓦清水脊;倒座房北有垂花门,垂花门很精致,面为攒边门,东、西、北、三面均有四扇屏门。与东西屏门相通的游廊将整个院子连接起来。正房三间,为硬山合瓦清水脊,左右各带两间耳房。正房内部装修为清代旧物,硬木落地隔扇和碧纱窗非常完整。东西厢房各三间,亦为硬山合瓦清水脊。此院原与3号、1号两个院为一家所有,房主系清宗室绵宜的宅弟。绵宜号达斋,是道光皇帝的本家,曾于同治年间任礼部待郎,其后代姓金。因系宗室辈份较尊,故当地百姓称这房子为"皇帝的叔叔家"。 现该宅保存较好,为某单位宿舍。
5、东四五条
东四五条胡同东西走向,中部曲折,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南有二支巷可通东四四条。胡同全长781米,宽7米。明朝属思诚坊,称五条胡同,清朝属正白旗,沿用五条胡同。1949年后称东四五条。“文化大革命”中曾改称红日路五条,后恢复东四五条。据《燕都丛考》载“《顺天附志》麟公第在东四牌楼五条胡同。《京师坊巷志稿》中也记载“麟公第在五条胡同。案:公为饶余敏亲王次子温良贝子博和托之后。旧闻考:五条胡同有水月寺,旧碑剥落,惟篆额水月巷三字可辨。”。东四五条胡同现属于东四三条至八条的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
东四五条三号裕谦故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正月,道光皇帝下诏“对英宣战”命裕谦为钦差大臣,力主抗英的裕谦亲临阵前指挥,誓死守城,九月初四,镇海被攻破,裕谦投水殉国,是鸦片战争死难者中官阶最高的朝臣。死后谥“靖节”,入昭忠祠。
6、东四六条
位于东城区东部,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至东四北大街,南与月牙胡同、流水巷、育芳胡同相通,北与月光胡同、南板桥胡同、德华里、石桥胡同相通,属东四街道办事处管辖。因在东四北大街诸胡同排列顺序为第六得名。
明代永乐年间,在今东四十字路口和与之东西相对西四路口各建了一组牌楼,这两组牌楼各由东、西、南、北四座牌楼组成,均为四柱三楼式木牌楼,檐下施如意斗拱,因而人称“四牌楼”。东四牌楼南北牌楼上书“大市街”,东侧牌楼书“履仁”,西侧牌楼书“行义”,习惯称东四牌楼。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毁于火。后照原样重建。旧京有“东四、西单、鼓楼前”的顺口溜,说的是北京几处繁华的地方。明清时,在东四牌楼四周集居着不少富有人家和资金雄厚的店铺、有名的钱庄,如:著名的恒兴、恒和、恒利、恒源四大钱庄便都位于东四附近,还有晋阳春饭馆,恒信公、华盛东绸布店,永安堂药店,以“大八件”著名的合芳楼,制黄白蜂糕的美蓉斋,瑞芳斋饽饽铺等。新中国成立后,为方便交通,将牌楼拆除。据市政府建设局档案记载:“我局于1954年奉指示,拆除东西四牌楼及北海三座门大高殿牌楼,于1954年12月21日开工,至1955年1月14日竣工。”牌楼虽不在,但东四地名一直沿用至今。以东四命名的街道除南、北、西大街外,还有东四头条至十四条。以东四命名的实体更多,如东四商业大楼、东四医药店等。
崇礼住宅位于东四六条胡同63、65号。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崇礼是光绪时的大学士,为人平庸,素无政绩,但受慈禧太后赏识而官运亨通。该宅坐北朝南,占地10576平方米。原有三个门,院内分为东、中、西三路院子。由中间的花园相连接。西院的中轴线上为四进大型的四合院,院内围廊环绕。西院旁有数个跨院,东侧的第一个跨院内有北房3间,前廊后厦,书斋内有清代著名书法家邓石如题写有苏东坡诗句的硬木隔扇,至今保存完好。中间的花园有亭台、游廊、假山,山前有月牙河相绕,山北有一大厅与山上的敞厅相对,厅内有戏台前出一卷。原有翁同禾书"定静堂"匾额。东宅院为四层大四合院,后门直通东四七条。
东四六条55号四合院位于东四六条55号的院落,是一座有三进院子的四合院。大门一间,院内有影壁,倒座五间,垂花门为一殿一卷式,左右各有屏门通抄手廊。廊内有坐凳栏杆,正房三间,为硬山合瓦清水脊,房门上仍保留清式裙板,前有走廊,后带抱厦,左右各有两间耳房。各走廊尽头墙上都有精致的花卉雕砖。东西厢房各三间,从院子的东、西走廊北端可进入后院。后院有七间后罩房。因此宅在民国时,为一国民党税务局长宅,故在大门外加了推拉式铁栅门。解放后,此宅为沙千里居住。沙千里(1901─1982)为国内外闻名的"七君子"之一,解放后,为历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四届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生前曾任粮食部长、中华全国工商联秘书长。1982年4月26日逝世。现此地为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房产。
7、东四七条
东四七条位于区域中部,东四北大街东侧,属东四街道办事处管辖,呈东西走向,中间曲折。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南与德华里、月光胡同相通,北邻东四八条,中与南板桥胡同、石桥胡同相交。全长724米,宽9米,沥青路面。
8、东四八条
东四八条,明朝属居贤坊,称正觉寺胡同,因胡同中部北侧建有正觉寺而得名。据《燕都丛考》记载:正觉寺为明正统十年(1445)所建,有敕建碑。胡同内还有承恩寺,为明太监冯保奉敕所建,张居正曾为寺撰写了碑文,寺兴工于万历二年(1574),告成于三年。
东四八条71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区东四八条71号的四合院,是叶圣陶解放后在北京的住宅。叶圣陶(1894─1988),江苏省苏州人,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后改字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作家、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他一生著作颇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短篇小说集《隔膜》、《火灾》等。寓此期间也创作了许多作品,如《叶圣陶童话选》、《叶圣陶文集》1─3卷、《叶圣陶散文甲集》、《叶圣陶散文乙集》、《叶圣陶语文教育论文集》等。该宅前后三进院,从街门进去,内有影壁,倒座房五间,前带走廊;正房院带垂花门,内有抄手游廊,廊内有坐凳栏杆,廊墙壁上嵌有什锦窗。正房三间,室内有碧纱橱,木地板,左右各有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后院正房三间,左右各有耳房两间,前有走廊。该院除垂花门及走廊用灰筒瓦外,余皆为硬山合瓦清水脊。现该院由叶老儿子叶至善居住。
9、东四九条
东四九条,东四北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朝阳门北小街,西止东四北大街,南与南板桥胡同相通,并有支巷通东四八条,北有支巷通东四十条。全长718米,宽7米,沥青路面。东四九条,清朝属正白旗,称九条胡同。民国沿称。1949年后改称东四九条。“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红日路九条,后恢复原名。因在东四北大街东侧诸胡同中排列顺序为第九而得名。据《燕都丛考》载:“九条胡同,吉公府在路北,其东有观音庵”。现胡同内有东四九条小学、北京第一聋哑学校等单位,余为居民住宅。
10、府学胡同
府学胡同位于东城区交道口地区。西起交道口南大街,东止东四北大街,南与中剪子巷相通,北与北剪子巷、文丞相胡同相通,全长681米。明代即称府学胡同,因顺天府学设此而得名。1965年将怀仁里、箭杆胡同并入。现存完好的有36号院(清末兵部尚书志和住宅),65号院(顺天府学),63号院(文天祥祠)。
11、张自忠路23号
位于张自忠路(原铁狮子胡同)23号,东邻北剪子巷,西近交道口南大街,北靠府学胡同。
该宅约建于清代后期,后为民国时期外交总长顾维均宅邸,经过较多改建。建筑面积约为1500平方米。坐北朝南,原有三路院落,东路为花园,西两路为住宅。房屋均为砖木结构,四周绕以回廊,硬山合瓦清水脊屋面。花园内假山叠石,亭轩绿树,十分幽静。
1924年12月31日,孙中山先生扶病抵京,临时寓居此宅西院第二进院的北房内。次年1月26日孙中山先生病发,住进北京协和医院,经诊断为肝癌后期,后又移回此宅。2月4日孙中山先生在此口述遗嘱及致苏联书, 3月12日上午9时25分于此逝世,终年59岁。其治丧委员会决定在此宅孙中山先生居室门口悬挂“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室”匾。该室为内外套间,中有雕刻精美之落地花罩。室内外陈设简朴。现在外间西墙上镶有一块长方形汉白玉刻石“中华民国十四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时二十五分孙中山先生在此终”,其上方悬挂孙中山先生遗像,遗像的右边镜框列里为临终遗书,即著名的“总理遗嘱”,右边镜框里为致苏联书,靠墙的条案上放着《建国方略》、《中山全书》等孙中山先生著作。
1984年5月24日将此地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单位使用。
12、张自忠路7号(和敬公主府)
位于张自忠路(原铁狮子胡同)7号,是乾隆帝三女和敬公主及其驸马的赐第。和敬公主系孝贤皇后所生,乾隆十二年(1747年)嫁与蒙古科尔沁部辅国公色布腾巴尔珠尔。色布腾巴尔珠尔是达汗亲王之孙,曾受封为和硕亲王之爵。光绪间此处为其后人辅国公那图苏所居,故又名那公府。《顺天府志》载:“那公第在铁狮子胡同。科尔沁亲王色布腾巴尔珠尔,尚高宗三女和敬公主,赐第在此,那公其后人也。”
此府主体院落现尚存有四进。正中大门三间,原为朝北的轿厅,前后廊硬山顶,明间启门,左右各带倒座房五间。北为府门,三间前后廊,硬山顶,左右各有顺山房五间,东西设“阿斯门”各三间,东阿斯门经过改造进深较浅;门南北各接顺山房五间,现已不完整。二进院院内十字形通道略高于地面,北为正殿,五间前后廊硬山顶建筑。再北为第三进院,通道与二进院类似,有寝殿五间,亦为前后廊硬山顶建筑;寝殿之西有顺山房三间,带前后廊,东面顺山房已佚。二、三两进院落的东西两侧对称各布置四座厢房,分别为三间半、五间、七间和五间,彼此相连,也使得这两进院落形成了更为紧凑的整体。第四进院为一座七间二卷前后廊硬山顶后罩楼,已经过改建。东西分别有北房三间和五间。再后建有三层高的现代建筑。
和敬公主为公主中地位最高的固伦公主,其府第等级应与亲王相同,但实际上此府建筑的等级却比亲王府要低一级。乾隆《京城全图》上绘有此府的平面全图,与现状比较,主体部分格局未变,局部有一些改动,改动最大之处是原七间后照楼增大了进深,原属公主府的后部和东部已全部被划出府外。此府在民国时期为一政要之宅,曾经作过了一些新式改动,最大的改动是在庭院正中加了平顶游廊和八角凉亭。
和敬公主府现用作一家宾馆,室内外均经过多次装修,但基本格局和主要建筑形式仍基本未变。
13、魏家胡同
马辉堂花园位于东四北魏家胡同18号。是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马辉堂花园,名曰花园,实际是一所带花园的宅子。马辉堂为清未营造家,其先祖马天禄在明代营造过皇宫。马辉堂花园建于民国八年,因花园建筑好而得名"马辉堂花园"。该宅座北朝南,进大门即是花园,中为住宅,东为戏楼,占地约7000平方米。住宅部分有两个并列的四合院,均有转角廊相连,房顶皆为硬山合瓦箍头脊。主要建筑均面阔3间,左右各带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往东有一戏楼与正院相接处,点缀着一些山石花草,使住宅部分显得有生气,克服了传统古建呆板倾向。花轩有五组假山,水池以不同形式遍布全园。北部最大的一组假山上有一灰筒夹瓦歇山顶的大台球房。整个花园、山石、花草布置得当,使花园别有一番情趣。
14、丰富胡同19号
位于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西邻东皇城根南街。
宅院约建于清代后期。1949年,老舍从美国回国后购买并修缮,于1950年合家迁入居住。院内种植柿树,老舍即称此宅为“丹柿小院”。此院占地500平方米,为坐北朝南二进小院。院门开在院东南角位置,坐西朝东,馒头门,合瓦清水脊,双扇黑漆板门。迎门一座一字影壁,门内为一小院,有两间南房。北面穿过屏门为二院,有北房三间,左右各带一间耳房,两侧东西厢房各三间,南房二间。院内所有房屋均为硬山合瓦过垄脊屋面。
院内北房明间和西次间为客厅,东次间为卧室,西耳房为老舍先生的书房;书房东通客厅,南通西厢房北山墙前的小天井。1984年5月24日,该院公布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此院原由老舍亲属居住,后由老舍夫人胡絜青捐献给国家。1996年,政府拨专款对此院修缮,建成老舍纪念馆,并于1999年对外开放。
15、东城区北河沿大街
孑民堂,民主革命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纪念堂孑民堂故址,在北河沿大街原文化部院内,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东城区北河沿大街。原为清乾隆朝大学士傅恒宅第。清末,裔孙松椿承袭公爵,该府即称为“松公府”。民国初,此宅归并北京大学。1947年北京大学为纪念蔡元培,将宅的西部中间一院改成“孑民纪念堂”(孑民为蔡元培的号)。孑民堂坐北朝南,两进四合院,南有垂花门,门内即为前院,有正殿5间,带月台,殿为灰筒瓦箍头脊,室内为井口天花。另有东西配殿各5间。后院为7间后堂,东西各有配廊5间,带坐凳栏杆,两边廊中各有屏门4扇。2004年被公布为划定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系北河沿大街甲83号院内现状二进四合院范围。后为文化部使用。
16、美术馆东街25 号大宅院
美术馆东街25号大宅院 位于东城区美术馆街25号。该院原为一带花园的住宅,1958年建美术馆时,占用了该宅西部的花园部分,现只剩东半部住宅部分,大门一间,倒座房五间,合瓦清水脊顶。在倒座与过厅之间,现为一宽敞庭院,过厅九间,合瓦清水脊顶,前后均带走廊,门前东西各有一上马石;过厅后为垂花门,门两旁有石狮,门内为一院落,正房三间,前后带廊,左右各有三间耳房。正房室内有硬木雕花落地罩,罩中为一月亮门,周刻竹、梅等,刻工精细;东西厢房各三间,均为合瓦清水脊。院子西部顺走廊往北,过一月亮门进入第三进院,院内有正房五间左右各带动一间耳房,为硬山合瓦清水脊。
此宅最早为慈禧太后侄女宅,民国初卖给一德国商人。原国民党高级将领杜聿明也曾在此居住过。
17、国祥胡同甲2号四合院
国祥胡同甲2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国祥胡同甲2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清代那王府一部分。那王府得名于它最后的一位主人那彦图。国旺胡同路南为其马场、帐房,现在还保存两个院落,从北边开了个门,故成为国祥胡同2号。这是原王府中路最北边的两个并排院子。该院中有两座山湖石,下有高近两米的石座,座上雕有海水江崖花纹,转角廊环绕全院,从垂花门处有走廊通西院。西院内亦为转角廊环绕,东厢房即为与东院相通之过厅。西稍间为佛堂,碧纱橱内装裱了名人书画,上部的横披窗上还有玉石画及镌刻的成亲王所写的"相灵古瑟"诗一首。西北边跨院内还有一西式二层小楼,似民国时建筑。
原那王府建筑除这两个完整院落外,鼓楼中学院内西边还有几栋配房,其余几乎全部拆除。
18、西堂子胡同25—37号四合院
西堂子胡同25—37号四合院位于西堂子胡同25-27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它是由多组院落构成的中型四合院建筑群,格局基本完整,院落中间穿插有长廊、假山、花园等。其中25号院为三进院落,宅门与正房以抄手廊贯通,正房内留有清式楠木雕花隔断,精巧别致。
此宅原是清末洋务派代表人物左宗棠所用。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湘阴人,曾任闽浙总督、军机大臣、两江总督等,1876年以钦差大臣身份率军入新疆,阻止英国、俄国对新疆的侵略,有很大功绩。民国时期,这里是国画家、清宗室溥雪斋购得,作为住宅。今宅一部分为民居,一部分为台湾饭店使用。
19、内务部街11号四合院
内务部街11号四合院 位于东城内务部街11号,是一座坐北朝南的大型宅院。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临街有起脊大门两座。现西边大门封堵,只能从东大门出入。大门内又可分为四组院落。当中是两宅并列各自独立的正院,前面各有垂花门一座,内为各有厅堂的数层四合房屋;东部院落宽敞,房屋少且只有两进大无配房,当初或为静室、书斋之属;西院房亦不多,且形制、结构均为简陋,和前面院落有明显不同,显然不是同一整体建筑。整个院落的煞尾是占地广阔的后花园,堆山、花厅、亭台俱备,并搜集一些圆明园石雕作为点缀。
至于它的主人有两种说法,一说为清乾隆时一等诚嘉毅勇公明瑞的府第,一说为清道光年间两江总督麟庆之祖宅。1984年此处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礼士胡同129号四合院
礼士胡同129号四合院位于东城礼士胡同129号。是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礼士胡同原名"驴市胡同",因其不雅,在民国时改为礼士胡同。该院临街的八字墙异常宽大,院墙和八字墙上,都有精致的砖雕。大门三间,二门左右各有一石狮,其状古朴。二门内并列两个由回廊相通的四合院,廊内的什锦窗完整、漂亮。房子的建筑也很讲究:正房均为五间,走廊尽头及房屋坎墙上均有雕刻。连接东西两院的除走廊外,还有两院中间的过厅,过厅为两卷勾连搭式,墙是磨砖对缝。
这所宅子曾被许多人误当作清代大学士刘庸的宅子,其实此为清末武昌知府宾俊宅,后几经易手,卖给天津盐商李颂臣,他交给朱启钤的学生重新设计,修改成今之规模。1984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1、黄米胡同5、7、9号四合院
黄米胡同5、7、9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区美术馆后面的黄米胡同5号、7号及九号院原是一座带花园的大宅子,其花园就是当时有名的私家花园─半亩园。原此宅东为住宅,西为花园,是清初画家李渔(别号笠翁)为贾胶侯贾汉复建造的,在建园时还得到当时有名的叠石专家张琏(字南垣)父子的帮助。后此地改为会馆,又改为戏园。道光二十一年(约1841年)此地为江南河道总督麟庆所得。麟庆购得此宅后,对花园大加修葺,并取名"半亩园"。宅院原在弓弦胡同内的牛腓子胡同(即现在的黄米胡同),坐北朝南,门前有一座一字形影壁。大门一间,两旁带八字墙,倒座九间;共有四进院,全由转角廊相接,房屋皆为筒瓦箍头脊。走廊墙壁上均雕有精致福(蝙蝠)、禄(鹿)、寿、松、竹、梅等,室内装修有些至今保存完好,在第三进正房内,明间有一扇红木雕花落地罩,似一整棵红木雕成,非常华贵。最后有一排后罩房,共九间,在宅院的东部有一二层的佛楼。
以上建筑于1986年被定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分别为某单位宿舍。
22、麻线胡同3号四合院
麻线胡同3号四合院位于东城区麻线胡同3号的四合院,原为清协办大学士敬徵的住宅,其孙盛昱为国子监祭酒。这是一座带花园的宅弟,其园名曰"意园"。[pic2]北洋军阀时期,该处为当时国务总理唐绍仪购得,不久,唐又转手卖给清末外交部尚书梁敦彦。解放时,梁之子志和到了香港,此宅由人民政府代管。现存的院子,只是原梁宅的一部分。该院坐北朝南,临街有一大八字影壁,大门一间,倒座房四间,为合瓦皮条脊顶。大门内有两棵粗大的银杏树,标志该院历史的长久。树后即一山湖石砌的屏门,横额为"春谷"二字。两旁有大青条石楹联,正面刻"泉淙涧底琴音写,峰倚天边画景收。"背面为"松老龙鳞皆合抱,山连螺黛自回环。"皆乾隆御笔,为圆明园遗物。进石门,东为假山,西为一西式二层小楼,北为中式建筑正房三间,硬山合瓦鞍子脊顶,左右各带三间耳房,前出廊。[pic3]西边小楼为"清风阁",在此可以欣赏园中风景;楼下是客厅,楼面阔五间,上下均带走廊,廊有坐凳栏杆。走廊与正房前廊相通,并一直与东部的爬山廊连接。花园内有假山、水池、小桥、亭轩、拜月台等,假山上有四角攒尖小亭,上绘苏式彩画,下带坐凳栏杆。假山东侧有一爬山廊,廊中有一两卷勾连搭敞轩。该园布局紧凑,很具特色。今为某部宿舍。
23、东皇城根32号大宅院
东皇城根32号大宅院位于东皇城根南街32号,大门原在小草厂胡同。街沟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
该宅原为光绪年间内务府大臣俊启的宅子。全院占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东路大门向西开,对面有八字影壁。进门后第一个院,有南房5间,东有3间过厅,从过厅进入里院。主要建筑坐北朝南。正房5间,左右各带2间耳房,东西厢房各3间。
|
|
后院为7间后罩房。西院最西边为一排平房。平房稍东有一大殿,坐西朝东,面阔5间,灰筒瓦歇山顶。院中有一垂花门,过垂花门为一四合院,东边假山上为一座二层小楼,俗称"绣楼"。绣楼南侧有石梯可供上下。解放后,将北部假山拆除,移建在东单公园内。楼东南有一两卷勾连搭式建筑,楼北有后罩房11间。整个院落均有走廊相通。
24、段祺瑞执政府旧址
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位于东城区张自忠路3号。
清代这里有三座府第:东为和亲王府,中为贝勒斐苏府,西为和敬公主府。和亲王府的前身是贝子允禟府第。雍正十一年(1733)世宗五子弘昼改建为和亲王府。贝勒斐苏府,是清初恭亲王常颖的府第。清末,两府内的建筑全被拆除,重新建造了三组砖木结构的楼群:中间的主楼为欧洲古典式灰砖楼,东、西、北各有一座楼房。
1912年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总统府和国务院设在这里;1919年后,靳云鹏任国务总理兼陆军总长,改为总理府;1924年段祺瑞被北洋军阀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执政,这里改为执政府。1926年4月10日,北京发生了政变。驻北京的国民军将领鹿钟麟包围了临时执政府,段祺瑞出逃;执政府倒台,由冯玉祥将军接管。王树常任北平卫戍司令时,又改为北平卫戍区司令部。1937年前这里改为二十九军驻北平军部及冀察政务委员会。1937年这里成为冈村宁次为首的日本华北驻屯军总司令部,东院则是以喜多为首的日本特务机关兴亚院。1945年后改为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和国民党北平警备司令部。1949年中国人民大学作校舍。1978年主楼由清史研究所使用。段祺瑞执政府即原和亲王府,清雍正第五子弘昼封和亲王之府邸。民国以后改成了北洋政府海军部所在地。1924年直奉战争结束后改为段祺瑞执政府。
1926年3月18日,北京各界群众5000余人在中国共产党和李大钊 等人领导下,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的强盗行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会后结队赴段祺瑞执政府请愿。段祺瑞党命令卫队开枪射击,造成死47人,伤150多人的血腥惨案。国立北京女师大学生刘和珍,杨德群在惨案中牺牲。
为纪念殉难烈士,发扬爱国主义传统,北京市人民政府将段祺瑞执政府即“三·一八”惨案发生地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城区将其列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
-
2012-10-25 14:25红场风云小爷礼士胡同长大的回复2012-10-25 22:02红场风云的回复还是50号回复
-
-
2012-10-24 14:47xiaosishe小蛇上学时在东堂子,,,那边的胡同拆了很多,只剩下名儿了,,!!!回复
-
-
2012-04-13 13:48良知行
收藏,谢谢。
回复2012-04-13 13:50星空的回复回复 -
-
2012-04-13 13:36黑子小黑文儿好,歌儿也顺!回复2012-04-13 13:50星空的回复回复
-
-
2012-04-13 11:40黄龙距离单位不远,多次游逛,以后按图索骥更方便了,谢过,收藏之。回复2012-04-13 11:42星空的回复回复
-
-
2012-04-13 10:47第五维度哪天自行车一日游吧?回复2012-04-13 11:03星空的回复行啊,我想此时的东华门,午门一带景色应该不错回复2012-04-13 11:28第五维度对星空的回复21日?回复2012-04-13 11:28星空对第五维度的回复否,有约,22日?回复2012-04-13 11:30第五维度对星空的回复回复2012-04-13 12:30小白勇敢在路上对星空的回复22可以~ 21我要去颐和园游园
五哥21日游园去啊
回复2012-04-13 13:56第五维度对小白勇敢在路上的回复门票好贵!回复2012-04-13 14:03小白勇敢在路上对第五维度的回复姐有学生证
回复2012-04-13 14:06第五维度对小白勇敢在路上的回复回复 -
-
2012-04-13 10:32一直走不错,收藏。回复2012-04-13 10:34星空的回复谢谢先生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