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之幽州古道

虽知周六有大风,可还是不想窝在家中。无所事事只要周日一天就好了。时间久了,每个城市的生活都大同小异,大部分时间,都是无所事事的。对于我这种不求上进又不安分的人来讲,无所事事意味着无聊透顶。

早上磨磨蹭蹭到达集合地点,不早也不晚。今天是小队伍出行,总共11人,很快就会相互熟悉。最近几次都是几十人的大队伍出行,突然间有点不太习惯这样的小队伍了。一路行去,气氛甚好。一直知道有幽州古道扎营的活动,对于这条名声响亮的古道,心向往之。

《周礼·职方》载,“东北曰幽州”,其范围大至包括今河北北部及辽宁一带。古时的北京城,即属幽州。幽州古道,即永定河沿线,那是古时东西之间的交通要道,在北京城形成和发展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重要地位。永定河上游河谷,又称官厅山峡、幽州峡谷,河谷两侧山崖壁立,雄伟壮观,河谷林幽水清,从官厅水库大坝到沿河城一段,是永定河峡谷的精华所在,也是今日驴友的扎营天堂——幽州古道。

驱车近两小时,随意选择了一个风景秀美之地下车步行。古时的幽州古道,如今已是柏油马路,异常干净的从群山中穿过,山峰之间偶尔有火车穿行,沿着河水蜿蜒前行,车辆极少,一切安静的让人不习惯,似乎天地之间只余下我们这十一人的小小队伍。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风太大。原本预报的只是四到五级的西北风,未曾想是如此猛烈。长发被吹得乱糟糟的,还未长成的刘海到处乱拂,嘴巴里、眼睛里都是它的存在。翻出帽子戴上,一阵风过,手脚麻利帽子才未随风飘逝。偶尔一阵大风,人都要倒退几步,以背抵风,以手护帽,低下眼睛,还要时不时的停下脚步,静待风过。想起去年探路长峪城,在山脊之上遭遇的也是如此大风,真正的专心抗风,反而倒不怕山脊两侧陡峭的悬崖了。有早已相识的朋友,于是不客气的老是躲在他的背后行走,亦步亦趋,好歹总能挡些风吧。

半月前还去看冰瀑,上周香山背阴处的冰层还未融化,这里的小河已是流水潺潺,河谷两侧的树木,已隐隐有些绿色。天气预报下周温度会骤升至20度以上,春江水暖的味道,似乎幽州峡谷早已体会到了。马路两侧群山耸立,很有些壁立千仞的味道。河水随着阵风,层层叠叠前赴后继的向前涌去,很漂亮,非身临其境不能体会。沿岸还有些未融化的蜂窝冰层,踩上去,咔咔作响,一位阿姨不小心踩到了交界处,一脚踏进水里,惹来善意的笑声和关怀的问候。河谷中块块大石散落其间,在大石间跳来跳去,欣赏宛如石林的存在,犹如会轻功的大侠。碧蓝的天空中,白云急匆匆的追随风的脚步,在层峦起伏的山峰间踱来踱去。虽有大风,却无法吹散此间闲适开朗的心情。不说别的,城区内何时可见如此干净的蓝天白云?

第一次参加这种集体轧马路的户外活动,一路说说笑笑,倒也别有趣味。午饭是在一个山洞里解决的,至少可以避开大风。所谓的山洞,其实是凿在山体上的一条大隧道,已然废弃,洞顶是平平整整的岩面,洞壁上凿痕宛然,地面上碎石遍布,散落其间的大石那是天然的板凳。这条大隧道,离地面约有三四米,看样子似乎从未投入使用,不知为何。活脱脱这便是北京版的绝壁公路。哪天CCTV来报道一番,这条古道,那也会像郭亮村一样出名吧。

今天运动量不大,午饭却很是丰盛。本来想少吃一些,结果没抵住诱惑。太阳大哥什么东西都尝一下,每次都说好吃,于是我忍不住也样样尝一下。最终的午饭是一个小蒸包+一盒酸奶+四片牛肉+一个饼干+一个面包+十几个圣女果+两杯姜糖水,吃了个肚儿圆。大呼今天的路算是白走了。发现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达子这样的专业户外领队,带着炊具煮面吃,我们这样的业余玩家基本都吃面包,而有家有业的人,基本上都是带的简易版家常饭菜,每个年龄段的人都有不同的选择。

山洞阴冷,吃过午饭,继续前行。阳光下暖洋洋的,开始犯困。行了半个多小时,到达此行的终点,一个深山里的小山村。这已是河北的地界,我们徒步从北京走到了河北,听起来唬人的很。村子不大,基本上都是些老人在晒太阳,村子里安静的很,没有行人,没有家畜。或石头或砖木垒就的小房子,碎石遍布弯弯曲曲的小路,村边静悄悄留过的永定河,这就是一世外桃源。队友开玩笑说,当年还珠格格若是逃到这边来,那时还没有马路,皇帝也找她不见的,何苦非要跑到大理去?

村子里休息片刻,返程。深山里面手机信号皆无,领队搭车回去找我们的车来接。重新走到两省交界处,遇到前来接人的车,于是回程。

回家,今日行程甚是开心。本来清明打算去看云冈石窟和悬空寺,但最终,还是决定等等跟朋友一起去。期待着我的沙漠自驾穿越之行。

雪岚发表于2012-03-26 15:53  
分享到 
(1344次阅读/2个评论/0人赞过)
    黑子小黑
    集体轧马路..偷笑
      太对了,就是集体轧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