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大暑记
2011/07/23
车行至半途,收到今天的彩信报,打开一看,两件事让人惊叹:先跳到眼前的是“赖昌星今晨被押登机返国”;另一则:今日大暑,多地高温。
有关赖总的事,请持续关注CCTV的新闻播报,与我无关。
大暑这事,可是回避不了了,因为我正从上海奔往乌镇呢。这又一个江南水乡,在盛夏里,可是人间的天堂?
十一点整,扺达目的地,等门票买好、休整完毕,进得大门,又过了半个钟点。
同行有人号召先午餐,我极力赞同,这个点儿,人少,上菜快。
大门内左转就有一溜餐馆,走到第二家,就定了,上二楼坐下,吆喝着上茶,拿菜单。有人负责点菜,听见叫了好几个荤菜,我弱弱的问:有蔬菜吗?还可以加一碗面吗?
一切安排妥当,冰镇过的啤酒先上来,几人多多少少的分了些,菜也陆续上了,第一道就是招牌羊肉,大块块的堆在碗里。无论块头大小,总归是要尝一尝的,我也就不敢抱怨,夹了相对小的一块开始大嚼,嗯。。。,看不出这黑乎乎的肉坨坨味道很赞哦:没膻味,还挺香。。。
边嚼还边絮叨:“羊肉好象不适合夏天吃耶,太热,今天还是大暑哦!”,可满嘴塞肉的各位都不搭理我,现在想起,脸颊有些微红----吃都吃了,还那么多话,谁都烦呢!
其他菜色乏善可陈,就不一一介绍了,而且今天本来的重点是观景,不是寻食。
吃着吃着,汗就冒了出来,不知是羊肉太威力还是空调不给力。
最后补一句,我找餐厅的方法----如果在完全陌生的地方,就看老板是否面和,他能心怀着善意,至少原料不能坏了,安全第一,味道就靠运气了。
结好账,剔着牙,打着嗝下楼,同行的人中竟有意犹未尽者,又打包了一份招牌羊肉,不辞劳苦的要提回家去。
走走拍拍,不多久我就和大部队失散了。反正地方不大,自己瞎逛吧。
房子里基本都还住着人,当人潮退去时,他们的生活还是照旧。
想问:在这儿的人每天被千千万万的人看,是好事还是烦事?每天来这的千千万万人可以看到千千万万的人,是好事还是烦事?
偷听到旁的导游介绍:这个镇与周庄、同里最大的区别在于房子和桥都是木结构的,所以这里有清朝就建的全国首个消防站,设备还是德国的呢。是的,他不说,我连这个都没注意到。
今天本是有目标的,想拍出古旧的老镇感觉,之前为这又请教了老师,虽然有些底气,可还是觉得满挑战的。
不过随着渐渐深入古镇,我变得轻松起来,压力完全释放,因为,今天铁定拍不到好片子了,哈哈,因为游人太多了,这理由可以慰籍自己。
最后只拍了古旧,老镇就看不见了。
窄窄的巷里,一拔又一拔的人穿梭着,拥挤着,认真看的人却不多。天气确实考验人,我自己前襟后背全湿了,只想速速穿越人流,找个宽敞风凉之地好好的歇息。于是乎匆匆进过茅盾故居,路过林家铺子,瞟了一眼,罢。
约好两点半上车,我一点半就坐在檐下等着的,就算不动弹,仍是大汗淋淋,所见之人,没几个干爽的。
或因人多、或因天热,好些人都止不住自己的怒火,听他们操着各地口音大声说话,这感觉真好----花钱和时间来异乡吵架,挺奢侈。
我焉焉的坐在一旁,神情恍惚。
终于登车返程,两小时车程里,昏沉沉的半梦半醒。
回到城里,才想起看手机,有一条短信说:今天大暑,宜吃面。
这两事有关系么?
好吧,晚餐又面了一碗。希望面条能抵抗暑热。
乌镇是最后一个枕水的水镇,是当年似水年华的时光所在。
三月的乌镇是最美的,去这种地方,一定要下着毛毛雨,让感觉特别的柔情。
乌镇我去过3次,很美,我还是喜欢春天的乌镇!